3、李承乾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3、李承乾的相关内容:李承乾(619~645),太宗长子,因为生于承乾殿,故以殿为名。武德三年(620),高祖大封宗族子孙,承乾被封为恒山王。武德七年(624),改封中山王。即位后,承乾因为是长子,被立为皇太子。当时他才8

李承乾(619~645),太宗长子,因为生于承乾殿,故以殿为名。
武德三年(620),高祖大封宗族子孙,承乾被封为恒山王。 武德七年(624),改封中山王。即位后,承乾因为是长子,被立为皇太子。当时他才8岁,聪明伶俐,才思敏捷,深得太宗宠爱。太宗身体不好的时候, 大小庶政都让承乾决断,处置的颇为得体妥当。自此以后,太宗每逢出游,都令承乾居守都城监国。
但是,承乾慢慢长大之后,逐渐沾染上了 坏习气,好声色,猎游无度,他害怕太宗知道,表面上规规矩矩,做得不露形迹。上朝处理政事的时候,声称忠孝之道,标榜仁义,退朝后,就和佞臣小人游玩戏 耍。宫臣们见此情形,就想进谏规劝,承乾事先知道后,就先揣摩宫臣们的心思,然后正襟危坐,作出引咎自责的姿态。这种情况之下,来上谏的大臣忙于君臣礼 仪,拜答不暇,哪里还来得及上谏!所以,承乾刚在太子位的时候,朝廷上下都以为他很贤惠,而没有察觉出他潜在的邪行。
承乾先天患有足 疾,行路艰难,而当时他的兄弟魏王泰也因为仁贤获得朝堂上下的美誉,太宗开始宠爱魏王泰。承乾害怕自己会被废掉,对魏王泰十分忌恨。而魏王泰也自负才能, 怀有夺嫡之心。两人各怀鬼胎,私下招纳人才,树立朋党,渐渐形成对立的局面。当时太常寺(掌管礼乐的行政机关,九寺之一)有个十几岁的乐人,姿容美丽,善 歌舞,承乾对其十分的宠幸,经常寝夜,称呼他为“称心”。太宗知道这件事情后大怒,下诏杀掉称心,受连累者又有好多人。承乾认为是魏王泰在背后告的密,对 其更加怨恨。
“称心”死后,承乾悲痛怀念不已,在宫东埋葬了他,并赠官树碑,以示哀悼。还在宫中觅了一个小室,摆上“称心”的形像,陈列车马人像,令宫人朝暮奠祭,自己也经常在这里徘徊,暗自流泪不止。可见对“称心”的深厚感情。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承乾开始放任自流,堕落颓废,数月托病不上朝,命令奴婢数百人专习胡人伎乐,昼夜不绝,鼓角之声,日闻于外。 这位太子惊世骇俗的举动远不止此,他还铸造大铜炉、六熟鼎,募集逃亡的奴隶,让他们盗取别人的牛马,亲自烹饪,然后聚集自己的亲信佞臣共食。更令人不解 的是,这位堂堂的大唐太子,偏偏爱好突厥语言和服饰,他挑选面貌像胡人的手下,给他们穿上羊裘,辫起头发,五人组成一个部落,张起舍帐篷,造五狼头纛, 分发戈戟列成兵阵,自己也住在帐篷里,使其他手下敛羊以烹,抽佩刀割肉吃。
有次,承乾自己扮作可汗,然后装死,让左右号哭,并学着突 厥人的习俗,让他们用刀子把脸划流血,骑马绕着他走。他会突然跳起来说:如果我当了皇帝,带数万骑到金城,然后解发,投靠委身思摩(思摩者, 突厥颉利族 人),当一头领,岂不快活!左右的人私下里议论,都以为他妖魔附体。又曾经把部属分成两队,和汉王元昌各领一队,呼喊击刺。
当时奉旨 辅佐太子的于志宁、孔颖达见此情况,就规劝太子。于志宁撰《谏苑》20卷进献太子,以示勉励,孔颖达也屡次劝谕太子。太宗知道后嘉奖了两人,各赐帛百匹、 黄金十斤,以励承乾之意。但是此后不久,于志宁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回乡,承乾更加无拘无束,奢侈纵逸。太宗见此情形,就重新任命于志宁为詹事,以约束太 子。
尽管于志宁与左庶子张玄素屡次上书切谏,承乾并不理睬,对这些忠言规劝的大臣十分的厌恶,甚至一度派人刺杀他们。 魏王泰渐得太宗欢心,为除掉这个潜在的威胁,承乾派遣左卫副率封师进及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等,去刺杀魏王泰。承乾和汉王元昌、兵部尚书侯君集、左屯卫 中郎将李安俨、洋州刺史赵节、驸马都尉杜荷等谋反。贞观十七年(643)齐王在齐州起兵造反,承乾对纥干承基说:“太子府的西边就是皇宫,离大内也就二 十多步,我和皇位只有一步之遥,齐王哪里能与我比,我怎么能与他同日而语?”
谁知承基和齐王也有牵连,等齐王兵败之后,纥干承基被下 狱等待处死,承基上辩,告太子谋反。太宗随即把承乾囚禁在别室之中。命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兵部尚书李?、大理卿孙伏伽、中书侍郎岑文 本、御史大夫马周、谏议大夫褚遂良等大臣追查此事,证明全是事实。太宗大怒,又十分伤心失望,下令废承乾为庶人,迁至黔州(今四川省彭水县)居住。
贞观十九年(645),承乾死在黔州,消息传到长安,太宗为之废朝,以国公之礼葬之。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3、李承乾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