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法-唐朝改革家杨炎两税法介绍 杨炎的故事

两税法-唐朝改革家杨炎两税法介绍 杨炎的故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两税法-唐朝改革家杨炎两税法介绍 杨炎的故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唐朝改革家杨炎两税法介绍 杨炎的故事

杨炎担任过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左仆射、中书舍人、宰相等职,开创了世界各国预算制度的先河,于公元781年被陷害,贬为崖州司马,不久后被赐死。两税法-唐朝改革家杨炎两税法介绍 杨炎的故事  杨炎两税法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两税法是对当时赋役制度较全面的改革。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唐德宗即位,宰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到建中元年(780年)正月,正式以敕诏公布。  具体办法是:“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变,”德宗采纳了杨炎的建议,可是掌管赋税的官吏反对推行。他们认为租庸调制实行了四百余年,旧制不可轻改。德宗坚信不疑,使之得以贯彻实施。  两税法的推行,在当时确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旧唐书·杨炎传》称:实行两税法“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着,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赋税不合理现象。同时,贵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财产纳税,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是中国税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杨炎的故事  杨炎擅画松石山水。他起初只是位隐士,虽然很有才学,却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也没有出来为官。他曾经拜见过在宫内任给事的卢黄门,受到优厚的款待。卢黄门知道他擅长绘画,有心求他给绘一幅画,又不好意思开口。杨炎要告辞回家,卢黄门诚恳地苦苦挽留他。得知杨炎家在洛阳,生活很困顿,缺衣少食,卢黄门心中很不安。他暗中派人带着几百千钱去洛阳杨炎家,供给他家人的日常用度,并带回一封家书给杨炎。杨炎非常感动,不知道怎样去报答。卢黄门这时才说他想请杨炎画张画,传给后代子孙很好的珍藏,但是始终不好意思说。杨炎听了后,立即答应下来。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为卢黄门画了幅山水。画上的松石云等物像,就象将大自然中的真景实物移到画上来似的,人们从未见过这么好的山水画。这幅山水画,堪称稀世珍品(上上品)。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1806/105176.html

以上是关于两税法-唐朝改革家杨炎两税法介绍 杨炎的故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