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秦国“虎狼之国”称呼的由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楚怀王-秦国“虎狼之国”称呼的由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秦国“虎狼之国”称呼的由来
周平王东迁之时,曾封秦襄公为诸侯,列国之中,秦应该是最年轻的诸侯国。它地处西北,远离中原,封闭偏僻,发展始终落后于他国。从公元前770年正式立国,至战国中期,秦始终被中原各国,甚至地处江汉的楚国瞧不起,视其为蛮夷,秦穆公时,有过一段辉煌,但很快秦国再次湮没在西方,悄无声息。
楚怀王-秦国“虎狼之国”称呼的由来
春秋初期形势图
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在秦孝公时期,经过商鞅变法,短短数十年,被山东六国贯以“虎狼之国”的恶称。
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利字当头,秦卒不畏死
商鞅变法中,核心的部分就是军功赏爵,实行二十等爵制,分别是:公士、上造、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少良造)、大上造(大良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通侯)。
秦国士兵每斩获一个敌人的首级,就可获得一级爵位(公士),赏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敌人首级越多,获得爵位越高,而敌人的首级就是论功行赏的证据。
这种打破阶层限制,为底层平民,甚至奴仆提供翻身机会的制度,自然会激发千千万万想改变自己命运的普通人的斗志与激情,毕竟谁都想过好日子,谁都想改变自己的穷根与穷命,由此“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史记.商鞅传》)。
楚怀王-秦国“虎狼之国”称呼的由来
商鞅
战场之上,据《战国策.韩策》载:
“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山东诸国士兵,身披甲胄来应战,秦兵却扔掉甲胄,赤裸上身冲锋杀敌,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夹着俘虏,拼命向敌人发动进攻,直至击败敌人。秦军与山东诸国士兵相比,就好像是勇士孟贲对懦夫一样;以重兵相压,就好像用大力士乌获对付小婴儿一般。用乌获和孟贲这样的勇士,攻打不服的弱小国家,相当于把千钧之力施加在鸟蛋上,鸟蛋一定会成为齑粉。
我们可以想见,当年山东六国的士卒,在战场见到视死如归的秦兵时,面对的不是数万敌人,而是数万头猛兽,他们所有的斗志与抵抗很快会土崩瓦解,整个人都处于崩溃的状态。
正如《荀子.议兵篇》所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齐技击士、魏之武卒,皆是当时天下劲旅,但在秦军面前,还不是对手。
楚怀王-秦国“虎狼之国”称呼的由来
大秦锐士
秦军东出,接二连三地与山东六国开战,鲜有败绩,战果简直令人咋舌:
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齐五国联军攻秦,秦派左庶长樗里疾击败联军,斩首八万。公元前312年,秦楚丹阳大战,秦军斩楚首八万人,并俘获楚军大将屈匄及列侯执珪者七十余人。公元前293年,秦韩魏伊阙之战,斩首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公元前274年,秦破韩赵魏联军于华阳,斩首溺死联军十五万。公元前265年,秦攻韩,斩首五万。公元前261年,秦大破赵军于长平,坑杀赵卒四十五万。
仅《史记》中所载,在50多年间,秦军斩敌一百多万,由此,列国谈秦色变。
战力强,满血爆棚,杀气重,是为“虎狼之国”。
不要以为秦人仅有蛮夫之力,其实,在与列国交往中,秦国相当讲究策略,从张仪的连横之术,到范雎的“远交近攻”,无不充满着智慧与务实灵活的精神。
在这些对外的交往中,秦国往往不按规矩出牌,不按套路打拳。
我们都知道“春秋无义战”,战国也一样。
拼实力,讲谋略,在当时列国间是通行的做法,为天下所认可。
彼时,列国皆进行变法:齐有邹忌变法,魏有李悝变法,楚有吴起变法,韩有申不害变法。
“变国不法古,治世不一道”,改变旧秩序,旧制度,都无可厚非,但东方六国还遵守着基本的诚信标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路也。”,“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然而,这些条条框框的东西,对秦人并没有什么影响。
商鞅伐魏,诈俘敌将,换河西之地
公元前341年,魏国惨败于马陵,主将庞涓自杀,秦孝公趁魏国国力尚未恢复,派商鞅率军出击,不知商鞅是不想浪费资源呢,还是对初出茅庐的秦新军不是太有信心,甫一见面,商鞅便使出诈术:哄骗对方将领公子卬,到大营中见面,说是叙旧,谈会盟之事。
“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公子卬欣然前往,却不料落入商鞅圈套,被对方轻而易举地抓了俘虏。而后,商鞅又以此为要挟,大破魏军。
这是秦国第一次使诈。
张仪使楚,允诺土地,开空头支票
公元前312年,秦欲伐齐,但齐楚同盟,单打独斗,秦国没有胜算,若齐楚两国联盟对抗秦国,则秦国力不能支。于是,秦国想方设法破坏齐楚联盟。
楚怀王是个贪婪且短视的家伙,张仪出使楚国,游说楚怀王:
“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尽管有谋士陈轸劝阻,楚怀王依然对张仪的承诺深信不疑。
为了天上掉下来的六百里商于土地,楚怀王毫不犹豫地与齐国断交,然后美滋滋地派人去接收土地。
楚怀王-秦国“虎狼之国”称呼的由来
楚怀王
张仪异常狡猾,故意从马车上摔下,装做受伤的样子,三个月都不露面。
楚国使者等得焦虑,向楚怀王通报情况,我们这位楚王,愚蠢透顶,他认为秦国觉得楚国是假意与齐国断交,为了表示诚意,楚怀王又派勇士到宋国,面对齐国方向,大骂齐王。
这下,齐楚两国正式断交,齐国转而与秦结盟。
张仪见目的达到,这才露头与楚使者相见,脸都不红地说,愿将自己的封邑六里献给楚国。
楚怀王闻讯大怒,立刻发兵攻秦,前后两次攻秦,却被秦军打得大败,损兵十余万。
这是秦国第二次使诈。
怀王愚蠢,再次上当,被囚异乡
公元前299年,秦昭王三十年,秦又给楚下套:秦昭王表示愿意与楚怀王在武关会盟,归还所占楚国的八座城池,并签定友好条约,结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楚怀王见到秦国书信后,犹豫不决,令尹昭雎劝楚怀王千万不要去赴约,原因很简单,秦国不可靠。这时候,楚怀王的坑爹儿子公子兰却力劝其父赴秦。
结果,这回楚国吃大亏了,楚怀王进入武关,就被秦人软禁起来,困在咸阳,秦国威逼楚怀王割让巫、黔中两郡。
怀王宁死不屈,多少显示出一位大国国君的气节。
楚怀王被困秦国三年多,最终客死秦国。
这是秦国第三次使诈。
而到这个时候,秦国已经在列国争斗的舞台上,占据了完全的主动,拥有了绝对的优势。
楚怀王-秦国“虎狼之国”称呼的由来
战国中期形势图
“虎狼之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绰号,对于秦国来说,强大的国力,是其成虎成狼的关键,从初封秦地,到战国中期,五百余年,数十位君王的奋斗,把贫弱之国,建成令他国侧目的强盛大国,秦人,付出的太多太多;对于山东六国来说,“虎狼之国”四个字,充满着对秦国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在不断地对垒较量中积聚起来的,是在时间的推移中积攒起来的。战国中后期,秦国如旭日东升,而六国却如斜阳西坠。
一个大一统的时代,即将以不可阻挡之势,降临九州大地。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2011/119788.html
以上是关于楚怀王-秦国“虎狼之国”称呼的由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