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里会有如此多的传奇人物和故事 经典传奇历史人物三国

目录导航:

  1. 为什么三国里会有如此多的传奇人物和故事
为什么三国里会有如此多的传奇人物和故事

我觉得你指的三国应该是《三国演义》,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有了故事才有了演绎,有了演绎又有了故事和流传的机会。

其实我也是从三国演义才开始接触三国志,虽然是演义,却也贴近一部分史实,言归正传,在三国时代,首先是桓灵皇帝不作为,宦官乱政,之后是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董卓抓住机会,擅行废立之事,在后面十八路诸侯讨伐从此天下大乱,在那个时代都是人吃人的时代,百姓渴望安居乐业,才有了像曹操、刘备、袁绍、孙策、刘景升等等一系列诸侯称霸一方,荀彧、郭嘉、许攸、张昭、周瑜、鲁肃、诸葛亮、庞统、法证、司马懿、姜维等各奔其主,出谋划策,又有了吕布、关羽、张飞、赵云、张辽、张郃、许褚、马超、太史慈等征战疆场,有主公有谋士有战将,所谓生逢乱世,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通俗来讲,在如此乱世,能笑到最后的都不是一般人,笑不到最后也有些能力,最起码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而我们觉得三国时期有足够的故事是因为活在每个时代的人们,尤其是太平年代,规定死了你的发展路线,定格了你的人生,每个人都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无从选择的时候,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所喜欢的历史代表人物,也希望能像他一样有洋洋洒洒的人生,即使最后失败了亦无愧于自己,我们都自命不凡却又不得不面对平凡的人生,这就是现实,如果不是乱世刘备或许编一辈子草席,关羽或许被官府擒拿砍头,张飞或许还在卖猪肉,曹操也许一辈子因为是阉宦之后被人看不起,张角亦或永远是个农民等等,因为时代造就了他们,生在了那个乱世,有时候我在想项羽和吕布到底谁更勇猛。

孟子曾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确实是这样,回到现在,马云也说过:往前20年,条件不允许,往后20年,轮不到他。都是一样的,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或许也能在自己领域,留下一段传奇,如果没有成功,最起码自己努力过,就像刘备60多才有了自己的基业,称帝。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个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毕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曹操、刘备、孙权皆是千古少有的伯乐,同时出现于一世,发掘出的人才自然数倍于其他时代。在加上一本《三国演义》对中国人影响极大,三国人才便更加深入人心。

个人认为应该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也因为罗贯中这个人会讲故事。

我们要了解一个时代,尤其是过去的时代,大多是通过书本。

《三国演义》是脍炙人口的名著。这本书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雄主,何为奸臣,见识无双军师,知道何为绝世美人。

一书读罢荡气回肠,让人情不自禁追古思今。

我想,这就是故事的魅力吧。

乱世出英雄,很多人都是被逼无奈,你不打别人,别人就要欺负你,所以说,只有自身强大,别人才会敬畏你,孤注一掷,雄心壮志,笼络人心,置之死地而后生。刘备没有强大的权谋和两个兄弟的鼎力支持,他也就是个卖草鞋的。曹操不孤注一掷地刺杀董卓,后边也不会挟天子以令诸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我不知道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卖钱,还是有其他想法。我看《三国演义》,并不是看他那里边的英雄人物,是怎样打打杀杀,是怎么样争权夺利,而是看里面的农民怎样生活,因为我是农民。

乱世年代,群雄四起,官霸匪霸你争我夺,倒霉的就是老百姓。

虽然《三国演义》艺术性很高,得到好多人的点赞,但是我认为他没有诗人杜甫那一句话值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的这一句话千金难买。

你好 这是你的感觉,也是很多中国人的感觉。其实这和《三国演义》的流行和三国人物的深入人心有很大关系。人们感觉那时有很多英雄啊豪杰啊什么的,加上对其他时代的英雄人物就没有多少了解。所以都会出现你这样的困惑。其实晚唐诗人杜牧说过:“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意思就是其实当时是没有多少英雄的,所以使得一些并不很有才能的人(竖子)成名。说的也是对当时三国故事的流行和三国历史人物的高知名度持一种怀疑态度。(《三国演义》在没有写出之前中国早就有很多流传很广的关于三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