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夏朝第一位君主是禹还是启
- 商朝的三个皇帝
- 商朝以来共有多少君王和皇帝历史以来共有多少君王和皇帝
- 大商朝一共经历多少皇上
- 商代君王顺序
- 夏商第一个皇帝是谁
禹
姓姒,名文命 (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相传,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因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
夏朝开国君主是禹。公元21世纪前后,中国古代社会以禹传位给启为标志,完成了原始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君主制的质变过程,产生了中华民族最初的国家形态——夏国家。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禹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度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度。夏朝共传14代17王(一说13代16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争议),约471年,后为商朝所灭。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且杀死了伯益。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选定的传位的对象,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
商朝的三个皇帝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朝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即立。小辛死后,传帝小乙。小乙死后,即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商汤(即成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外丙,商代天子,名胜。商开国君主汤之子,汤的太子太丁早死,乃立太丁弟外丙为王,是为外丙元年,伊尹摄政。外丙即位后三年卒,
帝辛(辛、纣,约公元前1105年-约公元前1046年),沫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史称纣王、商纣王。他在位期间,经略东南,征讨东夷,将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巩固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但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后期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商朝以来共有多少君王和皇帝历史以来共有多少君王和皇帝商朝以内共有30个君王和皇帝——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 、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纣,其中病死的28王,国亡后自焚而死的1王,可能是战死的1王,经历17代31王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
大商朝一共经历多少皇上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
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
总的来说,商朝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从商朝帝王显贵们的陵墓中可以看到,殉葬的奴隶少则几十,多则上千。
所以有31个王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总的来说,商朝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从商朝帝王显贵们的陵墓中可以看到,殉葬的奴隶少则几十,多则上千。 所以有31个王
商代君王顺序商朝皇帝顺序:
商汤(商朝第一个帝王,黄帝后裔,曾辅佐大禹治水,封于商地,故名商族,汤为商族首领,在位30年,公元前1617-前1588年)
太丁(本应商朝第二位帝王,汤之子,未继位即死)
外丙(商朝第二位帝王,汤次子,太丁之弟)
仲壬(商朝第三位帝王,汤之子,外丙之弟)
太甲(商朝第四位帝王,汤之嫡长孙,太丁之子,外丙、仲壬之侄儿)
沃丁(商朝第五位帝王,太甲之子,太丁之孙)
大庚(商朝第六位帝王,沃丁之弟,太甲之子。在位25年,公元前1529-前1505年)
小甲(商朝第七位帝王,太庚之子)
雍己(商朝第八位帝王,小甲之弟,在位12年,公元前1487-前1476,商朝开始衰落)
太戊(商朝第九位帝王,雍己之弟,汤五世孙)
仲丁(商朝第十位帝王,太戊之子)
外壬(商朝第十一位帝王,仲丁之弟)
河亶甲(商朝第十二位帝王,外壬之弟)
祖乙(商朝第十三位帝王,河亶甲之子)
祖辛(商朝第十四位帝王,祖乙之子,在位16年,公元前1369-前1356年)
沃甲(商朝第十五位帝王,祖辛之弟)
祖丁(商朝第十六位帝王,祖辛之子)
南庚(商朝第十七位帝王,祖丁之堂弟,沃甲之子)
阳甲(商朝第十九位帝王,祖丁之子)
盘庚(商朝第二十位帝王,祖丁之子,阳甲之弟,很有作为)
小乙(商朝第二十一为帝王,盘庚之弟)
武丁(商朝第二十二位帝王,小乙之子)
祖庚(商朝第二十三位帝王,武丁次子)
祖甲(商朝第二十四位帝王,武丁三子)
廪辛(商朝第二十五位帝王,祖甲之子)
康丁(商朝第二十六位帝王,廪辛之弟)
武乙(商朝第二十七位帝王,康丁之子)
太丁(商朝第二十八位帝王,武乙之子)
帝乙(商朝第二十九位帝王,太丁之子)
帝辛(商纣王,商朝第三十位帝王,帝乙之子,在位52年,公元前1105-前1046年)
你好,商代的君王顺序如下:
1. 太甲
2. 仲康
3. 相
4. 大发
5. 小发
6. 汤
7. 晋
8. 武丁
9. 太康
10. 仲虺
11. 太戊
12. 太丁
13. 内丁
14. 历世祖
15. 祖丁
16. 祖己
17. 祖乙
18. 祖辛
19. 祖丙
20. 祖甲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历时约500年。在这500年里,共出现了30多位君王,其中商汤、太甲、武丁和纣王是最为著名的几位。
商汤是商朝的创立者,他在西伯夷、叔齐等人的帮助下,推翻了尧舜时代的夏朝,建立了商朝。
太甲是商朝第二位君王,他的治国之道以仁政、勤政、爱民为主,被后世尊为“仁君”。
武丁则是商朝的盛世君王,他开创了商朝的黄金时期,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对商朝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军事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王,却是一个暴虐无道的暴君,使商朝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最终被周朝的周武王推翻,标志着商朝的灭亡。
夏商第一个皇帝是谁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古书中说:“汤有七名”。见于记载的有:汤、成汤、武汤、商汤、天乙、天乙汤(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今河南滑县,即后来大彭)、顾(今河南范县)、昆吾(今河南许昌)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约公元前2599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