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版三国演义怎么形容魏延 魏延技能解析

目录导航:

  1. 嘉靖版三国演义怎么形容魏延
  2. 魏延技能解析
  3. 为什么诸葛亮对魏延有偏见
  4. 如何评价蜀汉大将魏延
嘉靖版三国演义怎么形容魏延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刚出场时,他是刘备新野大败后无处安身的时候挺身而出,大骂蔡瑁是误国奸贼,并要接应刘备进城。虽然没有成功,但此时魏延的形象却是极其正面的。

后来关羽攻打长沙,魏延更是杀死太守韩玄,献城归顺。蜀汉党看到这情节一定拍手称快。

但客观来讲,正如诸葛亮所说,魏延杀死自己的主公,不忠不义,绝非善类。

这一处乃是伏笔。到了蜀汉后期,魏延成长为顶梁柱级别的大将。除了诸葛亮已经谁都看不上了。

而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在临死之际,便清楚魏延不会回头,因此授计马岱除掉魏延。果然,诸葛亮一死,魏延立即反了。最后身死 。

魏延镇守汉中时曾对刘备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

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前汉将领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 依《三国志》补注《魏略》的记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议上提出建议,因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而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笔者认为在三国时期,每个人的家兵都有几千,魏延的家兵绝对和韩信训练的兵是一样的,完全有实力出兵子午谷。)

那么魏延为什么那么厉害呢?刘备怎么发现魏延厉害呢?

笔者认为刘备应该也是在汉中之战发现了魏延的真正实力,之前入川可能觉得魏延很猛喜欢争功,并不是大将之才,所以论功行赏也没魏延什么事。汉中之战当看到敢于直接突袭曹操这绝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就像关羽突袭颜良,张辽突袭孙权,甘宁突袭魏营一样,如果不是武艺极高绝不会去干这种很容易自寻死路的事。 可惜关羽,张辽,甘宁都被大书特书大放光彩,魏延确像散兵游勇。魏延——正史上称为“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嘉靖版上有“武艺独魁”的评语。演义中被塑造成反面角,但正史上魏延的官级、爵位又是要凭战功获得的。演义着实坑了魏延一把,而且是很大的坑。魏延刚出场的时候嘉靖版描述“身长九尺,面如重枣,目似朗星,如关云长模样,武艺独魁。江表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毛版却把魏延身高砍了一截,成了“身长八尺”,“武艺独魁”也删掉了。

魏延技能解析

三国魏延技能如下:

【狂骨】当魏延对距离1以内的一名角色造成1点伤害后,魏延可以回复1点体力或摸一张牌。

【奇谋】限定技,出牌阶段,魏延可以失去任意点体力,摸X张牌,然后本回合魏延计算与其他角色的距离-X且魏延可以多使用X张【杀】【X为魏延以此法失去的体力数】。

为什么诸葛亮对魏延有偏见

是的,诸葛亮对魏延有偏见。
因为魏延曾经在蜀汉内部背叛过,对于一个拥有强烈国家荣誉感的诸葛亮来说,这是无法原谅的行为。
此外,魏延的性格也很难让人接受,他鲁莽、不拘小节,不够守纪律。
这些都让诸葛亮心有余悸,不愿意信任和看重魏延。
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一直很复杂,魏延曾多次斩杀外敌为蜀汉作出贡献,但因为过去的背叛行为,诸葛亮始终难以完全信任他,常常采取各种手段控制魏延,甚至因为魏延不遵守军纪而惩罚他。
这个例子说明领导者对手下的选择和信任是建立在过去行为和性格等多方面因素上的,好的员工不单单是职业上的表现,而是需要全方位考虑。

原因有三个:

一是魏延是降将,性格非同一般,诸葛亮对他是不放心的。

二是诸葛亮的妒忌魏延的才华,可又说不出口,只能找借口打压。

三是诸葛亮心中的继承人是姜维,若姜维做统帅,不一定能统得了魏延,若魏延得到了军政大权,那么诸葛亮精心培植的人马,就得不到实权了,这是诸葛亮所担心的。

因为在诸葛亮看来,魏延文化程度低,虽然有一定的打仗经验,而缺乏系统的章法韬略。

在蜀汉阵营甚至整个三国圈子,诸葛亮以学识渊博、善断能谋著称。他特别喜欢研习过兵家典籍、腹有韬略的那些人。比如在刘备眼中,“纸上谈兵”的马谡不可担当大任。而诸葛亮不以为然,他看好马谡的那套说辞,委以镇守街亭的重任。

从武勇过人的小卒子一路走来,魏延跟随刘备定广汉、克雒城、围成都,“以部曲随先主入蜀”,引起了刘备的关注,并得到赏识。

而要让诸葛亮激赏魏延,似乎没有可能。因为在诸葛亮眼中,魏延虽然勇猛,但却少智慧,是一个只能谨慎使用的人物。

魏延个性鲜明,这很让诸葛亮不舒服。“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成为魏延反复被人诟病的理由,也成为诸葛亮不能大胆放手的重要原因。

性格就是命运,在诸葛亮看来,魏延为人粗俗而孤傲,是一个很难驾驭的人物。一旦战事吃紧,魏延剑走偏锋,就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诸葛亮更偏爱的是赵云、姜维、廖化等这样兢兢业业、低调踏实的武将。

一、有勇无谋,难当大任

和刘备父子不同,诸葛亮并不认为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全才。

二、性格缺陷,野心不小

魏延这个人喜欢养兵,而且勇猛过人,但败就败在性格高傲锋芒毕露,性情极为凶恶。

三、杀主不忠,有心防备

魏延本来就是韩玄手下的大将,后来刘备大军压境,魏延觉得刘备才能远胜韩玄,因此想谋求更好的前途,所以在长沙杀了旧主投奔到刘备手下。而这也让诸葛亮对魏延多了几分忌惮,不得不为蜀国未来多考虑几分。

如何评价蜀汉大将魏延

魏延是蜀汉名将,长沙战役中魏延投降刘备,此后就跟随刘备和诸葛亮征战各地。他跟随刘备入川后表现突出,得到刘备器重,屡次被委以重任。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为人孤高,善养兵卒,勇猛过人,魏延多次参与北伐,就‘兵出子午谷’的战略方案和诸葛亮引发矛盾。诸葛亮死后,魏延纠众反叛,却被诸葛亮生前授命卧底的马岱斩杀。

诚邀!

世人都认为蜀国大将魏延是“反骨崽”,我却认为魏延是对主公忠心不二的,对蜀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他遇事从不畏惧困难,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从不盲从。不过性格上还是不完美的,他太过于自信孤傲,对文官同僚不屑来往,以至于最后身死族灭,落个悲情的下场。

《三国演义》里,魏延出场: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这段描写,和关羽关二哥特别相似。历史上,魏延其实也很像关羽: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典型的对士兵好,看不起同僚,所以最后也死在这事儿上。

很多人都说魏延一直被诸葛亮压制和制约,不受重用。在演义中,魏延脑后有反骨,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最后因谋反死于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之下,可谓大快人心。其实魏延是忠于蜀汉的,从来没有背叛过,这点陈寿在《三国志》上也专门讨论过。其实这是天大的冤枉,真实历史上,魏延是个悲情人物,他一生对蜀汉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但诸葛亮死后,魏延被安了个背叛的罪名,落了个身首异处、夷灭三族的下场。

魏延有勇有谋,对蜀汉政权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219年,刘备当了汉中王,出人意料地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镇守军事重镇汉中,这事当时震惊了蜀汉全军。要知道,对蜀汉来说,汉中的战略地位实在太重要了。汉中“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进可攻,退可守,既是北伐曹魏的军事前沿,又是稳守益州的咽喉要地。当时很多人认为会让张飞来镇守汉中,最后刘备选择了魏延,可见一斑。

魏延军事上具有前瞻性,敢于冒险,不过却和一向稳重著称的丞相孔明向左。魏延最出名的当属“子午谷奇谋”。该计谋效仿韩信当年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直取长安,只是后来被孔明一票否决,胎死腹中,实在可惜。

与其说魏延死在长史杨仪和马岱之手,不如说败在自己的性格上。魏延性格过于激进,与诸葛亮在北伐政策上有很大差异,为了继续推行自己的政策,诸葛亮只能忍痛割舍魏延。

总的来说,魏延是蜀国不可缺少的优秀的虎将,对蜀国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由于性格的原因,也是一个悲情的人物。

?

?




魏延身为蜀国大将,他的才能是不容忽视的。他早年随刘备入川,便“数有战功”,后来刘备攻取汉中,需要大将镇守。当时“众论以为必在张飞”,张飞也“以心自许”,结果刘备选拔的却是魏延。

魏延虽然智勇双全,但还是缺乏大局观念,而且性情高傲,经常以势凌人。因为他与杨仪的私仇,他忘记了敌军大军压进的危险,更忘记了诸葛亮新逝整个蜀国的悲痛之情。

魏延应该是非常有军事才能的,曾向诸葛亮献子午谷奇谋,可惜诸葛亮求稳没有采纳。诸葛亮帮刘备呕心沥血才创业成功,当然要一步一步走,当以蜀国实力自保可以,不出奇谋三国时代想统一基本不可能。魏延是个直爽之人,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不和,政治派系斗争而造成悲剧,他忠心耿耿,所以历史上对他比较同情。

朋友们不要拿三国演义来喷啊,我说的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