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元朝地方体制与西周的不同
- 西周推举制度包括哪两方面
- 西周官学的基本特征
回答问题:西周:分封制,分封宗室以为王室藩屏。
元代:行省制,继承宋代制度,天下分为十个行省
西周的分封制是异姓分封以及同姓分封。诸侯国拥有属地的统治,名义上听从周天子的命令,战时协同作战。
元朝的分封是属于同姓分封,诸汗国各自拥有自己的统治权,各不臣属。
明朝的分封是属于同姓分封,诸王各拥有封地的税收,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归属中央。
西周推举制度包括哪两方面1、政治体制为:君主制和分封制
2、继承制度为:嫡长子继承制和世袭继承制、和宗法制
3、阶级制度为:奴隶制
4、国家制度为:周礼制
5、国都为:两京制
6、经济制度为:井田制
7、法律制度:西周在《禹刑》和《汤刑》的基础上,制定了《九刑》。
8、军制:
周王室保持了庞大的军旅。这种军旅,用于宿卫宗周的有六师,称为“西六师”;在成周镇慑东方诸侯的有八师,称为“成周八师”。共十四师,达三万五千人。分封的诸侯国,都有一定的武装力量。大国一般不超过三军,小国也有一军。
诸侯国的军队,周王都能调遣,实际上也属于整个周王朝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制度:分封制和井田制:
分封制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井田制内容: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
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3、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分封制、井田制与奴隶制国家的盛衰:
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表明分封制的瓦解。在丧失政治保证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最终瓦解,新的封建经济基础随之产生。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崩溃。
西周官学的基本特征孟子曾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正点出了夏商周的政治体制。国家就是阶级分化的产物,国家的建立者成为了贵族,是统治阶级,而其他也就是平民,是被统治阶级。
为了巩固统治,贵族创造学校,用来教育贵族子弟,提高贵族的治国能力水平。而平民是无法接受学校教育的。因此,夏商周时期的教育都是贵族垄断的官学,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成为其最基本的特征。
所谓官师合一,就是各个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教授者都是各级的官员。太师、太保、太傅既是国家大臣,也是太子的老师。国学的主持者是大司乐,是国家的礼官,负责祭祀与典礼之事。
大司乐之下有小乐正、大胥、小胥、大司成、籥师、籥师丞、太傅、少傅、师氏、保氏等各级官员,他们也同样是国学的教师。
夏商周并没有老师这个行业,“师”这个名字来源是师这个武官,他们也负责军事训练,相当于教官,久而久之,人们把教育工作者都成为“师”。
西周官学的特征:
①学术官守,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決定了当时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学术和学校都由官府掌握或举办。
②政教一体,西周的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
③教师都由官吏兼任,亦即“官师合一”。
④以“六艺”为主要教育内容,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
⑤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
⑥培养治术人才,西周官学的施教对象是各级贵族子弟,目的是把贵族子弟培养成为具有贵族政治道德思想和军事技能的未来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