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清兵入关以后以什么为都城
- 朱元璋哪一年占领金陵
- 燕王扫北是怎么回事
- 大明燕王是谁
以北京为都城
清定都北京是顺治元年(1644年),清世祖顺治帝将首都从盛京迁到北京。标志着清朝正式成为统治全国的中央政权,一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清朝建都北京,自是出于弹压中原、雄霸九州的胸怀和眼光,也是出于退可出关的战略考虑。
以多尔衮为首的清廷的远见卓识者,认为要“以图进取”,必迁北京。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三日,清摄政王多尔衮统清兵入北京城。十月初一,顺治帝御皇极门,昭示天下,"定鼎燕京"。
清兵入关以后的都城是北京。
1.清朝在顺治十一年派遣三藩和镇压明末抵抗,占领南明都城南京。
此后,他们迁都到北京,被定为清朝的首都,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北京在地理上位于华北平原,具有便利的交通和农业条件。
此外,北京还是当时较为繁荣的城市之一,具备良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基础,因此被清朝选择为首都。
3.在清朝建国初期,北京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如颁布了《大清律》、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等等。
这些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也使得北京成为中国人的文化重心和旅游胜地。
清兵入关以后以北京为都城。
因为清初,大部分时间都是设立国都于辽东和沈阳,由于时局的变化,后来清朝更改为北京作为都城,并将其规划建设成为一个宏伟的都市,直至清朝灭亡,北京也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在北京成为都城之前,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的都城,如洛阳、长安、开封等,这些都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与军事发展,并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清军占领北京后,清朝第一位皇帝顺治帝下令将北京定为清朝的新都城。从此,北京成为了清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历经三百余年的沧桑变迁,仍然是中国的首都。
清朝在北京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如紫禁城、天坛、颐和园、圆明园等,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优秀的建筑文化,也是世界优秀的建筑文化遗产,为全球的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北京还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博物馆、美术馆和商业街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朱元璋哪一年占领金陵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率军攻入金陵。
同年七月,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以元御史台为公府。
那么,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间,朱元璋住在哪儿呢?
朱元璋住在城内一个富户家里,“上寓王彩帛家”(《献征录》),“时太祖居富民家”(《明史·列传·秦从龙》)。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六月,朱元璋攻下太平后,也曾住在当地的富户家里,太子朱标便是出生在太平的陈迪家中。
“兴宗孝康皇帝标,太祖长子也……元至正十五年生于太平陈迪家。”(《明史》)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七月,朱元璋搬进元朝的江南行御史台,在这里办公、生活。
在五代十国时期,这里曾是南唐的皇宫。南唐后主李煜曾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八年,死后被追封为吴王。
南宋时期,这里曾是宋高宗赵构的行宫。
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被群臣劝进为吴王,这里成为吴王府。
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朱元璋开始在东北郊外建造新宫。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正式迁入新落成的皇宫(即明故宫),吴王府从此被称为旧内。
朱元璋曾想把吴王府赐给徐达,徐达坚决推辞。
"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明史·列传·徐达》)
后来,朱元璋把吴王府对面的一块地赐予徐达建造新府(今瞻园)。
朱元璋,汉族,原名朱重八,出生于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公元1328年10月28日),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 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
金陵在当时叫做集庆,现在的南京。
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张士诚在长江三角洲地带发起攻势,进攻江南元军。乘此机会,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
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陈兆先军营,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朱元璋。但是,朱元璋看出降军心存疑虑,军心不定。于是朱元璋就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名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守卫,而自己身边,只留有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
第二天,降军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动,疑虑全消,甘愿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于是,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庆。朱元璋进城后,下令安抚百姓,改集庆为应天府。
小明王韩林儿获报后,升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不久又升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朱元璋在应天则设天兴建康翼大元帅府,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李善长为左右司郎中。
公元1356年
公元1356年,朱元璋攻克了东南地区的军事、经济中心南京。认真的说,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后,自身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朱元璋开始以南京地区为根据地,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其实朱元璋攻克南京的军事行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公元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率军攻入金陵(南京)
历朝历代,凡建都南京者,无论建业(东吴)、建康(南朝)还是金陵(南唐),都只是割据中的都城;一直到明朝,才是一统天下的大国国都。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渡江打败元兵,攻克集庆路,改为应天府(即南京),自称吴国公。第二年,当他攻下徽州时,有一位叫朱升的儒生向朱元璋献策:定都金陵,改为南京;都城建设概括为“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此策得到朱元璋的肯定,作为建都立国的指导方针。据《明太祖实录》中记载:“初,上召诸老臣问以建都之地。或言关中险固金城天府之国;或言洛阳天地之中.四方朝贡道理适均,汴梁亦宋之旧京;又或言北平元之宫室完备,就之可省民力者。上曰:所言皆善,惟时有不同耳。长安、洛阳、汴京实周、秦、汉、魏、唐、宋所建国,但平定之初,民未苏息;若建都于彼,供给力役悉资江南,重劳其民;若就北平,要之宫室,不能五更作,亦未易化。今建业长江大堑,龙盘虎踞,江南形胜之地,真足以立国。”于是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定都南京。
燕王扫北是怎么回事燕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名朱棣,领重兵镇守大都(北京)。朱元璋长子朱标早逝,根据传长不传嫡的传统,朱元璋死后,其皇太孙(朱标的大儿子)朱允文继皇帝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即位后,与侍臣密谋削藩之策,企图改封朱棣于南昌。燕王朱棣本来就对朱允文继承皇位不满,便以“诛奸臣,清君侧”为借口,起兵反抗。建文帝得知,便诏集山东、河南、山西三省兵将30万人,自太行山以东,陈兵于滹沱河沿岸,企图阻止燕王朱棣南下。
1400年4月6日(明建文帝二年农历三十日)始,双方几十万大军在滹沱河沿岸展开激战,其中正定府所属各县是这次战争的主要战场。双方在此进行了长达一年之久的“拉锯式”争夺战,最后燕王朱棣获胜,明朝庭军部都督被擒,主帅耿炳文逃入正定闭门固守。建文帝又令李景隆为大将军,率兵50万攻打燕王,欲挽败局。但因将士多属临时拼凑,号令不一,指挥不灵,一战即溃。而燕王且追且战,相继攻入南京,建文帝自焚而亡。1403年朱棣登帝位,改号永乐,后又迁都北京,是为明成祖。历史上称此事为“靖难之变”,民间俗称为“燕王扫北”。
明成祖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
从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开始,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
公元1413年(永乐十一年),永乐帝封鞑靼大汗阿鲁台为和宁王。
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永乐帝举行第二次北伐,在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击败瓦剌将领马哈木,追至土剌河,马哈木逃遁。瓦剌战败,明成祖诏告天下。
公元1422年(永乐二十年)三月,明成祖率军从北京出发,亲征蒙古阿鲁台所部,是为第三次北伐。明军经开平向东北方向进军,于阔栾海北道发现阿鲁台部大批辎重,发兵焚烧,收其牲畜班师。回师途中,以兀良哈附逆阿鲁台,击败之。
公元1423年(永乐二十一年)七月,第四次北伐,再次亲征阿鲁台。十月,于上庄堡接受也先土干投降,封忠勇王,赐名金忠。十一月,班师回朝。
公元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正月,鞑靼部进犯边关,朱棣组织进行第五次北伐。五次北伐致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维护了明朝边境的安宁,后来成祖亦在第五次亲征得胜回朝途中病死
大明燕王是谁应该是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