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北伐 《燕王扫北》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明成祖北伐 《燕王扫北》的相关内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晚年病弱昏庸,马皇后得以主政,使得驸马韩金虎等一伙儿奸臣把朝纲。他们借胡、蓝一案,驱逐贤相,滥杀功臣。四王子朱棣上书劝阻,遂遭马、韩忌恨,便以将其封为燕王为名遣其平北,但令其兵弱将少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晚年病弱昏庸,马皇后得以主政,使得驸马韩金虎等一伙儿奸臣把朝纲。他们借胡、蓝一案,驱逐贤相,滥杀功臣。四王子朱棣上书劝阻,遂遭马、韩忌恨,便以将其封为燕王为名遣其平北,但令其兵弱将少、困难重重,实为将燕王逐出京城,并设置层层陷阱加害于他。燕王被逼扫北,虽历经艰辛,但终成大业,并举旗杀回京城,“清君侧,除奸臣”,登上皇位,终成大统。

洪武年间,朱元璋虽然为发展社会经济,巩固中央集权,作了一些努力,但是他同历代的皇帝一样,为了保住他子孙后代的万世基业,对于曾经跟随他出生入死、南征北战,为大明帝国的建立立下血汗功劳的元勋宿将,猜忌日深,先后以左丞相胡惟庸、凉国公蓝玉的谋反案为名,大搞株连,许多功臣宿将被指为逆党,有的被抄家灭族,有的被赐死、杀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公侯将相,杀戮殆尽。就连功勋卓著的中山王徐达也不能幸免。徐元帅生了背疽,据说这种病最忌吃蒸鹅肉,而洪武皇帝在他病重时特赐蒸鹅肉。皇上送的东西就是御赐之物啊,那就是一杯毒酒,你也得日呼万岁饮下。徐元帅知道皇上是要自己的命了,不由得泪流满面,悲愤难忍,在谢过 皇恩 之后,眼含泪水当着使臣的面把蒸鹅肉吃了下去。没过几天,中山王就一命呜呼了。功臣们人人寒心,有的辞官不做,退归林下,有的挂印封金,不辞而别,留下者寥若晨星,这些人也是噤若寒蝉,不敢多说一句话。

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同时,对那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奸佞小人,则是委以重任。国舅马兰、驸马韩金虎等,便利用同马皇后的关系,扶摇直上,位显权重,他们拉拢肖小,结成死党,杜塞言路,独揽朝纲,骄横跋扈,恣意妄为,只弄得朝政日非,人心惶惶,刚建立的大明王朝便危机四伏,弊窦百出。

按下别人暂且不表,单说四殿下朱棣。他是朱元璋的四儿子,可不是昭阳正官马皇后所生,他是瓮贵妃所生。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四个儿子,就是朱标、朱樉、朱㭎、朱棣等等。在他这些儿子当中,要讲究最不错的,还得数朱棣。首先说人样子,个头不高不矮、不张少春宋文玉男女关系胖不疲、眉分八彩、目若朗星、额头丰满、四字阔口,真是威风凛凛、相貌堂堂。要论人品,那是忠厚老实、谦恭下士、尊卑长幼、次序分明。文有文才、武有武艺。要论志向,他曾向天子上书,陈述革除弊政。特别对于洪武帝杀戮功臣表示不满,并曾婉言劝阻。因此,忠正的文武官员,甚至嫔妃、太监,没有一个不喜欢他、尊敬他的。在册立太子的时候,朱元璋认为朱标软弱、优柔,便有意立朱棣为太子,认为他能够继承自己的大业。

但是,朱元璋的这个想法遭到了以马皇后为首的韩马奸党的坚决抵制。马皇后认为,朱棣不是自己生的,跟自己能一个心眼儿吗?将来他要当了皇上,母以子贵,那瓮娘娘就凌驾到自己的头上了,还会有自己的好吗?说什么也不能干。她在下面极力地活动,所以京营殿帅驸马韩金虎、国舅马兰等等,一致向皇上建议,他们的理由是:废长立幼,是取乱之道。打开历史看看,没有一个好结果的,四殿下再聪明,也不能立他。朱元璋弄了个耳软心活,便册封朱标为太子。

后来由于朱元璋身体虚弱,一病不起,便把朝中大事,都交于马皇后处理,马皇后利用这个机会,以分封诸王、屏藩皇室为借口,来了个夜封十王,把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封为藩王,其中,朱棣被封为燕王,并要他们马上就离开南京。要朱棣领一支人马前去扫北,到北平府就藩。

那位说了,扫什么北呀?元朝不是平灭了吗?不错,是平灭了,但是元顺帝死后,皇子爱猷识里达腊在扩廓帖木儿的保护下,逃往和林,继续称帝,四宝大将脱金龙死里逃生,也到了和林,他们仍然保持有相当的实力,不时侵犯中原,与大明朝为敌。别看表面上大明朝统一了河山,实际上边患仍在。

马皇后叫燕王扫北,看起来名正言顺,实则不然。这是马皇后的一条毒计,打算陷害燕王于死地。且不说边患频仍,就拿拨归燕王的这支人马来说,就不像个样子,人数名义上是三千,实际上老的老,小的小,老的上不去能行马,小的拉不开宝雕弓,一个个面黄肌瘦,亚赛病夫,甲杖不全,器械短缺,衣服不整,哪里有半点战斗力呀,简直是一支花子队。慢说扫北,恐怕一听鼓声就都趴下了。

朱棣本来打算到皇宫向父皇、贵妃母亲告告别,连去三次都被黄门官挡驾了,说什么皇后有旨,受封藩王要立刻上路,不得停留,也不准进宫。朱棣在宫门外磕了仨头,挥泪回到自己府第,暗自思想:这一定是马皇后和驸马捣的鬼,可是圣旨已下,自己也不敢抗旨不遵呀!咳!走就走吧,离开你们也好,这笔账咱们以后再清算!

评书名家——单田芳

单田芳出身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六岁念私塾,七八岁即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上学后,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评书中丰富的社会、历史、地理和生活知识及书曲协作、表演技巧都使他获益匪浅。十三四岁时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

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后,收到东北工学院和沈阳医学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由于他酷爱说书而弃学从艺,后来拜李庆海为师,正式说书。其间在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学习。1956年成为辽宁省唯一具有大学文凭的评书艺人,即使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1955年参加鞍山市曲艺团,得到西河大鼓名家赵玉峰和评书名家杨田荣的指点,艺术水平大进。二十四岁正式登台。六十年代在鞍山成名。在1955—1956年间,他先后说过《三国》、《隋唐》、《明英烈》等十多部传统评书和《林海雪原》、《平原枪声》、《一颗铜钮扣》、《新儿女英雄传》、《破晓记》、《红色保险箱》等新书。在十年动乱中虽遭厄运,但仍然坚持练功,默诵书词,结构新篇。

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第一部评书《隋唐演义》(《瓦岗英雄》)。此后与其合作十余载,先后录制播出了三十九部评书。主要有《三国演义》、《明英烈》、《少帅春秋》、《七杰小五义》等,风行大江南北全国几十家广播电台。其中《天京血泪》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听众多达六亿。

自1981年以来,他先后出版了近四十部评书,是全国出版评书最多的评书演员。《明英烈》入选《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从书。2000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单田芳评书全集”。《中国武侠小说史》也将其列为近年来大陆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评书《白眉大侠》和《宏碧缘》还被拍成电视连续剧播出。

此外,他还录制了《千古功臣张学良》、《七杰小五义》、《隋唐演义》、《铁伞怪侠》、《栾蒲包与丰泽园》(正续)、《刘伶传奇》等多部电视评书和自编自演了《龙虎风云会》(正续)等广播评书。单田芳还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系中国曲协会员,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

单田芳认为,“说书既要有平,也要有爆。”“爆”也叫“浪头”,能够起到异峰突起的作用。生动、准确、鲜明是其评书的最大特点。其评书,口风老练苍劲,自然流畅;语言生动形象,丰富有趣;行文逻辑周密,句法无误;说文时,满腹经纶,诗词歌赋,华丽高雅;说白时,乡情俗语,民谚土语,亲切生动。总之,他能用生动、精炼、准确、鲜明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愤,极大地调动了听(观)众的想象力。因此,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华人中也有一定影响,为他赢得“单国嘴”的美誉。他对待评书创作一丝不苟。在编录《百年风云》(曾在全国一百四十家市级电台播放,)时,就参阅了《百年英烈》、《太平天国》、《天京之变》、《慈禧前传》、《清宫十三朝》等几十种资料。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明成祖北伐《燕王扫北》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