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晋朝前面是哪个朝代
- 东晋朝统治多少年
- 东晋科举雏形
- 东晋和宋朝户籍制度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东晋南朝、隋唐、明清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 东晋和西晋领土变化
- 东晋建立后江南经济有什么变化
晋朝前是历史上的魏蜀吴三足鼎立的三国时期。东汉末年,朝政废驰,群雄并起,权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儿子曹丕在220年更是废掉汉献帝,取而代之建立魏。221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在建邺(今南京)称帝,国号吴。值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266年曹魏权臣司马炎取代魏帝称帝,建立晋朝。280年晋灭吴,三国归晋,统一天下。
晋朝之前是三国,晋朝之前的朝代是东汉 晋朝灭亡后是南北朝(南北两个政权,不算统一的朝代) 晋的下一个朝代是隋,隋结束了南北朝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
晋国是周王朝姬姓诸侯国,也是曾经的中原霸主、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朝之前是三国。
秦朝到晋朝经历了,西汉,王莽新朝,东汉,三国。晋朝,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 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
而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扩展资料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晋朝分为两个时期,和汉朝分西汉东汉宋分北宋南宋一样,晋朝有西晋和东晋,都是司马懿的后代子孙建立,后续及中间出现八王之乱和十六国五胡乱华的动荡期。西晋是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魏所建,东晋是司马睿建立。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操这边的人物,西晋前面的朝代就是三国时期,三国上承东汉下启西晋三分天下,分为曹丕的曹魏,刘备的蜀汉和孙权的东吴。
晋朝之前的朝代是东汉。晋朝也称西晋(265年—317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从晋武帝建国开始,传四帝,国祚51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也是中国朝代中存在感不高的朝代。
东晋朝统治多少年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而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东晋科举雏形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西周时期采用的是“乡里选士”,春秋战国时期提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汉代推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九品中正制”,此皆为隋代以前采用的官吏选拔制度。在科举诞生前,最为盛行的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此类选官制有两大弊端:
《后汉书-循吏列传》:许荆,祖父武,太守第五伦举为孝廉。武以二弟晏、普未显,欲令成名,乃请之曰:“礼有分异之义,家有别居之道。”于是共割财产以为三分,武自取肥田广宅奴婢强者,二弟所得并悉劣少。
东晋时期没有科举制。
东晋时期的选拔人才制度为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曹操采纳尚书令陈群的意见(此项制度是由何夔发起),后来各参与方基本遵从这种不成文规定。曹丕于黄初元年(220年)命陈制定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制度。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科举制度是隋朝开始出现的,到清朝末年结束。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1905年科举制的停废,终结了1298年尊崇科举的时代。这种选拨人才的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持续的时间最长,影响的范围也最广。科举制的创立,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东晋和宋朝户籍制度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东晋原因:因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连年征战,导致了大批人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产生了大量的流民。为了区分本地土生土长的居民和外来流民,在东晋时期分别用黄籍和白籍登记户籍加以区分。因此东晋时期普通民户的户籍就分为两种:用黄纸制成的本地居民的户籍和用白纸制成的流民户籍。为了区别这两种户籍,就以纸的颜色对它们命名:前者称为黄籍,后者称为白籍。
宋朝原因:宋朝户籍分主户和客户是为了保证赋役的征发。
东晋南朝、隋唐、明清时期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历史影响东晋南朝士族依靠家世门第,世代把持重要官职;隋唐实行科举制;明清规定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八股取士。
东晋南朝士族腐朽衰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隋唐时期庶族地主兴起,通过选官扩大统治基础、打破士族垄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文化教育发展。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实行文化专制,引导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培养皇帝忠顺的奴仆,严重影响科学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选官制度是中央集权的重要内容,本题涉及三个历史时期的选官制度,考查的知识量较大,要求的思维能力较高。如果在内容上增加秦汉时期,特别是两汉选官制度的内容,基本上就是比较完整的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的体系了。东晋和西晋领土变化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东晋的领土比西晋要小的多,差不多也就是西晋的一半左右吧,西晋是在结束三国纷争,统一中国的基础上建立的除占有三国时期魏国,吴国和蜀汉的全部领土外还有所扩张,而东晋呢,是在西晋后期八王之乱,进而引发五胡乱华,后丧失近半国土和人口后,晋朝残余力量苟延残喘建立的王朝。
东晋建立后江南经济有什么变化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江南开发迅速,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伴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