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外貌描写原文 三国真实历史资料司马懿

目录导航:

  1. 司马懿的外貌描写原文
  2. 三国最后和司马懿对话老太监是谁
  3. 为什么说三国尽归司马懿
  4. 三国司马懿和诸葛亮对战大结局
  5. 三国演义司马懿人物形象分析
  6. 三国演义对司马懿的外貌描写
  7. 三国中司马懿与诸葛亮到底有没有交手过
  8. 三国演义司马懿有名的故事
司马懿的外貌描写原文

司马懿外貌特征:鹰视狼步,目能自顾其背。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三国最后和司马懿对话老太监是谁

在电视连续剧新三国中,最后一集。司马懿毒害了自己的小妾,自己在小妾的坟前上坟,说了一些心里话。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老太监,这个老太监和司马懿有了一番对话,说司马懿心里只有权利而没有感情。

这个老太监实际上就是司马懿派在宫里的卧底,也就是利用这个老太监,传达一些皇帝对司马懿的看法,是司马懿的自己人。

为什么说三国尽归司马懿

三国尽归司马懿是后人总结的,晋朝源于司马懿,始于司马懿,是历经三代努力而取得的基业。主要有三点可证明:

一是与诸葛亮斗法并战胜了之。 诸葛亮自《隆中对》的初期战略目标实现后,为了实现理论上可能的一统天下,为了展现自己平身所学,含泪连上出师表,带领一支哀兵六出祁山欲消灭魏国。但每次均寸土未得,寸功未立,无功而返,至多只是把司马懿“吓”出一身冷汗。

二是与魏国的皇公贵族斗智,最后取得了实权。 司马懿一生是靠真本事创业的,但却两次遭贬。先是被诸葛亮使离间计,曹睿疑而弃之。虽闲居在家,但未忘国事。在诸葛亮入魏之危难时节,终于被重新召用,委以重任,并不负众望打败了诸葛亮。 三是教子。 教子是件大事,司马先生做得很好, 其子司马师、司马昭颇有父风,智慧超群,是魏国后期的顶梁柱。在打仗靠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年代,有如此两个杰出的儿子,司马懿的事业可谓后继有人。

之所以说这天下要归司马懿,主要还是因为司马懿在司马氏手握大权,最终得以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若非司马懿善于隐忍,又能苦熬,司马懿如何能成为四朝元老,又如何有机会深得曹丕与曹叡的信任,成为托孤重臣,如果不是司马懿借曹爽兄弟带曹芳到高平陵扫墓的机会,如何能一举成事,从曹爽手中夺取军政大权?因此说司马懿一统三国,其实并不为过。而司马懿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主要还是因为司马懿此生做对了两件事。

司马懿做对的第一件事,就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筹划,最终战胜了曹氏宗亲,手握大权。司马懿此生全靠他自己出色的智谋,战胜了曹氏宗亲一代又一代的人。最初曹操对司马懿多有怀疑,司马懿就事必躬亲,连喂马这种小事都要自己来做,终于解除了曹操对他的怀疑。后来曹叡在位时,司马懿只有在与诸葛亮对峙时才能有兵权,而司马懿不负众望地击败了诸葛亮,为他在朝中积累了名望,并最终成功让曹魏老臣对他敬重有加,因此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才会有如此多的曹魏老臣愿意站在司马懿这边。

而司马懿做对的第二件事,则是他对自己儿子的教育很成功。司马师与司马昭两兄弟,都是文武全才之人,他们不仅在军事上为司马懿分忧解难,而且在司马懿思考问题时充当司马懿的智囊团。特别是司马师,曾参与到高平陵政变的全过程中,还与司马懿就政变发动的细节进行探究。而司马炎也继承了司马懿与司马昭的能力与智慧,这才能最终登基称帝,建立晋朝。若没有良好的教育,只怕到了司马炎这一代,就会出现另外一个世家,将司马家取代掉了。

三国司马懿和诸葛亮对战大结局

他们两个人经过多次对战基本上都是诸葛亮进攻,司马懿采取了曹魏大将军曹真的办法只防守不出的方式,最后两个人基本上平局。

最后一次决战在五丈原进行,由于司马懿的防守使得诸葛亮实在没有办法,诸葛亮最后病死在五丈原,末能完成北伐的壮举。

作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后世人称颂。

三国演义司马懿人物形象分析

司马懿的人物形象是,老辣坚韧,胸有大志。

老辣,是指司马懿的行事基本上很圆满,无可指责。他在做一件事之前,能把所有的后果计算到位,挑选最适合的结果去做。

坚韧,是指司马懿不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在乎全局。因此他遇到不顺的境况时,往往韬光养晦,不强自出头。

胸有大志,是指司马懿从跟随曹操,一直到曹丕、曹睿、曹芳、曹奂、曹髦,都从未放弃心中理想,最终独揽大权,为后世子孙开创晋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国演义对司马懿的外貌描写

司马懿外貌特征,鹰视狼步,目能自顾其背意思是司马懿像鹰一样子犀利的眼睛,高度的聚精会神,同时有狼顾的异相,当其向前走路回顾时,身躯可以不转动,会像狼一样灵活地超过一百八十度地转头窥人两眼宽度大,同时他有比常人多回顾的习惯,时时提防人在背后暗算。

这样的人时刻要提防,因为有狼子野心,最后还是反叛了曹魏政权,他和他的后代统一三国建立晋朝

司马懿外貌特征:鹰视狼步,目能自顾其背。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1、狼顾之相司马懿

2、狼顾之相,就是在肩头不动的情况下,头能180度转过来,因为狼与狗都能180度回头看以此得名。相传有此面相之人,都是是狼心狗肺,心术不正之人,也有人说有此面相之人有帝王之志。后来的司马懿本人虽然没有当上皇帝,但是他的后人却在他奠定的基础上建立了晋国。

《三国演义》对司马懿的外貌描写相对较少。
《三国演义》更多地着重于描写人物的品德和才能,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比较少。
虽然在描述司马懿出场时提到了他的容貌,但是整部小说对于他的外貌描述都比较简短。
与其他小说不同,《三国演义》更注重人物的性格和才能的描写,人物的外貌只是作为一个补充。
而且,由于该小说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早,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标准也与现代文学作品有所不同。

三国中司马懿与诸葛亮到底有没有交手过

当然是有的。正史中《晋书宣帝纪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等中有明确记载。 比如: 《晋书宣帝纪 》 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今甘肃天水南),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记载如下:……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懿等寻亮后至于卤城。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懿不从,故寻亮。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诸将咸请战。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六月,亮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郃追之。郃进至木门(今甘肃天水西南),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

三国演义司马懿有名的故事

诈病赚曹爽

正始八年(247年),曹爽用心腹何晏、邓飏、丁谧之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时人为之谣曰:“何、邓、丁,乱京城”。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黄门张当把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

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

司马懿假装病重,让两个侍婢扶持自己,要拿衣服,拿不稳,掉在地上,还指着嘴说渴。侍婢献上粥来,他用口去接,汤流满襟。李胜说:“众人以为明公原来的风疾复发,没有想到贵体病成这个样子!”司马懿故意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年老卧病,死在旦夕。君当屈身守并州,并州接近胡人,应妥善为之戒备。恐怕不能见面了,把儿子师、昭托付给你。”李胜说:“我说的是还忝本州(李胜是荆州人),不是并州。”司马懿故意错乱其辞:“君方到并州,努力自爱!”李胜又说:“当忝荆州。”司马懿说:“我年老昏迷,不解君言,今回守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接着流涕哽咽。李胜出来后对曹爽说:“司马公已像尸体一样,卧床不起,只有残余之气,形神已经分离,不值得忧虑了。”以后又说:“太傅不能康复,令人忧伤。”所以曹爽等对宣帝未加戒备。

司马懿表面装病,实际上也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司马懿列阵,经过曹爽门前,曹爽部将严世登楼,引弩欲射,孙谦拉着他的胳膊阻止他说:“事未可知。”

大司农桓范出城去投曹爽,蒋济担心道:“智囊往矣。”司马懿则说:“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司马懿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管领曹爽军营,对他说:“君为周勃矣。”召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统摄曹羲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