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五虎谁在蜀国谋反 蜀汉谋反人物是谁

目录导航:

  1. 三国五虎谁在蜀国谋反
  2. 姜维说服了哪位野心家兵变
  3. 蜀汉灭亡姜维妻子受辱了吗
  4. 三国时期,为什么孟获要起兵反叛蜀汉呢
  5. 七擒孟获孟获之兄是谁
  6. 诸葛亮死之前的猜到魏延会谋反一直到魏延被杀的主要人物
  7. 魏延最后到底有没有叛变蜀国
三国五虎谁在蜀国谋反

三国五虎没有人在蜀国谋反。三国五虎上将是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刘备称汉中王后,关羽率军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锐。

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

赵云曾两次救出刘备的儿子刘禅,称“单骑救主”。汉水之战时击退曹军,刘备称其“一身是胆”。

刘备攻打刘璋时,马超投降刘备,与刘备军合围成都,汉中之战后联名上书尊刘备为汉中王。蜀汉建立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

黄忠随刘备入川作战。汉中之战时,黄忠于定军山一举将曹魏名将夏侯渊斩杀。

姜维说服了哪位野心家兵变

答:钟会。

1:当时曹魏派钟会和邓艾分两路进攻蜀国,姜维率领大军与钟会对峙在剑阁,而此时邓艾却率领一小队人马偷渡阴平,来到成都门前,惊慌失措的刘禅直接选择了开城投降,姜维得知后非常恼怒,但是却又没有丝毫办法,此时姜维计上心头决定暂时委身于钟会,伺机寻找机会光复汉室。

2:钟会是个野心家,他早就有叛变的心思,姜维利用钟会贪婪、好大喜功的特点,成功的说服了钟会,答应他发动政变之后奉他为蜀中的皇帝,钟会沉醉于这样的美梦当中,而此时的姜维却是打着另外的心思,就是利用钟会的力量重新迎回后主,光复汉室,那么姜维有钟会的支持,为何还会失败呢?

3:在当时姜维鼓动钟会积极的进行策反,然而身边很多人都是不愿意,于是钟会只能将这些人关起来。希望他们考虑清楚,但是此举给钟会以及姜维带来了杀身之祸,当时有人偷偷的将他们密谋之事泄露了出去,钟会身边的武将跑到他的帐中找说法,钟会眼看瞒不住了便想突出重围,没想到被乱军所杀。

4:之后乱军追上姜维,把姜维也杀死,姜维临死前说了8个字:“我计不成,实乃天命”,这句话道出了姜维失败的原因,起初姜维的这一计策就不可能成功,首先他选错了人,钟会这个人中看不中用,能够被姜维三言两语鼓动的人自然心志不会高到哪里去,其二钟会做事优柔寡断导致秘密泄露,是此计的一大败笔。

钟会!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

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昭,粉碎曹髦的夺权企图。随军平定诸葛诞叛乱,屡出奇谋,时人比之为张良。累拜司隶校尉,插手朝廷大小事务及官员任免。

景元年间,力挺司马昭伐蜀计划,拜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之战中,配合邓艾分兵进取,最终灭亡蜀汉。拜司徒,封县侯。功成之后,萌生不臣之心,勾结蜀将姜维,图谋据蜀自立,打压太尉邓艾。景元五年(264年)正月,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讨伐司马昭,为部将胡烈所害,死于乱军,时年四十岁。

钟会工于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评其为“妙品”,仅次于“神品”。又精通文赋和玄学,著有《魏钟司徒集》。

姜维说服了钟会兵变。

姜维,字伯约,凉州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而降钟会。但因事败,死于乱军之中,享年六十二岁。

姜维说服兵变的野心家叫钟会。钟会出自颍川大族钟氏,是曹魏名臣钟繇的小儿子,也是司马昭的得力干将。在司马师病故之时,为司马昭顺利接管曹魏的政权出了很大一份力,被司马昭视为心腹。在灭蜀国的过程中也立下了较大功劳,后来被姜维策反,不久被魏兵所杀。

蜀国也就此灭亡。姜维无奈之下也只得向钟会投降,然而他却是假意,仍旧希望借助钟会复兴汉室。但令人不解的是,钟会竟然对姜维十分信任,听从他的话叛变。原因很简单

首先钟会知道,姜维的敌人是司马昭,两人不可能联合对付自己,姜维和自己联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起码说得过去。

第二,钟会有野心,他想成为第二个刘备,但钟会势力薄弱,要想成大事就必须要依靠姜维这样的人,利用姜维所谓的支持得川蜀人的民心。

因为钟会能够信任的人并不多。魏国高级将领那边,几乎没有人支持他。所以像邓艾这样的,就被钟会迫害了。但钟会想推翻司马昭,或者在蜀国自立为王,需要有人支持。正好姜维主动来了,两人自然是一拍即合。钟会也知道姜维有自己的打算,但他急需用人之际,顾不得那么多了。钟会手下,能用之人并不多。对姜维这样的顶级人才,自然是要表现出极大的重视了。不然,谁还愿意跟着他干?

而且,钟会也知道,姜维也是不可多得的良将,他也知道,论打仗,姜维不一定是自己的对手,毕竟兵法上钟会也不比三国里哪个差,但是司马昭自己就不一定弄得过了,弄死姜维,司马昭杀钟会比什么都容易,但是姜维和钟会一起搞垮司马昭的话,以后的事还说不准,钟会本来就有私心,不能说他多么信任姜维,只能说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实力,只可惜他低估了司马昭的实力。

钟会与邓艾一起灭了蜀国之后,名声大震,在军中享有威望,有了谋反之心。他是司马家眼中的大红人,他骗司马昭说邓艾他居功自傲想要谋反,害得邓艾入狱,除掉了邓艾他自我感觉很有把握了,于是他假借太后遗诏,要把司马氏一族铲除,钟会派遣将是姜维率兵去占领长安,然后水陆一起包抄夺得天下。

钟会之前从未打过仗,在朝廷担任的一直都是文职,他这一想法实在是过于天真,缺少实战经验。刚刚结束灭蜀的战争,战士们渴望和平休息,再说让他们攻打自己亲人的所在地实在是欠缺考虑,他的谋反很多将领都不赞同,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钟会最后死于兵乱。

姜维在蜀汉灭亡后,内心其实是十分不满意的。他认为,自己本可以挽救蜀汉于危亡之中,而他内心里还有武侯的遗志。振兴汉家,所以他内心定下了一个计划,准备博一把。瞄准了一个人——钟会。

钟会这个人有能力,有野心,他本来出身就高,是太傅钟繇的儿子,又有带兵打仗的能力,怎么可能会甘心居于司马家的臣子?此时,他坐镇蜀中,除了自己带出去的十五万魏军之外,还有归降的蜀军,可谓是兵多将广。在外久了,心里不免有些小想法,而他的想法恰巧被姜维看上了。

于是姜维打算说服钟会造反,然后趁着司马家和钟会内斗,重立蜀汉皇室。于是上前对着钟会鼓动,一来二去,似乎真的说服钟会了。其实钟会作为一个老油条,何尝不知道姜维心里在想啥,于是他也有自己的打算:让姜维替自己去打司马家,然后自己坐渔翁之利。两个人心怀鬼胎,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造反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姜维说服了钟会这位野心家兵变,在蜀汉被邓艾灭亡后,驻守剑阁的姜维就投降了钟会,而此时的姜维很不甘心,加上此时的钟会因为被邓艾抢了灭蜀汉的头功很不满,所以姜维就蛊惑钟会自立为蜀汉之主,可惜的是他们的谋反还没有开始就被早有准备的司马昭迅速平定,这两人也死在了乱军中。

蜀汉灭亡姜维妻子受辱了吗

没有。姜维妻子最后与姜维死在乱军中。

姜维,字伯约,凉州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而降钟会。但因事败,死于乱军之中,享年六十二岁。

蜀汉灭亡时姜维和妻子都被乱军杀死。蜀汉灭亡后,姜维便开始策划复辟蜀汉。姜维利用钟会的野心,策动钟会造反,成都出现了兵祸。愤怒的魏国士兵联合起来杀死了姜维和钟会。

曹魏士兵对姜维非常痛恨,甚至将姜维剖腹取胆。还杀死姜维的妻子和儿女以及姜维满门。

三国时期,为什么孟获要起兵反叛蜀汉呢

听从了司马懿的鼓动,起兵造反,夺取领地财富,为了自己的利益攻打蜀汉边陲之城。

孟获身为南王,手下精兵强将不少,缺少的,是汉人的智谋与兵法。如果守自己的领土,可倚仗山高水深的地利之便,击退一切敌人;但是进攻端,不懂得约束士兵,破城后烧杀抢掠,激起民愤,难以成大事。

七擒孟获孟获之兄是谁

分别是:孟优、孟节。

孟优:《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孟获之弟,生性狂妄自大,自视武力超群,不愿受汉人统治,起兵造反,后与诸葛亮的南征军交战,向败战的兄长推荐朵思大王,劝兄长借助朵思之力与蜀汉军对抗。后来与兄长一起发誓归顺蜀汉。虽非无谋之辈,但遇到诸葛孔明,弱点便显露出来。

孟节:是《三国演义》虚构人物,历史上并无其人,乃南蛮王孟获之兄。孟获起兵造反,他屡次劝谏,但孟获并不理会,他只得隐居在山林之中,自号曰“万安隐者”。曾经帮助诸葛亮成功地逃过了四眼毒泉的劫难。

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被诸葛亮率领大军七擒七纵后降服,此后不再叛乱。

诸葛亮死之前的猜到魏延会谋反一直到魏延被杀的主要人物

只能说是性格决定命运,魏延因为在军事方面有很大才能,有点恃才傲物急功近利,诸葛亮又是稳扎稳打擅长谋划之人,所以在领兵打战时,魏延多多少少会受到诸葛亮的压制,心中不满,而诸葛亮也会认为此人不可用,将来可能会有谋反之心,所以死前一直对此人不放心,于是想了个方法测试魏延,如果他确实谋反便诛杀他,实际上魏延并没有谋反。

魏延一直很受刘备重用,然而刘备去世后,他就很难再有施展拳脚的机会了。

他和杨仪也一直不和,但诸葛亮明显更信任杨仪。

诸葛亮死前有和一些重要人物谈话,其中就有杨仪、姜维等人,却并没有魏延。

诸葛亮其实并没有想杀死魏延,只是想测试一下此人是否有谋反之心,就安排魏延在殿后击杀敌人,杨仪可指导退军,看看魏延是否愿意服从。

可惜诸葛亮并没有看到测试结果就已经去世了,杨仪就利用这个机会陷害魏延,利用激将法,使得自命清高的魏延提前率兵离开,然后杨仪就说魏延谋反,派人将其杀死。可怜的魏延就这样被冤死了,不过也是他性格中的致命弱点导致了这样的结局。

所以也有人说是诸葛亮有意利用魏延和杨仪之间的矛盾,来杀死魏延,毕竟这么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怎么可能不知道杨仪早就对魏延起了杀心呢?

如果魏延没有被冤死,或许蜀国还能再存活数年。

反观杨仪,后来因为自己没当上丞相,还觉得自己当初应该投靠魏国,不过他的结局是自杀了,真是令人唏嘘。

魏延最后到底有没有叛变蜀国

没有叛变蜀国。
因为从历史记载来看,魏延虽然曾经对刘备心存不满,但他始终效忠于蜀国,成为了蜀国的重要将领之一,为蜀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他遇害时,他的忠诚之言也得到了刘禅的肯定。
魏延并没有叛变蜀国的行为和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魏延在蜀汉时期被誉为“锦帆奇才”,名将之中的佼佼者,他曾领兵攻打曹魏,斩杀曹性等名将,并有过多次战功。
他为了国家出生入死,死后更是被刘禅追赠为太尉,可谓是一位忠诚的将领。

魏延最后叛变蜀国了。
1. 历史记录中,魏延在刘备死后和张飞的儿子关羽发生了矛盾,并在不满张飞的儿子刘封获得重用的情况下,于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在朗县叛变了蜀国。
2. 另外,一些史料和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魏延叛变的说法,比如《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的描写。
3. 虽然有一些争议,但在大多数历史学者和文学作品中,都认为魏延最后叛变了蜀国。

没有。

魏延是第一任汉中太守,多次单独领兵作战,如果想背叛,时机不是很多吗?后来魏延还单独带兵打败曹魏大将郭淮,如果他要投降曹魏,真是易如反掌。历史记载他御敌有方、设制得法,英勇善战。他的一生也没有流露出反叛的意向,更没有任何的举动。

诸葛亮驾鹤西游的时候,魏延如果想背叛,绝对是易如反掌。从魏延的行动来看,其并没有叛逆的行为。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的时候,杨仪请费祎前往打探魏延的意思的时候魏延还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可惜,他的这些话语却被认为是狂妄自大,他自告奋勇愿意承担重任亲自带兵伐魏,又被认为是叛逆。如果他真的有叛逆的心,那么在断后期间为什么不调头投魏,却抢先南归呢?他率领军队南归的目的无非是:1,想制止杨仪违反他的意见的错误行为;2,想在蜀汉内部澄清是非,辩明黑白。假若魏延果真是杨仪他们诬陷的那样有叛逆之心,为什么还叫魏延率军断后呢?那不是给魏延一个投魏的好机会吗?所以杨仪等说魏延“叛逆”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