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一分钟看懂东晋的历史
- 东晋十六国的先后顺序
- 十六国简史
- 东晋十六国谁先灭亡
- 东晋十六国的政治特点及经济影响
-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有几个国家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
从司马睿正式称帝的317年开始,东晋建立,到刘裕废晋自立建立刘宋的420年,东晋灭亡,其陆续存续了一百多年。
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北方胡族在原来属于汉族的中原大地上肆虐,而号称中华正朔的东晋却在一次次的内乱和斗争以及北伐失败中,失去重新收复故土的机会。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政权。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
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进入南北朝时期。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83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后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裕。
公元420年,刘裕篡夺帝位,取代东晋。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至此,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而东晋十六国则成为了旧时代的代名词。
东晋十六国的先后顺序十六国按时间顺序分别是
前凉(301年-376年)
后凉(386年-403年)
南凉(397年-414年)
西凉(400年-421年)
北凉(397年-439年)
前赵(304年-329年)
后赵(319年-351年)
前秦(350年-394年)
后秦(384年-417年)
西秦(385年-431年)
前燕(337年 - 370年)
后燕(384年-407年)
南燕(398年-410年)
北燕(407年-436年)
夏国(407年-431年)
成汉(304年-347年)
十六国简史十六国,是西晋灭亡后,在北方出现的一段混乱的历史,和东晋并立。十六国的历史,又被称为“五胡乱华”,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段黑暗的历史。实际上,十六国的混乱并非完全归于游牧民族的南下,其根本原因是西晋的腐朽。而所谓的“五胡乱华”也算不上外族入侵,因为这些民族大多数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中原,成为了内地的民族。
东晋十六国谁先灭亡东晋十六国灭亡顺序:前凉(301年-376年)、后凉(386年-403年)、南凉(397年-414年)、西凉(400年-421年)、北凉(397年-439年)、前赵(304年-329年)、后赵(319年-351年)、前秦(350年-394年)、后秦(384年-417年)、西秦(385年-431年)、前燕(337年 - 370年)、后燕(384年-407年)、南燕(398年-410年)、北燕(407年-436年)、夏国(407年-431年)、成汉(304年-347年)。
东晋十六国的政治特点及经济影响政权的特点:
1、其政权组织形式多是以“胡”人贵族为主;“胡”汉上层分子的联合统治,但是其内部矛盾复杂,强则依附,弱则离叛,政权基础十分薄弱。
2、除了前秦,基本没什么政绩。相反残暴性更加明显,都是以军事征服为主,相互的战争大批掳掠和残杀人民,人民反抗激烈。
3、为了争夺土地人民和财富,各政权之间征战不休,给社会生产带来严重破坏,给各种人民带极大灾难。
因此,这些政权的寿命不长,一般只有二三十年,最短的只有四年。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有几个国家东晋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和北方处于分裂状态,自东晋十六国至隋朝,始于420年刘裕建立刘宋,止于589年隋灭陈国。
南朝(420-589)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
北朝(386-581)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