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制的起止时间 商朝封国和西周封国时间

目录导航:

  1. 西周分封制的起止时间
  2. 夏商周的起止时间
  3. 周代夏朝的封国
  4. 分封别起止时间
  5. 西周封分的八个公侯国
  6. 分封制的朝代有哪些
  7. 井田制和分封制分别是什么时间
西周分封制的起止时间

一、西周的分封制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实行分封制。内容为: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服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2.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分封制是从周朝开始的。

在周以前的诸侯都是然形成的部落,大的部落首领就成了中国最古老原始的贵族诸侯。从周开始,因为它是趁着纣王带着军队出去平叛的机全,鼓动其它诸侯和一些小部落联手推翻了商朝,但由于其本身实力并不足以镇压天下,于是它就采取分封天下诸侯的方法还换取其它势力支持他称王。

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看出分封制的害处,于是就废除了分封制,改用郡县制。再后秦末群雄逐鹿,楚汉争霸,终于把中国最古老正统的贵族都杀光了,最后一个平民混混刘邦一统天下。那时剩下的贵族也已经元气大伤没有实力了。

西周分封制的时间是从周朝初期开始的,西周建立以后,周武王姬发和其弟周公旦辅政期间先后两次大规模实行分封。分封自己的子弟姻亲和异姓贵族,到指定的地点建立起西周的属国,统治当地的部落和人民,这叫做“封建亲戚,以藩屏国”,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分封制。

春秋时期,随著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秦始皇统一中国後,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周朝初期

西周分封制的时间是从周朝初期开始的,西周建立以后,周武王姬发和其弟周公旦辅政期间先后两次大规模实行分封。

分封制结束于秦朝。

秦始皇统一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此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的事例,但性质不完全相同。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

西周分封制的时间是从周朝初期开始的,西周建立以后,周武王姬发和其弟周公旦辅政期间先后两次大规模实行分封。分封自己的子弟姻亲和异姓贵族,到指定的地点建立起西周的属国,统治当地的部落和人民,这叫做“封建亲戚,以藩屏国”,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分封制。

一般情况下,任何一种制度都不会凭空产生,都必然有诞生的社会根基和土壤。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就面临着如何构建国家治理结构以及更好地维护周王室统治的问题,到了他儿子的时候形势更加严峻。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夏商周的起止时间

1、夏朝(公元前2224年──前1766年)。

2、商朝(公元前1766年──前1122年)。

3、周朝(公元前1122年──前256年)。

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特点:

1、除了东周时期已初步具备封建社会的属性之外,夏商周三朝都是奴隶制社会。

2、夏商周所经历的时间都比较长。夏,前2207~前1766,共历441年;商,前1765~前1122,共历643年;周,前1121~前 249,共历872年。

夏商周每一个朝代所享年代,都是中国历史朝代之最。除了夏商周三朝之外,其他的朝代最多享年不过300年。

3、都是以分封制为主的政治体制。从夏朝开始,一直到西周末期,诸侯管理者王朝的地方政治经济,而中央王朝主要还是以接受诸侯供奉及税赋。

到了东周,中央的势力开始急剧衰落,造成了诸侯分争的局面。但是到了秦灭周为止,诸侯之间的纷争还从来没有敢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地步。

4、国家基本重礼,各阶级划分得十分严格。即使权倾一时,也不敢枉自到篡权,取代中央的地步。所以权臣乱国的现象很少见。

5、三个朝代均有迁都的历史。而且都是因为原都城因为少数民族的侵扰或者土地的匮乏而导致的迁都

周代夏朝的封国

周厉王时期(公元前878年—公元前842年),杞国先后受到宋国、淮夷、徐国等势力的攻打,无法在河南地区立足,国王杞谋娶公将杞国从杞县一带迁到山东避难,先到山东滕县附近的邾国避难,而后迁徙到新泰一带。后来,列强入侵之下,杞国又两次迁徙,最终落脚于淳于(今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杞城村)。

总之,杞国虽然是公爵国,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国,经常遭遇入侵,被逼不得不四处流浪,《史记》对杞国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而且还特别说到:“杞国微小,其事迹不值得记载。”

春秋晚期,杞国虽小,微不足道,却有三件事值得一谈。

公元前572年,鲁国正卿季文子做媒,将杞桓公之女杞女嫁春秋霸主晋悼公姬周为夫人。后来,杞女为晋悼公生下一子,名姬彪,为晋平公,曾让晋国再度成为春秋霸主。

由于杞国是夏朝王族后裔,存有夏礼,意义非凡,因此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但由于杞国文献大多散失,因此《论语·八佾》中记载孔子感慨道:“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夏朝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从孔子的话中,也可以佐证夏朝的存在。

周取代的不是夏朝,周取代的是商朝。

周朝: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周成王时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阳),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被大商王朝册封为西伯(意即西部诸侯之长),是商朝的主要方伯之一,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则为“天下共主”。周王朝继承了夏商两代,是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王朝。

方国是由原始氏族部落转化形成的小型国家。这些邦国位于王畿之外,不受夏后直接管辖。些方国只是大的部族,另有一些较大的方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组织,规模甚至大于夏后氏。有穷氏代政期间,少康曾投奔有仍、有虞氏,在那里承当牧正和庖正。

有仍氏又名有任氏,风姓,居于山东济宁微山湖畔,是太昊、少昊的后裔。有仍与夏后来往密切,之间有通婚现象。相妻缗来自有仍。相被寒浞杀害时,缗已方妊,她避居故乡,在有仍生下少康。少康复兴后,封有仍族人于任国。

有虞氏乃虞幕、帝舜之后,活动于豫西北、晋南古汾水流域。舜老时,认为己儿商均不贤不肖,所以禅位于禹。禹仿效尧传舜时舜先让位于尧子丹朱的做法,让位于商均,然民众纷纷拥护禹而不理睬商均,于是禹继承了帝位,将商均分封于河南虞城附近。四世后,夏室中衰,年轻的少康逃到有虞避难,得到了首领虞思的大力协助,这才使夏室终得扭转局势,有虞氏直接关系到了夏后氏的存亡。

一说偃姓乃皋陶后裔。禹老时,荐皋陶为继承人,然皋陶先禹而死,禹又荐伯益。禹死后,伯益效仿常规,先让位给禹子启,不料启深得民心,得到了民众的拥护,伯益失权。益不善罢甘休,于是与启作战,结果战败被杀。皋陶之后被封于东南六、英、许三地。

有扈氏为夏之同姓部落。启夺益位,有扈不服,以“尧舜举贤,禹独与之”为名反对启的统治,结果在甘大战中失败,其部众被罚贬为牧奴,世代从事畜牧。

胤子伯靡原为臣服夏后的部落首领,太康失国时又归附后羿,寒浞杀羿后逃奔有鬲氏。靡闻知少康准备复兴夏室,组织有鬲、二斟兵民与少康会师。

斟灌、斟鄩氏统称“二斟”,与夏后同为姒姓,是夏代早期重要的亲夏氏族。二氏族在夏后氏的东南迁徒过程中与之融合,夏代晚期斟鄩之地更成为夏后的都邑,偃师二里头遗址可能就是斟鄩。[84] 无王时期,寒浞命子浇率兵灭二斟,同时杀死躲避斟鄩的夏后相。其剩余势力又在数年后加入少康和伯靡的联军,复兴夏室。

有缗氏为少昊另支后裔,是夏晚期东方的强大方国。夏桀在有仍召开盟会,有缗首领因不满桀的统治,愤慨归国,桀遂灭之。

有莘氏,帝喾高辛氏之后裔,启时的支子封国。夏商之际,在伊尹的帮助下,有莘氏与商汤在北亳结盟,汤还从有莘氏娶妃。

《山海经》之海外四经记录了夏朝周边的许多方国“国”名,可能纯属神话亦可能是远古部落名称的讹化。

分封别起止时间

我国西周建立时,对姬姓族人和灭商朝有功首领分封逾百个诸侯(其中姬姓诸侯七十多个)。共和行政时代公元前841年有诸侯晋、陈、秦、燕、齐、鲁、曹、蔡、楚、宋、卫、郑国等十二个。经春秋至战国期间,分封吴(公元前560年)越(前510年)韩(前409年)魏和赵(前403年)以及田齐(前384年)止,计十八个诸侯国。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夭下。

西周封分的八个公侯国

西周分封的八个公侯国是八个公爵一级的诸侯国,它们分别是焦国、蓟国、祝国、陈国、杞国、宋国、虞国、虢国。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周成王时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阳),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分封制的朝代有哪些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中国历史上自三国开始直至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各个时期国家行政区划管理上不同程度实行了“分封制”。

西周: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从而实行分封制。

汉代:初分封的诸侯国有同姓,也有异姓功臣,到七国乱后,封国就只有租税收入,国内官员任免,盐铁等都收归中央。

明朝的分封制严格讲叫藩王制,藩王制和传统的分封制不同,明朝的藩王制,除了北方几个边关地区的王外,其他内地藩王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享有一定军事权利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实际的权利。

井田制和分封制分别是什么时间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开始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

中国是从商代开始实行分封制的。

中国从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

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