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看的瑞士作家的书 奥地利历史书推荐

目录导航:

  1. 值得一看的瑞士作家的书
  2. 奥地利最出名的历史人物
  3. 奥地利国宝级画家
  4. 关于意大利历史的书籍
  5. 二十世纪初奥地利历史背景
值得一看的瑞士作家的书

马丁·苏塔-瑞士籍全天候作家】、说到时下德语文坛上最火爆的作家,非瑞士人马丁·苏塔莫属。他的小说新作《厨子》(Der Koch) 2010年刚问世,就在德语国家的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上遥遥领先。而仍在瑞士、德国和奥地利热映的电影《失踪的朱丽叶》和《丽拉,丽拉》也均出自苏氏手笔。其中《失踪的朱丽叶》仅在瑞士就已拥有15万观众,该片被评为2009年最成功的瑞士电影,并在洛迦诺电影节上荣获观众奖。作家苏塔本人更从夏日的拉丁美回到了欧洲的老家,马不停蹄地在朗诵会间赶场。一时间,从柏林到伯尔尼,从维也纳到法兰克福,从苏黎世到斯图加特,都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苏塔旋风。苏塔一向是读者的宠儿。1997年至今,他共创作了7部长篇小说,其中有4部是畅销书,以致有人戏称他为畅销书专业户。确实,苏塔是目前最具市场价值的德语作家之一。他能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动并洞悉读者的好恶,恐怕都和他在广告业、新闻界和娱乐业多年的从业背景有关。马丁·苏塔 (giulias-verschwinden.com)文坛多面手苏塔从17岁起就想当作家。通向文学殿堂的不是笔直的大路,而是迂回的曲径。苏塔出身于广告文案,26岁时出任著名的广告公司GGK的创意总监一职。自1991年,他以自由记者行世,为GEO等报刊撰稿,为世界周报撰写专栏《经济舱》,为新苏黎世报的Folio月刊撰写专栏Richtig leben mit Geri Weibel。这两个专栏异常成功,后都有单行本问世。此外,苏塔还创作歌词、舞台剧、电影及电视剧本。他多渠道接触受众,全方位锤炼文字,堪称文坛多面手。回首来时路,我们可以看到广告文案、自由记者和经济版专栏作家这三份主要经历在小说家苏塔笔下留下的的深深印迹。世界真小苏塔过人的调查及驾驭资料的能力恐怕得益于他的记者生涯。1997年苏塔凭《世界真小》一炮而红。小说主人公Konrad Lang身患阿尔茨海默病,在逐渐丧失短期记忆的同时,一步步陷入婴幼期的最初记忆之中,从而揭破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和豪门秘史。苏塔对病情的细致描摹不禁让读者怀疑小说家可能是白天行医、夜晚创作的神经病科专家。苏塔凭这篇处女作赢得了1998年度法国文学奖Prix du premier roman étranger。简洁美学德语文学有长于思辨的传统,因之也有“不好看“的名声。苏塔落笔不粘不带,行文轻快幽默,场景切换频繁,超越了德语文学的沉与重。苏塔认为“写小说不能每隔几行就来个好句子,那就好比给情节下绊子。”其实,苏塔不仅是讲故事的高手,也是运用文字(尤其是写对话)的高手。他的文字简洁,张力大。这正与广告语的原则,既用最有限的文字制造最大的影响相契合。表里之间“他是这家维也纳风格的、历史久远的咖啡馆的常客。这儿有站着喝浓咖啡的银行家、稍作休息的公司总裁、还有拿着橙汁和手机等代理人电话的模特儿,美丽的、不用上班的女人在这儿计划逛街路线。”这就是苏塔写之不厌的苏黎世上流社会的一个侧影。作为这个圈子的常客,苏塔对精英们的高尚和鄙下都再熟悉不过了。广告业的出身和同上流社会的交往使苏塔对表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异常敏感,这也是作家挥之不去、一写再写的母体。《厨子》的食、色、性小说《厨子》的主料是美人佳肴+金钱政治,不热销才怪。主人公Maravan为躲避家乡斯里兰卡的战火逃到瑞士作难民。他用分子烹调法演绎传统菜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同事、服务员、女同性恋者Andrea竟对他产生了性趣,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小时。后来,两人合伙开了一家餐饮公司“爱情大餐”,专为富裕的、上了年纪的夫妇服务。迫于生存压力,“爱情大餐”渐渐地陷入了色情业。在得知一位主顾是向斯里兰卡贩卖武器的军火商后,两人在食物里做了手脚。这是部颇具野心的作品。苏塔以当下的时事作为小说的背景,对金融危机、奥巴马、难民和移民问题、瑞士在军火交易中的角色及斯里兰卡内战等话题都有发挥。可惜,写书和做菜一样,下料太多太猛,味道反而不一定好。《厨子》保持了苏塔小说的一贯的可读性,可惜作家没有保持住自己一贯的水准:人物有脸谱化的嫌疑,作者的道德立场也太过于黑白分明。在附录里作家拿出Maravan的菜谱给读者分享,供好事者照单烹制。一切后果自付。

奥地利最出名的历史人物

奥地利历史上最出名的历史人物可能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许多政治和军事改革,为奥地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也是一位文化和艺术爱好者,对奥地利的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奥地利国宝级画家

是克里姆特。《爱死机3:吉巴罗》VS《吻》被称为“网飞神剧”的《爱死机3》在520这天重出江湖了。为什么提到它呢?大家有没有觉得最后一集的这一幕,有些似曾相识呢?别犹豫,你没看错,是的,它在审美上让人就联想起了克里姆特的这一幅经典之作《吻》。

这就是典型的“克里姆特式”艺术风格:极尽华美又极尽悲怆。这份炫目辉煌的画面也同时唤起了人们对这份绚烂背后故事的无尽想象。

奥地利著名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7.14-1918.6),奥地利著名画家。

1,2006年11月,《阿黛尔2号》,价值8790万美元被欧普拉拍下

2,《阿黛尔1号》以1.35亿美元被雅诗兰黛公子买下

3,《农场花园》以4800万英磅被(约合人民巾4.056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克里姆特,是奥地利国宝级画家,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标志性人物,毕生以“女性”为永恒的绘画中心,与众不同的神秘感、光彩夺目的色彩和丰富华丽的装饰,完美表达出他对爱、性、生、死的主题的迷恋。

克里姆特。

或许,这个名字算不上家喻户晓,

但是,他的《吻》一定众人皆知。

《爱死机3:吉巴罗》VS《吻》

被称为“网飞神剧”的《爱死机3》在520这天重出江湖了。为什么提到它呢?大家有没有觉得最后一集的这一幕,有些似曾相识呢?别犹豫,你没看错,是的,它在审美上让人就联想起了克里姆特的这一幅经典之作《吻》。

克里姆特《吻》

1907-1908年

180×180cm

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

这幅堪称史上最土豪的“么么哒”情欲撩人,极尽华丽:一对恋人相拥而吻于仿若草原般的花海中,艺术家钟爱的奢华装饰与大量繁复的涡卷线状图案紧紧包裹着他们,金色衣袍并非使用了黄色颜料,而是真正的黄金打造。他们漂浮在金色的高纯度欢愉中,无时无刻不散发出神秘的魔力,让接近它的人深深着迷、念念不忘。

这份炫目辉煌的画面也同时唤起了人们对这份绚烂背后故事的无尽想象。

这,就是典型的“克里姆特式”艺术风格:极尽华美又极尽悲怆。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年-1918年)

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画家

克里姆特,是奥地利国宝级画家,也是维也纳分离派的标志性人物,毕生以“女性”为永恒的绘画中心,与众不同的神秘感、光彩夺目的色彩和丰富华丽的装饰,完美表达出他对爱、性、生、死的主题的迷恋。

很早就看透人生的克里姆特很明晰繁华过后的那场空。

所以,那些金灿灿的视觉表面下,是深邃的哲学思索与沉痛的历史悲怆。

当然,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画的。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年-1918年)

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画家

1862年,克里姆特出生在维也纳,虽然父亲是黄金雕刻匠人,但家境算不上富裕,因为家里有七个孩子,克里姆特排行老二。14岁时,他进入维也纳工艺美术学院,开始了长达17年的学院式训练,为日后的创作奠定了重要基石。

早期,天赋异禀的克里姆特是典型的乖乖崽,坚守上层社会推崇的古典主义风格,19岁加入了权威美术协会,采用传统表现方法,以严谨造型和浓厚色彩为主要特征进行创作。同时,为了分担家庭压力,他很早就开始创业。学习期间,克里姆特就组建了工作室,专攻剧院等大型机构的装饰壁画,还曾拿下维也纳歌剧院的订单。比如这幅《陶尔米纳露天剧场》,传统主题和摄影术般精确刻画出的人物展现了克里姆特精湛的技艺,光幻透视和悠远意境让观众留恋不已。

克里姆特《陶尔米纳露天剧场》

1886-1888年

750×400cm

维也纳城堡剧院

但此时的维也纳已病入膏肓。上层纸醉金迷,底层阴暗至极。在这充满矛盾的颓废之都,克里姆特不仅用作品记录着华丽粉饰,更借助艺术反复呈现自己对生命的终极反思。所以,尽管这幅壁画有着浓郁的巴洛克风格,但艺术家心里的“反骨”正蠢蠢欲动,“克里姆特式”的作品即将诞生。

1892年,克里姆特突遭不幸:父亲和弟弟相继离世,母亲因此精神失常。几年后,克里姆特和先锋派艺术家们组建了新的艺术团体“分离派”,彻底与传统断绝关系,从技巧高超的学院派画家转为强调个人审美趣味、情绪表现和想象创造,作品中既有象征主义绘画内容的哲理性又具有东方装饰趣味。

克里姆特《帕拉斯·雅典娜》

1898年

75×75cm

维也纳城市历史博物馆

如这幅家喻户晓的《帕拉斯·雅典娜》。标志性的正方形画幅赋予了人物一种冥思神态,女神头部和上半身占据整个空间,她展示着竖立身畔的长矛,准备为捍卫分离派艺术思想而战。以写实手法刻画的小像突显于金色鳞片装饰上,一幅描绘了赫拉克勒斯与海怪搏斗的壁画呈现于背景。画家以此向反传统的“新艺术”致敬。

克里姆特《贝多芬饰带》

1902年

230×3400cm

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

1902年,第十四届分离派展览举行,主题聚焦音乐,以此向贝多芬致敬。克里姆特用《贝多芬装饰带》对这曲雄壮的音乐篇章做出象征性诠释。

第一乐章《渴求幸福》(局部)

第二乐章局部《骑士》

第二乐章局部《艺术》《天使唱诗班》和《世界之吻》

关于意大利历史的书籍

推荐《一本书读懂意大利历史》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恢弘气派的历史画卷还原了意大利历史的本来面目,对意大利人的优、缺点均做出了合理的历史评价。

从阿尔卑斯山的滑雪场到西西里的希腊神庙,从丰富多彩、无与伦比的艺术画廊和博物馆到宁静优美、柏林覆盖的山冈。

共产主义和天主教信仰、都市的时髦和乡民的淳朴、令人吃惊的自我意识和引人注目的慷慨之举,都神奇地融入了意大利这个独一无二的整体。

这本深入浅出的著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将帮助你探究意大利历史的奥秘。

本书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意大利历史画卷,让广大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意大利这个古老文明国家悠久的历史和风土人情,让读者对意大利这个国家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客观的认识,感受这个文明古国不同发展时期的历史概貌

有《意大利古建筑散记》,是2003年在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陈志华。本书用自然优美、精确平实的笔调,从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民俗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意大利近20个历史文化古城、数百幢古建筑和对它们的保护。

.达根《剑桥意大利史》,这本书插图有点问题

2.大仲马《加里波第回忆录》,从加里波第的视角来看意大利统一事业

3.亨利?杜南《索尔费里诺回忆录》,可以看出当时意大利借力法国,对奥地利作战的战场的残酷性。

4.科瓦里斯卡娅《意大利烧炭党》,了解当时意大利秘密革命团体烧炭党。

5.辛益《“青年意大利”党17年》,了解这个革命团体。

有关于意大利历史的书籍有《美的历史》,《环球寻宝记》,《意大利文学史》,《命运之力》,《一本书读懂意大利的历史》,《剑桥意大利史》,《罗马帝国衰亡史》。

二十世纪初奥地利历史背景

20年代,德国处于战后恢复时期,主客观条件都不允许实现德奥合并。1933年纳粹党夺取政权后,德奥合并再次成为严重的国际问题。希特勒最初企图采用扶植奥地利纳粹党人的办法,利用他们在奥地利内部进行颠覆活动,以实现德奥合并。

1934年7月25日,一群奥地利纳粹分子突然闯入维也纳总理府,枪杀总理陶尔斐斯,另外一些纳粹分子占领了广播电台,并宣布林特伦(奥地利驻意公使)为总理。叛乱分子遭到迅速镇压,墨索里尼派出四个师陈兵勃伦纳山口,并向奥地利政府发出急电,允诺意大利支持奥地利的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不得不否认与叛乱阴谋有任何关系,暂时收敛起来,等待时机再次实行吞并奥地利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