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明朝个人著作版盛行的时间

目录导航:

  1. 李时珍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2. 第一部明代农书
  3. 天工开物成书时间最长
  4. 七大名著出版先后顺序
  5. 明代的文化特点
李时珍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明代

李时珍是明代人,著名的医学家。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

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药圣”。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处于明武宗到明神宗万历年间,属于明代后期。

嘉靖三十五年,李时珍任职于太医院,几年后,李时珍便辞职回乡,开始创立东壁堂。李时珍专职于药物研究,耗时27年,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编撰了《本草纲目》这部医学著作。

第一部明代农书

农政全书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我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其所提倡的“农本”思想,以及书中详尽的灾害防治措施,将它视为“农本”思想下的灾害防治手册毫无为过,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并了解这部中华文明“农学”史上的农学巨著。

徐光启:大明王朝官至礼部尚书、精通“农学”的杰出科学家。

答:第一部明代农书是农政全书,作者是徐光启。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介绍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除《崇祯历书》全书的总编工作外,徐光启还参加了《测天约说》《大测》《日缠历指》《测量全义》《日缠表》等书的具体编译工作。

天工开物

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天工开物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由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成书时间最长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

此版是属于明末刻成,清初修补。《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初版发行后,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刻书界的注意。 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较早地引用了《天工开物》。

七大名著出版先后顺序

1、《水浒传》,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

2、《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洪武年间,作者罗贯中。

3、《西游记》,明代,作者吴承恩。

4、《金瓶梅》的作者叫“兰陵笑笑生”,该书成书时间较早,大概是在明朝万历年间

5、《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6、《红楼梦》,清代,作者曹雪芹。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

7、《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明代的文化特点

明朝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然而,却又由于中国的将近2000年的封建文化,所以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并不象欧洲那样的健康正常地发展,相反,他还带有了太多的封建文化的特色.象当时的手工作坊,他具有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特色,比如通过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形成一种剥削.但是他又带有封建文化的特色,比如他并没有具有资产阶级的那种创新性,相反还带有了封建文化下特有的小农意识.这其实也就是当时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并没有最终发展成为一种不可推动的时代力量,而建立中国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

明代时期,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出现平民化与世俗化趋势,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宋明理学也在明朝达到完善。 文学方面,比较有特色的,表现在诗文、小说、戏曲三方面。

明代调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多方面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包括类书、政书、丛书、文集、总集、字典、词典、书目等等。其中尤以类书和丛书为最,其规模宏大、编制精密,不仅在中国属于空前,即使是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明代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大力总结主要是由私家学者来完成的,这又一次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封建王朝重人文轻科技的缺陷。

明代地理学著作与史学近似,前期多官修,后期多私修,这与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强弱以及王学的兴起有一定的关联。方志的纂修在明后期也成为一种风尚。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明代继续发展,农学、医药学、金属冶炼等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

明后期着名的史学家有郑晓、高岱、王世贞、李贽、焦汯、严衍、谈迁、黄宗羲、顾炎武等人。他们把史籍分为国史、野史和家乘三类,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一时期中国史学发展面貌,有助于对史料更客观地进行对比研究和探索。

明代末期耶稣会士竞相来华,给明清之际的中国带来了西方文化。与西学注入中国文化系统的同时,中国文化也经西方传教士的宣传介绍,在欧洲流播开来。在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影响下,中国文化开始了新的征途。

明朝文化特色:比较有特色的,表现在诗文、小说、戏曲三方面。

明初开国时,刘基、宋濂等多以文名世,诗人高启所著古诗更是脍炙人口,永乐北迁后,诗文大都趋向文笔工整,词章藻丽,内容多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为解缙、三杨所提倡,帝王宫廷所支持,称“台阁体”。

明代的小说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最著名的为《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西游记》和《金瓶梅》。

在明代,杂剧已日益衰落,来自民间的南戏却不减昔时之盛。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士人的提倡,戏剧已成为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