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和朱棣什么关系 明朝兄弟皇帝之争

目录导航:

  1. 嘉靖和朱棣什么关系
  2. 明朝的朋党之争带来的真的都是负面的吗
  3. 嘉靖帝过继给朱厚照没有
  4.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的父亲
  5. 明朝大礼仪之争究竟是啥意思,双方争得头破血流的
  6. 明朝朱由校的父皇是谁
嘉靖和朱棣什么关系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被封为燕王,后经过靖难之役成功登基为帝,是为明成祖,一生励精图治,是一位合格的皇帝。

嘉靖是明宪宗成化帝的孙子,因明武宗朱厚照无子而崩按照血缘最近的原则成为继承人,经过大礼议之争,以及后期沉迷修炼斋蘸,明朝国力大为下降。

朱棣和嘉靖帝都是朱元璋的后代

嘉靖皇帝是朱棣的六世孙。

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兴献王朱祐杬——世宗朱厚熜。

嘉靖皇帝就是明世宗朱厚熜。朱厚熜,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孙子,兴献王朱祐杬之子,生于1507年,卒于1567年,即明世宗属于明第十一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于公元1521年崩驾,因无嗣,朝中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张太和商量,由其堂弟朱厚熜继承其位。早期,整顿朝纲,减轻赋税等,开创了“嘉靖中兴”局面,为后张居正改革等奠定了基础。

明朝的朋党之争带来的真的都是负面的吗

在中国古代官场,士大夫结党是常事,发生朋党之争也是常事。东汉的党锢之祸、唐代的牛李党争、宋代的元祐党案、明代的东林党案便是明显的例子。这种党派门户之争,不能说全无清浊是非之分,但互相攻伐的结果,往往是敌对的双方都难免意气用事,置国家社会利益于不顾,使政局变得日益混乱,政治变得益发腐败。所以,不论所取何义,中国历史上的“朋党”问题都暴露了封建专制的阴暗一角。

官员们在替皇家办事的过程中,为压制甚至打击政敌,获取个人利益或集团利益的最大化,难免要常常利用同门、同乡、同族等多种关系,结成各种利益集团,各类“朋党”也就因此产生了。当各种利益搅和得如一团乱麻时,朋党之争也就日趋激烈,而朝政也日渐脱离正轨,走上邪途。尽管最高统治者也可能采取严厉措施以铲除朋党,但由于历代王朝在皇位继承问题上难以摆子承父业的怪圈,以至继任者驾驭政治的能力越来越差,因而,朝政不仅难以因打击朋党而得到扭转,反到让没有解决好的事情继续膨化下去。而且,一个王朝的寿命越长,朋党问题就越是盘根错节,就越可能在这种纷乱不息的党争中走向尽头。

明代自万历中叶以来,党争不断。东林党与宣党、昆党、齐党、楚党、浙党互相倾轧,终于导致天启年间阉党专政的局面。崇祯帝即位后,果断地处理了阉党逆案,似乎给晚明政治带来了一线希望。遗憾的是,他虽然打击了阉党,稳住了阵脚,但并没有能够从朋党的阴影中走出来,也没有把大明政权从党争的阴影中拯救出来。崇祯帝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所以用人不专,奖惩也随意,当天颁布的法令晚上就撤回去了,这就弄得官员们手足无措,只要一动就难免会被处罚。那些怀抱治理国家理想的士大夫只好收拾起自己的那份责任感、使命感,犹豫不决,明哲保身;等来的是一些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不干活的人就更是自甘堕落,结党营私,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紧紧地守护着自己的那点小利益。如此这般,无论是中朝的宦官,还是外朝的士大夫,结党的活动不但没有中断,反而变本加厉,更甚于以前。当时的大明政权,外有后金的强大威胁,内有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真是危在旦夕,而此时大明政权官员们却忙于结党,忙于窝里斗,没有几人真正为大明政权的存亡操心,崇祯帝又缺乏力挽狂澜的胆识、手段与能力,亡国的命运也就如影随形,跟定他了。

从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朋党之争基本可以说是负面的,如果没掌控好,等来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因为他们政敌名声太差和自己屡战屡败而受到赞扬和支持,但是对于明朝政府毫无意义,他们的抗争并非为了国家利益,而是党羽的立场。他们和他们的政敌一样热衷于争吵是非,并且对国家毫无贡献。唯一和他们的政敌不同的是,他们坚信自己的道德,并且只相信自己的道德,这使他们显得固执而且有些滑稽,他们在屡次争执中落于下风也正是这个原因,虽然后世给与他们高度的评价,但是在误国方面,他们丝毫不逊色于他们所蔑视并且坚决反对的政敌。说白了就是权利之争,政治主张的斗争。

明朝党争是权力和政治主张之争,明未朋党利益高于国家利益,相互攻讦,搜集隐私证据,为搬倒对方而不择手段。阉党与东林党之争激烈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天启重用魏忠贤等太监,诛杀东林大臣,崇祯登基杀魏忠贤诸太监,依靠东林,失去制约,终至亡国。明朝因宰相胡唯庸谋反,老宰相李善长知情不举,朱元璋怒罢宰相制,改为内阁制,统领六部,便于互相制约。明成祖朱棣为了防止内阁权力过大,而使用太监牵制,保持权力平衡,虽有朋党之争,便于互相监督,都是在朝廷公开辩论,摆在桌面上,一般还是朝廷利益为重,循私忹法者少。朋党之人一般洁身自重,一旦有不法行为,即被言官弹刻,身家性命不保,还会牵连别人。明惩贪律法是历代王朝最严厉的,因此二七十多年明王朝,贪官污吏较少,与朋党互相监督有很大关系。

嘉靖帝过继给朱厚照没有

武宗朱厚照和嘉靖帝朱厚熜,其实就是堂兄弟关系。也就是说,他们是都是成化帝朱见深的孙子。弘治帝是朱厚照的爸爸,嘉靖帝的爸爸则是兴献王。换句话说,嘉靖帝的爸爸兴献王和朱厚照的爸爸弘治帝是同一个爸爸朱见深。也可以这样理解,朱厚熜的爸爸是朱厚照的叔叔。因为朱厚照早死没有孩子,所以就让堂弟朱厚熜继位!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的父亲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崇祯帝,崇祯地的父亲是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即明光宗(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因在位仅一个月,故又被称为“一月天子”。

朱常洛身世和明神宗一样,都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所生。因此朱常洛从小得不到父爱,由于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朱常洛先后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驾崩后,朱常洛即位,改元泰昌。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重振纲纪。 但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纵欲淫乐,身体羸弱。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二十六日病逝,史称“红丸案”,终年38岁,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庆陵

明朝大礼仪之争究竟是啥意思,双方争得头破血流的

简单的说是前朝皇帝(武宗)无后,新皇帝(世宗,前朝皇帝的堂弟)是蕃王(兴献王)之后。

新皇帝希望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新皇帝对已故皇帝的称呼),伯父(孝宗,武宗的父亲)为皇伯考。但是大臣们希望皇帝称自己的伯父(孝宗)为皇考。双方互不相让,由此引发的大礼仪。实际上大礼仪是两种不同的力量博弈的结果,最后世宗一方胜出。

明朝朱由校的父皇是谁

明朝朱由校即崇祯皇帝朱由检之兄被民间戏称为木匠皇帝,年号天启,宠信宦官魏忠贤。两兄弟的父皇是明光宗朱常洛,明万历皇帝之长子,母为恭妃。但不被万历喜欢,曾险些被废太子之位,万历皇帝驾崩之后登基为帝,但仅在位一月因红丸案而崩。被民间称为一月天子,享年三十八岁,育有二子即朱由校,朱由检兄弟。

明朝朱由校的父皇是明光宗朱常洛,仅当于一个月皇帝。

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男,汉族,即明光宗,明朝第十四位皇帝(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孝靖皇后王氏。万历十年出生,从小不得父爱。身陷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驾崩后,正式即位,年号泰昌。在位期间,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

沉湎酒色,纵欲淫乐,导致身体日益羸弱。泰昌元年(1620年),因病病逝,史称“红丸案”,年仅三十九岁,庙号为光宗,谥号为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中的庆陵。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2月23日-1627年9月30日),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16岁即位,在位七年(1620年-16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