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李自成的侄子李过最后结局是 明朝历史上的侄子

目录导航:

  1. 明末李自成的侄子李过最后结局是
  2. 朱瞻墉为什么没有儿子
  3. 十大藩王的历史
  4. 明朝所有的藩王
明末李自成的侄子李过最后结局是

关于这个问题,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他曾在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中担任过要职。然而,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在短暂的皇帝生涯后被清军击败,他自杀身亡,李过则被俘并交给清朝政府。李过在清朝被软禁,直至他去世。他的具体结局并不清楚,也没有留下什么轶闻传说。

李过,本名李锦,又名李赤心,明末著名将军,字补之, 陕西人。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的侄子,人称“一只虎”,跟随李自成起义,打了许多仗,后来成为大顺系统的将军和总督。李自成登基后,被封为为亳侯。

据有关史料记载,李自成从北京撤退时,李过被安排守卫陕北,以阻止清军南下。李自成弃西安南逃后,李过领兵与高一功率部转战荆门。李自成在通山县九宫山遇害后,李过会合了各个地方的大顺军,从陕西汉中取道,然后进入四川,顺长江东下湖北,在现在的湖北荆州与南明何腾蛟、堵胤锡、瞿式耜等联合抗清,号“忠贞营”。与清军对抗了长达五年之久。顺治六年七月,李过因病去世。

朱瞻墉为什么没有儿子

朱瞻墉(1405年2月9日-1439年8月5日),明朝宗室,明仁宗朱高炽第三子(嫡次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明宣宗朱瞻基同母弟。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封越王,正统四年六月二十六日薨,年三十五,谥“靖”,无子,国除。

朱瞻墉自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受封以来,在京城足足做了十六年的越王,始终没有就藩。

永乐三年,朱瞻墉出生在南京,他一出生就是皇孙,因为这个时候他的爷爷已经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他的父亲朱高炽已经当上了太子。

朱瞻墉只能无所事事的受限制的被管制,颇似一个囚徒;这些还不算什么,最让朱瞻墉难过的是自己成婚以来一直没有子嗣,无法享受天伦之乐。

外人的指责,亲人的冷漠,长年的压抑,无子的痛苦使得朱瞻墉的身体逐渐垮了,年纪轻轻的他百病缠身,不过他还在等待,他等待着侄子能够长大,因为侄子一长大,就没问题了,就不需要他留在京城,他就能去衢州过安稳无忧无虑的日子了。

朱瞻墉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三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弟,至于他为什么没有儿子这个就不得而知了,原因可能很多比如有男言之隐啊,或者是有过儿子可能早夭之类的,但是史书对于他的记载很少。

史书只记载了朱瞻墉受封越王,建邸衢州府,但他并未就藩,于1439年去世时年三十五岁,因为无子,越国被撤除。

十大藩王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藩王之乱,发生在汉朝。

汉高祖刘邦在开国之初,分封了很多王。除了皇族的“王”之外,还有一些异姓王。刘邦觉得,异姓王有篡夺刘氏江山的可能性。于是,在他驾崩之前,就找渣儿把所有的异姓王都灭掉了,留下的全是皇族的“刘姓王”。刘邦觉得,如此一来就江山永固了。

可是刘邦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汉景帝时,景帝接受晁错的建议,决定削藩。结果,引发了“吴楚之乱”。先后有七国加入了这个造反集团,一度给汉景帝的中央政府造成了极大威胁。幸亏造反的藩王们不太懂军事,老在战略上犯错误,再加上汉景帝有周亚夫这样的大将,最终总算平息了叛乱,保住了景帝的江山。

如果说汉朝的“吴楚之乱”还不算猛烈的话,那晋朝的“八王之乱”绝对算得上剧烈了。

“八王之乱”发生在晋惠帝时期,因为前后主要有八个藩王参与叛乱,故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是晋惠帝的彪悍皇后。晋惠帝大家熟悉吧?就是那个说出了“何不食肉糜”这句千古名言的白痴司马衷。司马衷虽然白痴,却有一个又丑又彪悍的皇后,名叫贾南风。

贾南风有极强的权力欲,她为了从权臣手里夺权,暗中勾结藩王,杀死权臣,祸乱朝廷,从而按下了“八王之乱”的启动键。此后,各藩王一个个墨登场,你争我抢,互相讨伐,最终把西晋的国防力量损耗殆尽,从而引发了“五胡乱华”的悲惨时期。

“八王之乱”不仅导致了西晋的灭亡,更是差点导致了汉人的绝种,真是一次凶险的藩王之乱。

明朝的“靖难之役”,也是一次典型的藩王之乱。身为叔叔的燕王朱棣发动叛乱,夺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藩王造反。

明朝所有的藩王

1. 朱棣,燕王,靖难(造反)成功了,成了皇帝,还是挺有作为的皇帝! 2. 朱权,宁王,不亚于朱棣的一个狠人,无论是打仗还是权谋都很厉害,结果被朱棣摆了一道之后一直被压制着! 3. 辽王,名字不清楚,但是知道是在湖北荆州附近的一个藩王,玩家,天天就知道玩,因为玩死了张居正的爷爷,后来被张居正杀了!因此出名的吧。 4. 朱高煦,汉王,朱棣的二儿子,是一个极其失败的阴谋家!因为阴谋之类的再他那里都变成了阳谋,后来造反投诚了,死的比较奇特,被他侄子用个大缸扣起来之后烤死了! 5. 朱宸濠,宁王(朱权的五世孙),是一个笑话,比较出名,领着一帮土匪和流氓造反,被王守仁给平定了!(他可能是因为唐寅和王守仁而出名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就开始大封藩王,让自己的儿子们去统领全国各地,后来明成祖朱棣当皇帝以后,就开始削藩,藩王们大都名存实亡,到明朝后期时,当时的王爷贵族们达到了3万多人,这些人成了帝国大厦的食蚁,把国家吃空了,最后大都被农民军干掉了,最著名的就是福王朱常洵(崇祯皇帝的叔叔),300多斤的大胖子,被煮着吃了。

明朝有28位藩王 。

1.秦王朱樉:封地 西安府

2.晋王朱棡:封地 太原府

3.周王朱橚:封地 开封府

4.楚王朱桢 :封地 武昌府

5.鲁王朱檀:封地 兖州府

6.蜀王朱椿:封地 成都府

7.代王朱桂 :封地 大同府

8.肃王朱楧:封地 兰州府

9.庆王朱旃:封地 银川府

10.岷王朱楩:封地 武冈府

11.韩王朱松:封地平凉府

12.沈王朱模:封地 潞州府

13.唐王朱桱:封地 南阳府

14.赵王朱高:封地彰德福府

15.襄王朱瞻墡:封地襄阳府

16.荊王朱瞻堈:封地 蕲州府

17.淮王朱瞻墺:封地 饶州府

18.德王朱建见潾:封地(先德州府后搬至济南府 )

19.崇王朱见泽:封地 汝宁府

20.吉王朱见郡浚 :封地 长沙府

21.益王朱佑槟:封地 建昌府

22.衡王朱佑楎: 封地 青州府

23.荣王朱佑枢:封地 常德府

24.路王朱翊镠:封地 卫辉府

25.福王朱常洵:封地 洛阳府

26.瑞王朱常浩 :封地 汉中府

27.惠王朱常润 :封地 荆州府

28.桂王 朱常瀛:封地 衡州府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

朱樉,次子,秦愍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硕妃出,但自称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达定妃出)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明朝建立以后,太祖朱元璋,在吸取历代分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明代藩封制度,后被历代皇帝奉为万世不变的祖训,一直延续至明末。

明太祖朱元璋册封二十五王,追封一王,其中燕王朱棣通过发动靖难之役登基称帝,另有十王因罪或无嗣封藩被除,传至明末的十四王。

建文帝朱允炆册封三王,后俱被废除;明成祖朱棣册封二王,其中一王被废;明仁宗朱高炽册封八王,追封一王,传至明末四王。

明英宗朱祁镇前后册封四王,其中郕王朱祁钰即后来的明代宗,传至明末二王;明代宗朱祁钰册封三王,其中朱见深由太子被废为沂王,后被复立,即明宪宗,传至明末一王;明代宗朱见深册封七王,传至明末二王;明孝宗朱祐樘册封五王,追封一王,传至明末一王。

明世宗朱厚熜册封二王,追封五王,其中裕王朱载垕,即后来的明穆宗;明穆宗朱载垕册封一王,追封一王;明神宗册封四王,追封二王,传至明末四王。

明光宗朱常洛追封五王;明熹宗朱由校册封一王,即信王朱由检,后来的崇祯帝;崇祯帝册封王王,追封三王。

有明一朝历代皇帝共册封藩王六十八位,追封二十位。其中五位承继大统,即燕王朱棣、郕王朱祁钰、沂王朱见深、裕王朱载垕、信王朱由检,一位被追遵为皇帝即兴王朱祐杬,因事被废或无嗣而除封二十九位,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有藩王三十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