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曹操统一六国的顺序
- 曹操是不是三国时期人物
- 曹操为何被封为魏王?而不是其他的王
- 曹操是齐国吗
- 魏武帝是谁曹操没当皇帝为什么叫魏武帝
- 曹操是战国的么
- 为什么曹操是汉相
曹操不是统一六国,而是统一北方。
他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是不是三国时期人物曹操是不是三国人,全看你怎么看待三国这个概念。从广义来讲曹操是三国时期人物,从狭义来讲曹操不是三国时期人物。
曹操实际是生活在东汉末年,而不属于三国时期。
因为曹操死前,东汉的皇帝实际还在,刘备、孙权等名义上还是东汉的臣子,还属于同一个国家,曹操死后,曹丕篡位自立,当了皇帝,孙权和刘备才相继自立为皇帝,这个时候东汉才真正分裂为三个国家,进入三国时期。
广义的三国时期就是从董卓进京开始,到司马氏代曹魏结束。三国这个概念发展到今天,片面理解显然不合适。狭义就是曹丕称帝开始。
三国鼎立(220--280年),魏,曹丕,220年,洛阳。蜀,刘备,221年,成都。吴,孙权,222年,建业。
曹操为何被封为魏王?而不是其他的王我是HK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1.曹操于建安十八年(213年)受封初建魏公国,置公国百官,都魏郡的邺城,拥有完整的封国体系。并于216年又被晋封为魏王。
这些其实都是事后追认继承事实。
2.邺都
邺一开始是袁绍的都城,袁绍最初是汉末十八路诸侯的统帅,后来统辖冀州、青州、并州和幽州4地,邺也因此成为北方的一座大城市。
官渡之后,曹操击败袁绍,又在公元204年,打败袁绍之子袁尚,绍进占邺城(临漳县邺北城),从此开始营建邺都。因为邺要比曹操自己的许都规模要庞大得多,再加上许都靠近刘表,容易被偷袭,所以曹操就将许都的政府建制迁到邺都。
邺都就这样成为曹操的根据地。铜雀台就是修建在邺的。
邺都位于魏郡,所以魏郡太守也驻扎在邺都办公。战国时邺就是魏国(诸侯国)的重镇!
3.魏国
从204年到213年,经过了9年的营建,邺都已经是北方媲美洛阳的大城市了。而魏郡的地位也日益上升,因此在曹操的授意下,汉献帝封宰相曹操为魏公,在魏郡建立魏(公)国。3年后,晋爵为魏王。
所以,因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占据了魏郡邺城,从而被封为魏公,最后晋爵为魏王。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我是HK君,期待您的关注。
曹操称魏确是因为受封魏公、魏王,所谓魏公是指他可以以他的封地“魏”可建立公国,魏王是指他可以以他的封地“魏”建立王国,当然了,皇帝的帝国只能有一个,但皇帝可以分封王国、公国,有的时期还有候国,这些人在通过某些手段夺取帝位的时候,一般为了不留下乱臣贼子的名声,总是为装是皇帝自愿禅让的,而且自己很忠心,所以以封地为国号,比如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后来孙权叫吴国(虽然他们是仇人,但这是习惯),还有司马家族,封晋王,所以有晋朝,另外纠正以下,曹操不是以陈留为根据地,“魏“是指以冀州允州为中心的地区,曹操的统治中心在邺城,是在冀州的
提起曹操,相信许多人一定都能说上那么几句:“挟天子以令诸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三国“曹魏”的奠基人,“名为汉臣,实为汉贼”……我们都知道,曹操最开始是东汉的丞相,后来被封为“魏公”,再后来晋为“魏王”,可终其一生,曹操都没有称帝,也没有真正掐灭名存实亡的东汉王朝。
直到他的儿子魏文帝曹丕继位,才让汉献帝刘协把皇位“禅让”给自己,建立了曹魏政权。
而曹操起兵的陈留,在春秋时期古郑国境内,他可以封“郑王”;之后吞并袁绍的幽州冀州和并州,位置在古晋国,他也可以封“晋王”;而他担任的冀州牧,地理位置在古赵国附近,封“赵王”也不是不可以。
那么为何曹操偏偏要让汉献帝,封他为“魏公”和“魏王”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战国时期,位列“战国七雄”的那个魏国了。说实话,曹操封自己为魏王(诏书虽然出自汉献帝,但我们都知道实际上就是他自己封的),确实是个非常有野心的做法提起战国时的魏国,可能大家对他都没什么印象,觉得他只是战国七雄里打酱油的那个,除了“三家分晋”有过一笔记载之外,往后就是被秦始皇水淹大梁(当时魏国国都)灭国了。但其实,战国时的魏国,却是最开始变法图强的那个国家,达到鼎盛的时候,甚至具有一统六国的实力。
要说中国古代历史,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一个标志,恐怕要当属战国时魏国的“李悝变法”了。当时魏国最早变法图强,建立了一支令人闻风丧胆的强大步兵队伍——魏武卒,东征西讨,曾经称霸中原上百年之久!若不是魏国还停留在春秋时期,做诸侯之长的想法,恐怕他真的可以一统中原。历史上魏国的领土最大的时候有多大呢?东边可以摸到齐国,有东汉兖州和豫州的土地;南边曾经打退楚国,有东汉荆州益州的土地;西边曾经把秦国打出函谷关,有东汉时雍州凉州的土地;北边打败过赵国,有东汉并州冀州和司隶州的土地。看到这儿相信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由于魏国曾经占据过古代北方绝大多数州郡的土地,所以曹操才封自己为“魏王”。
有四个原因:
1.天文因素古代把天空按照地理划分区域,当时宗正王立就观测后表示天象利于“魏”的分野。
2.地理因素曹操为王建都在邺,邺就在魏郡的行政地区内。
3.历史因素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当时魏国的领地就在这一地区。
4.迷信因素汉末谶纬曰“代汉者,当涂高”,指的就是“魏阙”,所以魏是“顺应天意”。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古代的爵位前缀一般都是封地,曹操的封地是魏郡,因此曹操被封为魏王。
很多时候后来人的封号还有建国一般都要引经据典,西周那会儿分封了一堆的诸侯,根据当地的一些特点被称为什么什么公、伯、侯、子、男。到了秦汉时期,冀州这块地方原本是战国时期的魏国的,为了保留当时的迹象,冀州有一郡就是魏郡。
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事,假如曹操将自己的封地选在临淄,那就会成为齐王,选在晋阳,就是晋王,选在长安就是雍王,这就是一个道理。因为当时冀州是最富庶的一个州,同时是州牧府和魏郡的郡府所在的邺城就更是如此,这个邺城相当于一个省的省会城市;而且邺城离许都,洛阳等地都不远,可以说是曹操领地的中心。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曹操为了避其锋芒就有把都城从许都迁到邺城的想法。
从这里总结一下曹操选择封地的理由:
1、冀州最为富庶,州牧府所在的邺城更是如此,自己选择封地用来表达自己建立的功勋必然选择最好的;
2、魏郡是曹操领地的中心,兼顾四周。
再插一句,从刘备和孙权的称号也可以看出是一个道理的,一个自称汉中王,一个被封为吴王。
曹操是齐国吗曹操不是齐国,是魏国,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他曾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地区,先后官至东郡太守、兖州牧、丞相,爵至魏王。220年3月15日,曹操病逝于洛阳,谥号武,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魏武帝是谁曹操没当皇帝为什么叫魏武帝魏武帝是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北方,称“魏王”。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去世,他儿子曹丕继位。曹丕没有曹操那样的耐心,直接勒令汉献帝禅位给他,曹丕自己登基当了皇帝,建立魏国。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所以曹操被称为‘魏武帝“。
曹操是战国的么不是。
曹操(155年一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一生以汉朝大将、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因,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三国时期的。战国时期曹操还不知道在哪里哟。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为什么曹操是汉相曹操终生未称帝,始终以大汉丞相自居!所以曹操是汉相。曹丕称帝时曹操已死,帝位是曹丕追谥的,而不是他在世时的帝位。终其一生,为中国中央集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若无曹操,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中国只会更早的陷入类似春秋时期大小国家纷争不断的境地!
第十四回曹操迎献帝那章许褚便称曹操为丞相,可就在同一章,演义还说到操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史上起初也确实如此,不过后来袁绍不高兴,曹操便把大将军称号送给袁绍,自己领司空一职),这才几个字,就把丞相一职送给曹操了。
二来也是因为曹操虽然没有丞相的称号,但是却掌握着丞相的权力,称之为相到也不为过。不过我们读史可不能忽略这点,在建安十三年前丞相这一职业在全中国地区都没有,你在那时说曹丞相是没人明白的。我们常说三国,但其实三国演义在曹丕篡位之前,各方势力除了袁术这位被谶纬害了的伪帝外,其他势力都是尊奉汉帝,便是以东汉为正统,没人自封一国称帝,在献帝退位之前,我们说的都是东汉年间,所以关羽曹操这些三国演义的主角们,虽然三国的建立有他们的一分力,但是他们都是汉臣。所以曹操这个丞相,便要从汉朝的制度说起。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公元208年,即建安十三年,也就是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赤壁之战那年,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废除了三公,设置丞相职位,并被任命为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