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四知堂《盐城杨氏宗谱》的四本新谱为何用吉水庐陵谱系取代老版谱中的新昌谱系
- 浙江俞家的整个历史
- 富阳以前属于哪里
- 嵊州的介绍
- 洪姓历史最大的名人
- 两浙的宋代行政区概念
这与历史上的争议有关。
可以搜到文章。《杨氏庐陵谱与鸿山谱千年之“争”》作者 杨忆鸿 2013.5.20 《盐城杨氏宗谱》二O一O年新版四本谱中,可以发现新增了庐陵吉水系,而民国版谱原有的新昌谱系却在新谱中被删掉了,这套由全国杨氏编委会主编的新谱为何做这样的改动,改动正确吗。说来话长,这与千年来历史上的族谱争议有关。盐城杨氏的源头是无锡鸿山杨氏,始祖杨邦乂是著名的南宋抗金民族英雄,被俘不屈为金人所害于南京雨花台,他的家乡就是江西庐陵吉水的杨家庄。杨邦乂的生父是新昌谱的杨庆,为宋史所记载的著名孝子,割肉医治双亲而早卒,曾祖杨申知吉阳军才迁来吉水,所以他家并不是庐陵吉水本派。因生父早逝,杨邦乂为遗腹子,养父杨同进士出身,为庐陵吉水本派,始祖是著名江南杨氏之祖杨辂。杨邦乂与曾氏生五子杨振文、郁文、昭文、蔚文、月卿,上了吉水庐陵谱,接在杨同之后,杨邦乂的侄孙诗人杨万里撰写的行状里有详细记载。杨邦乂与另一房刘氏,生三子杨璿、杨瑾、杨再兴,为无锡鸿山杨氏之先祖。杨璿居住钱塘,每年去南京祭父扫墓,在无锡鸿山建居,作为中途休息之所,鸿山宗谱所载的杨璿墓志铭详细记录了这段家史。之后鸿山谱以杨邦乂为始祖,接在其生父新昌谱杨庆之后。近千年来,杨邦乂既在庐陵谱又在鸿山谱,两谱同属陕西弘农杨氏汉太尉杨震之后,但互不提对方,留下了千年争议和误解。在这场争议中,庐陵谱以较大的影响力和杨万里的行状为证占据了优势,而鸿山谱虽有杨璿墓志铭为凭,但被种种误解而居下风。鸿山谱在清代续谱时,添加了“杨理早卒、五子失名”,将杨璿、杨瑾、杨再兴三人也凑成五人,这一主观性的做法弄巧成拙,使后人产生了更深的误解:古人有名有字多号,两房都是“五兄弟”因此被误认为只是同一房、名号多个而已,所以《盐城杨氏宗谱》的全国杨氏编委会与杨氏专家《弘农杨氏族史》作者杨维森及《杨氏命脉回溯》作者杨年建等,都把杨振文与杨璿当成是同一人,硬是把两人的不同资料勉强拼合一起,其实这俩异母兄弟的生卒年份都不同。除此外,一些史料说鸿山为杨振文后裔的另一原因是,杨振文真正的后裔分支一直未浮出水面。另一误解是客观性的。杨再兴跟从岳飞奋勇抗金而战殁,宋史有记载。一是历史上有瑶人杨再兴同名相混,二是小说演义渲染夸张,失去了历史真实,杨再兴被写成了杨家将后代,千军难挡、气吞山河、敌闻丧胆,这神话般的英雄气概令陈列在吉水同一祠堂里的杨邦乂、杨再兴父子关系都不敢被“相认”了。所以,鸿山谱中杨再兴是杨邦乂之子的事实使人进一步增加了对鸿山谱的疑问。盐城新谱中,用庐陵吉水系取代新昌谱系、并把杨振文等同杨璿的做法,正是这些千年误解的结果。鸿山家族的廿七世后人,祖籍江阴的化工博士杨斌峰,自二O一二年底开始,为努力了解鸿山家世之真相,查阅了大型图书馆所收藏的有关杨氏古谱、县志、四库全书中有关杨万里诚斋集、其师王庭珪的卢溪文集等大量古籍资料,及现代的杨氏书籍。《杨氏命脉回溯》一书中,作者杨年建首先破解了杨邦乂身世之谜,得出了杨邦乂生父杨庆、养父杨同的考证结论,杨斌峰从史料中亦证实了杨邦乂为新昌谱始祖杨于陵之后、杨再兴为杨邦乂之子。证实黄黼所撰杨璿墓志铭是正确的,杨振文并不是杨璿,其子杨相分支及杨邦乂另三子的分支也被一一找到。吉水房杨振文五兄弟与鸿山房杨璿三兄弟实为同父异母、一家二房,杨斌峰的考证结论破解了鸿山家族的又一道千年之谜。杨同 嗣子 杨庆 三子 杨邦乂 1085—1129年,字晞稷,北宋政和五年(1115)进士及第,历任骛源 县尉,蕲州、庐州、建康三郡教授,溧阳知县、建康府通判等职。南宋建炎三年(1129)抗金被俘,誓死不降,殉节而死,被誉为抗金 名臣,“庐陵四忠”之一,谥号:忠襄,葬雨花台。无锡鸿山谱尊 为第一世祖。配傅氏,女一:嫁陈思范,居江西新淦县; 继曾氏,为庐陵谱吉水房,子五:振文,郁文,昭文,蔚文,月卿; 娶刘氏,为新昌谱鸿山房,子三:璿,瑾,再兴。浙江俞家的整个历史早在唐朝,俞姓就已经向江南发展,在浙江绍兴一带形成望族,至宋朝进一步向东南聚集,并散居南方各地,浙江也成为俞姓第一大省,宋朝嘉祐-元丰年间的怀庆路经略安抚使俞充即是鄞县人。
今天浙江鄞州一带的俞姓大部分称出自“五峰俞氏”,但俞姓人口居浙江历史较久,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宁波一带俞氏多称出自“五峰俞氏”,以六世祖俞稠为共同祖先。五峰俞氏原居山东青州金岭下梅径村青社里,一至五世居青州,以唐德宗时期的节度使俞庄府为一世祖。传至六世俞稠,为唐懿宗时进士,官睦州(今浙江建德),生四子。因黄巢之乱,与任剡县令的长子隐于剡东五峰岭下骑龙斩关(今新昌县属),故称为新昌“五峰俞氏”。
俞稠有四子,分别为剡、杭、京、明四大派的始祖。长子随父留居剡东;次子在唐僖宗时,任歙州刺史,为安徽派始祖,而又传四世后,至俞伯英返迁归浙,又成为杭派始祖。三子俞玢于唐僖宗时任汴梁副使,为京派始祖。四子仕明州大院判,居大晦(今鄞县),有四子,承志、承适、承奕、承登,为明派的始祖。以上四派,继而演变为马岙、静安、明伦、学东、乌坑、百官、崧城等派。又演而为徽派、婺派、括昌、镇江等派系。子系繁衍,星罗棋布,成为俞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大派。
鄞州俞氏多出自明派后裔。 鄞州桂林俞氏亦具有一定规模,一说为五峰俞氏明派分支,据《鄞县桂林俞氏宗谱》载,该支俞氏以俞鼎(行百二,字廷器)为始祖,原籍吴兴蠡山。
约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举贤才,初任扬州江都丞,后升明州事参军,复迁浙东制置使,因见鄞县西乡广德湖之滨有地曰“桂林”,桂木扶疏,遂宦居。 此外还有宁波俞山村俞氏始祖为宋朝宁海人俞云一(字克和),到明州任观察推官,后裔定居鄞县,分钱大嵩岭下洋山岙、塘岙等地。
O-CTS195 下游的俞氏家族的具体来源以及鄞州各支俞氏之间的关系等情况以及该家族的形成发展历史,以及各支派分化情况、后裔分布状况等还需要更多的用户参与“父系深度检测”细化谱系树进一步确认。
浙江省俞家历史渊博,据家族记载,俞姓出自周文王第十四子,封俞地而得姓。宋室南渡俞姓先祖,从河南迁移至浙,至今繁洐千年,已成大家。
富阳以前属于哪里1、富阳市已经撤市设区,富阳区属于浙江省杭州市。
2、富阳古称富春,公元前221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1994年撤县设市,2014年12月13日,获国务院批复撤市设区;2015年2月15日,撤市设区正式挂牌。富阳区行政区域面积1821平方公里。
3、富阳区位于浙江省北部,东接杭州市萧山区,南连诸暨市,西邻桐庐县,北与临安区、余杭区、西湖区毗邻。富阳距上海200多公里,离杭州萧山机场50余公里,区内水陆交通发达。
以前叫富阳市(地级市),属于杭州地区,204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文撤销富阳市,设立杭州市富阳区。
富阳历史悠久,古称富春。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县,辖境含今桐庐、建德等地。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名诛岁。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富春。三国吴黄武四年(225年)析富春县地置建德、新昌(后改寿昌)、桐庐3县。次年(226年)析富春县置新城县(故治在今新登镇东)。富阳、新登两县建置以此而始。黄武七年(228年)新城县并入桐庐县。西晋太康十年(289年)复置新城县,旋又并入富春县。东晋咸和九年(334年)复置新城县。
东晋太元十九年(394年),为避简文帝生母太后郑阿春讳,改富春为富阳,富阳之名始于此。隋开皇九年(589年)富阳、新城两县并入钱塘县,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富阳县。大业十四年(618年,一说是大业三年)复置新城县,改属余杭郡。唐武德七年(624年)新城县并入富阳县。永淳元年(682年)再置新城县,属杭州。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避梁太祖父名诚讳,改新城为新登,取“年谷丰登”之义,新登之名始于此。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新登县为新城县。南宋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明、清属杭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改省直辖。民国三年设道,两县属钱塘道,并改新城县为新登县。民国16年(1927年)废道,两县直属于省。民国24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5月后改省直辖,民国37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8月后又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4日,富阳、新登解放,属临安专区。1953年临安专区撤销,改省直辖。1955年划归建德专区。1958年12月,改属杭州市至今。1958年11月撤销新登县,并入桐庐县;同年12月撤销建德专区,富阳县划归杭州市,桐庐县划归金华专区。1960年8月撤销富阳县,并入桐庐县,划归杭州市。1961年12月恢复富阳县,以合并于桐庐县的原富阳、新登2个县行政区域为富阳县的行政区域。富阳县由杭州市领导。1994年1月18日,撤销富阳县,设立富阳市,行政区域不变。2014年12月13浙江富阳属于杭州市。富阳区古称“富春”,浙江省杭州市市辖区,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杭州市西南,富春江斜贯穿全境,地貌呈现“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格局。东邻萧山区、绍兴市诸暨市,南交桐庐县,西与北靠临安区,北接余杭区、西湖区。全区陆域面积1821.03平方千米。
嵊州的介绍嵊州,是浙江省绍兴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浙江中部偏东,曹娥江上游,东邻奉化和余姚,南毗新昌、东阳,西连诸暨,北接上虞,全市总面积1784.43平方公里,是全国第一批经济开放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早在秦汉时就建县称剡,唐初曾设嵊州,北宋年间始名嵊县,至今已有2150多年历史。嵊州是越剧故乡,风景如画、人文荟萃,有书圣故里、天下第一瀑、绍兴温泉城等。2013年,嵊州市实现生产总值396.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0%。2013年末嵊州市总户数26.31万户,户籍总人口73.37万人。
洪姓历史最大的名人洪觉范:宋代新昌人。以其书而出奇,同县人邹元佐以其命而出奇,彭渊材以其音乐而出奇,人称新昌三奇。
洪兴祖:南宋丹阳人。公元1090-1155年,字庆善。与孔端明、张炳、周林同时被召赴翰林院考试,名列第一,官秘书省正字。
洪适:南宋鄱阳人。字景伯。与其弟遵、迈先后考中词科,从此三洪文章名满天下。
洪皓:南宋鄱阳人。公元1088-1115年,字光弼。曾出使金国,被扣十五年,始终不屈,时人将其与苏武相比。初官宁海主簿,代行县令事,减赋税,抚恤贫民,深得人心。
洪亮吉:清代江苏阳湖人。公元1746-1809年,字君直。进士出身,官编修。精研经史、音韵及舆地学,诗文亦佳,着作颇丰。幼丧父,靠教书养母。曾绘《机声灯影图》,怀念母亲的辛劳与教诲。
两浙的宋代行政区概念北宋至道三年(997),置两浙路,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区,领14州::苏、常、润、杭、湖、秀、越、明、台、婺、衢、睦、温、处,和江阴、顺安二军。 府州军 治所 属县 辖境 备注 杭州 今浙江杭州 钱塘县:望,倚。有盐监。仁和县:望,倚。初为钱江县,太平兴国四年(979)更名为仁和县。馀杭县:望。临安县:望。初为安国县,为衣锦军倚郭;太平兴国三年(978)更名为临安县,五年(980)来属杭州。富阳县:紧。於潜县:紧。新城县:上。初为新登县,太平兴国四年(979)更名为新城县。盐官县:上。昌化县:中。初为横山县,太平兴国四年(979)更名为昌化县。有紫溪盐场。昭德县:淳化五年(994)于新城县南新场置昭德县,来属杭州;熙宁五年(1072)省入新城县为南新镇。 今浙江杭州市 大都督府,余杭郡,宁海军节度。初为镇海军节度,太平兴国三年(978)归宋,淳化五年(994)更州格名为宁海军节度。 越州 今浙江绍兴越城区 会稽县:望,倚。山阴县:望,倚。嵊 县:望。初为剡县,宣和三年(1121)更名为嵊县。诸暨县:望。有龙泉银冶。馀姚县:望。上虞县:望。萧山县:紧。新昌县:紧。 今浙江绍兴市及杭州市萧山区、滨江区 大都督府,会稽郡,镇东军节度。 苏州 今江苏苏州 吴 县:望,倚。长洲县:望,倚。昆山县:望。常郭县:望。吴江县:紧。 今江苏苏州 平江府:望,吴郡,平江军节度。初为苏州、中吴军节度,太平兴国三年(978)更州格名为平江军节度,政和三年(1113)升为平江府。 润州 今江苏镇江润州区 丹徒县:紧,倚。有圌山寨。 丹阳县:紧。 金坛县:紧。 延陵县:熙宁五年(1072)省入丹阳县。 今江苏镇江、南京 望,丹阳郡,镇江军节度。初为润州、镇海军节度,开宝八年(975)更州格名为镇江军节度,政和三年(1113)升为镇江府。 湖州 今浙江湖州 乌程县:望,倚。归安县:望,倚。太平兴国七年(982)析乌程县置归安县,来属湖州。安吉县:望。长兴县:望。德清县:紧。武康县:上。初属杭州,太平兴国四年(979)来属湖州。 今浙江湖州 上,吴兴郡,昭庆军节度。初为宣德军节度,景佑元年(1034)更州格名为昭庆军节度。 婺州 今浙江金华婺城区 金华县:望,倚。义乌县:望。永康县:紧。武义县:上。浦江县:上。兰溪县:望。东阳县:望。 今浙江金华市 上,东阳郡,保宁军节度。初为武胜军节度,淳化元年(990)更州格名为保宁军节度。 明州 今浙江宁波市区 鄞 县:望,倚。奉化县:望。慈溪县:上。定海县:上。象山县:下。昌国县:下。熙宁六年(1073)析鄞县置昌国县,来属明州。有盐监。 今浙江宁波(除宁海县外),舟山市 望,奉化郡,奉国军节度。初为上州、望海军节度,建隆元年(960)更州格名为奉国军节度,大观元年(1107)升为望州。 常州 今江苏常州丹徒镇 晋陵县:望,倚。武进县:望,倚。宜兴县:望。初为义兴县,太平兴国元年(976)更名为宜兴县。无锡县:望。江阴县:望。初属江阴军为倚郭,淳化元年(990)来属常州,三年(992)复改属江阴县为倚郭,熙宁四年(1071)仍属常州。 今江苏常州、无锡 望,毗陵郡,军事。 温州 今浙江温州鹿城区 永嘉县:紧,倚。有永嘉盐场。平阳县:望。有天富盐场。瑞安县:紧。有双穗盐场。乐清县:上。 今浙江温州市 上,永嘉郡,应道军节度。初为静海军节度,太平兴国三年(978)降州格为军事州,政和七年(1117)升格为应道军节度。 台州 今浙江临海市 临海县:望,倚。黄岩县:望。有于浦、杜渎二盐场。宁海县:紧。天台县:上。初为台兴县,建隆元年(960)更名为天台县。仙居县:上。初为永安县,景德四年(1007)更名为仙居县。 今浙江台州及宁波市宁海县 上,临海郡,军事。 处州 今浙江丽水莲都区 丽水县:望,倚。剑川县:望。初为龙泉县,宣和三年(1121)更名为剑川县。有高亭银场。松阳县:上。初为白龙县,咸平二年(999)更名为松阳县。遂昌县:上。有永丰银场。缙云县:上。青田县:中。 今浙江丽水市 上,缙云郡,军事。 衢州 今浙江衢州市区 西安县:望,倚。江山县:紧。盈川县:上。初为龙丘县,宣和三年(1121)更名为盈川县。常山县:中。开化县:中。乾德四年(966)置常山县开化场,太平兴国六年(981)置开化县,来属衢州。 今浙江衢州市 上,信安郡,军事。 睦州 今浙江建德梅城镇 建德县:望,倚。淳化县,望。初为青溪县,宣和元年(1119)更名为淳化县。桐庐县:上。初属杭州,太平兴国三年(968)来属睦州。分水县:中。遂安县:中。寿昌县:中。神泉监:熙宁七年(1074)置神泉监,负责铸铜钱,后废。 今浙江建德市、淳安县和桐庐县 上,新定郡,遂安军节度。初为睦州、军事州,宣和元年(1119)升州格为建德军节度,三年(1121)更名为严州、遂安军节度。 秀州 今浙江嘉兴 嘉兴县:望,倚。华亭县:紧。海盐县:上。有盐监,有沙腰、芦沥二盐场。崇德县:中。 今浙江嘉兴 上,嘉禾郡,军事。政和七年(1117)定郡名为嘉禾郡。 江阴军 治江阴县 辖江阴县 淳化元年(990)省入常州,三年(992)复置江阴军,熙宁四年(1071)仍省入常州。 顺安军 治安国县 辖安国县 初为衣锦军,治安国县,辖安国县;太平兴国三年(978)更军名为顺安军,更县名为临安县,五年(980)省入杭州。 南宋建炎南渡后,分为两浙西路与两浙东路。
两浙路范围基本继承了唐代的两浙道(原浙江西道歙州此时已划属江南东路),大致包括今天的浙江省全境,江苏省的镇江,苏锡常地区和上海市(不含崇明岛)、福建省闽东地区。
南宋建炎南渡后,两浙路分为两浙西路与两浙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