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明朝首辅排名
- 明代历任首辅和锦衣卫指挥使姓名及任职时间
- 中国明代百大名臣
- 朱佑樘时期名臣
- 明代名臣传
- 洪武朝宰相
- 明英宗朝的吏部侍郎
在明朝78位首辅中选择最有影响力的10位:
No.1 张居正
若论能力和历史功绩,张居正绝对能排明朝所有首辅中第一位,后世学者更是尊其为大明王朝续命五十年!万历皇帝在位之初年幼,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掌管一切军政大事,对内他力行改革,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使明朝国库充裕,打造了万历新政;对外他任用戚继光、殷正茂等名将平定边疆。
No.2 杨士奇
在明朝内阁首辅中,杨士奇任期是最长的,高达21年,先后历经五朝,乃是缔造大明盛世“仁宣之治”的重要成员。杨士奇勤政爱民,执政期间谏言停止对外用兵,与民休息,明代国力也在他任期内达到了鼎盛。明史评价,明称贤相,必首三杨,而杨士奇作为三杨之首,自然是明朝最有能力的首辅之一。
No.3 张璁
在明朝78位首辅中,张璁能排第三,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是嘉靖皇帝时首辅,当时明朝社会贫富差距大,土地兼并严重,天下额田减半,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力主改革,坚决清理庄田,相对地缓和及消除了土地兼并的冲突和百年积弊,使社会秩序趋向稳定,为明王朝统治的延续起到了重要作用。
No.4 高拱
高拱于嘉靖末年入阁,于隆庆时期,在徐阶和李春芳之后,成为内阁首辅。高拱跟张居正一样都比较强势,他任首辅期间,朝廷基本都是他的人,不过高拱善于用人,选用了一批文臣武将,使得隆庆朝吏治焕然一新。不仅如此,高拱还解决了大明王朝与蒙古之间的边患问题,促成隆庆和议,息明塞五十年之烽烟。
No.5 杨廷和
在明朝一众首辅中,杨廷和也是非常亮眼的一个,他执政时,正德皇帝朱厚照长期不理朝政,所以朝政大权实际掌握在杨廷和手上。之后迎立新君,在新君未到之前,杨廷和总揽朝政一个多月,铲除姜彬等奸佞,改革了武宗时期的诸多弊政。在政治上,他拨乱反正、平反冤案,选拔人才,裁汰冗官、冗兵;在经济上,减免税赋,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No.6 刘健
刘健,史学家称为明代第二首辅,辅佐明孝宗“弘治中兴”,其能力在明朝首辅中排在前列,他历仕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为四朝元老,入阁十九年,任首辅八年,对明朝中叶弘治、正德两朝政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刘健是一个很强的谏官,因为其意见的准确性极高,所以明孝宗无不纳。
No.7 徐阶
徐阶在嘉靖后期至隆庆初年任内阁首辅,其政治水平属于整个大明的巅峰,在明朝十大首辅可排第七位。徐阶的功绩是任首辅期间,革除严嵩弊政,大力恢复明朝的政府职能,选拔人才,拨乱反正,把威权和福祉归还皇帝,把政务归还政府各部门,使在严嵩时期即将没落的大明王朝恢复了生机,为之后的隆庆万历新政打好基础。
No.8 王家屏
明朝首辅78位,王家屏可以说是最正派的,他称得上是天下文官祖。王家屏公道正派,推诚秉公,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是明朝后期难得的良臣。王家屏不仅品德高尚,气节高古,而且能力也极强,在争国本事件中,始终坚持原则和自己的立场,但其在民生政治方面,建树一般,所以排名居后。
No.9 李廷机
在明朝十大首辅中,李廷机是排的上名号的清官贤相,他推行廉政,关注民生,立志于减少苛捐杂税,鼓励商家发展经济,甚至把全部家财都捐赠了出来,而这一行为,无疑惹怒了东林党,他们上奏换掉李廷机,成天写奏折、泼口水,导致李廷机5年写了123封辞呈,万历皇帝都懒得批复,最后还是李廷机索性自己把自己解雇,两袖清风的回到老家,万历竟然也没有追究。
No.10 叶向高
叶向高,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辅臣,他也是明朝唯一一个两次出任首辅的大臣。叶向高有“独相”的称呼,不过这个独并不是把控朝政,而是由于其他内阁大臣不理朝事,阁务仅靠叶向高一人主持达7年之久!
明朝十大首辅排名
1、张居正张居正可谓明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了,他在任期间推行新政,一时间朝廷上下颇有中兴的面貌。万历皇帝因为年纪小,对张居正可谓言听计从。但不仅张居正便去世了,万历皇帝亲政后推翻张居正所有举措,改革终以失败告终。
2、解缙
解缙自小就非常聪明,写得一手好字。他在洪武年间便看中了进士,,当时才22岁,真实年轻有为,后来一路升任内阁首辅。但解缙有些恃才傲物,因为学识高,常常直言进谏,引起旁人的记恨和皇帝的厌恶。最终在永乐年间被埋入雪中冻死。虽然下场很惨,但其堪称明朝十大首辅之一了。
3、杨士奇
杨士奇曾经参加《明太祖实录》的编修,他进入官场后先后当过许多官职,最终被任命为内阁首辅。杨士奇在首辅的位子上呆了21年之久,可谓德高望重。他历经五朝,见证了大明王朝从鼎盛走向衰弱。
4、杨廷和
杨廷和在12岁时便考中额巨人,19岁时便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任职,可谓年轻有为。他在正德年间开始进入内阁,其在任期间努力革除弊政,受到朝廷内外的一致赞扬。但不久,嘉靖皇帝即位,新皇帝不喜欢杨廷和,于是随便找个接口便将其降为庶民,不久便去世了。
5、叶向高
叶向高是万历后期的重要辅臣,当时内阁其他辅臣或因去世,或拒绝进入内阁,故叶向高成为最高掌权者,被称为“独相。”天启年间,叶向高二度为相, 但当时阉人当道,叶向高处境十分艰难,他接连上疏请求返乡,之后不久便去世了。虽然他名气不算高,但也足以入选明朝十大首辅之列了。
6、万安
万安是明朝成化年间的内阁首辅,其虽然当上首辅但名声却很差,时常排除异己。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他不禁巴结当时受宠的万贵妃,自称是万贵妃的侄子。其所作所为实在盯人咋舌。
7、李东阳
李东阳小时候非常聪明,被称作神童,后来考中了举人,第三年又考中了进士,由此进入中央做官。弘治年间,李东阳开始进入内阁,先后在内阁首辅上呆了18年。他在任期间颇有政绩,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堪称明朝十大首辅之一了。
8、申时行
申时行也是万历年间的重要辅臣,他曾经在嘉靖年间参加殿试,考中状元。此后进入仕途,先后在翰林院、礼部等地方供职。后来得到张居正的举荐,进入内阁,并最终当上内阁首辅。
9、高拱
高拱是隆庆皇帝时期的重要首辅大臣。在隆庆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高拱便是他的老师,因此两人关系亲密。后来隆庆皇帝即位,便任命高拱为首辅。而高拱本人也十分有才能,在任期间做出不少贡献。
10、严嵩
严嵩是明朝著名的奸臣,人人得而诛之。但严嵩却非常善于迎合皇帝,因此深得皇帝喜爱,得以把持朝政20年之久。其在任期间一位剥削民脂民膏,来百姓怨声载道。
明朝第一首辅非张居正莫属,张居正,字成志,生于1558年成化十四年,张居正前后辅佐了三位明朝皇帝,功劳和知名度位居第一,
明朝十大首辅:解缙、杨士奇、万安、李东阳、杨廷和、严嵩、高拱、张居正、申时行、叶向高。首辅成为明朝最位高权重的官,以上这10位是明朝比较出名的首辅人物。
明朝的首辅指首席内阁大学士,称之为“辅臣”,也称“首揆”、“元辅”。首辅主持内阁大政,权力最大,到明中期后,内阁大学士又成实际宰相,首辅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之名。其排名如下:1、杨士奇;
2、张居正;
3、杨荣;
4、解缙5、商辂;
6、杨廷和;
7、叶向高;
8、徐阶;
9、申时行;
10、李春芳。
首辅排名如下:
1、杨士奇,名寓,字士奇,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他精心辅佐明宣宗励精图治,为仁宣之治立下功劳。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赠太师,谥文贞。
2、张居正。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万历登基后,张居正为首辅。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挽救大明颓势。1582年7月9日卒,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谥文忠(后被褫夺)。
3、杨荣。杨荣,字勉仁。明初著名政治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杨荣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谋而能断,老成持重,擅长谋划边防事务。被比作唐代的姚崇。正统五年,杨荣病逝,年七十,赠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敏。
4、解缙。解缙,字大绅,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亲自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被学术界称为“辑佚古书的渊薮”。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永乐十三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
5、商辂。商辂,字弘载,号素庵。明代首辅。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历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卒谥文毅。
6、杨廷和。杨廷和,字介夫。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首辅。年革除武宗时弊政为己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积极倡导励行“新政”,对明朝中衰起到一定振治作用。嘉靖三年,因“大礼议”事件与世宗意不合,罢归故里。嘉靖七年,被削职为民。嘉靖八年卒于新都。
7、叶向高。叶向高,字进卿,万历、天启年间,叶向高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在任期间大败倭寇、驱赶荷兰入侵者。任首辅期间,为明神宗出谋划策,对维护太子正统、遏制魏忠贤的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崇祯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8、徐阶。徐阶,字子升。明代名臣,在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任内阁首辅。嘉靖四十一年,取代严嵩而为首辅。执政期间,减轻百姓负担,清理盐税。顺利完成嘉靖、隆庆两朝的政治交接,万历十一年病卒,赠太师,谥号文贞。
9、申时行。申时行,字汝默,明代大臣。历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他某种程度上的“不作为”使大明帝国的经济和民生得以短暂的休养,继续大明日后的发展。
10、李春芳。李春芳,字子实,明朝内阁首辅。以善写青词得明世宗赏识,隆庆二年,代徐阶为首辅,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性恭谨,而清廉过之。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之称,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状元宰相。万历十三年,李春芳去世,追赠太师,谥号“文定”。
明代历任首辅和锦衣卫指挥使姓名及任职时间下面就是有史可查的锦衣卫指挥使:
毛骧
工作时间: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至胡惟庸案后
任职原因:跟随着朱元璋多年,受朱元璋信任离职原因:胡惟庸案后为了平息众怒被朱元璋处死
主要业绩:主持完成了胡惟庸案
蒋瓛
工作时间:胡惟庸案后至蓝玉案后
任职原因:继任前锦衣卫指挥使
离职原因:蓝玉案后,朱元璋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将蒋献处死
主要业绩:主持完成了蓝玉案
宋忠
工作时间:洪武末至怀来之战后公元1399年
任职原因:继任前锦衣卫指挥使
离职原因:怀来之战兵败身死
主要业绩:怀来之战
纪纲
工作时间: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
任职原因:明成祖即位后,利用锦衣卫诛杀建文旧臣
离职原因:意图不轨让太监告发,被明成祖所杀
主要业绩:诛杀建文帝旧臣
赛哈智
工作时间:永乐年间至宣德年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比较好的待遇
主要业绩:正常工作
刘勉
工作时间:宣德年间至正统初年公元1436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 ,比较好的待遇
主要业绩:正常工作
徐恭
工作时间:正统初年至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王振当权,用亲信马顺替代徐恭
主要业绩:正常工作
马顺
工作时间: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至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
任职原因:王振亲信,关系提拔
离职原因:土木堡之变后,作为王党余孽被活生生打死在朝堂上
主要业绩:帮助王振铲除异己
卢忠
工作时间: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至景泰年间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金刀案后装疯卖傻,聪明之人
主要业绩:指挥了金刀案
朱骥
工作时间:景泰年间至景泰八年
任职原因:卢忠装疯卖傻,得到朝臣支持继任离职原因:夺门之变后,作为于谦女婿被殃及主要业绩:减轻刑罚,整顿诏狱
逯杲
工作时间: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至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
任职原因:夺门之变后得到曹吉祥推举
离职原因:被准备谋反的曹吉祥的侄子曹钦发现了间谍身份,然后被他们杀害
主要业绩:公然索贿,胡乱治罪
哈铭
工作时间:天顺年间
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保护明英宗有功
离职原因:奉旨出使外藩,
主要业绩:土木之变后保护英宗,跟着皇帝吃苦,皇帝复位后也得到了奖赏
袁彬
工作时间: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至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
任职原因:土木之变后保护英宗有功,封都指挥使佥事,哈铭离职后兼任锦衣卫指挥使
离职原因:寿终 ,跟着皇帝吃苦也得到好的待遇
主要业绩:“土木之变”后保护明英宗,天顺年间剿除石亨,曹吉祥等
门达
工作时间: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至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
任职原因:得到明英宗宠信,挤走袁彬
离职原因:明英宗病逝,门达被问罪贬官
主要业绩:祸乱外廷
万通工作时间:成化年间
任职原因:万贵妃的弟弟,得到万贵妃举荐任职
离职原因:明宪宗病逝,万家失去靠山,被明孝宗贬斥
主要业绩:祸乱外廷
牟斌
工作时间: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至正德初年公元1506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遭到刘瑾记恨,被下狱致死
主要业绩:仁善治狱,保护被刘瑾陷害入狱的朝臣 ,是个有良心的人
石文义
工作时间:正德初年公元1506年至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
任职原因:因贿赂刘瑾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刘瑾倒台后被治罪
主要业绩:帮助刘瑾打压并铲除异己
张采
工作时间:正德初年公元1506年至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
任职原因:因贿赂刘瑾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刘瑾倒台后被治罪
主要业绩:帮助刘瑾打压并铲除异己(为何有两位指挥使,这个不是很清楚)
钱宁工作时间: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至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
任职原因:跟明武宗睡在同一张床上,认了皇帝做干爹,以皇庶子钱宁身份入主锦衣卫
离职原因:被江彬排斥
主要业绩:诱导明武宗兴建豹房
江彬
工作时间: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至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
任职原因:和明武宗“出入豹房,同卧起而得到宠信,排斥掉钱宁后任职
离职原因:明武宗死后,朝臣弹劾被剐
主要业绩:诱导明武宗干了许多荒唐的事情,严重破坏了皇帝形象
朱宸
工作时间:嘉靖初年
任职原因:江彬被剐后,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比较好的待遇
主要业绩:正常工作
骆安
工作时间:嘉靖初年
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比较好的待遇
主要业绩:正常工作
王佐
工作时间:嘉靖中期
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比较好的待遇
主要业绩:正常工作
陈寅工作时间:嘉靖中期
任职原因: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正常退休,比较好的待遇
主要业绩:正常工作
陆炳
工作时间:嘉靖中期至隆庆初年公元1567年
任职原因:嘉靖奶娘的儿子,而且还救过嘉靖的命
离职原因:寿终,比较好的待遇
主要业绩:居官并无过甚之恶迹,并且对士大夫有礼,不曾陷害一人,为朝士所称
刘守有
工作时间:隆庆年间至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
任职原因:因为是名臣子子弟得到升迁
离职原因:太监冯保倒台后,因为贪污被问罪主要业绩:支持张居正改革
骆思恭
工作时间: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至天启四年1624年
任职原因:刘守有倒台后升迁
离职原因:被魏忠贤排斥
主要业绩:万历朝鲜战争和移宫案
田尔耕
工作时间: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至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任职原因:得到魏忠贤重用升迁
离职原因:魏忠贤倒台后被治罪处死
主要业绩:帮助魏忠贤排除异己
骆养性
工作时间: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至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
任职原因:骆思恭的儿子,得到崇祯帝的信任和赏识
离职原因:贪污腐败严重,被崇祯帝罢免
主要业绩:勾结宦官,祸乱外廷
吴孟明
工作时间: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至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
任职原因:正常升迁
离职原因:明朝灭亡
主要业绩:大肆收受贿赂,但是很少为害
南明
马銮
工作时间: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至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
任职原因:父亲马士英拥立弘光帝朱由崧
离职原因:弘光帝被俘,不知所终
主要业绩:保护弘光帝逃跑到芜湖
锦衣卫指挥使:李元胤
工作时间: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至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
任职原因:义父李成栋反清投奔永历帝
离职原因:郁林沦陷,战败自杀
主要业绩:说服李成栋反清投明,诛杀内奸佟养甲
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祥
工作时间:永历四年公元1650年至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
任职原因:李元胤战败自杀
离职原因:咒水之难死于缅甸
主要业绩:不忘明朝,始终反清
虽然它们在人们的眼里权利特别大,但是在皇帝的手下,它们不过是维护权利的工具而已,可见皇帝才是最有权利的人。
中国明代百大名臣1、张居正
张居正可谓明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了,他在任期间推行新政,一时间朝廷上下颇有中兴的面貌。万历皇帝因为年纪小,对张居正可谓言听计从。但不仅张居正便去世了,万历皇帝亲政后推翻张居正所有举措,改革终以失败告终。
2、解缙
解缙自小就非常聪明,写得一手好字。他在洪武年间便看中了进士,,当时才22岁,真实年轻有为,后来一路升任内阁首辅。但解缙有些恃才傲物,因为学识高,常常直言进谏,引起旁人的记恨和皇帝的厌恶。最终在永乐年间被埋入雪中冻死。虽然下场很惨,但其堪称明朝十大首辅之一了。
3、杨士奇
杨士奇曾经参加《明太祖实录》的编修,他进入官场后先后当过许多官职,最终被任命为内阁首辅。杨士奇在首辅的位子上呆了21年之久,可谓德高望重。他历经五朝,见证了大明王朝从鼎盛走向衰弱。
朱佑樘时期名臣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明孝宗朱祐樘刚刚继位,对于他的领导班子,他可谓是精挑细选。朱祐樘于成化二十三年九月继位,由于明宪宗朱见深晚期怠政,朝廷上的官员也碌碌无为。明孝宗却是个勤勉的人,一上台自然要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吏治首当其冲。
明孝宗继位之初,台谏官员兴奋无比,开始对朝廷上下官员进行无差别弹劾,被弹劾的官员包括内阁辅臣、六部官员、朝奉官、宦官等。一大批官员主动上书表示要引退,其目的是试探明孝宗的动向。在选择一个合适的吏部尚书之前,明孝宗显然是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和判断来确定自己的领导班子。经过思虑,明孝宗任命刘吉为内阁首辅,前内阁成员万安、尹直被罢免,补入内阁的是徐溥、刘健。明孝宗罢免了吏部尚书李裕,并在一些大臣的推荐下,任命了新的吏部尚书,这个人就是王恕。这个任命,代表了一场吏治改革的开始。
王恕理解明孝宗的心意,他在上任后在自己家的门上写了一句话:“宋人有言,受任于朝者,以馈及门为耻,受任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今动曰贽仪,而不羞于人,我宁不自耻哉?”。翻译过来,大体的意思是:宋朝人有一句话,官员收礼送礼都是可耻的。现在的官员,动不动就说表敬意送礼物,人家不觉得我羞耻,难道我自己也不觉得羞耻吗?由此可见王恕的志向,他希望能够改革吏治,干一番大事业。
在明朝,通往仕途的路一般有三个,第一个是考中科举,第二个是通过保举的方式当官,第三个是成为国子监监生。第三个方式是允许在一定的条件下,捐献钱粮,成为监生,这就是捐监。所谓的一定条件,包括灾荒之时,为国家捐献钱粮等特殊情况。对于一些官宦家庭来讲,捐监跟花钱买官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换了个名义而已。
王恕很快就给向明孝宗上了个奏折,名为《议知府王衡陈言停止纳财充吏奏状》,称“自成化二十一年至弘治元年二月终止,吏典人等纳过粮草等项已到部者,共二千一百五十余名;生员纳过银米以入监者,共六千余名。”王恕把矛头直指第三个仕途之路,即明朝长期存在的捐监问题。
王恕刚刚上任,面临的几个问题是:1.通过捐监成为监生的人,在能力和素质上是否符合朝廷的要求,或者是为官的要求;2.监生太多了,朝廷已经安排不过来。从王恕的奏书可以看出这点,当时从成化二十一年至弘治元年二月的3年时间里,朝廷共有捐监的监生8000多人,朝廷只安排2150多人上任,还有6000多人正等待上任。
处理这6000多个监生就已经让王恕焦头烂额,那么王恕是怎么做的呢?他采取了两条措施:
1.对纳粟为监进行管控。王恕向明孝宗奏议,在一些地区必须严禁捐监行为,避免一些地方官府以灾荒为由,随便接受官宦子弟的捐监。如确实遇到灾荒,地方官府也只能接受百姓的捐监,并在名额上加以限制。
2.对于已在等待上任的监生,吏部组织考核。考核合格的监生等待安排上任,不合格的安排就学,以提高素质。这样一来,6000多名监生就得到安排。不过,王恕此举却翘动了很多人的奶酪。一些没当上官的监生都是花了不少钱,这些投入却白白浪费。再者,这些人大多都是官宦子弟,背后不乏高官,王恕因此得罪的人不少。
处理了监生的问题后,王恕又对第二个仕途之路进行改革,即控制通过保举的方式当官。所谓的保举,即一些官员举荐其他人入官的方式。保举入官在明朝初期曾一度盛行,也确实为明朝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这种制度使用的时间长了,弊端也逐渐显现。一些外戚、高官或受皇帝宠信的人,为自己谋取私利,借保举制度来提拔自己的亲信、门生或乡邻之人,在朝廷之中形成结党。而那些被保举的人常常在才学、素质等方面并没有达到朝廷的任官要求。对此,王恕提出了三个建议:
1.官员不得向皇帝乞职。成化年间,一些与皇帝比较亲近的人,包括外戚、宦官或其他官员等,经常会直接向明宪宗举荐人才,即主动跟明宪宗要官。明宪宗同意之后,又绕过朝廷,通过中旨直接任命官员,这就是成化朝比较常见的朝奉官。这些由皇帝个人喜好任命的官员不经过考核,其品性、才学通常会存在问题。最主要的是,越过吏部任命官员,违反了国家律法。王恕认为,如需要举荐人才,应到吏部举荐。
2.所有保举的官员必须参与吏部的考核。吏部应该对保举上来的官员,按照吏部的要求进行考核,通过考核之后才能任命或升迁。如不符合要求的,应该贬职或罢免。
3.推行保举连坐制度。对于保举上来的官员在任职后,如果出现不称职的情况或违法行为,保举人也会受到牵连,并对保举人进行处罚,严重的还要贬职或罢免。
王恕对保举制度的改革得罪了朝廷中很多大臣。明孝宗刚刚继位,就罢免了很多官员,朝廷之上出现权力真空。一些官员正在摩拳擦掌,打算通过各种手段,扶持或提拔自己的亲信官员,却被王恕所阻。
一些言官曾上书向明孝宗,称王恕年迈,不适合担任繁重的职务,应入阁参预政事。这建议看起来是好意,其实是想将王恕赶出吏部,明孝宗说:“我任王恕在吏部为官,自然要听从王恕的建议,何必让他入阁呢?”而后,一些言官就王恕曾提出的“在寒冬酷暑期间暂停御前讲席”的建议弹劾王恕。王恕压力太大,只能以请求辞官,幸亏明孝宗苦苦劝留。王恕也因此和内阁首辅刘吉发生矛盾。刘吉任首辅后,曾对此前弹劾过他的一些官员进行打击,王恕曾上疏极力相救。而对于王恕提拔的一些官员,刘吉也是百般阻挠。
《明史》:时言官多称恕贤且老,不当任剧职,宜置内阁参大政。最后,南京御史吴泰等复言之。帝曰:“朕用蹇义、王直故事,官恕吏部,有谋议未尝不听,何必内阁也。”
对于宦官与外戚趁机保举的官员,王恕也会阻止。例如宦官李兴曾因主持修京城河的桥,向明宪宗提出升潘俊等官员的职位,这事本来已经得到明孝宗的同意,王恕却两次向明孝宗上疏规劝,明宪宗最终采纳了王恕的建议,没有给潘俊等人升官。
上任以后,王恕对捐监和保举两个选官制度进行改革,加大人才选拔和考核的力度,取得一定的成效。王恕掌管吏部前后近5年时间,也提拔了诸多人才,包括周经、李敏、耿裕、彭韶、何乔新、张悦等,都是当时的名臣。只是他也因此得罪了很多朝廷的官员,无奈之下曾多次打算引退,幸亏明孝宗对他万分信任,他对吏治的改革才得以进行。
戴珊(1437-1505)字廷珍,号松厓。江西浮梁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与刘大夏同年。历官御史,督南畿学政,陕西副使,督学政,正身率教,历浙江按察使、福建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南京刑部尚书、左都御史,赠太子太保,谥恭简。
明代名臣传1、张居正
张居正可谓明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了,他在任期间推行新政,一时间朝廷上下颇有中兴的面貌。万历皇帝因为年纪小,对张居正可谓言听计从。但不仅张居正便去世了,万历皇帝亲政后推翻张居正所有举措,改革终以失败告终。
2、解缙
解缙自小就非常聪明,写得一手好字。他在洪武年间便看中了进士,,当时才22岁,真实年轻有为,后来一路升任内阁首辅。但解缙有些恃才傲物,因为学识高,常常直言进谏,引起旁人的记恨和皇帝的厌恶。最终在永乐年间被埋入雪中冻死。虽然下场很惨,但其堪称明朝十大首辅之一了。
3、杨士奇
杨士奇曾经参加《明太祖实录》的编修,他进入官场后先后当过许多官职,最终被任命为内阁首辅。杨士奇在首辅的位子上呆了21年之久,可谓德高望重。他历经五朝,见证了大明王朝从鼎盛走向衰弱。
洪武朝宰相洪武一朝先后总共任命过四位丞相: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这四位宰相除了徐达,其他三人下场均极惨。 洪武宰相难善终 先说说善终的徐达吧。 朱元璋称帝以后任命徐达为中书右丞相,但这个职衔可能只有象征意义,徐达在明朝建立以后更多的是继续带兵清剿北元残余势力。他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答:明洪武元年起到朱元璋病逝,前后共有四位宰相,分别是:
一、李善长: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任命其为中书左丞相,即宰相。
二、徐达:洪武二年公元1368年封为右丞相
三、汪广洋: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被封为右丞相
四、胡惟庸: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被封为右丞相
明英宗朝的吏部侍郎1. 魏忠贤时期的明英宗朝没有设立过吏部侍郎一职。
2. 在明朝时期,吏部侍郎是官员中的高级职位,负责管理官员的选拔、任命和考核等事务。
但在魏忠贤掌权时期,他篡权专政,改变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取消了吏部侍郎一职。
3. 魏忠贤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对明朝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王翱。景泰八年(1456年)明英宗复位,次年王翱升任史部侍郎。王翱和大学士李贤尽力辅佐明英宗,英宗对王翱很依重。
吏部侍郎有李贤。
李贤,字原德,邓(今河南邓州)人。宣德八年(1433)进士及第。他曾历经宣宗、英宗、景帝、宪帝四朝,是明代一位重要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