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之后再无汉是谁说的 三国汉室最后一位皇帝

目录导航:

  1. 东汉之后再无汉是谁说的
  2. 三国自封帝后饿死是谁
  3. 汉室末胄的意思
  4. 三国演义人物死的先后顺序
  5. 东汉前四位皇帝的功绩
  6. 从这一刻起,诸葛亮明白了,刘备再不是先前的主公了,他已经成为真正的君王
  7. 三国汉室怎么灭亡的
  8. 汉室武将有哪些
东汉之后再无汉是谁说的

东汉之后是三国鼎立。三国时期又称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之间魏蜀吴三足鼎立时期,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东汉末年之后也就开始分裂的战争,十几个诸侯都有自己的割据势力,开始了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也是英雄出现最多的一个时代,能形成如此分散的局面,还得归功于东汉末年无用的统治者。

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 ;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

东汉之后无汉族的说法,是因为汉族是在汉朝时候形成的。

汉朝的形成并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是与地域关系为基础。也就是说,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和体,它包括早期的华夏族和其他一部分的蛮夷。

汉朝之后没有汉族意思,就是说汉朝之后没有汉朝那个时候的汉族,而不是说没有汉民族。

答:是汉献帝刘协说的。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一切。对于曹丕来说,他父亲是汉朝臣子,他不是。所以,取代汉室的机会已经成熟。曹丕多次暗示汉献帝,应该主动禅让。汉献帝放眼望去,整个朝堂都是曹氏父子的人马。

人人都在等着自己把皇位禅让给曹丕。汉献帝知道,他若禅让,或许还能善终,若不识趣,则尸骨无存。有人说汉献帝禅位是主动的,也有人说是被逼的,实际上,即使曹丕不逼他,他也别无选择,所以只能主动。汉献帝连续禅让了3次,曹丕“推辞”了三次,最终接受了禅让。

在交出皇位的前一天,汉献帝刘协含泪祭告宗庙,主动交出玉玺。从此之后,东汉再无汉献帝,东汉的江山,终于摆脱“名存实亡”的状态,变成了“名实俱亡”。

曹丕登基后,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封地建立汉朝宗庙,继续汉朝礼仪。曹丕激动地对汉献帝说:“我跟你一起享受天下。”14年后,汉献帝去世,善终,魏明帝曹睿甚至为汉献帝举办了天子的葬礼。从这一点来说,汉献帝算是结局较好的亡国之君。

有人认为,汉献帝之所以要主动禅位,是因为他禅让与否,都不会影响结果。不管他是否禅让,曹丕会称帝。因此,汉献帝才选择主动禅让,至少,他的选择,让自己多活了14年。笔者不禁发问:汉献帝主动交出了东汉皇位,就只为自己多活了14年吗?到底值不值得呢?

若汉献帝不主动禅让,任由曹丕屠戮,东汉末代帝王,是否能被历史记载一丝风骨呢?

实则不然,若汉献帝真的不主动禅让,不仅仅是自己和子孙会遭到曹丕屠戮,那东汉皇室和宗庙也不会得到曹魏的尊重,汉献帝丢失的将不再是自己的性命,他丢失的,将士整个东汉的尊严。

汉献帝刘协,一生从未主动,唯有禅让皇位的时候主动过,但并非所有人都能看懂

三国自封帝后饿死是谁

袁绍这次联盟行动,更像是一次炫耀,什么匡扶汉室估计就没想过,把自己地位名声确立了,然后事没办完,就撤了。

而反观袁绍的弟弟袁术,他可比袁绍胆子大,而且上天了!直接让孙坚把传国玉玺交过来,然后自己在寿春称帝了!这下可是犯了天下的大忌讳!直接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对象,袁术也是被活活饿死了。

三国自封帝后饿死是袁术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地方军阀,司空袁逢嫡次子,太仆袁基、冀州牧袁绍异母弟。

举孝廉出身,拜为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拜为后将军,畏祸出奔南阳郡。初平元年(190年),联合袁绍、曹操等关东诸侯,联兵讨伐董卓。此后,对抗于袁绍和曹操,兵败逃亡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僭位于寿春,建号仲氏。骄奢淫逸奢,横征暴敛,导致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受到吕布和曹操攻击,元气大伤

斛,时六月盛暑,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最后呕血斗余而死

“草头王”袁术。

生于东汉末年的袁术,号称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家。他趁着乱世,抢了一块地盘,就堂而皇之地在寿春称帝,做起了帝王梦。

不过,这位自封为帝的乱世“草头王”,很快就得到了报应,成了众矢之的,遭到孙策、吕布、曹操三方的联合打击,狼狈逃往袁绍处。结果在半路,又遭到曹军的截杀。

此时袁术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进退不得。

据说袁术最后死得很惨,《三国志》载:“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黙上,叹息良久,乃大箢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黙下,呕血斗余而死。”

袁术,是三国时期自己称帝,最后饿死的人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的弟弟(但袁绍是庶出,而袁术乃嫡出哟!)。

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元年(190年)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年),号称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建号仲氏,成为自封的“草头王”。

袁术。袁术是东汉末年最早率先称帝的诸侯,袁术坐拥的扬州和江淮地区是天下最为富庶的粮仓银库同时袁术拥兵三四十万是几乎可以和袁绍实力对等的诸侯,实力确实很强但他却没有政治眼光,袁术称帝的时候天下各诸侯势力虽有强弱排序但实际上差的都不是很大,这个时候本来就不适合称帝,再加上袁术称帝之后开始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没多久袁术就被曹操打败了落荒而逃半路上饿死了。

汉室末胄的意思

胄,zh从由从月,头盔。引申为受到保护的帝王或贵族的子孙。裔也、系也、嗣也。

汉室末胄的意思就是说汉朝皇室最后的子孙。

汉室,汉为汉王朝,刘邦创立汉朝;室为天下之意。则汉室解释为汉朝天下。

末胄:拼音是mò zhòu,指子孙,后裔。

合起来就是汉代皇族后裔的意思。

出处:汉 刘向 《九叹·逢纷》:“伊 伯庸 之末胄兮,谅皇直之 屈原 。”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天开之祚,末胄称王。” 清 龚自珍 《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 丁 氏出自 齐太公 之孙 丁公 ,世霸 营邱 ,末胄播迁,入本朝,家於 江 南之 通州 。”

三国演义人物死的先后顺序

关羽先死,曹操再死,张飞再死,接着刘备死亡,接着赵云诸葛再死。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宋元话本、戏曲和铁事传闻的基础上,依据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以及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所进行的加工再创作。

第一个死的是关羽,公元220年一月,至于关于死的过程,就不用多费口舌了。无论是演义还是三国志中,都有比较详实的介绍。

第二个死的在演义中是张飞,但在史实中第二个死的是黄忠,死于公元220年八月,而且是病死的,并非演义中张飞死后,黄忠随军出征东吴,为争一口气战死的。但是演义中这样一改编,五虎大将黄忠的艺术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第三个死的演义中是黄忠,史实中是张飞。死于公元221年。张飞死亡的过程演义中和史实差不多,都是急出关羽之仇,不恤小人,为盼将范强张达所杀。

第四个死的是马超,病死于公元222年12月。年仅47岁,是五虎上将中最短寿的一个。但是在演义中,马超死的似乎比这晚的多。是在228年诸葛亮一出祁山之时。诸葛亮惜赵云年老,未曾带他。赵云帐前争当先锋,诸葛亮说道:“吾自平南回都,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为折一臂也。今将军年纪已高,倘稍有参差,动摇一世英名,减却蜀中锐气。”南中反叛在223年,诸葛亮麾军南下在225年,这一仗如此的起伏至少也打了一年吧。就算回都226年。也至少把马超之死推迟了三四年。马超是死在刘备的前面的〈刘备死于公元223年6月10日〉。演义中刘备死后还有马超的出场,具体死于哪一年不知,但绝对不是史实中的222年了!

最后死去的五虎大将是赵云,死于公元229年。演义中赵云在诸葛亮二出祁山就死了:大会诸将,计议出师。忽一阵大风,自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众皆大惊。孔明就占一课,曰:“此风主损一大将!”诸将未信。正饮酒间,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但史实中,诸葛亮二出祁山是228年冬。只打了20多天就撤了回来。第三次北伐的时间是229年,符合赵云死亡的时间

至此,蜀汉五虎大将全部陨落,也伴随着蜀汉兴复汉室的希望从此变得渺茫!

帝王:

曹操,公元220年病死于洛阳,66岁;

刘备,公元223年病死于白帝城,63岁;

曹丕,公元226年病死,39岁;

孙权,公元251病逝, 71岁;

刘禅,公元271年,64岁。

重要影响人物:

公元192年,孙坚阵亡;

公元198年,吕布被处死;

公元202年,袁绍病逝;

公元208年,刘表病逝;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

公元217年,鲁肃去世;

公元220年,关羽(被杀)、法正.(病死)、吕蒙(病亡);

公元221年,张飞被杀;

公元222年,马超病死;

公元229年,赵云病逝;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

公元245年,陆逊,病死;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死。

东汉前四位皇帝的功绩

第一名:光武帝刘秀

光武帝刘秀(前5年—57年),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开封),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秀以一介布衣之身,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在位三十三年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

第二名:汉明帝刘庄

汉明帝刘庄(28年—75年),初名刘阳,光武帝刘秀第四子,东汉第二位皇帝(57年―75年在位),永平十八年(75年)去世,时年48岁。

刘庄在位期间,一切遵奉光武帝在位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在整顿吏治的同时,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徭役,减轻刑罚,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军事上,征伐匈奴,复置西域都护、恢复了汉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

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吏治清明,社会安定,出现了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明章之治”。第三名:汉章帝刘炟汉章帝刘炟(57年—88年),汉明帝刘庄第五子,东汉第三位皇帝(75年—88年在位),章和二年(88年)去世,时年31岁。

刘炟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并且“好儒术”,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发展,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明帝、章帝两代大体承继光武之施政方针,励精图治,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故史称“明章之治”。

第四名:汉和帝刘肇

汉和帝刘肇(79年―105年),东汉第四位皇帝,建初四年(79年)出生,建初七年(82年)立为皇太子,永元四年(92年)联合宦官扫灭窦氏戚族,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元兴元年(105年)英年早逝,时年27岁。

刘肇4岁被立为太子,10岁登基,14岁扫灭外戚,27岁去世,在位17年间,大汉王朝走向巅峰:论武功,前有窦宪横扫匈奴,后有班超定鼎西域;论文治,和帝时期政治清明,大汉帝国的人口接近西汉极盛时期,东汉国力达到鼎盛。

但是,刘肇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皇帝,说他是明君,因为他在位期间大汉王朝重回巅峰,说他是昏君,因为正是从他开始,东汉开始了外戚宦官统治,外戚和宦官双方争斗又相互制衡,并最终导致了汉朝的灭亡,而汉和帝开了一个坏头。

从这一刻起,诸葛亮明白了,刘备再不是先前的主公了,他已经成为真正的君王

我帮你找来的:这是新版三国里加的细节,考虑到这个版本的三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了罗贯中版三国的思想内涵,而更多的是用现代的思维去解读三国,因此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上不能用罗版刘备的形象去考虑。

新版三国里,刘备取西川后以实现了诸葛亮隆中对中的一半,坐拥荆益两州,进可图天下,退可为诸侯,具有了与魏吴鼎足而立的实力,此时的刘备很明显表现的过于自信,而这自信后面,隐藏着是的他稍有展露的对于天下,对于霸业的渴望,这时的刘备,已不再只是怀着原来一颗匡扶汉室的单纯的心了,因此在入蜀之后才会有那些体现出帝王之术的措施,虽然他相对于曹魏,孙吴来说,仍是正统,仍代表着仁义,但在实质上他已于其他割据诸侯无异,而身处乱世,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去逐鹿天下,因此诸葛亮才会说刘备再也不是先前的主公了,已经成为真正的主公。诸葛亮在说这话时,明显的有一种无奈,因为刘备内心的价值观以逐渐的由王道像霸道转变,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刘玄德了。之所以明确的把新版三国与罗版三国分开,是因为二者虽然是同一个故事,但思想内核完全不同,罗版三国事文学作品,作者在此中寄托的是儒家文人对于仁义的呼唤与尊崇,因此作为仁义代表的刘备的刻画描述看似过于虚假,就如鲁迅先生所谓“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事实上对于罗贯中本人来说,这些都是为凸显刘备的仁义服务的,丝毫没有讽刺之意,去都是正面材料,刘备则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形象,因此文中刘备即使犯错,也不会是仁义范畴内的错误(夷陵之战为例),更不会改变他仁义的化身。而新版三国则是将他定位为一个现实中的人,他也会迷茫,他的价值观也会动摇,他也会为胜利冲昏头脑,自然也会为权利,为霸业所诱惑,因此这句话也只能出现在新版三国里,也是为故事的思想内涵服务的,试想如果罗版三国里诸葛亮也说出这样的话,那这个故事就变味了。

三国汉室怎么灭亡的

三国争霸结束后,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下诏书禅让退位 ,从而汉朝正式结束。三国时期,属于东汉末年,诸侯争霸,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室名义打压其他军阀,最后曹魏灭到东吴和蜀国,汉献帝刘协被分为贵族活到终老。汉朝四百年江山最终走到尽头,历史开启了晋朝,也就是曹丕开创的朝代。

1. 内部矛盾和腐败:汉朝后期,政治腐败、官僚贪污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汉朝内部矛盾激化,权力斗争频繁,政治不稳定。

2. 外族入侵:三国时期,北方的外族,如匈奴、鲜卑、羌等频繁入侵中原,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

3. 战争消耗:三国时期,各个势力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力消耗严重,导致社会经济萎靡不振,人民生活困苦。

4. 政治制度落后:汉朝政治制度落后,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这也加速了汉朝的灭亡。

汉室武将有哪些

据中国内地历史学家研究表明在中国西汉时期当时为汉朝效力的著名武将中排名第一的是卫青,排名第二的武将是霍去病,排名第三的武将是李广。

1、 韩信,西汉开国第一大武将,汉初三杰之一,其军事谋略自古到今备受景仰;

2、 霍去病,汉武帝攻击匈奴战役中的第一猛将;

3、 卫青,汉王朝平定匈奴战役的主要统帅之一;

4、 李广,汉代名将,世人称其为飞将军;

5、 周亚夫,汉代名将,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一战而天下闻名;

6、 李陵,汉代名将李广之孙,表现出相当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7、 赵充国,汉代中期名将,作战军事谋略与政治智慧并重;

8、 彭越,汉初名将,被称为中国游击战始祖;

9、 冯奉世,汉待后期名将,具备较高军事才能;

10、陈平,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为刘邦夺取天下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位,关羽。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他不仅是蜀国的大将,也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一生征战无数,淹七军,围襄樊,就连曹操对他都礼让三分。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第二位,张飞。他是蜀国最能战的人物,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吼一嗓子就能吓退万军,连三国时期最猛的吕布都对其有所忌惮,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215年在宕渠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巴西郡自此获安。221年刘备称帝,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被其部将范疆、张达所害。他是蜀国大将中身份最尊贵的,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后主,真正的天下无敌。

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时间统治最长的王朝,从统一、保卫、扩张缺少不了英勇的武将,今天咱们了解下这些武将。

1、韩信作为汉初三之一,还定三秦、击败赵国、降服燕国、攻下齐国,逼死项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被后人称为“兵仙”。功高盖主,引起了刘邦的不满,最后被吕雉处死。但是韩信的军事才能无法被动摇。

2、卫青出生低贱,但凭借自己军事才能,为汉朝首次对匈奴战争中,取得胜利。七次出击匈奴无一败绩,收复了河套平原,为丝绸之路保驾护航。迫使匈奴北迁,二十年不敢再来骚扰大汉边境。

3、霍去病17岁带领800骑兵深入大漠,直抄匈奴的老窝,被封为“冠军侯”。成功收复了河西走廊,打通了丝绸之路。漠北之战长驱直入歼敌7万。至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4、马援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累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南征五溪蛮,不幸去世,留下了马革裹尸还历史典故。

5、周亚夫凭一己之力,为大汉王朝再次续命。周亚夫军纪特别严格,就是皇帝来了也得通报。汉景帝时,发生了七国之乱,周亚夫派兵镇压,保住江山。因为恪守封侯之规,含冤下狱,绝食自尽。

6、赵充国用种田策略,策反了匈奴和羌人的关系,收复了青海地区。被拒匈奴无一敢应战。

7、班超弃文从武,凭借36骑兵收复西域56个国家,提出了以夷制夷政策,威震西域三十年。

8、窦宪因专横跋扈、暗藏不轨之心,其功绩被史官刻意抹杀。窦宪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迫使匈奴西迁,解除大汉北方边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