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一般姓什么 施姓唐朝人物有哪些

目录导航:

  1. 白族一般姓什么
  2. 历史上的施姓名人
  3. 西施嫁给了谁
  4. 福建施姓起源哪里
白族一般姓什么

中国白族有许多姓氏。其中显赫闻名的,主要有张、蒙、郑、赵、杨、段、高、董等氏族。

在大理的白族中,张氏一族曾是最早的王族。张氏先祖仁果、龙佑那、张乐进求是早期白子国的国主。

白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大理,它主要有十大姓氏,分别为杨、高、李、董、张、赵、段、王、何、杜。

每个姓氏都有其特定的照壁题字,要是你去大理人家做客,看到下面题字,你也可以马上就知道主人的姓氏,这就昰大理白族独特的“家风”文化。

杨姓题书“”清白传家”或(清白家声),(四知家风),(关西世第),(清河世家)等基本上是同一个意境。

白族先民无姓,名字由三个音构成。直到20世纪50年代,怒江地区勒墨白族仍如此,但多数地区早就有改变。

南诏国时期,政府官员有的在白语名前冠以汉姓,如张矣牟栋、杨大合眉、段旋忙凑等。

宋代大理国时期,佛教昌盛,多以佛号插入汉姓和白语名之间,如李观音得、高妙音护等,其中观音、妙音皆为佛号。

南诏至宋曾盛行父子连名制,如南诏演习赵铎些,其子孙为赵些正、赵正永、赵永明、赵明天、赵天情、赵情光、赵光明、赵明先、赵先行、赵行亲等。

明及以后,云南大理地区完全以汉化姓名为学名,但乡下,尤其是山区,小名仍多取白语名。

白族常见姓氏

杨,段,赵,董,高,李,张,王,苏,钟,杜,施,茶,许,寸,阿,皎,徐,马,刘,陈,谷,那,寇,颜,戴,胡,金,何,罗,余,尹,郑,字,谢,洪,欧阳,龙,周,龚,黄...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白族传统主要姓氏,当然还有很多我没听闻过的,由于某些原因,诸如父系为汉族(也有其他民族),母系为白族,袭父之姓氏而继母之族属等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出现很多新姓氏暂不列举其中,因其不具代表性。

杨高李董、张赵段王、何杜,是大理白族的十大姓氏,每个姓氏都有其特定的照壁题字,要是你去大理人家做客,看到下面的题字,你也可以马上就知道主人的姓氏,这就是大理白族独特的“家风”文化。

杨姓题书‘清白传家”(或“清白家声”)

杨姓照壁上题写的“清白传家”,源于东汉杨震清白为官的故事。因此“清白传家”成了后世杨姓人家教育后代的光辉典范,也借此表达他们洁身自好的传统美德。白族杨姓人家照壁也题“清河世家”、“四知家风”、“清白人家”、“关西世第”等等,基本上是同一个意境。

李姓题书“青莲遗风”(或“诗酒家声”“陇西世第”)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所以白族的李姓,便把“青莲遗风”题写在自家的照壁上,鼓励子孙后代像李白一样,饱读诗书,入室升堂。

董姓题书“南诏宰辅”(或“九隆后裔”)

董姓照壁上题书“南诏宰辅”,说的是大理白族董姓始祖董成曾经为南诏国清平官的事。董氏门宗南诏时期有官臣至宰相,因此以“南诏宰辅”光耀门第,以示后人。

张姓题书“张公百忍”(或“百忍家声”)

“百忍家风”是张姓人家教育后人的家风,源于唐代养生家张公艺的传说故事。张姓将“忍”字作为家风代代相传,《张氏家谱》也成为“百忍家谱”,有些地方张姓祠堂称为“百忍堂”。白族张姓也通过在照壁上题写“百忍家风”通过此弘扬“忍为高,和为贵”的传统人和精神,借以期盼“家和万事兴”的美好愿望。

赵姓题书“琴鹤家风”

赵姓照壁上“琴鹤家声”的典故说的是北宋赵抃为官清廉的传说故事。后世裔孙为颂扬赵氏先祖赵抃为官俭约、轻车简从的高风亮节而以“琴鹤”标额其堂,因此,“琴鹤家风”、“琴鹤之声”也就题在了赵姓人家的照壁上。

高姓题书“龙翔凤裳”(或“龙凤呈祥”)

段姓题书“持苟家声”(或“京兆世第”)

王姓题书“三槐及第”

何姓题书“水部家声”(或“山高之亭”“瑞蔼卢江”)

杜姓题书“工部家声”

除了十大姓氏题书以外,其它姓氏也有各自的题书。

“明道家风”为程姓

“渭钓家风”为姜姓

“眉山挺秀”为苏姓

“绛帐家声”为马姓

“濂溪世第”为周姓

“富春家声”为严姓

“尹浴渊源”为尹姓

“太岳寂声”为许姓

“注礼家声”为代姓

“文带家声”(或“石渠世泽”)为施姓

......

除了按照姓氏题书,白族人家也会根据院落的方位进行题书。院落之东的照壁一般题书“紫气东来”

历史上的施姓名人

施闰章(1619—1683),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清初政治家、文学家。

施襄夏(1710~1771),名绍暗,字襄夏,号定庵。浙江海宁人,生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清代著名围棋国手,与程兰如、范西屏、梁魏今并称“清代围棋四大家”,与范西屏、黄龙士并称“清代三大棋圣”

施姓历史上的名人有施肩吾、施琅等人。

施肩吾:睦州分水人(今浙江桐庐西北),唐朝元和十五年进士,并由皇帝钦点为状元。由于无法忍受当时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数月后辞官归隐,后率族人迁居澎湖

施琅:字尊侯,号琢公,清晋江人,生于天启元年(1621年),卒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初为明代郑芝龙部将,降清後,平台湾,灭郑氏,封靖海侯,卒谥襄壮。

施世伦:施琅之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他年仅廿六岁出任江苏泰州知州。

西施嫁给了谁

西施嫁给了吴王夫差。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吴国打败越国后,大夫范蠡找到了美女西施,把她训练成间谍,和从越国内精心挑选的美女一起献给吴王夫差,借此给吴国争取时间,离间吴国君臣关系,使得越国最后灭掉了吴国,报仇雪恨。西施下落不明。

西施嫁给了夫差。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她先是以间谍身份被越王勾践献给了吴王夫差,夫差死后,西施的结局成谜,有一种说法是她为夫差殉了情,还有一种说法是她被卸磨杀驴,扔进江底溺死,而最广为流传的说法则是她改嫁给了范蠡,从此神仙眷侣,泛舟太湖。

西施嫁给了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在对吴国战争中失利后,采纳文种“伐吴九术”之四“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于苎萝山下得西施、郑旦二人。并于土城山建美女宫,教以歌舞礼仪,饰以罗 ,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

三年学成,使范蠡献于吴王。吴王夫差大悦,筑姑苏台,建馆娃宫,置二女于椒花之房,沉溺酒色,荒于国政,而宠嬖西施尤甚。

勾践灭吴后,西施随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终。一说沉江而死,一说复归浣江,终老山林。

扩展资料:

西施其人

西施(生卒年不详,一说卒于前473年),一作先施 ,本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出身贫寒,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春秋末期农历六月廿四日(阳历7月19日)出生于越国诸暨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后裔生活在浣纱溪畔。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溪。

在当年西施浣纱之处诸暨,系一大方石,古朴苍褐,上镌“浣纱”二字。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笔。南北朝刘宋孔灵符《会稽记》云:诸暨苎萝山,有西浣纱石。

历代文人学士喜作歌骊之行,唐代诗人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云:“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

吴越争霸之际,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了,心怀亡国之恨,为了能够反败为胜,她自己是卧薪尝胆。但是与此同时,她要施美人计,把西施姑娘献给了夫差果然夫差被迷惑了,从此不理朝政。

从此猜忌大臣,然后越国一举反攻,然后把夫差打败了,赢得了地区大权。她是在这样一个历史紧要关头,在这个春秋的争霸战争之中涌现出来的,这么一个女英雄的形象。

此后西施的行踪就成了历史之谜,虽然流传了很多说法,但多数人认为西施是被她的情人范蠡带走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就带着西施在越国消失了。

福建施姓起源哪里

据历史记载,福建施姓起源于唐朝时期。当时,有一位姓施的人从福建南部的泉州迁徙至福州,后来在福州定居下来,并逐渐形成了福建施姓的族群。福建施姓在明清时期逐渐壮,成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姓氏之一。

福建施的起源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福建施姓是源于古代的斯国,斯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位于今天的四川、云南和贵州一带。斯国后来被楚国所灭,一斯人逃到了福建地区,并逐渐形了福建施姓的族群。

总之,福建施姓起有多种说法,但最为可信的是福建施姓起源唐朝时期,后来在明清时期逐渐壮大成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姓氏。

施姓发源地:山东济宁 湖北恩施施姓进入福建,大约是唐代中期,即公元七世纪之时,有一位叫施典的施姓先祖,随其父辈先行到达河南光州,后又南移福建,定居在泉州钱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