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运河的概括 隋朝完整历史内容概括

目录导航:

  1. 隋朝大运河的概括
  2.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主要讲了什么
  3. 隋唐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4. 隋朝大运河的概括5点
  5. 隋朝的特点是什么
  6. 隋唐演义尉迟贞概括
  7. 《隋唐演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 隋唐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
隋朝大运河的概括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主要讲了什么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主要讲的是两个重要历史事件,总之可以归类于兴盛与衰亡。

一是隋文帝的大一统,结束了两晋以来天下纷争的局面,中国迈向了统一,在隋文帝的统治下,国力蒸蒸日上,国泰民安。

二是隋炀帝大兴土木,好高骛远,大好喜功,导致国家硝烟四起,最后走向灭亡,自己也客死于它乡。

总之一兴一衰,道尽了历史的变化无常,也显示了顺之则昌、逆之则完,亘古不变的历史潮流。

隋唐时期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隋唐时期的历史基本特征的概括最准确的是繁荣与开放.隋唐时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繁荣与开放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对外交往频繁,与日本、开罗、天竺等的交往比较密切.

隋朝大运河的概括5点

是世界最长的运河、是最古老的运河,是最有使用价值的运河,是南北大动脉,是工程最浩大的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奇迹。

隋朝的特点是什么

隋朝的特点是一、强大,号称天可汗,统一中国,五夷宾服,四海来朝。

二、短命,二代共享国38年,征高丽,修运河,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38年而亡。

隋朝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隋文帝杨坚篡夺皇位后,厉精图治使隋朝的国力大大的增强了。随后灭掉了南方的陈。统一了中国。

并且隋文帝非常节俭,国库非常充裕,对突厥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急于求成,三征高丽。挖掘京杭大运河,开建东都洛阳。大兴土木导致人民怨声载道。最后,各地纷纷起义使隋朝灭亡。京杭大运河的修建,虽然导致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是利在千秋。指导今天科学如此发达,京杭大运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隋朝的时代特征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于唐朝,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治,兴建了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完善府兵制,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

隋朝的特点是短暂而繁荣,“繁盛一时”四字高度概括了隋朝历史的特点。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西安),以大兴宫为正宫。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亡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唐演义尉迟贞概括

历史记载尉迟迥的孙女尉迟贞入宫为婢女,后在仁寿宫被杨坚宠幸,成为妃子。《隋书》载,“尉迟迥女孙有美色,先在宫中。上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此得幸。后伺上听朝,阴杀之”。

杨坚在独孤后生病的时候,“临幸”了尉迟贞,独孤后得知后,一气之下将尉迟贞棒杀。

《隋唐演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

1、《隋唐演义》叙事从隋主伐陈开始,以“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回京作结。

它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

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宫廷故事;

二是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乱世英雄”反隋的故事;

三是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安史之乱”前后唐代官庭故事。

2、全书将隋炀帝——朱贵儿与杨贵妃——唐明皇的两世姻缘作为一条副线,把纷繁的历史事件、趣闻轶说溶进一个庞大而松散的整体结构中。

3、《隋唐演义》的整体结构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以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的"两世姻缘"为"大框架",自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到唐明皇从四川还都去世而终,记说了隋唐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作者是(清)褚人获。全书共一百回,六十六万五千字。

是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以隋末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演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隋唐两代的故事,在宋元期间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作为长篇讲史小说却始于明代。到了清初,长篇历史演义大量涌现,所涉及的内容上自远古,下至明朝,几乎构成了一个完整、细密的历史系列。

《隋唐演义》就是该历史系列的一个环节,在它问世之前,罗贯中曾经编纂了《隋唐志传》。到了明朝中期,林瀚作了改订,称为《隋唐两朝志传》,褚人获以此书为主,又参考了明刊本《大唐秦王词话》《隋史遗文》《隋炀帝艳史》以及唐宋传奇、戏曲、民间传说等材料。

如《海山记》《迷楼记》《开河记》《开元天宝遗事》《太真外传》等。作者广采博收,精心编撰,将众多的人物、繁杂的事件、悠长的历史熔于一炉,形成了这部有机的艺术整体《隋唐演义》。

隋唐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

政治: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于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初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于唐朝,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治,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并于606年颁布诏书迁都洛阳。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隋炀帝;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经济: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隋朝还在各地修建粮仓,储备粮食,存粮达到可食用数十年,另外还修建大运河,方便南北经济文化发展

文化:由于隋朝时间较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大。虽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风的要求,但是后继中断,古文运动需要到唐朝中叶才成功的发展起来。当时有专门研究音律学的著作,也有不错的散文与诗歌。在南北朝时,南朝文学讲究声律和彩色,北朝文学讲究质朴切实用。由于南朝艳丽的文学征服了北朝,使得隋朝文学大多承袭梁陈学风,没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