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大将名单 明朝起义人物介绍

目录导航:

  1. 明朝开国大将名单
  2. 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叫什么,何时推翻了明朝
  3. 明末将领
  4. 明末总共有几支起义军,他们各自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5. 元末都有哪些农民起义
明朝开国大将名单

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李文忠\常懋\郭英\候伯卿\蓝玉(犯法死)朱亮祖(犯法死)\胡大海(早亡)花云(早亡)朱文正(早死)

明朝的开国大将的名单大致如下:

1.徐达徐达是明朝开国的统帅,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他自幼习武,是朱元璋的发小。朱元璋投靠郭子兴后,回乡募兵,徐达就欣然应召,从此就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征战四方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朱元璋登基后,封徐达为魏国公,他的女儿还是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

2.常遇春常遇春是安徽怀远县人,他是元末红巾军的将领,明朝开国名将。他出生于贫苦人家,从小就练习武术,成年后,他善于骑射,使用各种兵器。常遇春刚开始时投奔了绿林大盗,到处打家劫舍,时间久后,他觉得这不是个长久之计,打算另谋出路。在和州时遇到了朱元璋,他听说过朱元璋是有作为的人,于是他暗中观察朱元璋,发现朱元璋是个能干大事的人,立即决定投奔了朱元璋。从此常遇春成为了朱元璋的一位猛将,明朝建立后,常遇春封为鄂国公,太子少保,中书平章事。

3.蓝玉蓝玉是明朝开国将领,安徽定远人,有胆有识,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蓝玉开始时是在常遇春帐下效力,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蓝玉,因此蓝玉升迁很快,由千户,指挥使,升任为了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十二年,他被封为了永昌侯,征虏大将军,二十一年又拜为了大将军,凉国公。

4.冯胜他是冯国用的弟弟,定远人。他很早就投奔了朱元璋。

5.李文忠朱元璋的外甥,有勇有谋,他是明初大将中唯一读过书的人,算得上文武双全。

6.邓愈安徽泗县人,16岁就开始反元了,并有自己的部队,在盱眙时投奔了朱元

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汉族,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

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傅友德

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将领。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崇祯十七年(1644年)追封丽江王,谥“武靖”。

邓愈

邓愈(1337年-1377年),汉族,明朝开国名将。原名邓友德,字伯颜,虹县(今安徽泗县)人。他16岁领兵抗元,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将他改名为邓愈。

汤河

汤和(1326年-1395年),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字鼎臣,濠州钟离人。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

《明史·太祖本纪二》的记载:洪武“二年春正月乙巳,立功臣庙于鸡笼山。”

“洪武三年,朱元璋再次加封功臣,“进李善长韩国公,徐达魏国公,封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常遇春子茂郑国公,汤和等侯者二十八人。”

这是朱元璋从一介贫民,经过十余年南征北伐,于1368年登基称帝,天下太平后,对明朝开国功臣元老进行了册封。

爵位被分为五个档次,其中最高爵位——公爵中以徐达、常遇春为首的25位公爵;侯爵名臣中有唐胜宗、陆仲亨为首79位侯爵;伯爵中有汪广洋、刘伯温为首的12位名臣;子爵中则有王清、王凤显等11位英雄;男爵中有王恺、孙炎等23位明朝开国名臣。

&魏国公徐达(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吴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吴功,封信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十八年二月己未卒。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达初封公,位次第二。李善长得罪,进位第一。

&鄂国公常遇春

吴元年九月辛丑封。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于军。十月庚午追封奉天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平王,谥忠武。

&郑国公常茂

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第三,封郑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龙州。二十四年卒。

&韩国公李善长

吴元年九月辛丑封宣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禄四千石,世袭。二十三年五月乙卯坐胡党死,爵除。

&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四,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禄三千石,世袭。十七年三月戊戌获谴,卒。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宋国公冯胜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五,封宋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二月丁卯赐死,爵除。

&卫国公邓愈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六,封卫国公,禄三七石,世袭。十年十一月癸未卒,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信国公汤和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七,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中山侯,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十一年正月己卯进封信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卒。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颍国公傅友德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颍川侯,位次第二十八,勋禄同前。十七年四月辛卯进封颍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丑赐死,爵除。

&越国公胡大海 壬寅二月,金华死事。甲辰三月追封,谥武庄。

&泗国公耿再成

壬寅二月,处州死事。初封高阳郡公,谥武壮。洪武十年四月改封。

&蔡国公张德胜 龙江战殁。癸卯十月追封,谥忠毅。

&梁国公赵德胜 南昌死事。癸卯十月追封,谥武桓。

&济阳郡公丁普郎 鄱阳湖战殁。

&河间郡公俞廷玉 甲辰十一月追封。

&郧国公廖永安 乙巳十月以使吴不屈,遥封楚国公。丙午七月卒于吴。谥武闵。洪武十三年四月改封。

&东海郡公茅成 丙午十一月伐吴战殁。

&虢国公俞通海

廷玉子。吴元年四月卒于平江军。追封豫国公。洪武三年改封,谥忠烈。

&济国公丁德兴 吴元年卒于平江军。洪武元年追封。

&天水郡公严德 吴元年九月讨方国珍战殁。洪武二年六月追封。

&姑孰郡公陶安 洪武元年追封。

&乐浪公濮英

洪武二十年闰六月庚申战殁金山。追封金山侯,谥忠襄。二十一年七月进封公。

&凉国公蓝玉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午封永昌侯,禄袭同前。十七年四月壬午予世侯,加禄五百石。二十一年十二月壬戌进封公,加禄五百石。二十六年二月乙酉谋反,伏诛。

&蕲国公康茂才

洪武三年八月己未卒于军。追封推诚翊运宣力怀远功臣蕲国公,谥武康。

康铎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蕲春侯,位次第二十六,勋禄,加禄同杨璟。十五年七月丙子卒,赠蕲国公,谥忠愍。

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叫什么,何时推翻了明朝

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可谓是浩浩荡荡,也做成了以往农民起义军没有做成的事情。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进了北京城,灭亡了明朝,并建立了大顺政权,而远在四川的张献忠则建立了大西政权。

大明朝是被李自成推翻的。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

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扩展资料

明朝后期最后一战

1636年孙传庭与洪成畴平定了李自成的起义之后,崇祯决定跟满清决一死战,于是1639年,崇祯派遣洪成畴率领大明几乎所有的精锐部 队参与了对满清的最后一次决战,历史上被称之为松锦之战,

这次派遣去参战的部队,有之前镇压李自成起义的精锐部队,有从明朝九镇抽调出的精锐部队,留在关 内的都是老弱病残。结果大家也知道,松锦之战大明被打败了,明军几乎全军覆没,主帅洪成畴都被俘虏了。

这一次明朝失败跟之前都不一样,松锦之战几乎耗尽了明朝最后一丝国力。李自成在这时候又死灰复燃,率领农民军起义,建立大顺政权,而明朝 又集结不出一支精锐部队对付李自成的几十万农民军,最后崇祯交给孙传庭的军队是一支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就这样明朝被李自成推翻了。

如果不是在松锦之战中,明朝精锐毁之一炬,李自成的起义依旧会被百战名将孙传庭镇压下去。也就不会出现吴三桂放满清入关这段历史了。

明末乱世,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和张献忠部,抗击明朝政府军的围剿多年,并最终推翻了明朝在北方和四川地区的统治,分别建立了“大顺”和“大西”政权。

明末将领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

明末时期,大明王朝也涌现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名将。虽然他们最终未能力挽狂澜,但他们却凭自己的才能,在史书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第十名、祖大寿(?—1656年),明末名将。生平大部分时间都在对抗清军。宁远大捷中因表现突出而被升为前锋总兵官(相当于今天的军区司令员)。崇祯十五年(1642年),锦州城被清军整整围困了一年,城内粮绝援尽,万般无奈之下,主帅祖大寿率部开城向清军投降。1656年,祖大寿病死于北京祖家街的府宅。

第九名、满桂(1594年—1630年),明末抵抗后金的著名将领。宁远之战、宁锦之战的明军主要统帅,战功卓著。崇祯二年(1630年),满桂在保卫北京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第八名、毛文龙(1576年—1629年),从普通小兵一直干到了左都督平辽总兵官。率部在皮岛设立军镇,给后金的后方造成严重威胁,以至于后金军队不敢贸然向明朝发起大规模攻击。崇祯二年(1629年),被袁崇焕矫诏所斩杀。

第七名、袁崇焕(1584年—1630年),明末蓟辽督师。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被崇祯皇帝下令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第六名、曹文诏(?—1635年),智勇双全,被誉为第一良将。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功勋卓著。崇祯八年(1635年),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兵败自尽。

第五名、洪承畴(1593年—1665年),明末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围剿农民起义军十年,连战连捷。所率军队被称为“洪军”。后被调往北方对抗清军。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军俘虏,最终投降清军,晚节不保。

第四名、孙传庭(1593年—1643年),明末兵部尚书。崇祯九年(1636年)率部击败并活捉了“闯王”高迎祥。后又多次成功镇压了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朝廷的一再催战下,无奈率领残军迎战李自成的精锐大军,后在陕西潼关兵败战死。《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第三名、卢象升(1600年—1639年),明末最强军队“天雄军”的创建者。多次击溃国内农民起义军。崇祯十一年(1638年),担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崇祯十二年(1639年),卢象升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最后炮尽矢绝,战死疆场。

第二名、孙承宗(1563年—1638年),明末最伟大的战略家。官至蓟辽督师、太傅。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有效抵御了清军入侵的风险。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犯保定,攻高阳。时年75岁的孙承宗在高阳老家率领全家子孙据守,城破后,一家四十余口皆壮烈战死。

第一名、李定国(1621年—1662年),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在南明最艰难的时期,李定国带领明军连战连捷,从清军手里夺回了明朝的半壁江山。清军定南王孔有德、和硕敬谨亲王爱新觉罗·尼堪,皆死于李定国之手。后来南明内部发生叛乱,最终导致李定国功败垂成。1662年六月,李定国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

李定国,南明三大柱石之首,支撑南明王朝的最后一根孤木。本为大西反贼,后弃暗投明,对大明朝忠心不二,率领大西余部坚持抗清二十年,两蹶名王,复地三千里,打的清军闻风丧胆,收复江南半壁江山。可惜清军势大,孙可望和郑成功多次拆台,李定国独木难支,最后败退缅甸。永历帝被害后,李定国听闻后,呕血数升,泣血而亡。

郑成功,明末大海盗郑芝龙之子,南明三大柱石之一。为抗清与父亲决裂,率领部下独自抗清,纵横东南,数败清军,南京之战打的清军闻风丧胆,可惜因骄傲自满功败垂成,被迫退往东南,收复宝岛台湾,以台湾为基地坚持抗清,成为大明的最后一面旗帜。

张煌言,南明三大柱石之一。本为一介书生,面对国家危亡,弃笔从戎,高举义旗,聚众十数万,三次率兵北伐,可惜无力回天,被俘后誓死不降,慷慨就义。

沐天波,大明最后一位黔国公,世受国恩,多次婉拒永历帝的加封,只愿与大明共存亡,追随永历帝生死不弃,为救永历帝战死缅甸。

黄得功。南明抗清名将,虽拥兵自立,割据一方,但在民族大义面前毫不含糊。清军南下后,弘光帝朱由菘逃入芜湖黄得功营中,黄得功为保弘光帝,率部抗击清军,战死沙场等。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别称袁督师,明朝末年名将。袁崇焕曾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有效抗击了清兵,因魏忠贤而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除去魏忠贤,袁崇焕也得以重用。然而,袁崇焕在与皇太极一战中,却被诬陷与后金军有勾结,崇祯皇帝判其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袁崇焕曾著有诗词《落第》、《秋闱赏月》、《入狱》、《狱中对月》等。

明末十大名将

明朝将领:卢象升、熊廷弼、熊文灿、曹文诏、孙传庭、秦良玉(女将)、左良玉、满桂(蒙古族)、毛文龙、袁崇焕(袁某史学界争议太大,甚至有国贼之说,故垫底) 算上南明:上面的除去后面三个再加上李定国(原张献忠将)、郑成功、张沧水。

农民起义军将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明末总共有几支起义军,他们各自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明末农民军通常是"营"为单位,各营有一头目,各营之间相对独立,时分时合,各自为战,各营头目之间相互不节制,无领导关系。后来又出现为以“家”为组织形式的,由各营相对稳定的合并后组成.农民军以一大股一大股的形式活动的,一大股往往有一营或数营。初有三十六营之说,攻陷凤阳(朱元璋故里)时有“十三家七十二营”之说,后统称十三家,最终形成李自成,张献忠两支主力。

元末都有哪些农民起义

第一位:天完国——徐寿辉。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建立天完国,定都蕲水,国土面积约在黄州与浠水一带。后又成功夺取江西与湖南一带,定都汉阳,年号太平。徐寿辉手下有“四大金刚”,分别是其太师邹普胜、元帅倪文俊、将军赵普胜、傅友德。这四位非常厉害,但有两位投降了朱元璋。后徐寿辉被陈友谅杀掉夺位,改国号为大汉,历时十年的天完国灭亡。

第二位:东吴——张士诚,1354年立国。张士诚原名九四,运盐工,由于不堪盐官压迫,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及盐贩李伯升等十八人起兵反元,十四年正月(1354年)在高邮建国,号大周,自称诚王。至正十六年(1355年)张士诚继续向南发展,攻入平江路并改平江路为隆平府。至正十七年(1357年)张士诚投降元朝,被封为太尉。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九月,张士诚改国号为吴,史称东吴,自称吴王,以其弟张士信为丞相,用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三人为参军,不再归顺元朝,其手下有养子“五太子”,后都投降朱元璋。至正二十六年(1367年),朱元璋攻破平江城,张士诚被俘,被押解至应天的船上自缢而死,东吴灭亡。

第三位:韩宋——韩林儿,韩宋又称后宋,为1355年农民起义首领韩山童、刘福通建立的政权。1351年5月,白莲教主韩山童与弟子刘福通等人召集河工起义,被颍州官吏发觉后,韩山童被杀。刘福通召集部众仍旧发动起义,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立韩山童儿子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立国号为宋。龙凤九年(1363年),刘福通战死,韩林儿被朱元璋救出。此后,韩林儿被朱元璋安置在滁州,仍然被奉为皇帝。龙凤十年(1364年),朱元璋自封为吴王。龙凤十二年(1366年),朱元璋派廖永忠迎接韩林儿至应天(今南京),途中在瓜步渡长江时,韩林儿所乘船只沉没,韩林儿淹死,韩宋灭亡。

第四位:陈汉国——陈友谅,1360年立国。陈友谅为天完红巾军统军元帅,天定二年(1359年),挟徐寿辉,移都江州自立为汉王。次年杀徐寿辉,自立为大汉皇帝。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大将。大定三年(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中流矢而死。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称帝。次年,朱元璋兵临武昌城,陈理降,陈汉灭亡。

第五位:明夏国——明玉珍,1363年立国。明玉珍是天完红巾军统军元帅,领兵西征占领重庆地区,击败四川元朝官军,平定渝川地区。陈友谅杀徐寿辉后,明玉珍对陈友谅决裂,1363年自扯大旗称帝,建都重庆,国号“大夏”。1366年,明玉珍病逝,其子明升年幼继位。1371年,明朝朱元璋派兵攻大夏国,明升投降,明夏亡灭。

第六位:西吴——朱元璋。1364年元旦,朱元璋在南京称吴王,史称西吴王。1352年,郭子兴响应韩山童、刘福通起义,攻占濠州,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来投,因屡立战功受郭子兴器重,并将养女马氏嫁与为妻。后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任小明王左副元帅。1361年,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1363年,陈友谅被消灭。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1366年小明王沉于江中溺死,朱元璋将明年改为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又灭方国珍,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

元朝末期,由于元朝统治残酷,激起了中国大地多起农民起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朱元璋起义,张士诚起义,还有红巾军起义等多次。

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起义,长江中游的陈友凉领导的农民起义,苏西、皖东的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苏东、浙北的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关中西部、陇西的李思齐领导的农民起义,等等。

元末农民起义,又称元末农民战争。

元末红巾军起义,是元朝晚期爆发的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这次农民战争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起义阶层的全面程度是空前的。

元末农民起义:

1、方国珍起义,反元首义,至正8年。是刘基的死对头。刘伯温和他打仗积累出的经验写了部兵书。并且为以后辅佐朱元璋发挥了重大作用。

2、刘福通起义,元廷最大的敌人,以河南安徽山东为基地和河北山西陕西的元军对抗。消灭了元军主力。迫得元廷依靠民军才打败龙凤政权。

3、韩山童起义。元末红巾军领袖,出生于一信仰白莲教的家庭。成年后一边务农,一边传播白莲教,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主张推翻元朝统治,并结识了安徽阜阳人刘福通。起义后自称宋徽宗八世孙。

4、郭子兴起义,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响应刘福通起事,攻据濠州,自称元帅。朱元璋当年便是他的部下。后来与某些将帅不和,愤恨而死。朱元璋称帝后,追封他为滁阳王。

5、张士诚起义,对元作战的盖世功臣。当第一阶段反元大起义进入低潮的时候。百万元军已经打破了红巾军长江防线恢复了南北元军的联系。作为非红军系统的张军在高邮的围城战坚守导致脱脱率领的元军主力崩溃。从此开始了各路反元义军的第二次高潮。

6、毛贵起义,刘福通以汴梁为中心,指挥和元军的正面战场。最出名的就是三路北伐。基本上经过北伐之后,元军折损已尽,无力和义军再作战了。东路军主帅毛贵是其中成就最大者,收复了山东。是三路北伐军中惟一建立了政权又打下根据地的。

7、芝麻李起义,明教首领,刘福通起义后三个月攻下了徐州。呼应刘福通、徐寿辉,三家鼎足屡败元军,形成第一次反元高潮。濠州在芝麻李的义军庇护下才得以生存。

8、彭莹玉起义,西路红巾军始祖。东西两路红巾军大起。彭系红巾军向南方活动势力从江淮扩展到两湖两广福建和川贵滇。其中最著名的将领就是天完帝徐寿辉和陈友谅。要不是朱元璋,恐怕统一天下的就是西路红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