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瓦剌人,是现在的哪个族 明朝攻打瓦剌时间是哪一年

目录导航:

  1. 明朝的瓦剌人,是现在的哪个族
  2. 朱祁镇在瓦剌多久
  3. 朱祁镇在瓦剌待了多少年
  4. 瓦剌在土木堡三天之后抓住朱祁镇
  5. 朱棣六征蒙古战果
  6. 瓦剌最后被谁给灭
  7. 1414年明成祖朱棣亲征瓦剌
  8. 瓦剌是中国的吗
明朝的瓦剌人,是现在的哪个族

瓦剌:史上建立过多个国家,用托忒文。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清朝称卫拉特、厄鲁特。后来他们和起源于大兴安岭的蒙古本部被合称为广义蒙古族,因此现代学者也称之漠西蒙古、西蒙古(还有西域的察合台蒙古等)。

原居于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上游八条支流带),前期主要部落有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15世纪初和硕特进西域加入厄鲁特并长期做盟主,形成四卫拉特。还有辉特等小部。

元代瓦剌:主要居西域北部,与蒙古察合台部成天山北方的主要人群。

明代前期:准噶尔部东进,与鞑靼、兀良哈并称漠北三大游牧集团。也先死后,准噶尔回西域并占领七河地区等。

明代后期:和硕特南进西域中部(塔里木沙漠以北的今巴州区域)和青海。清代早期准噶尔南下征服东察合台汗国。

清代前中期:八旗满洲和汉人绿营兵民驻扎巴里坤—乌鲁木齐—喀喇乌苏一带的和硕特旧地。三征噶尔丹。乾隆征服准噶尔汗国,进一步迁绿营兵驻守开垦。后来哈萨克君主请求清朝允许哈萨克人东进游牧。维吾尔人则北进。

瓦剌在明代中后期和清代早期是今新疆区域的最大人群,康乾时期的战争和屯垦戍边使汉人成为瓦剌区域的主要替补人群。

卫拉特人推进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硕特汗国的贡献尤为突出。在现代,卫拉特人有多个自治行政地。

明明朝的瓦剌人,是现在的蒙古族。

瓦剌是西部蒙古族,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清朝称卫拉特、漠西蒙古等,意即居大漠(戈壁沙漠)以西。

关系:厄鲁特本是瓦剌的一部(厄鲁特蒙古),但在清朝文献中也用来泛指瓦剌。历史上蒙古民族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古代两分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到后来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瓦剌为主)。"瓦剌"的意思是"草原之民"或"邻近者″。

瓦剌分为四大部:绰罗斯(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另有辉特等小部。

明朝人对西部蒙古的称呼。元朝时称斡亦剌,又作卫拉特或卫喇特。

蒙元时期,斡亦刺贵族与成吉思汗系建立世代通婚关系,男尚公主,女适皇胃,可谓“世联戚碗”,权势显赫。正如拉施特哀丁所指出的那样,他们“保持相互嫁娶姑娘的关系,并成为按达—忽答”。这不仅对斡亦刺社会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也是成吉思汗家族统治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瓦剌是古代西部蒙古民族,瓦剌先世为“斡亦剌惕”,原居住于叶尼塞河上游八河地区。成吉思汗立国时,忽都合别乞领有四千户,与成吉思汗有世婚关系,在大蒙古国中一直享有“亲视诸王”的特殊地位。

明代对西部蒙古各族的总称。元代斡亦剌,清代称卫拉特或额鲁特。居住在巴尔喀什湖东南面,包括现新疆北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以及中西伯利亚和西西伯利亚南部的广大地区

公元 1402年,明成祖朱棣即位,此后不久,便派遣使臣前往瓦剌部告谕。公元1408年,瓦剌部马哈木派遣使臣来大明,向明成祖朱棣请封。公元1410年,明成祖朱棣带兵北征,此后,因为鞑靼部的衰败,瓦剌借势崛起,南下攻明;公元1414年,朱棣打败瓦剌,这才使得瓦剌臣服。

也先在统治瓦剌部之时,大明王朝和瓦剌部之间的矛盾相对而言是较少的,但是,在公元1449年,瓦剌部在进贡之时恶意造假,且提起争端,随后对大明领土进行各种骚扰,随后便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在这个过程当中,明英宗被瓦剌部俘虏,直到1450年才将其归还。

大明受瓦剌之影响,可谓是几十载,不过,现如今的国家或民族,并没有称之为 “瓦剌”的,那么,瓦剌现如今是哪个民族呢?

瓦剌最开始分布于叶尼塞河上游一带,在元朝以前一直都未曾南下,直到元成立之后才逐步南移,最后在阿尔泰山以及色楞格河一带生活,当时,瓦剌被称作是“斡亦剌”。不过,在一开始之时,瓦剌对于中原并没有存在什么威胁,一直到明朝的时候才威胁到中原。

瓦剌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一开始之时并不是在草原生活,而是在丛林,只是,随着居住地的逐渐南移,最后也就由一开始的丛林生活转变为了草原生活,以至于,后期瓦剌人的生活方式看起来都是和蒙古人极为地相似。

元朝时期 ,瓦剌一族还曾在朝堂为官,受到了朝廷的厚待。

只是,瓦拉内部也一直是存在着争斗的,后来各部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使得他们各自分开发展,在当时,整个的 瓦剌分为了三大势力——瓦剌、兀良哈、东蒙古 。

瓦剌部被统一是在脱欢时期,全盛是在也先时期。只是,也先之后,瓦剌也分崩离析,发展到清朝的时候,原本的统一局面早已不见,而是分为了四大势力——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其中,大家最为耳熟的大概就是准噶尔部。

为了发展壮大,各大部落不断迁徙扩张,最后也形成了各自的发展圈。根据地图可知,瓦剌在当时所占据的地区,和我们国家现如今的版图还是有不少重合的地区,尤其是西北一带,最为明显。

随着历史的发展,瓦剌各部也不断汉化,不断和其他民族融合发展,现如今,在新疆地区、黑龙江、蒙古、阿尔泰共和国等国家和地区,其实都分布有瓦剌的后裔。只是,经历了那么久,他们早就融入了各个民族的生活,虽说不曾独立为一个民族,但是却依旧是延续至今。

虽说瓦剌一族在历史上曾对 中原带来过威胁,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瓦剌在整个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大力推动了民族之间的发展和融合,对历史的演变发展以及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朱祁镇在瓦剌多久

朱祁镇在瓦剌待了一年多。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最终,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而后,朱祁镇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和第八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宣德十年,正式即位,年号正统。

朱祁镇在瓦剌待了多少年

《明史·列传第五十八》载“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

景泰帝派了杨善等人前往查探,谁知杨善乘机迎驾,将太上皇接回来。于是,羁留塞北一年之后,朱祁镇踏上回乡之路。八月初二,他从也先的驻地出发,十四日抵达居庸关。十五日,一轿两骑,悄然进入安定门。北狩一年的上皇,终于回来了。

朱祁镇在瓦剌待了一年多。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最终,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而后,朱祁镇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和第八任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宣德十年,正式即位,年号正统。

瓦剌在土木堡三天之后抓住朱祁镇

瓦剌三天之后抓住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人送外号“大明战神”。

这是个非常具有讽刺味道的外号,因为他最经典的战役,就是土木堡之战中,以50万大军的优势,被瓦剌几千人活捉了。

这是一场谁也没料到的意外,不仅朱祁镇没想到,连瓦剌首领也先也没料到。

按照战斗力来看,瓦剌压根打不过大明。

瓦剌是由北元一分为二而来,实力远不如元朝。而元顺帝尚且被朱元璋打得四处逃窜,瓦剌又怎么可能挡得住明朝军队?

朱棣六征蒙古战果

朱棣打了五次,不是六次,前两次战果可观,大张国威,后三次被人耍,找不到敌人,变成武装游行。具体如下。

永乐八年,一征漠北。

此战的战果其实颇为尴尬,因为从二月份誓师出发,明朝大军几乎三个月没有遇到本雅失里汗的蒙古军队,五十万大军仿佛是在狩猎赏景。直到五月初才小有斩获,获“胡寇数人及羊马辎重”。最终在斡难河畔和贝尔湖东,明军与本雅失里遭遇,展开了激战。但是本雅失里汗没有死,而是向西逃去。因明军军粮跟不上,“致军士乏食者多死,上闻之震怒”,历时五个月的第一次远征草草而终。

永乐十二年,二征漠北。

这一时期,蒙古瓦剌部开始崛起,对明朝边境产生威胁。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同样率军五十万。明军在图拉河用大炮重创瓦剌军队,据《太宗实录》记载,明军“毙贼数百人”。

随后成祖乘机率铁骑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死伤无数。瓦剌部遭受重创后,被已经表面臣服于明朝的鞑靼部阿鲁台吞并。阿鲁台势力强大之后,停止了进贡,还开始派兵侵扰明朝边境。

永乐二十年,三征漠北。这一次朱棣将矛头对准了鞑靼部的阿鲁台。阿鲁台不敢与明军正面交锋,结果,还没等朱棣进入蒙古,鞑靼部就在首领阿鲁台的率领下逃之夭夭,朱棣和他的三十万大军扑了个空,“丑虏阿鲁台闻风震慑,弃辎重牛羊马驼逃命远遁”。

朱棣不想穷追不舍,于是决定在9月末班师回朝,最终取得的战果是“杀首贼数十人”。

永乐二十一年,四征漠北。由于阿鲁台贼心不死,再次袭扰大明边境,朱棣第四次率军亲征,阿鲁台依然是不敢与明军直接交战,采取了迂回躲避的战术。不过在零星交战中,明军也算是消耗了阿鲁台的有生力量,这也直接导致了他被死灰复燃的蒙古瓦剌部所消灭。

永乐二十二年,五征漠北。朱棣连续三年御驾亲征,这也是他第最后一次出征蒙古,而这一次出征依然还是空手而回。明军进入蒙古之后“弥望荒尘野草,虏只影不见,车辙马迹皆漫灭,疑其遁已久”,蒙古人又与朱棣在大漠草原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1424年8月12日,朱棣在班师回朝的途中,病逝于多伦之北的榆木川。

纵观五次亲征蒙古,明朝并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朱棣亲率的数十万大军,雷声大雨点小,被草原铁骑溜了个结结实实,追不上打不着,数十万明军无功而返。反倒是明朝方面为了这五次御驾亲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让明朝吃了大亏。

瓦剌最后被谁给灭

瓦剌的运气很不好,在被明朝打败以后,瓦剌不仅受到了重创,而且内部还出了矛盾,居然把自己给搞没了。

也先杀了脱脱不花,自称大汗。脱脱不花虽然是傀儡,但也是名义上的领导人,也先就这么把他杀了,自然会引起蒙古人对瓦剌的仇恨,他们很快就进入了内战。也先的部下找机会杀了也先。

也先死后,曾经强大的瓦剌部失去了领头人,也开始四分五裂,经过将近三十多年的内斗,鞑靼人最终取代了瓦剌人。

瓦剌部属于蒙古族的一只,在明朝时期并没有被消灭,而是因为内部斗争变的四分五裂;到清朝时期瓦刺部被纳入版图,分为了准噶尔、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和硕特四部

鞑靼人最后灭了瓦刺。

瓦刺首领也先兼并瓦剌各部,加强了对西部蒙古的管理,并得到明朝的支持,从而打败阿鲁台,统一了东蒙古,实现了整个蒙古地区的短暂统一。

但是也先死后,曾经强大的瓦剌部失去了领头人,也开始四分五裂,经过将近三十多年的内斗,鞑靼人最终取代了瓦剌人,成为草原上的王者,至此瓦剌人再也没有了踪影,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瓦刺其实不是被消灭的,而是由于分裂消失的,本来就是一个由各部落联合成立的一个组织,最后分裂,各部落也都有了自己的发展。 也可以说,瓦刺和中原王朝融为一体。

1414年明成祖朱棣亲征瓦剌

是的。

永乐皇帝朱棣一生常年在外征战,5次亲征蒙古大漠,打击蒙古势力,并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亲征到长城以北的皇帝。后人常说明代“天子守国门”就是指永乐皇帝。1414年是明成祖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讨伐瓦刺并在土刺河打败瓦刺大获全胜。

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朱棣率五十万大军深入漠北,亲征鞑靼。五月,在斡难河畔大破本雅失里军,本雅失里仅以七骑逃遁。明军又击破阿鲁台军于兴安岭。阿鲁台部众溃散,阿鲁台携家属远遁,明军大获全胜。后来,阿鲁台降顺,朱棣封其为和宁王。

在此之前,朱棣已封瓦剌首领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但瓦剌势力不断强大,不仅阻遏明朝到西北的通道,而且企图控制鞑靼。朱棣不允许北方出现强大势力,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二月,再度出塞,亲征瓦剌。六月,大破瓦剌首领马哈木,向阿鲁台宣谕捷报。这一仗,明军以五十万之众对付约三万人的瓦剌军,却打得异常艰苦,明军虽胜,而双方杀伤相当。第二年,瓦剌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谢罪,恢复了对明朝的朝贡关系。

永乐十二年(1414年)三月,成祖率军从京师出发。

六月初,前锋在三峡口(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击败瓦剌部游兵。朱棣乘势向西北方向进攻。行至忽兰忽失温(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遭瓦剌军的依山阻抗。

瓦剌军三万余人迎战,因见“明军行阵整列,遂顿兵山巅不发”,分三路据守。

成祖于是亲率精骑驰援两翼,另外部署神机炮及时炮击,自己率铁骑冲入敌阵,杀瓦刺王子10余人,士卒数千人,大败瓦剌军。

瓦剌是中国的吗

瓦剌不是地名,应该是一个族群,也是一部历史。和中国渊源流长。

瓦剌:史上建立过多个国家,用托忒文。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清朝称卫拉特、厄鲁特。后来他们和起源于大兴安岭的蒙古本部被合称为广义蒙古族,因此现代学者也称之漠西蒙古、西蒙古(还有西域的察合台蒙古等)。

原居于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上游八条支流带),前期主要部落有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15世纪初和硕特进西域加入厄鲁特并长期做盟主,形成四卫拉特。还有辉特等小部。

元代瓦剌:主要居西域北部,与蒙古察合台部成天山北方的主要人群。

明代前期:准噶尔部东进,与鞑靼、兀良哈并称漠北三大游牧集团。也先死后,准噶尔回西域并占领七河地区等。

明代后期:和硕特南进西域中部(塔里木沙漠以北的今巴州区域)和青海。清代早期准噶尔南下征服东察合台汗国。

清代前中期:八旗满洲和汉人绿营兵民驻扎巴里坤—乌鲁木齐—喀喇乌苏一带的和硕特旧地。三征噶尔丹。乾隆征服准噶尔汗国,进一步迁绿营兵驻守开垦。后来哈萨克君主请求清朝允许哈萨克人东进游牧。维吾尔人则北进。

瓦剌在明代中后期和清代早期是今新疆区域的最大人群,康乾时期的战争和屯垦戍边使汉人成为瓦剌区域的主要替补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