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德元年是哪年 建立元朝的历史人物是谁

目录导航:

  1. 元大德元年是哪年
  2. 元朝政治
  3. 元代的人物画家都有谁
  4. 姓成的历史名人
  5. 元朝统一的时间地点人物
  6. 窦娥的一生概括
  7.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王朝请问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和时间分别是什么
  8. 元朝十大戏曲家
元大德元年是哪年

元大德元年是公元1297年。
因为在元朝时期,这一年是大德皇帝(元成宗)的即位年份,按照汉传统计年法,即为元大德元年。
元朝历史上有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忽必烈、马可·波罗等,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元朝政治

政治:建立国家机构和中央官制,确立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封建统治。设立中书省和枢密院管理行政和军事;设御史台监察地方。地方上设立行中书省和宣抚使,有效管辖地方。设立宣政院你管理西藏。

经济:恢复发展农业,设立劝农司管理农业,采取召集逃亡、鼓励开荒、发展屯田、兴修水利,限制抑良为奴。禁止军队占田和妨碍农时。

文化:推崇儒学,实行汉化政策,推行科举制度忽必烈的改革,推动了蒙古族向封建化转变,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

元朝的特点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元爪战争等。

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代政治思想家在两种政治文化的冲突中,力主以中原传统政治文化取代塞外游牧政治文化,他们实际上扮演了中原传统政治思想在元代的传人的角色。元代政治思想对推动蒙古族彻底封建化,保全中原传统封建文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一、结束割据局面,实现空前统一。

元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360余年的政权分立和割据局面,出现了空前的统一。这种大统一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而且疆域之大,也是以前历朝不可比拟的,也为以后五、六百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二、把西藏、台湾纳入管辖。

吐蕃诸部归附元朝,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政府在此设立了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自此西藏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制度开始确立。元朝政府在台湾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这是中国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的行政权力机构。所有这些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都是极为巨大的。

三、废三省,实行一省制。

元代的人物画家都有谁

元代画家 钱选——(1239——1301年),字舜举,霅川(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景定乡贡进士,入元后不仕,以书画终其身。山水师赵令穰,在花鸟画从工丽向清淡转变过程中,自创一体,具有很大影响。代表作品《八花图》、《花鸟图》、《浮玉山居图》、《山居图》、《秋江待渡图》等。

高克恭——(1248——1310年),字彦敬,号房山,官至大中大夫,刑部尚书。工墨竹,亦擅山水。初学米芾父子水墨画法,后取法李成、董源、巨然之长,自创一体。代表作品《春云晓霭图》、《云横秀嶺图》、《墨竹坡石图》、《秋山暮霭图》等。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入元后任兵部郎中、翰林学士承旨。善画山水、人物、鞍马、竹石和花鸟。其绘画有两种面貌,一为工整,一为豪放,均在笔墨技法上有较大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代表作品《鹊华秋色图》、《人骑图》、《水村图》、《兰竹石图》、《红衣罗汉像》、《秋郊饮马图》、《墨竹图》、《老子像》、《双松平远图》、《幽篁戴胜图》、《古木竹石图》、《浴马图》、《洞庭东山图》等。 管道昇——字仲姬,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之妻。善画墨笔老竹。代表作品《墨竹图》。

刘贯道——字仲贤,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善画人物、释道、山水和花鸟。山水师郭熙,人物、花鸟等集诸家之长,为当时高手。代表作品《消夏图》。

颜辉——字秋月,今江西省人,善画释道、人物,尤善画鬼。笔法奇绝,形象生动。生卒年代不详。代表作品《李仙像》。

任仁发——(1254——1327年),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今属上海市)人。工书,善画人物、花鸟,尤善画马。代表作品《二马图》、《张果见明皇图》等。

李士行——(1282——1328年),字遵道,今北京人。善画竹石和山水。代表作品《竹石图》、《山水图》等。

黄公望——(1269——1354年),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善画山水,继承董源、巨然画法而有所创新。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为“元四家”。代表作品《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九峯雪霁图》、《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嶺图》、《水阁清幽图》、《丹崖玉树图》等。

曹知白——(1272——1355年),字又元,又字贞素,号云西。华亭(今松江)人。善画山水,师李成、郭熙。晚年笔法简淡疏秀,自成一派。代表作品《寒林图》。

商琦——字德符,曹州济阴(今山东荷泽)人。善画山水、墨竹。山水师法李成,自成一家。生卒年不详。代表作品《春山图》。

王振鹏——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工墨笔界画,笔法工致细密,自成一体。亦擅人物。生卒年不详。代表作品《伯牙鼓琴图》。

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魏塘人。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其画风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他与王蒙、黄公望、倪瓒并称为“元四家”。代表作品《渔父图》、《松泉图》、《墨梅图》、《墨竹谱》、《蘆花寒雁图》、《松石图》、《墨竹坡石图》、《枯木竹石图》等。 赵雍——(1289——?年),字仲穆,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次子。善画人马、山水和竹石,师家法。代表作品《挾弹游骑图》、《澄江寒月图》、《松溪钓艇图》等。

姓成的历史名人

一是成公,汉朝的学者,常诵经,不交也利,世人称为成公。

二是成遵,字谊叔,今河南省郑州人,元代进士,累进中书左丞,为官清正,颇有声绩。

三是成得臣,字子玉,春秋时期楚国名将,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时,晋文公闻其名下令军队退避三舍。

四是成连,春秋时期著名琴师,他的高足之一就是人们熟悉的伯牙

成玄英,字子实,陕州(今河南陕县)人,杰出的道家学者,道家理论家。通儒学经典,尤重文字训诂学。贞观五年(631),召至京师,帝重之,赐为道士号“西华法师”,后隐居郁州(今江苏连云港市)之云台山。

对老庄之学颇有研究,致力于文理的注疏,继承和发挥了“重玄”思想,使重玄之道成为唐朝初年道教哲学思想的一大主流。使道教哲理及道教修炼思想更加升华。著述有《周易流演》、《度人经注疏》、《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道德真经义疏》、《道德经注》、《庄子疏》等等,大多亡佚于宋末元初

成姓

成氏

成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15位。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

成姓起源有八个说法:成姓来自封地郕,以国名为姓氏;成姓来自容成氏后裔;成姓来自成虎的后代;成姓来自宋成公的后裔;成姓来自郤犨的封地;成姓来自匈奴族汉化改姓;成姓来自满族汉化改姓。

成姓来自其他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成公:汉朝的学者,自己隐去姓名,常诵经,不交世利,世人称为成公。

“成”姓历史名人有

成遵:字谊叔,元朝穰(今河南邓州市)人,元统进士,授翰林国史编修官,拜监察御史。

成无己(约1063——1156年),山东省茌平县人,中国金代医学家。

成连:春秋时代著名琴师,他的高足之一就是人们熟悉的伯牙,伯牙跟随成连学琴3年而成为天下妙手。

成得臣:字子玉,春秋时代楚国的名将,官拜令尹(相当于宰相)。

成宜:(?—211年),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从合马超、韩遂等共十部势力起兵反抗曹操

元朝统一的时间地点人物

元朝(1271—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中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北至北海、东到日本海,西藏和台湾第一次被纳入中国版图。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处理政务。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其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后期因统治腐败和民族压迫,导致农民起义,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残余势力退回蒙古高原史称北元。

蒙古统一战争是蒙古帝国陆续消灭中国境内的各个政权以及征服中亚、东欧和西亚各政权的战争。元太祖元年(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于斡难河(今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国。

窦娥的一生概括

窦娥是元代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的人物形象。窦娥早年丧母,与秀才父亲窦天章相依为命。父亲进京赶考没有盘缠将其卖给蔡婆婆家当童养媳。不久丈夫病逝。剩下窦娥与蔡婆婆。

张驴儿为了得到窦娥,用药想毒死蔡婆婆,没想到张父误服至死。张驴儿告状蔡婆婆毒死了张父。

窦娥为了救蔡婆婆自称张父是她所杀被执行死刑。死时发下三誓以证自己冤枉。后来三誓皆应验。窦天章考中当官,窦娥托梦给父亲诉说冤情。后来在其父的主持下,冤案得以昭雪,张驴儿被斩。正义得到了伸张。

窦娥,七岁时被父亲卖做童养熄,其父求取功名,后遭张驴儿陷害毒害公公,贪官下令将其斩首,六月飞雪,血溅三尺,大旱三年,后由她父亲为她昭雪

窦娥原名端云,是一个出身于社会下层,具有强烈反抗性格的青年寡妇。她从小被卖入蔡家做童养媳,生活本来安稳,然而后来窦娥丈夫过世,窦娥和蔡婆婆媳两人遭到流氓张驴儿父子的胁迫和诬陷,在严刑逼问下,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首,临刑前发下三桩誓言以证明自己清白,死后誓言果然应验。三年后其父做官到此,才为窦娥平反冤案。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王朝请问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和时间分别是什么

1279年宋朝厓山兵败,皇帝投海而死,标志着宋朝最后的流亡政府覆灭,也标志元朝统一全国。

崖山海战 ,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 等,是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兴二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崖门镇)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结果是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 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部分人评价这场战役,认为其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国(中华)”这一说法。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政权。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1234年,蒙古灭了金国,统一北方。1271年,忽必烈取《周易》“大哉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元。1276年,蒙古大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南宋灭亡,元政权开始统治全中国,直到1368年,元顺帝退出大都(今天的北京),元朝灭亡。

元朝疆域空前广阔,这一时期西藏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划的一个部分,台湾、澎湖也进入中国版图,该时期中外交通非常便利,中国和欧洲、中亚、东南亚的交往非常活跃,中国的四大发明也在这时传入欧洲。蒙古政权进入中原以后,接受了汉文化,但是,在统治上却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元世祖忽必烈将国民分成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包揽军政大权的是蒙古贵族,汉人不得染指;色目人包括西域各族和西夏人,地位仅次于蒙古人,在朝中有一定的权力;汉人是第三等,包括原来金朝境内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最后一等是南人,指的是最后被元朝征服的南方各族。四等人在政治、经济上都有不同的待遇,如汉人只能任副职,蒙古人和色目人才可以担任各级地方行政长官。

整个元朝民族歧视都很严重。在经济上元朝也有民族掠夺,西域商人有放高利贷的特权,许多中原人为了交繁重的捐税,向西域商人借钱,常常倾家荡产也还不清,特别是江南地区的税赋更加严重。所以,元朝统治者的统治始终没有能稳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加上自然灾害不断发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不过元朝虽然在政治、经济上都有若干倒退,但由于是少数民族——蒙古族入主中原,也为中原文化带来了一些新的元素,统治者在意识形态上的统治有所放松,元朝一方面利用儒学作为统治思想,另一方面对其他宗教也很宽容,对佛、道的崇信有时要超过儒教。和前代相比,正统儒学在发展的同时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儒士在当时的地位并不是很高,加上蒙古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对科举的轻视,大批的文人失去了仕进的机会,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许多人不得已通过向社会出卖自己的智力来谋求生存,他们不再依附于政权,需要独立求得生活资料,这既给当时文人的心态带来了一定的改变,又加强了他们同市民大众的联系。

元代各民族之间出现了大融合,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同时外来文化也被介绍到中国来,异质文化的进入影响了中原文化。再加上元统治者重视商业,工商业得到了发展,一些重要的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像元大都就是世界上著名的经济中心之一,城市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城市居民娱乐需求的增加,而重商的结果是崇尚功利思想的流行,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崇义黜利的思想有了改变,商人阶层的地位有所提高,在一些作品中商人也成了歌颂的对象。

元代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新特点都对元代文学产生了影响。我们习惯上说的元代文学主要指从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到公元1368年明王朝建立的134年,包括各民族人用汉语进行的文学创作,而其他民族语言的创作因为资料有限,无法涉及。元代历史不长,但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却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阶段的文学发展活跃,因为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导致文学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除了传统的文学样式如诗、词、文等继续成为知识分子创作的文体外,像杂剧、小说、散曲等叙事文学、通俗文学也大放光彩,并开始取代传统的文学样式,成为创作的主流。

元代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杂剧的体制一般是一本四折,也有的在开头加上一个楔子,相当于序幕,每折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一韵到底,不换韵。元杂剧的剧本主要包括抒情用的韵文——曲词和介绍情节的散体——宾白,还有用来说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科。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有女角(旦)、男角(末)、演刚强或凶恶人物的净和演滑稽人物的丑四类。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元代杂剧创作和演出都十分繁荣,但因为长期以来对戏曲的轻视,很少有资料保存这方面的内容,从个别资料像钟嗣成的《录鬼簿》和贾仲明(有人说是无名氏)的《录鬼簿续编》来看,元代(含元明之际)有姓名可考的作家有一百多人,剧目有七百多种,而现存元杂剧约162种,题材极为丰富,是对当时社会的全面反映。

元杂剧的发展大约以大德年间(1297—1307)为界,前期是杂剧的高度繁荣期,作家、作品数量可观,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大都、真定、汴梁、平阳、东平等地,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人,后期随着南北统一,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北方城市的地位不及南方,所以,这时的杂剧作家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但是这时杂剧的数量、质量都比不上前期,比较有名的作家有秦简夫、郑光祖、乔吉等。

元曲中的另一部分——散曲也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散曲在元代又被称为乐府。元代的散曲创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作为一种抒情诗体,散曲既有遵守固定平仄格律的一面,又可以自由增加衬字,一到十字,字数不限,语言也主要是口语、俗语,所以散曲的形式更加灵活自由,表现范围也比传统的诗词有所拓展,散曲中出现了多姿多彩的市井生活,出现了大量描写妓女生活的作品,同时散曲中也溶入了那个时代士大夫阶层的心理和情绪。元代主要的散曲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雎景臣等。

元代在南方地区流传着用南方曲调演唱的戏剧,体制、声腔、乐器、风格都和用北方曲调演唱的杂剧不同,被称为“戏文”或“南戏”。元代的南戏不如杂剧流行范围广,多在东南沿海流传,留存下来的作品也不多,主要有《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琵琶记》。后来随着文人的加入,南戏的创作水平才有了较大的提高。

元朝十大戏曲家

元代戏曲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张国宾、高文秀等。

1、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剧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戏曲家象关汉卿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

如同是赵盼儿、宋引章、杜蕊娘、谢天香等各具不同的个性。同在鲁斋郎的压迫下,都有着妻子被掠占的不幸遭遇,但中级官吏张珪和工匠李四对事件的态度就截然不同。

作品:《闺怨佳人拜月亭》、《闺怨佳人拜月亭》、《钱大尹智宠谢天香》等。

2、郑光祖 ,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做过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动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作品:《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等。

3、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

作品:《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

4、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 ,大都(今北京)人, 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但未能实现。

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相近而稍晚,青年时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病逝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茔。

作品:《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等。

5、张国宾,元代戏曲作家,演员。名一作张国宝,艺名喜时营(营一作"丰")。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不详。钟嗣成《录鬼簿》载张国宾曾任教坊勾管(据《元史·百官志》,教坊司所属有"管勾"官,"勾管"或误)。

作品:《薛仁贵荣归故里》、《相国寺公孙合汗衫》、《罗李郎大闹相国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