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伯益的家族世系
- 大燕国历代皇帝
- 秦朝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
- 黄帝儿子是哪个帝
- 大明秦王世系
- 各姓氏始祖
- 查一下各种姓氏的祖先
- 秦先世世系
世系如下:
祖父:业父(少昊帝的曾孙)
祖母:女修(颛顼帝的孙女)
父亲:大业
母亲:女华
妻子:姚氏(舜帝的女儿)
儿子:大廉(长子)、若木(次子)[1]
后裔:
费昌(夏末,若木之后)
孟戏、中衍(商中期,大廉之后)
中潏(商末,中衍之后)
蜚廉(商纣王时,中潏之子)
恶来(秦国先祖)、季胜(赵国先祖),都是蜚廉的儿子
伯益(前?-约前1973年),一作伯翳,也称大费。嬴姓,一说“姬姓”。大业之子。因协助禹治水有功,故受舜赐姓嬴,并将姚姓之女许配他为妻。禹死后,禹子启自继王位,他与启争斗,为启所杀。一说由于他推让,启被选继位。
大燕国历代皇帝42位皇帝。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诸侯列国中始终处于中下游地位。
前228年,秦灭赵,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率公室卫军逃辽东。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1、前864年-前827年燕厘侯
2、前826年-前791年燕顷侯
3、前790年-前767年燕哀侯
4、前766年-前765年燕郑侯
5、前764年-前729年燕穆侯
6、前728年-前711年燕宣侯
7、前710年-前698年燕桓侯
8、前697年-前691年燕庄公
9、前690年-前658年燕襄公
10、前657年-前618年燕前桓公
11、前617年-前602年燕宣公
12、前601年-前587年燕昭公
13、前586年-前574年燕武公
14、前573年-前555年燕前文公
15、前554年-前549年燕懿公
16、前548年-前545年燕惠公
17、前544年-前536年燕悼公
18、前535年-前529年燕共公
19、前528年-前524年燕平公
20、前523年-前493年燕孝公
21、前492年-前455年燕成公
22、前454年-前439年燕闵公
23、前438年-前415年燕简公姬载
24、前414年-前373年燕后桓公
25、前372年-前362年燕后文王
26、前361年-前333年燕易王
27、前332年-前321年燕王哙姬哙
28、前320年-前317年燕王子之子
29、前316年-前314年齐宣王妫辟疆
30、前313年-前311年燕昭王姬职
31、前311年-前279年燕惠王姬乐资
32、前278年-前272年燕武成王
33、前271年-前258年燕孝王
34、前257年-前255年燕王喜姬
在五胡十六G时期,鲜卑族的慕容氏先后建立过好几个燕G,现在一般称之为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其它的燕G就与慕容氏没什么关系了鲜卑族现在已经不作为民族存在了,大部分与汉族融合,还有一小部分融入了其它民族。
大燕G慕容氏世系表
南燕:
慕容德398——405年
慕容超405——410年
北燕:
高云(?-409),407-409在位
冯跋(?-430),406-430在位
冯弘(?-437),430-436在位
西燕:
慕容泓:385——386年
段随:386
慕容凯:386
慕容瑶:386
慕容忠:386
慕容永:386——394
前燕:
高祖武宣皇帝 慕容廆(追封)
太祖文明皇帝 慕容皝
烈祖景昭皇帝 慕容隽
幽皇帝 慕容暐
后燕:
慕容垂:386——395
慕容宝:395——397
慕容熙:397——407
慕容云:407——409()
大燕国的历代皇帝,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前燕,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国时代由鲜卑族贵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为“燕”。其全盛时的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历三世三主,共三十四年。前燕以其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
1、开国皇帝,慕容皝(huang)(297年—348年10月25日),即前燕文明帝,字元真,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西晋辽东公慕容廆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建立者。在位337年―348年12年。这位皇帝在位期间攻入高句丽都城丸都,慕容皝掘开高钊父亲高乙弗利的墓穴,用车载着尸体及其母妻和珍宝,劫掠了五万余男女百姓,焚烧掉高钊的宫室,毁灭了丸都而归。
2、末代皇帝,慕容暐(wěi,350年-384年),即前燕幽帝(360年―370年在位),字景茂,鲜卑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前燕景昭帝慕容俊第三子,母皇后可足浑氏,十六国时期前燕末代皇帝。最后投降苻坚,迁徙到长安,384年策划杀害苻坚被提前发现被苻坚杀死。
二、南燕
南燕,十六国时期16国之一,慕容德所建。398年建都滑台。统治今山东及河南的一部分,史称南燕。历二主十二年。
1、开国皇帝,慕容德(336年-405年10月18日) ,后改名慕容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母公孙氏,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为其兄,五胡十六国时期南燕开国皇帝。在位398年―405年共8年。
2、末代皇帝,慕容超(384年―410年),字祖明,南燕献武帝慕容德之侄,北海王慕容纳之子,十六国时期南燕最后一位皇帝。生于西羌,出身慕容氏破落贵族,曾在长安装疯行乞。公元405年登基(在位5年),最后被打败砍了。
三、后燕
后燕(384—409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所建立的国家,建立者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后迁往龙城(今辽宁朝阳),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后燕历七主,共二十四年。
1、开国皇帝,慕容垂,后燕成武帝慕容垂(326年11月4日—396年6月2日),字道明(一说字道业、叔仁),原名霸,鲜卑名阿六敦。慕容儁在位时赐名“夬”,后改为垂。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鲜卑族人。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生母兰淑仪。
2、末代皇帝,慕容云(?-409年),字子雨,原名高云,是后燕惠慜帝慕容宝的养子,十六国时期后燕最后一位皇帝(一说为北燕开国皇帝),407年―409年在位。这位死的比较有意思,自己选拔了一批精壮的武士作为心腹、爪牙。后来被自己的亲信离班与桃仁杀死了。
四、北燕北燕(407年-436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建立的政权。传两代,共29年。
1、开国皇帝,冯跋(?―430年),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公元409年登基(在位21年)。
2.末代帝王,冯弘(?―438年),字文通,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北燕文成帝冯跋之弟,十六国时期北燕君主。他是抢了自己侄子的皇位。在位六年。公元436年,北魏攻打北燕兵临城下,冯弘被迫逃往高句丽,两年后被高句丽王所杀。
十六国中叫“燕”的这四个国家,基本都是慕容家的,就最后一个是慕容家臣子建国,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
以下为大燕国历代皇帝
完颜亮大燕国女真族
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
庙号:金海陵王
登基时间:公元1149年 (天德)
完颜雍大燕国女真族
1123年3月29日-1189年1月20日
庙号:金世宗
登基时间:公元1161年
完颜璟大燕国女真族
1168年-1208年12月29日
庙号:金章宗
登基时间:公元1189年 (明昌)
秦朝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在秦统一的历史上,丞相的权威空前强大,百年来贡献巨大。为了巩固皇权,变法提出了“学而优则仕”的志向。
学者和利益集团热衷于讨论改革路径和方案,借钱筹集资金,设立官员任免机构,大大增强了学者和利益集团的影响力。
秦国皇帝上下统一的政治格局也为秦始皇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六国统一前的秦始皇相比,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变化?
首先,新的“宰相制度”取代了以前旧势力的一切政治阶级,皇权继位后思想层面的统一是当时社会上人们普遍认同的最重要的任务。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自然在制度上有着开创性的贡献。首先秦朝确立了皇帝中央集权制度,把全国的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帮助皇帝管理朝政。
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度,确立郡县制。废除了官员世系制度,县及县以上地方官员均由皇帝指定。以上种种,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王朝中央集权的需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朝政治制度分封诸侯,推动了变法,建立了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渠道,消除了秦国周围的战争,保持了各诸侯统一的能力,秦始皇开创了始皇帝的事业,为秦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秦朝统一六国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推出了: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军功爵制。
1.商鞅变法开启秦朝的皇权的时代,建立了以强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先后两度分封诸侯。他推行变法,建立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渠道,消除秦国周边的战乱,在各诸侯之间的维持统一的能力。秦始皇开创了第一个皇帝的职业生涯,给秦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是新兴的“丞相制”取代了之前的所有旧势力的政治阶层,皇权登上帝位后的思想层面的统一。
黄帝儿子是哪个帝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有12个儿子被他赐姓,有9个儿子被各封一国,2个儿子从了他的姓,这2个儿子的后人,都掌控了天下,如:
五帝全部为玄嚣和昌意之后: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也全部为玄嚣和昌意之后:夏(大禹)、商(商汤)、周(周武王)
春秋战国著名封国,如:宋国、陈国、郑国、鲁国、晋国、卫国、齐国、韩国、魏国、楚国、越国等;
中古时期的大统一王朝,如:秦朝、晋朝、唐朝等开国之君的世系,亦可以追溯到黄帝身上。
《国语·晋语四》:“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巳、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韦昭注:“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赐之姓十四人,而内二人为姬,二人为已,故十二姓。”
黄帝居轩辕之山时,娶了西陵氏的女子,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儿子,他们后来都有国家。其中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氏;青阳侯出生并居住在江水这个地方;其中另一个叫昌意氏,昌意侯出生并居住在若水。昌意娶蜀山氏的女儿,叫昌仆,生了高阳氏。高阳氏也是有圣人的贤德啊!黄帝驾崩后,就墓葬在桥山上。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氏立为天子,这就是帝颛顼。
以清朝为例,皇帝的儿子被称为皇子、阿哥。
不同朝代有不同称呼,史书有明确记载的是清朝,在清朝,对于皇子的称呼有几种,不同身份的人对皇子的称呼是有区别的。
皇帝或者皇帝的妃子或者老佛爷在称呼皇子时可以称几阿哥,或者直接叫皇子的名字。
同时"阿哥"也是大臣们对皇子的称谓。内务府官员和太监在书面上一律按皇子的排行称"皇儿子"。
大明秦王世系大明亲王秦王世系
由太祖洪武至弘光年,历十一代,终为清军所灭。
一任
秦愍王朱樉
子
朱尚炳,秦隐王。
朱尚烈,永兴懿简王。
朱尚煜,保安怀僖王。
朱尚烐,兴平恭靖王。
朱尚灴,永寿怀简王。
朱尚炌,安定王。
二任
秦隐王朱尚炳
子
朱志堩,秦僖王。
朱志均,秦怀王。
朱志 ,秦康王。
朱志堢,宜川庄靖王。
三代三任
朱志堩,秦僖王(无子)
三代四任
朱志均,秦怀王(无子)
三代五任
秦康王朱志
子
朱公锡,秦惠王。
朱公键。
朱公铭,秦安王。(昭王追谥)
朱公镗,郃阳惠恭王。
朱公鏳,汧阳端懿王。
四代六任
秦惠王朱公锡
子
朱诚泳,秦简王。
四代(追封)
朱公铭,秦安王。(昭王追谥)
子
朱诚澯,秦庄王。(昭王追封)
朱诚润,秦恭王。(宣王追封)
五代七任
朱诚泳,秦简王。(无子)
五代(追封)
秦庄王朱诚澯 (昭王追谥)
子
朱秉欆,秦昭王。
五代(追封)
朱诚润,秦恭王。(宣王追封)
子
朱秉柎,秦顺王(宣王追封)
六代八任
秦昭王朱秉欆
子
朱惟焯,秦定王。
六代(追封)
秦顺王朱秉柎(宣王追封)
子
朱惟燫,秦端王。
七代九任
朱惟焯,秦定王。(无子)
七代(追封)
朱惟燫,秦端王。
子
朱怀埢,秦宣王。
八代十任
秦宣王朱怀埢
子
朱敬 ,秦世子。
朱敬镕,秦靖王。
九代十一任
秦靖王朱敬镕
子
朱谊澏,秦敬王。
朱谊漶,秦肃王。
朱谊 ,崇信王。
十代十二任
朱谊澏,秦敬王。(无子)
十代十三任
秦肃王朱谊漶
子
朱存枢,秦世子。(传言其降清,实则崇祯二年薨世,无子)
朱存机,秦景王。
朱存极,秦王。
朱存釜,秦王。
十一代十四任
朱存机,秦景王。(无子)
十一代十五任
朱存极,秦王(降李闯,后被闯军杀。秦国宗庙破坏,无谥号)
十一代十六任
朱存釜,秦王(朝廷已亡,由抗清将领托举为秦王,后被清军捕获杀害,秦国灭亡,无宗庙,无谥号)。
各姓氏始祖1、刘姓正宗始祖—刘康公
东周时期,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
2、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
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生子李囘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囘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囘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3、张姓正宗始祖—张挥
张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记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箭的发明者挥,其后以张为姓氏。
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4、王姓正宗始祖—毕公高
《王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
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称之为王家。
5、孔姓正宗始祖—孔父嘉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
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后,为纪囘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6、周姓正宗始祖—周赧王
周氏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7、杨姓正宗始祖—伯侨
据《元和姓纂》记载:“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以国为氏。”建立了杨国,即晋武公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8、韩氏正宗始祖—韩流
《世本》记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
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生子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
9、董姓正宗始祖—飂叔安
黄帝的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10、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
舜去世后,约 35世传至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满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姓陈,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为正宗陈氏。
11、徐姓正宗始祖—徐若木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
徐若木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
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
12、马姓正宗始祖—赵奢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查一下各种姓氏的祖先各种姓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例如,中国的姓氏源于古代的氏族制度,许多姓氏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的先祖。
在西方国家,姓氏通常源于家族、职业或地理位置。姓氏的起源可以通过家谱、历史记录和基因研究来追溯。这些研究可以揭示姓氏的起源、迁移和变化。了解姓氏的祖先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背景。
1、刘姓正宗始祖—刘康公
东周时期,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
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辟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
2、李姓正宗始祖—李利贞
李姓始祖李利贞娶陈国契和氏女儿,生子李囘昌祖,后在陈国任大夫;李囘昌祖的儿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孙李硕宗,被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李硕宗的五世孙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这就是老囘子李耳的父亲和母亲。
3、张姓正宗始祖—张挥
张出自黄帝之后代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记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箭的发明者挥,其后以张为姓氏。
在当时人类基本以狩猎为生,弓的发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称“弓长”,又将官名合二为一赐他“张”姓,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
4、王姓正宗始祖—毕公高
《王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
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亦皆称之为王家。
5、孔姓正宗始祖—孔父嘉
商朝灭亡后,其末帝纣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于宋(今河南商丘南),继续奉祀商汤香火,微子去世后,职位由胞弟仲衍继承,仲衍曾孙宋闵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
方祀在宋闵公去世后继位为宋厉公,弗父何有曾孙名正考父,历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马,后因故被权臣华督所杀。
这时他的儿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抱着逃亡鲁国,等他长大以后,为纪囘念生父,便以父亲字中的“孔”为姓,木金父的子孙在鲁国又传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
6、周姓正宗始祖—周赧王
周氏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陈姓的祖先: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西汉名相陈平;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唐朝诗人陈陶;南宋思想家陈亮;明朝画家陈洪绶;近代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中华人民共和国元老陈云,元帅陈毅,数学家陈景润,历史学家陈寅恪、陈述、陈垣等等姓氏起源
秦先世世系秦国国君世系表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约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 。
秦侯 (前857-前848年在位)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
秦仲 (前845年—前822) 周宣王五年(前823年)以秦仲为大夫,令攻西戎,次年秦仲战败而死。其长子赢也继位。
秦庄公 嬴也(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周宣王七年(前821年),秦庄公率兄弟五人以及周朝兵马七千人,击败西戎,周宣王封庄公为西垂大夫,封大骆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
秦襄公 嬴开(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国列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幽王之乱时,犬戎进攻镐京,秦襄公以兵救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建立新都。十六年(前750),文公派兵讨伐西戎,西戎败逃,地盘扩展到岐山。五十年(前716),文公去世,埋葬在西山。
秦竫公 秦文公之子,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太子即竫公去世,赐谥号为竫公。秦宁公 嬴立(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5岁即位,在位6年被杀。秦出子是秦宁公小儿子。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嬴任好 (前659年-前621年) 在位39年。春秋五霸之一。
秦康公 赢英(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秦穆公和夫人穆姬所生之子,是晋文公的外甥,康公送重耳回国,送到渭阳,作诗:“我送舅氏,日到渭阳”,后人以渭阳喻甥舅关系。
秦共公 嬴和(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吕氏春秋》中所谓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秦桓公 赢荣(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
秦景公 嬴石(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中,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他的墓地公然采用了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
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前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申包晋向秦国求救,哀公不理;包晋在秦国宫门外赖著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竞哭了七夭七夜。秦哀公动容道:“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千是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秦夷公 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时值秦国大乱,后来大将伍封大败秦、巴、蜀三国联军,平定秦国之乱,立秦厉公赢利。
秦厉共公 赢利 (前476年-前443年) 在位34年。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 [ hāo ] 域,被秦军击退。隔年,躁公卒,其弟从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继位时,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长晁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 由于太子昭早卒,次年大臣立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秦灵公。
秦灵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嬴师隰只有五岁。灵公的叔父嬴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嬴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
秦简公 嬴悼(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秦怀公之子。夺其侄嬴师隰位,自立为秦王。在位期间曾在洛水西岸修筑长城,用以自守,史称“堑洛长城”。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在位的第十三年,对蜀国发动进攻,攻占了南郑。病死,其子秦出公继位。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即位时两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长嬴改发动政变,将出公、太后沉到渭水,迎接被赢悼放逐的嬴师隰回国都雍城。是为献公。秦献公 嬴师隰(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灵公死后,没有即成位,君位被他的叔叔秦简公抢去了。十岁的嬴师隰为防不测,逃到东边的邻国魏国,开始了长达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秦孝公 嬴渠梁(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战国时代秦国有名的一位君主。秦孝公一生中做过两件大事,其一是迁都咸阳,其二是任用商鞅变法。公元前361年,仅有21岁的秦孝公正式登基。
秦惠文王 嬴驷(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任用贤能,推行法制,并不断向外拓展领土。公元前325年,惠文王称王,随后韩、赵、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后称王。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采用大将司马错的建议,出兵灭蜀,随后又灭掉苴和巴,使得秦“擅巴蜀之饶”,为秦以后发展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秦武王 嬴荡(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见九鼎,九鼎乃天下的象征。于是发兵进攻羸弱的周天子都城洛阳。 在周室太庙,武王举周鼎,受伤而死。
秦昭襄王 嬴则,又名稷(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武王之异母弟,在位56年,其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其实际执政时间仅次于乾隆。
秦孝文王 嬴柱(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有传说在位仅三天,服太子子楚所进美酒后猝死)。初封太子,号安国君。
秦庄襄王 嬴异人 又名子楚(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秦王嬴政之父。公元前249年,东周君联络诸侯,谋划伐秦。异人获悉,立即派吕不韦统领10万大军,一举攻灭了东周7邑,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东周王朝的最后残余被铲除。接着,秦军继续蚕食三晋,又攻占了大片土地。
秦王 嬴政(前246年-前222年) 首位完成统一中国的皇帝。嬴政13岁即王位,21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即他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
秦二世皇帝 胡亥(前209年-前207年) 在位3年。秦始皇最小的儿子。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陷害哥哥扶苏,迫其自杀。自立为二世皇帝.在位时,祸害天下,草菅人命。残害兄弟姐妹和忠臣。行苛政,最后却被赵高逼死。也因此把秦帝国送上了绝路。不出三世而亡。
秦三世 嬴子婴(前207年)在位47天。胡亥被弑后。赵高迎立子婴继位。子婴即位五天后设计杀死赵高。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一个延续550年的帝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