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说明唐太宗即位以后吸取了隋朝灭亡的哪些教训 隋朝在历史上的教训是什么

目录导航:

  1. 材料一说明唐太宗即位以后吸取了隋朝灭亡的哪些教训
  2. 隋炀帝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3. 科学家对隋朝的评价
  4. 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5. 三字经历史篇解释
  6. 中国通史隋唐概括
材料一说明唐太宗即位以后吸取了隋朝灭亡的哪些教训

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从政治上勤于政事,从经济上减轻农民负担,从人事上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这表现了他 “德治”、“仁政”“存百姓”的思想,而这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以德治国,施行仁政”的思想。

隋炀帝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人们期待着又一个强盛的帝国出现,结果隋朝却象秦朝一样仅两代而亡。

历史上著名的暴君隋炀帝杨广在他即位称帝后只用了短短的十余年间,就使偌大的隋帝国分崩离析并最终导致覆灭的结局。

杨广一生好大喜功这点是被后世所共同承认的,开凿大运河、巡幸江都、向外国使节夸耀帝国的辽阔富足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事例。

这些行为表面上给隋帝国带来了无尽的荣耀,却也从根基上逐步地动摇着隋王朝的统治,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更不要提这些繁复浩大的工程了。

杨广高高坐在宫中,出游时也是千里龙舟,一片奢靡之风。他不原正视国库空虚,兵无粮饷,民间早已是物价飞涨,百姓流离失所,一片民不聊生的凄惨场景。

而他还依旧沉醉在那强盛帝国的幻影之中,无法清醒过来。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讽刺隋炀帝的诗句。

隋炀帝在位的14年里,他除了开凿大运河之外,他还下令在洛阳营建了一座新的都城,又连年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大隋帝国正在无谓的虚耗中日复一日地衰弱下去,不过只是长年累月东游西荡的隋炀帝本人浑然不觉罢了。

在隋炀帝治下,民穷财竭,民怨沸腾,山东、河北等地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618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用丝带勒死了正在江都寻欢作乐的隋炀帝。这个短命的王朝终结了,前后37年。

隋炀帝的死告诉我们,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抛弃人民的人终究被人民所抛弃。

看过影视剧的网友自然会想到隋炀帝弑君篡位的剧情,可以说,自唐以后诸多史书多把炀帝定义为一个荒淫残暴的君主,借此塑造的艺术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每每读至隋史时,总会为这段鲜血浇注的历史扼腕叹息。

诚然,隋炀帝弑父篡位的暴行放眼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也是少见,杨广其人理应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受后世唾弃,反应在文艺作品中,便是人们对现有素材加以利用竭力将人物形象丑化夸张化,以规劝世人从善如流,站在仁义道德的角度,我们自然提倡崇善鄙恶,但是对隋炀帝的功过还是有必要分开对待。

譬如炀帝的北巡,在对东突厥的外交政策上取得成功,使隋朝巩固国防,消除了外患;还有隋炀帝在位期间开凿的运河工程,它们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为一体,显示了一个强大帝国的宏伟气魄,奠定了唐代以后历代运河的基础;再有隋炀帝本人的绝世才华,即便再荒淫无度,但是对读书、著书的爱好一刻也不曾停歇 ,在位期间共出著作竟达七千多劵,这些成就对推动历史均是不小的贡献。

因此,贬恶褒善,功过是非不可混为一谈,这既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又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







隋炀帝和秦始皇做的最失败的是什么,是步伐太快,他们的帝国跟不上他们的节奏。国家强盛,经济发展的根基是什么?是民生。民富则国富,民强则国强。

后世的人总说隋炀帝残暴,淫逸。但大家都忘了。唐朝的强大是因为他接受了隋帝国这些骄奢淫逸的成果。京杭大运河直到现在也还在使用。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是如此。

那么,隋炀帝做过什么呢。在没上位前,就领兵五十万南下灭齐,一统天下。而当时的太子杨勇是个懦弱的人,难道还指望他登基之后成为明君。也是因为杨广不是太子。所以他父亲没有教给他,怎么做一个帝王。最后杨广截胡上位。以他的军功来说,不当皇帝就只能等死了。所以,他做了和唐太宗一样的选择,先下手为强。

登基之后,杨广建新都,将政治中心东移,以便于控制四方。领军北巡张掖。威慑北方蛮夷。至于进攻高句丽,是因为辽东自古以来就是华夏的领土,杨广也不会看着它做大。

大家没看整个宋朝,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被打成狗了。后世骂声一片。

不过杨广高估了自己的运气。进军的时候,辽东气候寒冷,大军,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就好像拿破仑进攻莫斯科,战争持续到冬天到来也没有结束,只能是损兵折将。

虽然这次和后面两次都失败了,但同样给了高句丽巨大的冲击。后来隋末,中原大乱,高句丽也没有趁机占便宜。

以是非来说他没错,他做的是任何一个帝王都希望做到的。但以功过来说他只能占一半,因为他是第二个在活着的是时候使一个冉冉崛起的帝国戛然而止。另一个,就是胡亥。

国力透支过度,不珍惜民力的下场,民怨载道,官逼民反,断送了大好河山。不过也留下京杭大运河千古遗产。堪比长城和秦始皇。万里长城万里长,不见当年秦始皇!京杭大运河流畅。断送了隋帝杨广。

做为皇帝,不要忘了对整体的正确把控,使政权稳定,发现问题当机立断。二者。创新前要先向民众灌输自己的概念,与民众达成共识,做为统治者,看得远些,民众反应要慢些。汉随秦制。唐随隋制,前者创新出了问题,后者没出问题,让人深思。唐太宗一语道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先造事再做事。与自己的行为与民众达成思想共鸣。

隋炀帝的所做作为,葬送了大隋王朝。刚刚统一没多少年的华夏大地再起纷争。其中很多行政措施值得我们探究。

首先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次子,开始只是晋王。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统帅,灭掉陈后,进驻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后主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世人皆赞杨广为贤,最后将陈叔宝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之后杨广也是屡建战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杨广善于迎合父母,功勋卓著,有善于隐藏伪装自己、克制自己,太子杨勇没有心机不讨父母,生活作风屡屡激怒父母而被废,杨广最终被立为太子。这一成功夺位的例子就很值得人神思。

下面重点介绍隋炀帝如何一步步使大隋王朝覆灭的。其一便是完善科举制度,是科举制度正式形成。科举制把人才来源从世族扩大到了庶族,从此寒门不但可以做官,还能做大官封高爵,掌握巨大的包括财产分配权力在内的各种权力。典型的就是关陇贵族世家,垄断仕途,权力过大,严重威胁中央政权,而杨家就是其中一份子,深知其中之弊端。科举制度严重损害贵族世家的利益,矛盾也中下了,最后取得政权的同样是出身于关陇贵族世家的李渊。

其二是,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创科三征高丽等。但是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滥用民力,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巨大的工程量和连年的战争使民生不堪重负,引发大规模的叛乱。在农民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摇摇欲坠。

国内科举制度而产生的矛盾也没有解决好,最终隋炀帝自己被权臣宇文化及(关陇集团)谋杀。

其实,隋炀帝所做作为于国家都是有利的,比如开凿大运河,科举制度,丝绸之路,三征高句丽,只不过是急于求成,不体恤民众,过于严苛。

隋炀帝最后给我们的历史教训是制定好了的政策要一步一步走,步子不能迈的太大了,内部矛盾得先解决,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是国家的根基,爱护百姓,体察民情,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科学家对隋朝的评价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一统朝代,结束了东汉灭亡后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开科举,修运河,开皇之治,基本上为唐朝打下了一个政治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隋朝是在结束了370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后重新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尽管它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三十六年,但它在法制方面的建设不仅为后来完备的唐朝法律制度全面奠定了基础,而且它所留下的沉痛教训也为唐朝初年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使得他们时时不忘前车之鉴,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使唐律发展到古代法律成就的颠峰。

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隋朝灭亡的原因:

1、矛盾突出,统治不稳(统治阶级矛盾突出、民间矛盾同样突出)

2、皇权与士族争权,内部不稳(篡位称帝不能服众、皇权与关陇士族矛盾激化)

3、隋炀帝耗尽隋朝根本(

虽然由于以上两点原因,隋朝的统治根基并不稳定,但其实只要隋炀帝能够倾心朝政,想方设法的维护统治,隋朝未必不能长久,可惜隋炀帝不但没能化解各种矛盾,促进国家统治的稳定,反而由于自己的所在所为,使自己成为了压死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隋炀帝统治期间,不论是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还是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虽然有其政治目的在里面,但却导致了滥用民力,导致民怨迭起,最终印发民变,造成天下大乱,不但自己在江都被杀,也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教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三字经历史篇解释

63、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64、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65、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66、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67、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68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解释】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年,直到纣的灭亡。

69、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70、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71、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72、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73、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74、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75、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76、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77、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78、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解释】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79、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80、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81、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82、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83、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84、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解释】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85、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解释】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86、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87、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解释】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88、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89、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解释】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90、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解释】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91、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解释】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92、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中国通史隋唐概括

1.公元581年至618年隋朝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较短,只经历了两个皇帝,38年,这样的时间比之唐朝280多年的历史,总让人们的感到隋朝的地位远不如唐朝。但实际上,隋朝结束了魏晋以来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开创了自秦汉以后的又一大统一的局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创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等等都对中国的政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大运河的开挖也为南北的沟通与经济繁荣。隋炀帝通过政治改革限制、削弱关陇集团的强大势力和影响,以整饬吏政,加强中央集权,但其政治改革的方案未尽成熟及过急的推进,使得关陇旧贵族势力间接造反,最后为唐朝所取代。

公元618年,李渊篡隋自立,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公元626年,秦王 李世民发动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不久,李渊退位,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唐太宗汲取隋亡的教训,他勤于政事,要大臣廉洁奉公,政府轻徭薄赋,鼓励生产。他在位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在位时多病,皇后武则天替他处理政事,逐渐掌了大权。高宗去世几年后,武则天临朝称制。

武则天于公元690年废黜睿宗,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经常让大臣举荐人才。她统治时期,也有一些弊政,但当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公元705年,她被迫退位。这以后唐朝政局再度动荡不堪,直到唐玄宗时,才又安定下来。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是武则天的孙子,公元712年即位称帝。他有作为,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璨为相,励精图治。他统治的前期,政治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现象。此时期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据史料记载,唐朝农业大发展,正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唐朝的手工业也兴盛起来。如丝绸纺织业,还有闻名于世的唐三彩陶器等。

唐朝经过290年的统治,由盛到衰。公元755年,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公元907年,朱温灭唐自立,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期间中原地区接连出现五个朝代,即梁、唐、晋、汉、周,合称五代。环绕中原地区,主要建立在南方的十个政权,合称十国。直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国家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

隋唐时期,我国边疆各族发展较快,呈现“和同为一家”的和睦局面。7世纪前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这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边疆经济文化起了重要作用。隋唐时期与外域的贸易往来已有很大发展,隋朝时同十几个国家往来,到唐朝,发展到70多个国家。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那时,唐朝在世界享有很高声望。

隋唐时期,经济的全面繁荣发达昌盛,人们思想解放,充满自信,文学艺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期。有光耀千古的文坛,最突出的是诗歌;有五彩缤纷的艺术,书法和绘画成就辉煌: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这些艺术珍品,使得古老的中华民族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