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为什么两个汉少帝 东汉皇帝年龄多少

目录导航:

  1. 东汉为什么两个汉少帝
  2. 东汉朝皇帝顺序
  3. 刘彻和刘秀谁年纪大点
  4. 东汉皇帝继位图。
  5. 东汉最小的官
  6. 东汉宦官
东汉为什么两个汉少帝

原因之一:先帝寿命普遍较短

造成东汉皇帝即位年龄偏小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东汉皇帝的普遍寿命较短,前任皇帝过早去世,必然造成继任皇帝的年龄普遍偏小。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个人认为应该主要源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基因问题,东汉皇帝普遍寿命较短,东汉皇帝的平均寿命,是大一统王朝中最低的,除前少帝刘懿外,平均寿命仅为26.71岁,不仅远远低于西汉的37.67岁,同时也是大一统王朝中唯一低于30岁的,13位皇帝中去世时不足40岁的多达10位,占东汉皇帝的76.9%,不足50岁的更是多达11人,占到了84.6%。如此多的短命皇帝,很难说没有基因方面的影响。

二是医疗落后,古代由于医疗水平和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对于很多疾病根本没有办法医治,以至于现代的很多小病在古代都成为了致命杀手。东汉的十四位皇帝之中,有多达6位皇帝因病去世,更有汉殇帝刘隆(不足1岁)和汉冲帝刘炳(2岁)夭折而亡,这不得不说与当时的医疗水平和条件有关。

三是权臣谋害,东汉的权臣干政现象极为严重,而一旦皇帝年岁渐长,逐渐脱离权臣的掌控,导致君臣关系紧张,便极有可能被权臣所杀。在东汉十四位皇帝之中,汉质帝刘缵便是被大将军梁冀所毒杀,而后少帝刘辩则是被董卓逼杀。

四是生活习惯,东汉外戚专权和宦官干政现象极为严重,而外戚为了专权巴不得皇帝不问政事,宦官为了干政又往往通过献媚俩固宠,结果便导致皇帝生活习惯极为糟糕,很多皇帝都沉迷玩乐,导致身体羸弱,再加上古代皇帝生子年龄普遍偏小,而这又影响了后代的发育成长,结果便形成了恶性循环。东汉末年哲学家仲长统曾在《昌书》中提到,“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房室输其血气”、“字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气,或疾病而构精,精气薄恶,血脉不充”才是皇帝寿命较短的主因,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对这种说法予以了肯定。

东汉也有两位,安帝之后的少帝刘懿在位7个月病死;灵帝之后的少帝刘辩也是在位7个月,后在董卓强迫下被废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汉代可视为“帝”的有30多个,这4位少帝或未跨年度或未及改元,不能列入汉朝二十四帝之中

如果是指年幼的皇帝,就不指这4位了

东汉朝皇帝顺序

汉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

汉明帝刘庄(明章之治)

汉章帝刘怛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瓒

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

汉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汉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东汉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初名刘阳。东汉第二位皇帝(57年—75年在位)。

汉章帝:刘炟(57年-88年4月9日),即汉章帝(75年—88年在位),东汉第三位皇帝,在位14年。

汉和帝:刘肇(79年―105年2月3日),即汉和帝(88年—105年在位),东汉第四位皇帝。

汉殇帝刘:刘隆(105年—106年9月21日),即汉殇帝,汉和帝刘肇少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一岁时夭折,也是中国历史上是寿命最短的皇帝,谥号孝殇皇帝。

汉安帝:刘祜(94年-125年4月30日),即汉安帝(106年—125年在位),东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9年。

前少帝:刘懿(?-125年),东汉前少帝,(正史不单独为其列传,故一般不认为他是正统皇帝),125年5月18日―125年12月10日在位。

汉顺帝:刘保(115年—144年9月20日),即汉顺帝(125年—144年在位),东汉第七位皇帝。

汉冲帝:刘炳(143年—145年2月15日),即汉冲帝(144年八月—145年正月在位),字明,东汉第八位皇帝。

汉质帝:刘缵(138年—146年7月26日),即汉质帝(145年—146年在位),一名刘续,汉章帝刘炟玄孙,渤海孝王刘鸿之子,东汉第九位皇帝,在位时间1年

汉桓帝:刘志(132年—167年),即汉桓帝(146~167年在位),字意,生于蠡吾(今河北省博野县),东汉第十位皇帝。

汉灵帝:刘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东汉第十一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

汉少帝:刘辩(176年-190年3月6日)东汉第十三位皇帝,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至昭宁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公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

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189年-220年在位),字伯和,东汉最后一任皇帝。

刘彻和刘秀谁年纪大点

刘彻必刘秀年纪大100多岁。

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十六岁即位,政治上,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抑制商贾。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但他崇信方术,兼以穷兵黩武,晚年爆发巫蛊之祸。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朝的第七个皇帝。享年69岁

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 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享年63岁。论年龄,刘彻比刘秀长6岁。

另外,刘从辈分上说,刘彻还是刘秀的先祖。刘秀是汉景帝第七子长沙王刘发的后人,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刘发是刘彻的哥哥,就是说刘彻是刘秀的先祖。

东汉皇帝继位图。

刘秀相对西汉末皇室来说已属远支旁庶,其祖辈因推恩令的缘故爵位逐代递减,其父亲刘钦仅是个南顿县令的小官,而刘秀充其量是有点土地的普通地主。在王莽改制造成社会动乱之际,刘秀以“复高祖之业”为号召,聚众起兵,后同绿林军的更始政权合纵,更在昆阳之战中以少胜多消灭王莽军主力。后刘秀为摆脱更始帝刘玄的控制,持节到黄河以北州县镇抚,25年在鄗县(河北邢台柏乡)称帝,国号汉,十月定都洛阳,史称东汉。29年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接连消灭割据陇西的kuí隗嚣和割据巴蜀的公孙述,重新缔造一统。

东汉皇帝自第四任和帝开始,几乎尽是幼龄即位,甚至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小的皇帝——汉殇帝刘隆,登基时刚满百天。如此即给外戚窃权造就了机会,而皇帝成年后,又依仗身边宦官,除掉外戚,这样外戚、宦官交替掌权就成为了东汉中后期政局的普遍特点。外戚擅权的极盛期是顺帝死后的粱冀秉政,粱冀先后选立冲、质、桓三帝,甚至鸩杀8岁质帝;而宦官在灵帝时最属嚣张,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

少帝刘辩时,司隶校尉袁绍以宦官刺杀大将军何进为由,尽诛宦官,由此东汉朝政逐渐被地方实力派军阀掌控,东汉王朝亦在军阀混战的嘶鸣中走向终点。

东汉皇帝继位顺序图(依次排列,示意图在后面),

1、刘秀。

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25年—57年在位,共32年。原名刘绣,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25年刘秀称帝。病死,终年63岁,葬于原陵。

2、刘庄。

明帝刘庄(28年——75年),57年—公元75年在位,共18年。初名刘阳,刘秀的第四子。明帝时在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佛寺。病死,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朝代故事:班超出使西域。

?3、刘炟。

章帝刘炟(56年——88年),75年—88年在位,共13年。明帝第五子,章帝喜欢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迅速增长,在位时班超出使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被后世称“章草”。病死,时年31岁,葬于敬陵。

?4、刘肇。

和帝刘肇(78年——105年),88年—105年在位,共17年。章帝第四子,10岁即位,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来杀掉窦宪自己掌权。病死,终年27岁,葬于慎陵。

5、刘隆。

殇帝刘隆(105年——106年),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就得病而死。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

6、刘祜。

安帝刘祜(94年——125年),107年—125年在位,共18年。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由邓太后掌权,他在太后死后掌权。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时年32岁,葬于恭陵。朝代故事:蔡伦造纸。

7、刘懿。

婴帝刘懿,汉安帝去世后,太后阎姬为了把持国政,在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但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8、刘保。

顺帝刘保(114年——144年),125年—144年在位,共19年。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他下令宦官可以养义子,并且可以世袭封爵。后来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政治更加腐败。病死,时年30岁,葬于宪陵。朝代故事:张衡和地动仪。

9、刘炳。

冲帝刘炳(143年——145年),144年—145年在位,不足1年。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病死,时年3岁,葬于怀陵。

10、刘缵。

质帝刘缵(138年——146年),145年—146年在位,不足1年。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非常颇伶俐。因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葬于静陵。

11、刘志。

桓帝刘志(132年——167年),146年—167年在位,共21年。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当时外戚掌权,后来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被宦官专政。病死,时年36岁,葬于宣陵。

12、刘宏。

灵帝刘宏(156年——189年),168年—189年在位23年。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灵帝之世,民不聊生,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病死,时年33岁,葬于文陵。

13、刘辩。

少帝刘辩(176年——190年),189年在位5个月。灵帝长子,又称为皇子辩或弘农王。在董卓胁迫下自尽,时年仅十五岁,是东汉唯一被废黜的皇帝,葬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朝代故事:黄巾军起义。

14、刘协。

献帝刘协(181年——234年),190年—220年在位,共30年。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朝灭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病死,时年54岁,葬于禅陵。朝代故事:孙策霸江东、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刘备入川、濡须之战、关羽走麦城。

注释:在汉顺帝之前本来是阎太后(汉安帝皇后)拥立的(前)少帝刘懿,刘懿做了半年皇帝即死亡,顺帝趁机即位。现在史书和学者都没有把刘懿归于汉朝皇帝一类,有的则称为北乡侯。

献帝以前是(后)少帝刘辩,当了四个月皇帝,而且还有许多时间都在避难之中。现在史书和学者都没有把刘辩归于汉朝皇帝一类。但董卓毒杀少帝刘辩以后,改谥为弘农怀王,故,世称(后)少帝为"弘农王"。

蜀汉昭烈皇帝所上谥为"孝愍皇帝",但上谥时刘协并未去世。

建安中,诏除显宗以下诸帝庙号。

永汉元年(189)十二月,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复称中平六年。

刘庆、开、翼、淑、苌之帝谥,为汉安、桓、灵三帝追崇。

东汉最小的官

东汉的中央政府组成沿用西汉官制,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但是实际政治权力已经完全转移到尚书台。东汉皇帝即位,往往以太傅或太尉录尚书事,总领政务。御史台体制贬损,成为少府属官。侍中从西汉的加官转为正式职务,设侍中寺作为侍中的正式官署,隶属少府万户以下的县置县长一人,秩三百石或四百石;县丞、县尉各一人。

东汉诸县出产盐的,置盐官,负责管理盐场、盐矿,征收盐税。出产铁的县置铁官,负责冶炼、铸造。在手工业发达的县置工官,负责管理工匠、征收工商税赋。在水产发达的县置水官,负责管理渔场、征收税赋。以上这些官吏不隶属于郡县,均隶属于少府,属于派出机关。

据历史记载,东汉时期最小的官职是从九品下的“太子舍人”,这是汉朝设立的专门为皇子服务的官职。太子舍人的职责是辅佐皇子学习和生活,同时也是皇帝的亲信。

太子舍人的等级比普通从九品下的官职稍高,但是在官员中的地位仍然比较低下,只有在担任其他高级官职之后,才有可能升迁到更高的官位。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和不全面性,东汉时期的官职体系并不是非常清晰和完整,因此太子舍人是否真的是东汉时期最小的官职,可能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

据中国内地历史学家研究表明在中国古代东汉时期最小的官职中排名第一的是县官,排名第二小的官职是知州,排名第三小的官职是刺史。

汉殇帝刘隆(105年11月5日—106年9月21日),汉和帝刘肇少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不满周岁 便夭折,虚寿二岁,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谥号孝殇皇帝。

刘隆因为年幼,由皇太后邓绥临朝听政。

延平元年(106年)卒,享年2岁。

东汉宦官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宦官最为猖獗的时期之一,而且其特点相当明显,即宦官在皇帝与外戚斗争的夹缝中逐步增强自身的势力进而把持朝政

东汉帝国表面来看亡于封建军阀割据,但究其根本原因,当属宦官之祸。因为封建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主要原因正是宦官之祸。欧阳修曾评价道:自古宦官败国者,各载方册。宦官之祸,始于东汉,兴于唐朝,盛于明朝。

东汉宦官简史,就是东汉王朝的崩溃衰落史。从宦官的兴起、弄权、衰亡,我们就能更清楚的看到,东汉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

汉宦官专权开始于十岁即位的汉和帝时期。此后的历代东汉皇帝都是年幼即位,其中最小的殇帝即位时刚满百日,桓帝即位时年龄较大,但也不过十五岁。

每当小皇帝上台,因其年幼无知,国政往往操之于母后之手,而母后当权又往往依赖于外戚,从而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

当皇帝长大成人后,自然想亲政收权,而这必然形成与外戚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皇帝与外戚的斗争中,皇帝因幼长深宫,势单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处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帮助皇帝取得大权,又会居功自傲,进而专权擅政。

东汉宦官势力较为猖獗的时期是汉桓帝消灭外戚梁冀集团之后。由此而直至东汉灭亡,宦官专权擅政,排除异己,并制造一次次党锢事件,不仅败坏了朝政,而且加深了政治的黑暗。

宦官张让,宦官把持下的东汉统治更加黑暗。朝臣上书指责宦官图谋不轨,昏庸的汉灵帝竟不知何为“不轨”。

在灵帝身边随时侍从左右的中常侍有张让、赵忠等十二人,举其大数称“十常侍”。

他们参预览阅朝臣章奏,把持朝政,而灵帝却心甘情愿地受制于宦官,公然觍颜称:“张常侍(张让)乃我公,赵常侍(赵忠)乃我母。”

皇帝与宦官一道盘剥百姓、卖官鬻爵,朝政日益腐败,最终酿成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