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西周教育史里典型人物

目录导航:

  1. 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2. 西周时期的六艺哪两艺与体教育有关
  3. 中国教育史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
  4. 西周到秦朝的英雄人物
  5. 西周教育是包括什么内容的
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和特征

西周六艺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分五礼(吉、凶、宾、军、嘉);乐分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大武);射分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御有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书有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数有九数。

西周六艺教育特征:学在官府。

西周六艺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分五礼(吉、凶、宾、军、嘉);乐分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大武);射分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御有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书有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数有九数。西周六艺教育特征:学在官府。

西周时期的六艺哪两艺与体教育有关

西周时期的六艺中的御和射与体教育有关。

西周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礼是指礼节,有点像德育;乐是指音乐,现在时兴学钢琴,大概也算乐的教育吧;射,是指射箭,在当今社会不见了;御,就是驾车,搁现在,就是考驾证;书,即文学、书法等,包括阅读写作能力;数,算数和数论知识。

中国教育史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全盛时期,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形成了居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六艺教育。西周官学有“国学”与“乡学”之分。国学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分小学、大学两级;王城的大学称辟雍,诸侯国的大学称为泮宫。乡学则按地方行政系统,州设序,党设庠,闾里设塾和校。国学教育对象只限于王子、公卿大夫士的嫡长子,以及经过选拔的“国之俊秀”。“师”源于军旅的称号,西周初期的学校,以习武为主,教师一般由军官担任。辟雍和泮宫如同宫廷一样,奴隶主贵族常在这里举行祭祀、宴会,选拔武士,议定作战计划。

西周形成了以礼、乐(礼、乐决定教育的贵族性质,代表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所谓六艺,就是礼(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包括政治、历史);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射(习武射箭);御(学习驾驭兵车);书与数(包括读、写、算等基础文化)。其中,以礼、乐、射、御为大艺,主要在大学阶段学习;书与数为小艺,放在小学阶段学习。后来,随着六艺教育的形成和文化课程的提高,教师多改由文官担任。

1.学校萌芽的传说

(1)舜、虞时期:庠和成均;

(2)夏朝:序和校;

(3)商朝:大学、小学、庠、序、瞽宗;

2.西周的教育制度

(1)“学在官府”;

(2)国学和乡学:国学分大学和小学;乡学分闾塾、党庠、州序、乡校等,学习内容为“乡三物”,由大司徒负责;

(3)大学与小学:天子设大学称辟雍;诸侯设大学称“泮宫”;

(4)家庭教育:7岁开始分男女进行教学;

3.“六艺”教育

(1)礼的作用:明确等级关系,强化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2)乐的作用:是一切艺术教育的总称,包括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

(3)礼乐的关系:“礼”是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乐”是内在的道德精神修养;

(4)射御:军事技能训练;

(5)书数:小学的学习内容;《史蒥篇》是西周的小学文字教学用书;

西周到秦朝的英雄人物

汤即天乙,姓氏为“子”,甲骨文称大乙,后世习惯上称之为成汤,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商族首领

盘庚,祖丁子,阳甲弟。盘庚迁都于殷,商朝自此称殷商。迁都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殷都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周文王: 在位51年,文王姬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臣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周武王:在位5年,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武王死时54岁。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 今安徽涡阳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河南鹿邑太清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朱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汉族。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在位执政十九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姓嬴,名政。汉族

李斯,姓李,名斯,字通古。秦代政治家。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中国战国时期(前2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

● 政治家 秦始皇、汉武帝、

● 军事家 卫青、霍去病

● 思想家 董仲舒

● 外交家 张骞

● 历史学家 司马迁、班固

姜子牙"齐国的开国之君",周公"武王之弟周公解梦的周公",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万世师表的孔子,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刺客荆轲,合众连横的苏秦、张仪,商鞅变法的商鞅,负荆请罪的廉颇和蔺相如,统一六国的秦始皇

有姜太公姜子牙,辅佐周文王打天下。

周公负成王中的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治理国家。

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管仲和乐毅。

越王勾践。

兵圣孙武。中国儒家代表人,万世之师的孔子,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

廉颇和蔺相如。

变法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商鞅。

纵横家张仪和苏秦。

常胜将军白起。

灭六国,一统华夏的秦始皇

西周教育是包括什么内容的

西周的教育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西周教学场所分为“大学”和“小学”,无论是“大学”还是“小学”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只是在要求上有层次的不同。六艺教育起源于夏,在商代有所发展,西周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充实。

“礼乐”在奴隶主贵族的教育中是密切配合的,凡是有礼的地方都需要乐来配合,并且它们体现了宗法的等级制度,对年轻一代的思想政治品行的影响深远,所以礼乐教育是六艺的中心。

所谓礼,在西周的教育中,涉及的非常广,特别是贵族生活中所必须的五礼,是教学中必须传授的内容。

乐教中包括诗歌、舞蹈和音乐。在舞蹈中大武乐舞最受重视,大武乐舞反映周朝开国的历史,常用于祭祀祖先,它既可以维护周室的政治教育,又可进行尚武的传统教育,因此,贵族子弟都要学习。

“射御”中的射,指的是射箭的技术训练,御指的是驾驭拉战车的技术训练。在奴隶制的国家中,需要贵族子弟都要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射御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学习项目。

“书数”中,书指的是文字,“数”指的是算术,书数是文化基础知识技能,被成为“小艺”,“书数”的内容在小学时就开始学习,在大学中也会有,只是内容的难度会提高,在大学中学习的是《诗》、《书》。在《礼记-王制》中有这样的记载“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答:西周教育

西周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

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度,从设置上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国学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可分大学与小学。天子所设的大学,规模较大,有“五学”之称,即辟雍、成均、上庠、东序、瞽宗。其中辟雍是中心,四面环水。诸侯所设的大学,规模比较简单,仅有一学,半面临水,称“泮宫”。

国学之外,又有乡学。乡学是地方学校,按地方行政区划设立。由于地方区域的大小不等,设学也有不同名称,如闾塾、党庠、州序、乡校等。西周学校系统可参见下表: 西周学校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