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寒背景是南宋还是北宋 南宋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目录导航:

  1. 逆水寒背景是南宋还是北宋
  2. 《封神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 三国到宋元社会背景
  4. 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历史背景50字
  5. 金代的历史背景
  6. 神雕侠侣,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时候
  7. 南宋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
  8. 卖炭翁解析和历史背景
  9. 水浒传的历史背景
逆水寒背景是南宋还是北宋

逆水寒背景是北宋时期,即宋朝。宋朝是民间武术发展的最繁荣的时代,当时有大量的强弓劲弩和铁甲长矛在民间民兵组织中出现,引发了练武的热潮。

宋朝抵御辽国、金国、西夏蒙古等边境国家的进攻,朝廷就在全国大范围的发展民兵组织,专门派遣教官到民间组织练武。综上所述,逆水寒的历史背景就是北宋时期

1、《逆水寒》的背景是宋朝时期,主要地图是南宋的都城临安,也就是杭州,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两宋时期的杭州。

2、吴越西府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府杭州,五代时为吴越国都城西府,又是未经唐末战乱破坏的少数城市之一。北宋时,仁宗称赞为“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城西的西湖经唐代白居易主持开修,五代时又多次疏浚,再现西湖的美景,促进了杭州的繁华。北宋欧阳修在嘉祐四年(1059)时,盛赞杭州“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说明当时的杭州是座风景如画,居有五六十万人的繁华的外贸港城市。尤其是元祐五年(1090)苏轼主持的大规模的疏浚西湖,是一次带根本性的水利建设,奠定了西湖的基本格局,增添了为后人称美的苏堤及六桥,使西湖景色更为秀美。

3、南宋初年,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南宋定都临安,此后修宫殿,建城池,虽远不能与旧都开封相比,但繁华兴盛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称之为“行在所”,只是表示“首都”名义上仍是东京开封府而已。

4、南宋临安府城是在五代吴越国的西府城基础上修建的,北部紧缩而东南部扩大,并改土城为砖城,南北长而东西窄,呈腰鼓形,俗称腰鼓城,城周36里。宫城是原杭州知州的牙城所改建,在临安城内东南部的凤凰山下,前朝后寝,前朝主要宫殿为文德殿,是最主要的大殿,始建于“绍兴和议”签订之际,因用度不同而更易殿牌,文德、紫宸、大庆、集英四殿及明堂,实为一殿;也建有收藏先帝文集的阁,虽有龙图、显文等九阁名,实只一阁,宫城是南宋最辉煌的建筑群。

5、临安也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御街(天街),由于南宋宫城建在临安城的南部,这条御街因而从宫城的北门“和宁门”开始,首先是南宋朝廷的中枢机构都堂、枢密院、中书门下省、尚书省及六部等,御道两侧也是商业中心区,茶馆酒楼更是遍布全城各商业街区,每日清晨五更早市开始,直到后半夜三四更才停业,而有一些饮食店更通宵营业,昼夜不停。

《封神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封神榜》虽然描述的是以武王伐纣这段历史为背景的故事,但从其成书的背景和思路看,这本书的目的显然不是像《三国演义》那样要以演义来讲说历史的方式来讲商周之际的历史,它其实是有很强烈的整合中国神仙谱系和抢夺民间信仰话语权的意图在里面的。

首先,中国人历来的神话源头多样,而且从上古(如山海经、楚辞),到佛道,再到民间原始巫祝这几个脉络杂揉发展,导致不同地区的民间信仰形态多样,不相统一但也不相排斥,形成一种很独特的共生结构。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那种兼容并包的个性在这一方面有很充分的体系,所以长期以来,中国人也并不热衷于构造一个犹如古希腊或北欧神话那样完整有序的神系谱系,实际上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也构筑不了。

但是,从晚唐尤其是宋代开始,朝廷开始参与了民间的封神仪式,并占据了正统发言权。从这个时期开始,民间信仰的神明,常常是由具体的人演化来的,比如关羽、妈祖等。而朝廷方面,则通过掌握加封神明的仪式,来介入这些民间信仰,而民间信仰的神明也常常借由朝廷的加封而获得了更高的地位和更广泛的信众。妈祖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其最早是福建沿海巫女,后来经朝廷不断加封,取得了天上圣母和海神的地位。

显然,这种借由朝廷加封的方式和历史发展后,就为规整民间信仰中的神系提供了可能,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玉皇大帝本来只是道教诸多天的帝之一,而慢慢成了民间信仰神系的最高代表。而西王母也有原来山海经中的豹尾虎齿的形象,演化成了玉帝的老婆王母娘娘了。

但是,从宋朝到明朝,经由科举制度发展起来的士大夫文人集团,对于这种简单地把民间信仰话语权交到皇帝手中的模式,显然是不满意的。一来,士大夫集团本就自认为是道统的代言者,这种和天道道统息息相关的民间神系的发言权,士大夫文人集团自认为是有责任去把它拿到的。二来,也必需借由对民间信仰体系的规整,来让统治者和民众接受自己这一套天道伦理体系的约束。

所以,用一部小说把所有神系,从山海经到佛道杂揉到民间巫祝神,这些通通打入一个熔炉,用一张封神榜的形式谱写神系,这里面心思不可谓不大,而且还真的发生了一些效果和影响。

《封神榜》选择武王伐纣为背景是有文化渊源和深意的,历来关于”汤武革命“的合法合理性,统治集团和士大夫文人集团常常是有不同意见的,一般皇帝当然是不希望有人造反,所以总觉得武王伐纣是以下犯上。而士大夫集团当然通常是肯定汤武革命的,认为当你统治者不符合天道时,底下是可以对你取而代之的。

所以在《封神榜》中,由三圣和女娲共同制订的殷商灭亡的计划这个情节,实际上是过去士大夫文人集团普遍认为的”天道放弃了商“的一个具体神话小说笔法的写照。

另外,《封神榜》中有很多对官方民间信仰体系的直接颠覆,比如黄飞虎本就是个杜撰的人物,可《封神榜》一书流行后,民间信仰中就确实把他当作泰山府君来供奉了,而原来官方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泰山神反而渐渐地被淡忘了。

不过,虽然《封神榜》确实在对中国人的完整神谱观念和民间信仰内容发生了影响,但也并没有真正完全一统民间信仰体系,中国人那种随象而动、兼容并包的文化个性,说到底还是几千年如是的。

回答完毕,

一点个人愚见,权作抛砖引玉~

欢迎关注“曲江家学”,共同学习、探讨文化的传承与修习之道。

封神榜的背景是武王伐纣的故事。

当时商朝末代皇帝纣王,昏庸无道,残暴歹毒,引得民不聊生,周武王偶遇姜子牙,拜姜子牙为军师,率兵讨伐纣王。

这本书里面的主线其实还是封神,这是因为天庭实力空虚,玉帝想让阐教和截教出点人手,来填补天庭空虚,但是两派的教主都是圣人至尊,是玉帝都惹不起的人物。

最后玉帝告状告到鸿钧面前,鸿钧赐下封神榜,封神榜归姜子牙收管,由此引发了阐教和截教的大战。

最后是周朝战胜了商朝,阐教和截教死伤惨重,吃了大亏,天庭捡了个大便宜,所以最终是天庭是最大的胜利者。

商周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称西伯,即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时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如任用吕尚(又名姜尚,俗称姜太公)为军师,吕尚在天商中起了重大作用;文王整顿政治,制定了“有亡荒阅”的法律,得了奴隶主贵族的拥护;文王还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亲自督促众人从事农耕,增强了经济实力。商纣王感到周的威胁,便将文王囚禁于美里(今河南汤阴县)。后来纣王虽释放了文王,但是商周关系更加紧张了。文王被放回后,决心与商对抗,于是除修治内政外,又对外扩张以发展自己的势力。周文王晚年,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但是,周文王没有来得及灭商就死去了。周文王死去后,他的儿子姬发也就是周武王继位,积极准备推翻商,约公园前1027年,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后,以:“殷有重罪,不可以不伐”为由联和其余部族向殷发动进攻。纣王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身亡。

封神榜主要的历史背景是写武王伐纣的故事。

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

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

扩展资料:

内容介绍

小说开头写纣王进香女娲宫,见女娲圣像美貌,题诗亵渎,女娲怒纣无礼,遣轩辕坟中千年狐狸精等三妖入宫惑乱君心,破坏成汤天下。

纣王索冀州侯苏护女苏妲己为妃。苏护送女至恩州驿,狐精害死妲己,借体成形,入宫得宠。纣王沉溺酒色,朝政日废,又在妲己怂恿下设炮烙酷刑,造虿盆,任意诛杀大臣,残害宫人。

皇后姜娘娘被废,惨遭剜目。太子殷郊及弟殷洪逃出朝歌;首相商容强谏死节;东伯侯、南伯侯无辜遇害。西伯侯姬昌被囚羑里七年,其子伯邑考被妲己所害。妲己又谗害王叔亚相比干,致使其被剜心而死。

纣王命太师闻仲伐周。闻仲先后派大将晁田、张桂芳、鲁雄、魔家四将等出征,并有截教诸门人相助,排十绝阵等,为阐教教主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及众门人所破。

诸将及闻仲均被杀。纣王又派邓九公、张山、洪锦等出征,皆大败。九公、土行孙、郑伦、洪锦等皆归降西周,一气仙马元、羽翼仙和背师助纣的殷洪、殷郊被杀。


三国到宋元社会背景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社会背景复杂多变。三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社会分裂等特点。而到了宋元时期,社会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政治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科技进步,文化繁盛。

而元代则是一个外族政权统治下的时期,社会背景充满了异族文化的影响,政治上存在着强烈的统治压迫,社会分化严重。总体来说,三国到宋元社会背景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三国到宋元的社会背景是封建社会,三国到西晋是汉族贵族的群雄逐鹿,南北朝是汉族与外来民族的南北斗争,隋唐宋是汉族的重新大一统,元是蒙古族统一了天下。

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历史背景50字

南宋的北边有强盛的半农耕半游牧性质的金帝国,而且南宋的皇版帝大多是保守派,权不敢大胆地开战,使得其错失了一次次收复失地的机会。

再者就是因为南宋丧失了西北部的良好产马地,因此导致其军队都是步兵,而其他国家都是以骑兵为主,在冷兵器时代,步兵对战骑兵是败多胜少,所以在对战游牧骑兵时,步兵军队自然是败多胜少,从而造成南宋的军力弱小。

所以南宋偏安一隅

靖康之变后,宋王室失去淮河以北的土地,赵构定都临安,主和派得势,故不思收复北方土地,与金耻辱地议和,仅以保有江南一禺,史称“偏安江南”。

偏安,简而言之就是说暂居偏远之地,临时安定下来,准备反攻。主要是指偏居江南。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以后,宋徽宗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登称帝,为宋高宗,建立南宋。

赵构刚刚登基的前几年,金兵多次南侵,赵构从应天府逃到扬州,跑到临安(浙江杭州),不得已从海上跑到温州。后来宋军水师打败了金兵。金兵北归后,宋高宗赵构在临安安定下来,南宋开始了偏安江南一隅的生涯。

1127年,金兵南下,攻取了北宋首都东京,徽钦二帝以及大量皇族、朝臣等三千多人做了俘虏,被掳到了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不过在这当中有个漏网之鱼,那就是康王赵构。

金兵在消灭北宋后,并没有南下,在扶植了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后,撤兵了。不过当地人对于张邦昌这种汉奸痛恨有加,要求他退位。

面对强大的压力,张邦昌也没有任何办法。而康王赵构作为唯一名正言顺的人,就这样走上了历史前台,建立了南宋

北有金朝,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大理,北宋的财富被金人抢走,自己内部有人反叛,日子不好过,本来接手的就是一副烂推子,只能偏安

北宋被金国灭掉以后,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北宋王朝被打爬↓以后,徽宗六王子赵构逃跑,在南方又建立了朝廷,历史称南宋,中体来说宋朝是历史上一个软弱的王朝,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南宋有一批优秀的将军,特别是岳飞,完全有能力和金国硬杠,可是赵构已被吓坏了,只是一味的义和,冤杀忠良

南宋、南明虽然都是因为外部势力的介入,原有政权不得不进行皇权继承,偏安一隅。这一点南宋与南明是相同的,即本身没有发动革命。但南宋与南明的政权继承主体全区别很大。

南宋赵构是宋徽宗亲儿子,在赵宋宗室北狩之时,他继承大统是所有大宋臣民都承认的。而南明的那些皇帝与崇祯关系就疏远多了,只有弘光帝是明神宗的孙子,但以“子承父业、兄终弟及”的继承法则来衡量,也是不够硬气的。同时,满清别出心裁,高擎为明复仇的“正义大旗”,也着实混淆视听,

靖康之变后,二帝蒙尘,北宋宗室和大臣,大多数被金国军队,掳掠到北方,金国统治的核心地区。

而康王赵构南逃,稳定住南方的战线,通过绍兴和议确定西到大散关东到淮河一线,以北为金国,以南为南宋。南宋统治者为了表示收复故土的决心,改杭州为临安府,意思是临时安定。

为什么南宋偏安一隅,成为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小的朝代?其根本原因在宋朝开国时就已经种下了。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了防范部下效仿自己“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使用“杯酒释兵权”,夺了武将的兵权,此后重文轻武,在兵制上“帅无常兵,兵无常帅”。

宋朝文化繁荣,重文轻武,防范了武将造反,但是,种下了造成宋朝武力低下的恶果,从而导致丧权辱国,丧师失地,偏安一隅。

公元1126年,即靖康元年,金国向宋朝发动进攻,宋徽宗害怕想逃跑,把帝位传给宋钦宗,防御举措失当,开封陷落,徽钦二帝被掳,并宗室大臣三千多人押往金国,北宋灭亡。

宋高宗建立南宋政权,开始对金国有所抗击,后任秦桧为相,采取投降主义政策,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绍兴十一年(1141年)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向金国纳贡称臣。从此偏安于长江以南。

金代的历史背景

金朝是由女真人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并在发展壮大之后持续在宋朝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说,在当时它是一个极其强盛的王朝,但最开始的时候,女真族也只是一个不断受到辽国欺压的民族而已。那么,他们是怎么样才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的呢?事情还要从契丹成功变成了辽国之后开始说起。一开始女真族只是一个普通的民族而已,在自己的起源地快乐的生活着,但在辽国建立之后,他们就开始被不断的进攻。压迫促使了他们的反抗,他们很快就进行了抗辽战争,并凭借强大的战斗力很快就将大部分东北地区全部占领,让辽国失去了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也就意味着,他们拥有了比较大的领土面积。

于是,女真族之中就有人开始对领导者阿骨打提出建议,想要学习契丹,直接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虽然成功的让阿骨打动心了,但是外部辽国的虎视眈眈又让这颗想要建国的心脏冷静下来。女真族的主要掌权者吴乞买和辞不失等人在劝说建国不成功之后,又让阿骨打的子侄辈前去劝说。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在1115年,金朝得以成功建立。并且由于受到汉朝文化的影响,将自己的姓氏改为了完颜。金朝建立之后,最感到惊讶的其实是辽国,本来以为一个几千人的小民族只需要派遣一点军队就完全可以剿灭或者收服的。没想到不仅没有将其灭亡,更是让这个小民族在仅仅半年的时间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最为重要的是,辽国还没有办法将这个新生的政权给消灭掉,最开始的时候,辽国统治者率领了接近30万大军前去讨伐金国,想要来上一次杀鸡儆猴的战斗。

金朝历史

兴起(1115年—1140年)

女真族的兴起

女真族,唐朝时称黑水靺鞨,生活在黑龙江一带,以渔猎为生。辽帝国长期向女真人索要珍珠,和狩猎用的“海东青”。辽官川流不息的穿过女真部落,鱼肉女真百姓,终于导致女真族叛乱。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向辽的契丹统治者宣战。他在取得宁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战胜利后,于辽天庆五年(1115年)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金朝历史

兴起(1115年—1140年)

女真族的兴起

女真族,唐朝时称黑水靺鞨,生活在黑龙江一带,以渔猎为生.辽帝国长期向女真人索要珍珠,和狩猎用的“海东青”.辽官川流不息的穿过女真部落,鱼肉女真百姓,终于导致女真族叛乱.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向辽的契丹统治者宣战.他在取得宁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战胜利后,于辽天庆五年(1115年)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灭辽和北宋

金建国后,就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后来宋、金联手攻打辽国.1125年,辽国的燕京被攻下,辽随即灭亡了.

金灭辽后,与北宋很快成了敌国.金太宗完颜晟即位后,挟灭辽国之威,很快大举南下,于金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攻打北宋王朝,攻破宋首都开封,虏宋徽宗、宋钦宗.宋室南迁,北宋灭亡.以后金与南宋多次交兵,南攻与北伐,均无力改变南北对峙的局面.金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迫使西夏南宋臣附,成为当时中国名义上的中央政权.

政权的成立

兴盛(1141年—1208年)

确立中央集权

金太宗死后,由金太祖的孙儿金熙宗继承帝位,熙宗继位后,金宋两国渐渐平和,但熙宗本人暴燥,最后被堂弟完颜亮行弑而死.完颜亮继位,是为海陵王.

海陵王继位后,对宗室猜忌甚深,金太宗的后代差不多全被海陵王杀尽.而海陵王其中一项重大政绩,就是把首都迁至燕京,是为中都城.

海陵王迁都,实际上是为了攻伐南宋铺路,但是加上其他政治措施,为未来的金国确立中央集权制打下基础.

海陵王征宋

采石之战

金海陵王完颜亮即位之后,便一心一意图谋消灭南宋,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因此在1152年拆毁旧都上京会宁府,并在燕京(今北京)用拆自上京的宫室建材营建新都,甚至计画进一步南迁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1161年5月,金廷遣使赴宋要求重划国界,意在寻衅,南宋也开始积极备战.次年6月,海陵王御驾亲征,率号称百万的大军开赴汴京.1162年9月,金军兵分四路,沿著金宋国界大举南侵.东面军分成海路跟陆路两股,陆路军由海陵王亲自率领,自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县)渡过淮水直攻和州(今安徽省和县),海路水军则直攻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西路另有两股大军分别自陕西跟河南攻向四川及湖北,10月,金东路军渡淮,所到之处,宋军一败涂地.该月下旬,金军攻陷和州准备渡江.但就在这时,东路水军在胶西(今江苏省胶县)被宋将李宝的水军歼灭,而海陵王的堂弟完颜褒(就是日后的金世宗完颜雍)也在东京辽阳府自立为帝.虽然如此,海陵王仍然命令部下继续做渡江的准备.11月8日,海陵王出动25万大军渡江,但是先遣部队在采石被虞允文击败,船舰也被宋军烧毁.海陵王心有不甘,下令移师扬州强渡长江,但是由於部下恐惧再遭败绩,於是发动兵变杀死了海陵王.自此之后金军再也不敢图谋彻底消灭南宋.

衰亡(1209年—1234年)

世宗时期

当海陵王南侵的时候,任东京辽阳府留守的宗室葛王完颜雍起兵,自称皇帝,是为金世宗.当海陵王被杀后,世宗平定众雄,统一金国.

世宗的治绩为称为大定之治.世宗一反海陵王的残暴,使金国政治安定下来.海陵王的南征失败后,宋室的北伐声音再次高涨,世宗能把宋的军队击退,稳住金国的统治.

章宗时期

金世宗死后,由於太子完颜允恭早逝,故立允恭的儿子完颜璟即位,是为金章宗.章宗即位后,金国政治汉化甚深,同时亦慢慢衰落下来.因为章宗一朝,章宗宠信皇妃李氏以及李氏外戚,使李家权势日盛.

卫绍王时期

金章宗去世时没有儿子,由皇叔卫王完颜永济继位,是为卫绍王.卫绍王一在位,立即清除李氏势力.蒙古高原地区原本臣服于金,不过随着金的衰落,形势开始出现转变.13世纪初,随着蒙古族逐渐强盛起来,蒙古不再向金进贡.卫绍王早年曾与成吉思汗会面,被认为虚弱无能.蒙古打算进攻金国,先向臣属金的西夏进攻,金不肯出兵援救西夏,最终导致西夏向蒙古屈服.蒙古消除了后顾之忧后,大举入侵金国,屡败金兵.

宣宗时期

卫绍王在1213年被大将纥石烈胡沙虎所杀,胡沙虎拥立章宗的庶兄完颜珣继位,是为金宣宗.胡沙虎在同年被杀.

蒙古大军入侵,1214年蒙金和议成,可是宣宗随后宣布迁都开封,引来河北军民不安,蒙古更以此为藉口再次入侵.1215年蒙古军攻陷中都,陆续攻占河北各地,辽东及上京等地又为耶律留哥及蒲鲜万奴占据,金国的主要统治区只余下河南、淮北及陕西一带.

面对当前危局,金统治者错误地选择了断绝与西夏来往、进攻南宋、抗击蒙古的战略,导致三面树敌,自我孤立,形势急转直下.由於成吉思汗后来为了报仇而亲率主力远征中亚,金才暂时得以喘息.

哀宗时期

金哀宗即位后,金与西夏修好,然而为时已晚,两国早已两败俱伤.蒙古在1227年灭西夏后即全力攻金,在蒙宋夹击之下,金朝于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灭亡.

神雕侠侣,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时候

神雕侠侣的历史背景是南宋,南宋(1127-1279年)是宋朝的继续,是北宋灭亡后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一个朝代。

南宋时的社会背景是怎样的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来的小王朝。

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之下,直至被元消灭时,也未能恢复宋朝在中国北方的统治。

始于高宗赵构,终于卫王,共9帝。

南宋王朝极其懦弱,偏安一隅。

从赵构开始,一朝皇帝全无作为,奸臣当道,堪称最软弱的王朝。

公元1127年,金国从开封撤军以后,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

由于张邦昌原为宋臣,后降金,开封军民对其憎恨有加,一大部分旧宋朝臣也要求他退位。

万般无奈之下,张邦昌以孟太后之名,下诏书立康王赵构为帝。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一日,康王赵构正式即位,是为宋高宗。

然而,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为王。

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以张邦昌被废为名,继续大举南侵。

此后,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以加强黄河以南的统治。

宋朝也发兵北伐,由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浚等众多抗金将领指挥,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和金国的联军。

高宗赵构于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求和政策。

秦桧于公元1141年,解除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下狱,并于当年除夕前夜(公元1142年1月28日)杀害了岳飞父子。

其余所有曾支持过岳飞,坚决抗金的文官武将,也都被纷纷贬斥。

宋高宗以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在高宗之后,宋金两国发展相对稳定。

金国也有几次南侵,但大都半途而废,而南宋在孝宗年间也进行了北伐,但也未能收复国土。

到公元1207年,南宋的政权由史弥远执政,继续推行求和政策,还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和赠谥。

但此时金国的实力已大不如前,不但自己无力南征,还须时刻提防来自西北日渐兴起的蒙古势力。

随后,于公元1214年七月,南宋根据真德秀的奏议,决定从此不再向金贡纳"岁币",而此时,金已遭受蒙古的打击。

为了扩大疆土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侵,南宋王朝则与蒙古联手抗击金军。

公元1234年,金国蔡州被蒙宋联军攻陷,金哀宗自缢,金灭亡。

金灭亡之后,南宋不仅没有由此换来一时的安宁,反而又将面对更为强大的敌人--蒙古。

灭金之后,南宋想趁蒙古退兵之际,收复被蒙古占去的土地,但南宋一直以主和为主,并无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虽出兵但未达到预期目的。

南宋的这一举动反而成为蒙古南侵的借口。

公元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

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

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

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瑛、余介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

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死于军中。

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但南宋佞臣贾似道不但不遣军南追,反而使人向蒙古求和,以保太平,使蒙军得以顺利退回北方。

此后,忽必烈继承了大汗之位,又继续其南征的步伐。

公元1271年,蒙古建国号为元,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宋王朝走向了灭亡。

南宋皇帝谱 高宗赵构(1107-1187) (1127-1162)年在位,在位36年 高宗赵构,宋徽宗第九子。

1127年即位于南京(今商丘),史称南宋,1138年迁都杭州。

冤杀主战派岳飞,向金朝屈膝投降。

在内,则大修宫舍,穷奢极欲,只图偏安。

彻头彻尾的昏君。

1162年,让位给太子,自称太上皇。

死于1187年,时年81岁。

孝宗(1127-1194) (1162-1189)年在位,在位27年 孝宗赵伯宗,字永元。

宋太祖七世孙,秀王的儿子。

1162年即位,恢复岳飞的名誉,开始抗战,但被打败,与金国议和,史称“隆兴和议”。

1189年,禅位与其子,称太上皇。

1194年死,时年68岁。

光宗(1147-1194) (1189-1194)年在位,在位6年 光宗,孝宗第三子。

即位时已40多岁。

不仅政治昏聩,而且惧内,其皇后李氏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

1194年退位,死于1200年,时年54岁。

宁宗赵扩(1168-1224) 1194年即位,在位31年 宁宗赵扩,光宗第二子。

1208年,与金国签定屈辱的“嘉定和议”。

死于1224年,时年57岁。

理宗赵昀(1205-1264) 1224年即位,在位40年 理宗赵昀,宋太祖十世孙。

宁宗无子,死后杨后力理宗为帝。

确立了朱熹道学的统治地位,1234年,联合蒙古灭金。

此后,政治日坏。

死于1264年时年60岁。

度宗(1240-1274) 1264年即位,在位11年 度宗赵祺,理宗侄,父赵与芮。

即位后沉迷酒色,权臣贾似道专制,朝政日败,南宋危在旦夕。

死于1274年,时年35岁。

恭帝(1271-1323) (1274-1276)年在位,在位2年 恭帝赵显,度宗嫡子。

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强迫他到西藏出家,成为高僧。

1323年,被赐死。

时年53岁。

端宗(1269-1278) 1276年即位,在位2年 端宗,恭帝兄,度宗庶子。

在福州即位,即位后,兵败逃亡,途中病死。

时年10岁。

卫王(1272-1279) 1278年即位,在位1年 卫王赵丙,度宗第三子,兵败后,被元兵逼迫,丞相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

时年8岁。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来的小王朝。当时北宋的京城汴京被金国所灭,徽钦二宗也当了俘虏,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南方,迁都于临安,被推举为皇帝,史称宋高宗。

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南宋开启了中国社会的平民化进程,并出现了欧洲近代前的一些特征:市民阶层形成、雇佣关系、城市化,还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大交融。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具有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的意义,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卖炭翁解析和历史背景

《卖炭翁》是清代文学家李绅所作的一篇小品文,讲述了一个卖炭的老人在风雪中行走,遇到了一个少年,少年为老人挑担,老人为少年点燃了一支炭火,热了少年的手,少年感激老人,并且为老人提供了一些食物和帮助。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精神和邻里之间的感情。
历史背景方面,这篇小品文是清代时期的作品,清代社会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社会动荡,人们之间的互助精神成为了民间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而《卖炭翁》所反映的这种互助精神,也是那个时代人们所推崇的一种美德。因此,这篇小品文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反响,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

卖炭翁是宋代文学家文同的短篇小说。
该小说讲述了一位乞丐卖炭翁,因为长期贫穷过日子,某日其家里来了一个富人,卖炭翁竟然发现富人为带走自家炭堆,把家门锁上,哀叹富人的贪婪与自己的悲惨。
整个故事表现了农民贫苦的命运和生活的艰辛。
历史背景方面,宋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生产条件恶劣,加上租佃制度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导致了农民贫苦潦倒。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文人们意识到社会现实的严峻性,开始探索表现农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卖炭翁便是其中之一。
此外,卖炭翁还通过其富有人性的形象,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同情心和呼吁社会公义的思想。

《卖炭翁》讲述的是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的事情。

据唐代另一位大知识分子韩愈的记录,负责采购的宦官先是“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市价)”,到了贞元末年,这些宦官就像饿狼一样出没于长安的市集,看到中意的货物,就说是皇上要采购的,立即以极低的价钱强买下来,价值几千文钱的货物,通常只给一百文,有时甚至向货主强索运费、进宫费。

因为宦官站在市场上东张西望、白抢货物,时人称他们为“白望”。

韩愈总结说,“名为‘宫市’,而实夺之”,宫廷采购跟抢劫没有什么两样。

水浒传的历史背景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发生的宋江等36人的起义是《水浒传》创作的历史根据。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宋江起义失败后,英雄人们的斗争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

《水浒传》反映了梁山英雄起义的发展过程,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它作为一种新的文体,从此在文学领域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

《水浒传》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而且把二者结合起来。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显示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巨大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中具体表现出来的。

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作者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

全书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社会环境的介绍,但通过对各阶层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描绘,一幅北宋社会生活的图景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以及受压迫人民“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愿望,则是组成这幅历史图景的经纬。


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代,离北宋灭亡不远。西夏、金国、辽国对北宋虎视眈眈。

宋徽宗是一个艺术家皇帝,字画一流,却不会治国,蔡京、高俅、童贯、杨戬之流为讨好艺术家皇帝,投其所好,全国各地搜刮各种奇石,名为“花石纲”,加上各种苛捐杂税,全国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北宋末年全国各地多处爆发起义。朝廷腐败,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结党营私,他们之间都是姻亲,他们结党把控朝廷架空皇帝,各级官员明目张胆贪污,皇帝无法驾驭群臣。社会黑暗,人心险恶,很多杀人卖人肉吃人肉的客栈,占山为王的强盗到处可见。已经是北宋灭亡的前夜。北宋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飘摇欲坠之中。

梁山好汉就是在这样黑暗的社会里一个个被逼上梁山。路见不平仗义相助是这个黑暗社会的一盏明灯,照亮的是一颗颗无助的心。

梁山好汉虽然大多数是杀人放火的凶神恶煞、强盗、恶霸,很多人杀的都是该杀之人,比如鲁智深。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仗义疏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无疑是黑暗中的光明。真正的妖魔是那些比梁山好汉杀人放火还要恶毒的险恶人心。

《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典小说民族艺术风格的代表。它的历史背景是以北宋末年以对宋江为首的一群梁山好汉起义的描述,概括人民起义的发生,发展以及失败的全过程的一部小说。

它展示了宋代的政治文化,市井风情和社会现象。其背景深刻揭露了北宋时期的黑暗和腐败以及统治阶级的罪恶 ,其生成原因即“官逼民反”,不堪忍受封建压迫,揭露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中国明代长篇小说.又题为《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著.

《水浒传》是民间无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其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水浒传》描写的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6),因声势极盛,便在民间产生许多奇闻异说,流传中不断得到无名作者的加工增饰.施耐庵就是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写定成书的.思想内容

《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直接地描写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描写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展示了宏伟壮丽、波澜壮阔的斗争生活场面.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官逼民反”、“乱由上作”的历史真实,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酷的封建压迫和剥削,肯定和歌颂了农民革命斗争的正义性.小说描写从高俅到郑屠之流上上下下各色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由他们组成了一个黑暗统治网,给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农民革命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林冲等一系列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概、斗争意志和伟大力量.《水浒传》描写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而汇合、由盲目行动而变为有明确的行动纲领,以及最后受招安、彻底失败的全过程.这是一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农民革命斗争的兴亡史.《水浒传》在真实地反映农民革命斗争生活的过程中,也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一些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经验,尤其是农民革命战争战略战术的运用和斗争策略方面的经验.

《水浒传》中关于招安的描写,反映了比较复杂的社会历史内容.农民阶级“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历史形成的思想局限.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的忠君观念也对《水浒传》的作者产生影响.书中“赵官家”作为汉族政权的象征,显然同小说成书过程中民族斗争的历史背景有关.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实行的招安政策,无疑也对招安的描写产生影响.因而招安的描写,既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矛盾,也反映了作者复杂的思想矛盾.艺术成就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写出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

《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与内容相适应,前70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也独具特色.版本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流传极广,对后世影响很大.其版本有简本、繁本两个系统.明清以来流传的版本较多,各本差异较明显,较流行的是70回、100回、120回3种繁本.施耐庵(约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

《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据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如何看出一个朝代正在衰败,如何看出一个朝代正在昌盛其实,这也是有着一定的秘诀的。当时的宋朝文化经济确实发达,但是当时的社会风气特别的败坏,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被取代的这种命运,被取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的衰败,也是必定的事情是命中注定的,从水浒传里面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的宋朝已经是面临着衰败的现象。这其中,有几个现象就能说明他当时已经衰败。第一个现象就是当时的朝廷非常的混乱,那些当官的全部都想的是钱,而且奸臣也是很多,全部都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只要有钱他们就会乱判案子,导致了很多老百姓得不到安宁,觉得自己受到委屈,所以当时的社会特别的混乱,只要你有钱,什么都能做到。

而且当时社会女子去酒楼的现象比较多,那些比较有名气的人物也是经常去酒楼,这种风气虽然说自古以来一直都有,但是在宋朝是最为严重的。特别是像高俅还有他干儿子高衙内这种人,他们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败坏者。有这样子的人,朝廷肯定会大乱!还有第二个现象在宋朝的最底层,那些百姓们,他们都没有得到好的生活,正是因为这些高官经常吞并J他们的东西,把那些钱财都给吞到了自己的腰包,所以导致宋朝最底层的人物们都过得很不好。他们的生活也没有保障他们的生活起居安全都没有得到任何的保障,像这样子的国家,迟早有一天是会灭亡的。还有第三个现象就是,宋朝当时安排的军队已经出现了非常贪污的现象。

跟第一个现象有一点差不多,比如说在水浒里面出现武松的那件事情,武松当时去找县令的时候被拒而远之,不愿意待见他,正是因为这个县令,他收了西门庆的钱,所以他也答应了。西门庆该怎么做,他才会拒绝与这个武松讲解这个事情也是告诉武松他的哥哥是毒死的,这一切的一切,也是隐瞒了真相,让我们懂得钱原来是那么的有用。也可以见的那个现场是多么的腐败,被双全简直失败坏了自己的良心。还有第四个现象就是当时开的黑店特别多,孙二娘的那个店确实也是一个黑店。只不过他的黑店也是一个好店,因为他只杀坏的人,但是像他那样子无名的小店却是非常多的。

水浒中里面也是有着很多这样子的店,就是因为有这样子的店的存在,让每个人的心都变得非常的坏,导致这个社会的现象非常的混乱,让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不好,让百姓们无法生存下去,让那些当官的人感觉到越来越好,这真是害苦了百姓。还有第五个现象就是当时战争非常多。弄得百姓们流离失所,根本就没有固定的住所,好不容易得到一点粮食和一定的土地。

没过几天又被战争给轰炸了。所以我们讲到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其实宋朝从最开始长的时候就已经在面临着衰败了,只是还没有那么快,因为什么事情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就算你成功也是慢慢的成功的,比如说招安这件事情,也就是预示着慢慢成功的也是宋江预谋已久,召集了那么多人成为他的垫脚石,才得以成功。这个宋朝的衰拜其实早就到最后的那一刻,只是人们还没有及时去发现。以为这个朝代还很好。也是证明了当时的皇帝根本不管理政事,不管这些百姓活的好不好,从不去慰问这些百姓。宋朝的一大悲哀,也是预示着水浒传的一大悲哀。当时的社会气息已经非常腐败,也是带给了人们很不好的生活,最害苦的还是这些子民。

其实一个朝代的衰败,是预示着早就在走下坡路了,这也是人们能感受到的,如果百姓能感受到一些温暖,能感受到自己有地方住,有饭吃的话,就一定是这个朝代,这个国家正在走上坡路,这也是预示着好的生活,可是人们感觉生活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安宁,甚至很多人都曾想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也是预示着在走下坡路,这都是人们可以感受到。这也是跟当时的文化经济之类的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社会气息再好一点的话,恐怕也不会有潘金莲与武松这种事情发生,更不会有那些好汉们逃到梁山上面这种情况,世界一定会很安宁,这都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

北宋事件,街谈巷语,水浒英雄,可见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