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真的存在吗 了解夏朝的历史去哪里

目录导航:

  1. 夏商周真的存在吗
  2. 夏朝的发源地在哪里
  3. 夏朝历史上三座古城
  4.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夏朝建都在哪里
  5. 原始社会进入夏朝经过
  6. 夏朝定都于哪
  7. 山海经说夏朝的位置
夏商周真的存在吗

存在

夏商周的历史是存在的。夏朝是中国古代的第1个有记录的朝代,而且从来没有断代。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夏朝的发源地在哪里

经过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通过“夏商周断代工程”,最终确定夏朝建立时间为公元前2070年,但夏朝究竟源起于何地,迄今尚未破解。《史记》有关于大禹“予娶涂山,辛壬癸甲,生子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之功”的记载。

讲大禹治水成功后聚集诸侯,为其儿子启建立夏朝奠定了基础,涂山因此被视为夏王朝诞生的摇篮。 那么只要找到涂山的所在地,也就找到了夏王朝文明的发源地。

根据资料,涂山的位置有以下四种说法。

第一,河南登封市嵩山一带的涂山。

第二,位于重庆直辖市江州的涂山,建有禹庙,相传是因禹娶涂山女而建。

第三,涂山在浙江绍兴,建有禹陵、禹祠、禹庙,相传是大禹的安葬之地。 禹庙是由禹的儿子启修建的,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祭祀、供奉民族英雄大禹的庙宇。

第四,安微蚌埠市怀远县涂山。首先,近

年来在蚌埠周边陆续发现了大禹墟等37处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存,这表明在大禹时代前后,已有大规模的原始部落群在蚌埠生活,为证实传说中的“涂山氏国”提供了重要依据;其次,记载涂山的古籍中也有蚌埠涂山说为最古老。

在《怀远县志》记载,四千多年前,夏氏就祖居羽山(今苏北、鲁南一带),后徙居夏水(今北淝河)。这个地方县志的记载,将大禹的夏氏族部落来到涂山地区的原因与过程、地点,完整记载了下来,是对大禹历史、夏朝历史研究不可多得的史料与线索。这也许不能得到学富五车专家们的认可,却是解开夏朝历史的关键线索与史料。

夏水、夏河,也就是今天的北淝河,位于淮河流域北岸、涂山北部的一条自然河流,双墩文化遗址就位于淮河与北淝河之间。可以说是淮河与北淝河共同培育出了双墩文化这一目前得到确认的文化标志。夏水是部分历史研究者,对夏朝历史研究着重寻找的目标,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历史难题,是寻找夏朝国都与区域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标志。夏水、夏河,不知什么原因,早以不见传统史料的记载中。在《汉地理》中“城父(夏肥水东南至下蔡入淮,过郡工,行六百二十里。)”是为数不多的将“夏”与“肥水”记录下来的史书,却是对现在西淝河的记录,但也让我们可以把淝水与夏水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是记载淝水为夏水的不多史料。而真正可以标志夏水与夏朝国都地理位置的却是北淝水,北淝水才是与夏朝历史文化两位一体的夏水,这在关于北淝河的相关介绍中,得到了确认。

北淝河现今是一条河流不长,流域面积不广的自然河流。1953年受治淮工程的影响,上游被分流,下游被截断,成为一条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河流。具有深厚历史感的夏水名称也变为普通的北淝河,但就是这样一条不起眼的、奄奄一息的小河流,却是孕育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夏朝国都的所在地,是解开华夏文明历史,比肩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母亲之河。

夏朝的起源地在洛阳附近。

首先洛阳是上古神话以及河图洛书发源地,以及上古夏朝之源夏商周三代都城以及中华第一帝国汉魏晋北魏都城和中华第二帝国隋唐和五代都城。商业繁盛超越周汉隋唐的长安洛阳两都,还有夏族传说是颛顼部落的一支后裔,夏部落从有记录开始就是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只是后来跑到了豫西伊洛流域了。

其次是举世闻名的文明之源九大古都有洛阳、开封、郑州、安阳、商丘、南阳、西安、北京、南京等,都是上古的文化政治中心,但最有可能是夏朝的起源地是洛阳,因为洛阳位居中原腹地,粮食丰富,外加当时洛阳经济政治都非常发达了。而夏商古都城池都非常巨大,应该是在黄河南岸,符合有两个古都,其中一个是黄帝故里定都郑州,那么夏朝只能是洛阳了。

第三是洛阳地理位置优越,连接了河北和山东两地,在这里定居除了夏朝,还有殷商甲骨文也是在这里发扬光大的,加上洛阳的粮食生产很给力,基本上可以满足首都百姓和官员的日常生活需要,同时洛阳也是交通非常发达和方便的。

综合上面说的,四千年前上古都城,夏朝的起源地应该是在洛阳,因为古代文明古都中,就洛阳比较符合条件,都像是夏朝起源地了。毕竟当时夏朝经济是空前大好,国泰民安,综合实力非常厉害了。

涂山被视为夏王朝诞生的摇篮,根据资料涂山的位置有以下四种说法:河南登封市高山一带的嵩山位于重庆直辖市江州的涂山涂山在浙江绍兴安徽蚌怀远县涂山。确定涂山的所在地有重大意义。

假如安徽放端口救治图三真正的位置所在地的话,那么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轮廓清晰起来,而且有有力的论证了中华文化发源多元化的观点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只有黄河是中国母亲河”的一元论

夏朝历史上三座古城

由于夏、商历经的都城实在太多,笔者在此只提及较为著名的几个。光是开国君主禹就定过三个都城,其中,他开创夏朝后设置的都城叫做阳城,位于现在的河南郑州。

后来,夏朝的首都更是迁到过鄩、阳翟、帝丘、夏邑、安邑、原、老丘、西河等地,遍布今天河南的洛阳、禹州、濮阳、济源、开封和山西省的夏县。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夏朝建都在哪里

斟鄩(zhēn xún),为史籍记载中夏朝的都城。据《竹书纪年》记载,从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开始,到夏桀皆以斟鄩为都。其位置在洛阳盆地故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处。

根据文献记载夏后氏活动的中心区域,1959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斟鄩的遗址。

原始社会进入夏朝经过

远古是指夏朝以前漫长的时期,那时候,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人类进步非常缓慢,经历了从距今约170万年到4000多年的漫长时期,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历史全是靠神话传说世代流传下来的。

经炎黄华夏之“人文初祖”再到尧舜禹时期。当时部落联盟,继承人是由参加联盟的各氏族部落酋长推荐的。尧年老时,将位置传给了有德行的舜。舜年老时,又根据部落意见,让治水有功的禹成为继承人。可见。我们的祖先当时还处在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后期,做酋长的并没有将职位和权力当成自己的特权。

夏朝的建立,宣告了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禹为夏朝第一国君。

禹在晚年时,曾想效仿尧舜,找一个贤能的人做自己的继承人,但没有成功。禹之子启宣称,天下是他父亲打下来的,理应由子孙继承。他用武力除去了反对他的所有人,公开宣布自己做了夏王朝的第二代国君。从此,选贤任能为公的天下制度,变成了子承父业或兄终弟及的家天下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因此,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为核心的政治体系。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方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及长子继位,庶子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的法定继承人首先是嫡子中的长子。庶子即使比长子年长,也不能作为继承者,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君位的继承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夏朝的本质,其实不过是原始社会后期,原始氏族的贵族将部落的公共财产侵吞为私产之后的产物。这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转折时期。事实上,大禹父子的“窃国行为”,也确实引起过反弹——比如大禹的孙子太康,在登基后不久,就被后羿废黜。之后夏朝陷入了长达四十年的动荡。从这可以看出确实有人对大禹父子的行为不满,同时也可以看出,由于受原始社会传统的影响,君主的权威程度非常有限。

夏朝由于经济条件水平有限,因此夏朝的行政覆盖范围也相对较小。夏朝没有实力去遏制周围部族的发展。因此,当新的部族强大,其实力超过夏朝的时候,夏朝就会被取代。所以经过四百年的统治,当夏朝周边商部族崛起的时候,夏朝被商部族推翻,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夏朝建立以前,各部落是以贤能为标准来推选首领的,我们称之为禅让制。这时的天下还是‘公天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存在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历十四世、十七王,共约近500年。它统治的中心区域在今日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一带。

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唐朝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遂成为国名,中国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这便是不少历史学家所认为中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起始

原始社会分为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一开始人类是以母系氏族社会为基础的。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男性的生产力要比女性的高得多。因此慢慢地就过渡为父系氏族社会。

后来在尧舜的时候发生了大水灾。鲧去治理洪水,失败以后把鲧杀了,继续用鲧的儿子禹去治理洪水。已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他的能力得到了各个部落的认可,他的权威也越来越大。因此顺把帝位传给了禹。

大禹的儿子启不遵守当时的约定俗成,强行把地位既为己有。从此上让字改成了家天下。成立了第1个奴隶制的国家夏朝。

夏朝定都于哪

禹初建国时,定都阳城,后不同时期多次变迁,夏朝一共有17个国都,分别是:崇(今河南洛阳嵩县)、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告成镇)、阳翟(今河南许昌禹州)、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商丘(今河南商丘睢阳区)、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县利民镇东南35里)、平阳(山西安邑或晋阳)、鉏(今河南滑县)、穷石(今河南洛阳南)、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县)、帝丘(今河南濮阳南)、原(今河南济源西北2公里庙街原城)、老丘(今河南开封祥符区国都里村)、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

夏朝的都城在斟鄩(zhēn xún),今洛阳一带。据《竹书纪年》记载,从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开始,到夏桀皆以斟鄩为都 。其位置在洛阳盆地故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处 。

根据文献记载夏后氏活动的中心区域,1959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斟鄩的遗址。

夏朝的都城是阳城、阳翟、斟鄩、商丘、纶城,在今天的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夏禹始建都于阳城,后迁阳翟。阳城在登封,阳翟在禹州,均离洛阳不远。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都斟鄩。据《竹书纪年》记载,从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开始,到夏桀皆以斟鄩为都。根据众多史料记载,夏都斟鄩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考古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就是夏都斟鄩。

现在最权威的说法是三个地方 。

一、夏朝的第一个都城,是现在的河南省登封王城岗遗址所在地 。

二、夏朝的第二个都城,是现在的河南省的新密市新砦遗址所在地 。

三、夏朝的第三个都城,是现在的河南省洛阳偃师市二里头遗址所在地。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建立的世袭制朝代 ,距今已经有四千多年 。

由于年代的太过久远 ,夏朝都城所在地的具体位置,只有通过考古挖掘和仅存的很少的文字来判断 ,上面的三个地理位置 ,还有待商榷 。

夏朝的都城在阳城、阳翟、安邑、斟鄩等地。

夏朝(约前2070-前1600)是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

根据史书记载,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山海经说夏朝的位置

夏朝在《山海经》里记载的“帝之下都 ”昆仑虚,也就是如今的哈拉帕古城。

有人肯定会说,《山海经》只不过是神话而已,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不是。其实,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根本无法去证明《山海经》到底是不是神话。

亚布老师以古文字为主线,结合《山海经》,提出“昆夏论”。在《山海经》中明确记载:“昆仑虚远在西北,帝之下都”。而且在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交汇处出土了许多哈拉帕印章文字,经过亚布老师破译,印章文字与《山海经》很多内容记载一致。

阳城

因为《山海经》等历史记载的禹的都城在阳城。一般认为禹是夏朝的开国之君,所以把阳城当作夏朝的第一个都城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