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朝至北魏的年代史 北魏历史的发展

目录导航:

  1. 从夏朝至北魏的年代史
  2. 北魏进行了几次迁都
  3. 北魏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4. 历史话题:曹魏、北魏、西魏、东魏,这四个魏朝中,哪个魏朝的成就最大
  5. 北魏存在多少年
  6. 北魏历史简介大全
从夏朝至北魏的年代史

从夏朝至北魏的历史年代约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386年(北魏建立的年份)约34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的朝代如下: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粱、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北魏进行了几次迁都

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386年建国,先期定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后来,398年又迁都至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

拓跋氏一脉自从定都平城前后,曾从北方各地往京畿平城附近大规模地迁移人口。据《魏书》记载,从拓跋猗卢定居径北(今雁门关以北),至孝文帝拓跋元宏迁都洛阳之前,总计170多年的时间里,大的人口迁移就达到十八次,迁移人口总计多达百余万。这种大规模地迁移人口,在我国历史上实属少见。

北魏进行了1次迁都!

北魏拓跋鲜卑氏建立,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493年起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

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1,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平城偏北地寒,粮食产量非常有限。作为京城的平城人口日益增多,官吏队伍逐渐庞大,粮食供给问题凸显出来。当时平城没有水陆漕运,交通极不发达,从关内运粮到平城,不仅费时费力消耗多,成本也极其昂贵。而洛阳处于北方的中心地带,平原地区,交通便利,迁都洛阳就解决了最根本的粮食问题。

2,地理环境的影响。平城地处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自然条件制约着北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洛阳地处黄河中下游西岸,卧居中原,山川纵横,素有“九州暖地”之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自然成了古代帝王理想的建都场所。曾是东周、东汉、曹魏等朝代的都城。

北魏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北魏时期,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当时这些地区的话,事实上,有很多民族,也就是说,中华文明事实上应该是多个文明,多个民族的融合,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当时的中华文明正在发展,也就是正是处于发展时期,这个过程一直要到唐代之后,事实上才结束。

民族界线越来越小,社会上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这种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在北方表现得最为明显。北魏孝文帝顺应这一历史潮流,采取措施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少数民族的汉化和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局面的出现。

中亚和印度等南亚的哲学、逻辑学、医学、语言学,艺术成就以佛教、佛学为载体进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精神文化,佛教盛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出现兴佛与反佛的斗争。

历史话题:曹魏、北魏、西魏、东魏,这四个魏朝中,哪个魏朝的成就最大

曹魏是指曹丕(曹操儿子)建立的魏国,三国演义的终结。北魏(386年~557年)是北朝时代位于今日华北地区的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拓跋鲜卑氏建立,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在比较哪个朝代更为强大这点上的话 因为一些时期的不同和环境的不同 所以在区别上肯定会存在一些分歧的 但个人感觉还是曹魏 因为以当时三国的情形来判断 老曹的延续下来的曹魏在各项实力上都应该是稍强与后期的那三魏的 呵呵 当然了这个只是我自己感觉的哈他们四个朝代也没有正式交过手 所以就以自己的理解来认为哪个稍强些了。

北魏存在多少年

北魏(386年~557年)是北朝时代位于今日华北地区的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拓跋鲜卑氏建立,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北魏历史简介大全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永熙三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元魏宣告结束。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享国148年。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与民族融合。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