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大家族 东晋四大家族历史人物

目录导航:

  1. 东晋十大家族
  2. 东晋四大名门望族
  3. 东晋四大士族排名
  4. 东晋江南四大顶尖家族
  5. 东晋两大家族人物
  6. 东晋四大家族先后顺序
东晋十大家族

1.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

2.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仅次于陇西李氏

3弘农杨氏

4太原王氏

5.琅琊王氏是王姓显贵的代表,

6.陈郡谢氏中国古代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士族

7.清河崔氏

8.荥阳郑氏源自古郑国

9.卢氏历史上自称来自范阳,涿州(郡)或幽州

10.太原温氏,温氏之先出自姬姓

东晋四大名门望族

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陈留谢氏、桓氏、庾氏。

1、琅琊王氏是王姓的郡望之一。其始祖为周桓王之子王子成父,本为姬姓,后因驱逐赤狄有功,被赐姓王姓。

2、陈留谢氏,又称陈郡谢氏,出自陈郡阳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能与琅琊王氏比肩的,唯有陈郡谢氏

3、桓氏一族发迹于桓温的父亲桓彝,桓彝是谯郡龙亢人,最初在齐王司马冏麾下任骑都尉,晋元帝时受封安东将军,之后“累迁中书郎、尚书吏部郎,名显朝廷”

4、庾氏庾亮继承了大权臣王导位置,庾亮死后他的弟弟庾冰接任大权臣的职务

琅琊王氏:

原曹魏、西晋顶级士族之一,出过王祥、王戎等三公级高官。西晋八王之乱的最后,胜利者东海王司马越选择与琅琊王氏的代表王衍合作,开始所谓“王与马,共天下”。永嘉之乱时,司马越病死、王衍被杀。同为琅琊王氏的王敦、王导共推同属司马越阵营的琅琊王司马睿在江左称帝,王敦在荆州镇压流民起义,王导在朝中帮助司马睿处理南渡士族与本土士族的关系。

东晋的建立离不开王氏兄弟的鼎力相助,因而琅琊王氏的权势在东晋前期达到鼎盛,司马睿登基时甚至拉王导共坐御床。后来王敦不满晋元帝司马睿意图削弱王氏势力,在荆州造反。司马睿甚至不敢追究在朝中辅政的王导,最后被王敦活活气死。王敦被平定后,王导也未被追责,一直辅政到339年去世。但王导死后,琅琊王氏人才后继不足,出了不少如王羲之、王献之一般占着高官厚禄玩清谈、玩艺术的纨绔子弟,再没出现过如王导一般权倾朝野的人。不过琅琊王氏在南朝一直是顶级门阀,直到两百多年后的侯景之乱才衰落下去。

代表人物:王衍、王导、王敦、王羲之

颍川庾氏:

南渡前本为低级士族,高光时刻主要集中在庾亮、庾冰、庾翼三兄弟身上。永嘉之乱前,庾琛南渡江左,司马睿到江东后征召庾琛与长子庾亮入其幕府。庾亮担任司马睿世子司马绍的老师,司马睿还让司马绍娶了庾亮的妹妹庾文君。晋明帝司马绍继位后,庾亮凭着外戚的身份成为了与王导并肩的权臣。但志大才疏的庾亮在司马绍死后引发了苏峻、祖约之乱,全凭荆州的陶侃与江州的温峤才能平定叛乱。庾亮在平乱后自贬为豫州刺史、出镇芜湖。

然而等镇守荆州的陶侃死后,庾亮成功接管了荆州势力,权势达到鼎盛,与朝中的王导分庭抗礼。339年庾亮死后,庾冰、庾翼兄弟先后接任。但庾翼死后,庾氏后继无人,虽然历代也有出任高官,但权力大不如前,衰退程度远甚于琅琊王氏。

代表人物:庾亮、庾冰、庾翼

龙亢桓氏:

南渡前的低级士族,原本门第不算低,但高平陵之变中桓氏站错了队而衰落。永嘉之乱后,桓彝渡江后投奔司马睿。因与庾亮是故交,所以受其举荐一路高升。桓彝在苏峻之乱中抵抗叛军而战死,桓温因父亲与庾氏兄弟的关系倍受照顾,不仅娶到了南康长公主(司马绍与庾文君的女儿,庾亮的外甥女),还在庾翼死后接手了庾氏在荆州的势力。

桓温在灭成汉、数次北伐中原后权势达到鼎盛,东晋的几乎全部国土都被桓氏控制,桓温为了展示权威甚至废掉了皇帝司马奕。但桓温终因北伐屡败、其他士族反对等原因最终没有篡位称帝。桓温死后,弟弟桓冲接管荆州。桓冲死后朝廷一度夺回荆州的控制权,但随后又被桓温的儿子桓玄夺走。桓玄起兵进京废掉晋安帝,于403年正式篡位建立“桓楚”政权。好景不长,出身京口寒门的北府兵将领刘裕起兵反对桓玄,桓玄兵败身死,桓氏政权迅速崩溃,连带整个龙亢桓氏也被踢出江左士族行列。

代表人物:桓彝、桓温、桓冲、桓玄

陈郡谢氏:

原西晋中级士族,在魏晋前期门第不高。谢氏的谢鲲在八王之乱中倒向东海王司马越阵营,所以后来谢氏兄弟谢鲲、谢裒等追随司马睿南渡。谢氏在东晋前中期地位并不算特别高,其崛起大概从谢鲲的儿子谢尚开始。庾亮死后朝廷为了压制庾氏,任命谢尚为豫州刺史。谢尚死后,此时已经掌控朝政的桓温开始扶植自己的势力。谢裒的儿子谢奕与桓温交情很好,桓温因此开始照顾谢氏,谢奕和弟弟谢万先后担任豫州刺史。

谢万是个草包,于359年北伐前燕一败涂地,归朝后被贬为庶人。此时谢鲲、谢奕等谢氏长辈已经去世,为了保证谢氏的地位,谢奕的弟弟谢安入朝为官。谢安虽然曾受过桓温提拔,但当桓温企图篡位时,他与出身太原王氏的王坦之一同成功阻挡拖延桓温。因而在桓温死后,谢安被提拔总领朝政,与荆州的桓冲对抗。谢氏子弟开始大量入朝为官,其中谢奕的儿子谢玄在京口训练了影响南朝历史的“北府兵”。

谢氏的权势在383年的淝水之战后达到鼎盛,谢安坐镇中央指挥,谢玄、谢石等谢氏子弟在前方冲锋陷阵。战后谢安甚至到了赏无可赏的地步,因而谢氏成了重点打压对象。可惜,谢安之后谢氏与当年琅琊王氏一样后继无人,谢安、谢玄等去世后,谢氏门第虽高并一直持续到侯景之乱,但再没出过谢安那样地位的人。

代表人物:谢安、谢玄、谢石

总的来说,王、庾氏是东晋前中期的顶级家族,而桓、谢氏东晋中后期崛起的家族。

论崛起的顺序是王->庾->桓->谢。

东晋四大士族排名

1、王家

琅琊王氏最辉煌的时期,就是晋末丧乱,在王家的鼎力支持下,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司马睿在登基典礼上,让王导一同坐在龙椅上,后王导官居宰辅,共辅佐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任帝王。王家在军事上拥兵自重,政治上一家独大,显贵一时。

2、谢家

谢氏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快。谢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便是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前秦的谢安,而谢氏的发迹也是从谢安这一辈开始的,谢安的堂兄谢尚,弟弟谢万出仕后,家族才开始兴旺,到谢安任相时期达到顶峰。

3、恒氏

恒氏发迹于桓温,当时,北方的后赵政权与西南的成汉结盟,对东晋形成半包围之势,两害相权取其轻,灭掉成汉便成为东晋的首要目标,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正是桓温,桓温也因此在朝中名声大振,后来升至大司马,长期执掌朝政大权。

桓温有篡晋室自立的野心,三次北伐都是在树立自己的威信,捞取政治上的资本,为最终的篡立做着前期准备,桓温在有生之年虽没能实现篡立的目标,却奠定了家族不可动摇的地位。到了他的儿子桓玄时,终于起兵反叛,逼迫晋安帝禅位,于公元404年建立桓楚政权。桓楚政权被刘裕的北府军打败后,桓氏家族余众仍与晋室对抗多年。桓氏一族的反叛,也让本就日趋没落的东晋朝,变得更加摇摇欲坠,最终被刘宋所取代。

4庾家

庾氏家族则来自颍川(今河南许 昌),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庾家的代表人物是庾亮,他因妹妹庾文君嫁给了晋明帝,而入朝担任了中书监,和王导分庭抗礼。然而,庾家兄弟虽然才能出众,却都活得不长,都是四五十岁就死了,这也是庾氏家族的名气、延续力不如其他三大家族的重要原因。

东晋江南四大顶尖家族

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里面重点讲了司马氏、王氏(琅邪和太远两支)、庾氏、桓氏、谢氏、郗氏这七个大家族,但是实际上影响力一直保持到南朝不衰的只有王谢两家。

东晋两大家族人物

王谢指的是东晋时期王谢两家世家大族,其中知名人物有王羲之、王献之、谢安、谢玄。王羲之父子出自琅琊王氏,谢安叔侄出自陈郡谢氏。

琅琊王氏

南朝时期

琅琊王氏但是不乏文学名人,如齐梁时期的王俭就是一代儒学宗师,梁代的王融、王籍、王褒、王肃等是当时知名的诗人。王融便是永明体诗歌的几位创作家之一。

陈郡谢氏

谢安之后,陈郡谢氏在东晋到南朝的200多年中(公元317~589年),谢氏见于史传的人数就有12代、100余人,而他们则不受朝代的限制,可以累朝累世永远贵显。

东晋四大家族先后顺序

王、谢、桓、庾四大家族。

一、 琅琊王氏

琅琊(山东临沂)王氏是古代历史上顶级的门阀士族,其势力相当强大。即使不是对这个家族很了解,也必然知道书圣王羲之,王羲之正是王导的侄子。

二、 陈郡谢氏

陈郡(今河南太康)谢氏也是顶级门阀,和琅琊王氏并称为“王谢”,相较于王氏,谢氏更多的是以文学著称。

三、 龙亢桓氏

龙亢(今河南永城市)桓氏是齐桓公的后裔,早期名人可以最熟到东汉初期的名儒、大臣桓荣,深得光武帝刘秀赏识。晋朝名臣桓彝是桓荣的后代,江左八达之一。桓彝在西晋时开始为官,永嘉之乱后,桓彝继续效命东晋。

四、 颍川庾氏

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庾氏,相比于其他三个家族影响要稍微弱点,主要活跃在东晋时期,在南北朝后便迅速衰败。庾氏最早起势于魏晋时期,但是没有像其他三个家族那样有赫赫有名的人物。东晋时期,庾氏最有名的人物当属权臣庾亮。

王、谢、桓、庾

东晋四大家族:王、谢、桓、庾四家,东晋早期王氏家族的地位以及影响力是最大的,司马睿前期在王导和王敦的辅佐下,才在江南占有一席之地。当时有句话叫“王与马,共天下”。陈郡谢氏是唯一能与琅琊王氏相比肩的。之后才是桓家和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