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与王羲之同名的人 西晋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谁

目录导航:

  1. 三国时期与王羲之同名的人
  2. 西晋文坛三大家
  3. 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西晋名书法家是谁
  4. 中国四大书法家的故事
  5. 西晋东晋文学主要作家
三国时期与王羲之同名的人

三国时期有个著名人物叫钟繇[yáo],字元常,颍川长社(今属河南许昌)人。

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官职,因助汉献帝东归之功受封东武亭侯,后来受到丞相曹操的器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

曹丕代汉称帝,任钟繇为大理,后升为相国、太尉等官职,位列三公,成为魏国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为魏国的创建、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钟繇还是个著名的书法大家,楷书(小楷)的创始人,后世称之为“楷书鼻祖”,与晋朝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他练习书法达到如醉如痴的地步,白天手指头不停地比比划划,夜里拿被子当纸继续练,以至于棉被划出一个窟窿。

西晋文坛三大家

西晋时期的三大文学家分别是潘安,左思和陆机。潘安是西晋文坛的领袖,素有美男子之称。左思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其巜三都赋》颇为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陆机是陆逊之孙,陆抗之子,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西晋名书法家是谁

王珣的《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自然一体,有如天成。

国家文物局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均为书画作品,首件作品一定是张伯驹先生重金购得并捐献国家的《平复帖》,“在昔欲阻《照夜白图》出国而未能,此则终了宿愿,亦吾生之一大事。”《平复帖》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平复帖》是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创作的草隶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平复帖》共九行、八十四字,是陆机写给一个身体多病、难以痊愈的友人的一个信札,因其中有“恐难平复”字样,故名。

陆机。

陆机善书法,其章草作品《平复帖》是中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中国四大书法家的故事

中国书法家的故事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入木三分

做生意的一般都要给自家的店号起个吉利的名字,然后总要挂上招牌。

据说绍兴城有一家店铺好不容易生意好了一些,扩大了门面,于是就想换个新的招牌。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一时也没有找到好木材,凑巧,有亲戚给找来了一块曾经用来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写满了祭祝的文字。开始,人们并不在意,店老板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笔字洗去,好写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板上的毛笔字不仅没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层,笔迹依稀可见;木板刨了两层,笔迹还能看见。人们惊讶了:这是谁写的字,这样深刻有力,一位懂得书法的老先生来了一看,立即惊叹得叫起来。看着他一个劲地拍案叫绝的样子,在场的人都很奇怪,纷纷围拢来看。老先生说:“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笔迹啊!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被誉为四大书法家。这次我来说说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小故事:1、欧阳询流连观碑;2、颜真卿黄泥习字;3、柳公权学书法;4、赵孟頫奖拔雪庵和尚。

1、欧阳询流连观碑。欧阳询是个书法大家,也是个惜才的人。有一次,他从外面出使回家,于荒外乱草丛中发现一处石碑,石碑上有一些文字,原来是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欧阳询立刻驻足观赏,一会离开之后骑行几里路复又折回欣赏。这还不够,第二天他又过来观摩石碑并用纸张临摹,在碑旁研习三天三夜,掌握其精髓之后,才高兴离去。

2、颜真卿黄泥习字。在颜真卿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颜真卿的母亲带着他回到外祖父家,由外祖父教习颜真卿习字。颜真卿写起字来很是认真,但家里的条件并不算好,母亲也感概,觉得对不起孩子,不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颜真卿最后找到了一个不花钱的方法,那就是碗当砚台,刷子当笔,泥浆当墨,墙当纸,写满了用水冲掉,再重新写过,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颜真卿认真习字,最终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

3、柳公权学书法。柳公权在很小的时候字写的就很好了。但其经常自夸,偶遇一个卖豆腐的老夫,被嘲其字软塌塌的,没筋骨。这让柳公权很不服气,老翁便告诉柳公权有人可以用脚写字,并且写的龙飞凤舞,铿锵有力。柳公权便去京华城看了这个无臂老者,果然如豆腐老夫所说,无臂老者左脚压纸,右脚写字,写下的字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柳公权马上跪下请求拜师,老者没有同意,只是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从此,柳公权不再自夸,专心习字,最终也学有所成,为后人称颂。

4、赵孟頫奖拔雪庵和尚。赵孟頫书法很好,却也是谦逊之人。同一时期有一僧人,号名雪庵,也擅长书法。当时元代皇宫中的匾额,均由雪庵先生所写。元代延佑年间京城大都的兴圣宫刚刚建成,宦官李邦宁传皇太后诏令,命赵孟頫为兴圣宫题写匾额。赵孟頫坦言以往匾额均由雪庵和尚所写,雪庵的书法名声更大,传遍朝野。

由以上四则故事可以看出,这四位书法大家的盛名得来实至名归,均是谦虚努力之人。我们也应当学习他们的精神,坚持不懈,努力谦逊,方可取得更好的成绩啊!

西晋东晋文学主要作家

西晋东晋涌出了许多文学作家,下面选取其中两个来看看:

刘琨,郭璞。

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

郭璞(pú)(276年—324年),字景纯,汉族,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他还是中国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

西晋的文学家较早时有傅玄与张华太康(武帝年号)、元康(惠帝年号)年间,文学颇为兴盛,有所谓“三张两陆二潘一左”(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其中,陆机的文学成就最高,被称为“太康之英”。左思则在文坛重形式美之际别具一格,以刚健质朴的语言写下了不少内容充实、感情强烈的作品,被誉为“左思风力”。以他的《咏史诗》之二为例: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潦。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刘琨与郭璞是西晋、东晋之际的两位文学家,二人风格却大不相同。从晋末开始,文坛开始盛行“玄言诗”。“玄言诗”可追溯于正始年间的何晏、阮籍、嵇康,他们有的诗作以老庄哲学为基础,抒发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写得颇为玄奥。西晋虽说间或有左思、刘琨等特立独行的作家,但主要盛行注重形式美的作品,玄言诗只在西晋末年才开始流行,在东晋时相当繁盛,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中便曾说:“有晋中兴(即东晋建立),玄风独著”。东晋乃至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自然是陶渊明莫属,两晋散文除陶渊明之外别无名家,不过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倒是散文名篇,把人生哲理的感悟寄予在优美的景物描绘之中,写得超逸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