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共迁了几次?都迁在了哪里
- 盘庚迁殷所在朝代是
- 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谁呢
- 商朝距今多少年
- 商朝起止的时间是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始祖为契(传说为帝喾女简狄吞玄鸟卵而生),是中国第一个有同时期文字记载的王朝,建立商朝者为汤。商国君主商汤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毫即为商朝的第一个国都。
成汤建立商朝以前 为商 部族阶段。此时商朝因为追逐水草丰富之地,为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以及部族的延续,屡次变换“国都”,《史记 殷本纪第三》记载:“成汤,自契至汤八迁。”
成汤建国之后定都于“毫”,而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商都数次发生更易,直至盘庾时期才稳定下来(盘庾迁殷,因此商朝又称为殷商)。自成汤建国到盘庾迁殷,这一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早商”时期,这一时期的资料可从《尚书》中《盘庚》篇得到一些资料:“殷人屡迁,前八后五”,早商时期商朝频繁迁都,先后有亳、嚣、相、庇、奄等。
亳、嚣、相、庇、奄等地,大致均位于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今河南一带)。商朝初建立之时,游牧之风仍未完全褪去,国家政权建设尚不完全,王室内乱频仍。《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中丁以来,废硷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于是诸侯莫朝。”
水灾等自然灾害多发,部分地区过度开采而导致的自然资源匮乏问题,以及最重要的一个原因: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殷商历代统治者不得不屡屡迁徙都城,直到盘庾时代,商朝的农业制度有所发展,国家政权建设较为完备,王室内部矛盾缓和,之后的几百年里才能稳定都城在殷而基本不作改变。
盘庚迁殷所在朝代是
盘庚迁殷是指商朝时期盘庚为摆脱困境,避免自然灾害,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的历史事件。
商朝中期以来经历九世之乱,盘庚继位以后政局混乱,阶级矛盾尖锐。经过考量,盘庚认为殷自然条件良好有利发展农业生产,阶级矛盾可以得到缓和,可避开周边叛乱势力的攻击,有利于加强巩固统治地位。遂决定把都城迁到殷。 盘庚迁殷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
发生在殷商时期的盘庚年间。
公元前1312年,盘庚即位。盘庚之前因争王位而多内乱,为了摆脱困境,避免自然灾害,盘庚于是决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西北)。自盘庚迁殷到帝辛(纣)亡国共273年,国号称殷。从这以后,商朝也被称为商殷或殷商。
约公元前17世纪末,汤带领军队攻占了夏王朝的首都斟郇,夏朝灭亡。自此,商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第二个统一王朝。商汤在伊尹等大臣的辅助下,吸取了夏灭亡的教训,采用“宽以治民”等各种政策,使国力逐渐昌盛。其后,商朝历经五次迁都,最终盘庚将都城定于殷。到商朝中后期,商王武丁励精图治,使商王朝出现了 “武丁中兴”的繁荣局面。
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谁呢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b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商朝距今多少年商朝距今3000多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1-3]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商朝距今3000多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1-3]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1600+2009=3609 商朝(约前1600年—前1046年),开国距今大约3609年,亡国距今大约3055年。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族部落首领商汤灭夏创立,商王朝经历17代31王。历经五百余年,至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灭。
商朝距今3000多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1-3] 。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商朝起止的时间是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弟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商朝势力范围以内和以外分散有许多远较商族落后的方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起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结束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
“商朝”介绍:
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
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商朝分三个阶段先商、早商、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朝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古代文明的进步获得转机。商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自然灾害,屡次迁都,经济水平十分低下。但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加快,私有制度进一步完成,商朝走向了奴隶制度占主要地位的时代。历史上把这一段时期称作“商汤革命”时期。商朝确立统治,就在亳建都。
《尚书·无逸》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信息,这就是在商氏族历史上,到商代后期的武丁、祖甲以后,商氏族才进入以父系相承为特征的宗法社会,而在武丁、祖甲以前,商氏族一直处于以同辈兄弟先后执政为特征的氏族社会。直到商代之亡,殷商贵族遗民仍然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不同族团的大量存在。这是武丁、祖甲以前商氏族在继承制度上一直实行兄终弟及制的社会基础。
商代先王时期的社会性质及其世系继承制既然如此,则早于商代的先商先公时期,在社会性质上应该是氏族血缘族团关系更为盛行,其兄终弟及继承制更为普遍。所以,前文所拟定的先商先公世系表中,从冥、季开始以兄终弟及制为主要特征当有相当的可能性。不仅如此,从冥、季往前推,直到始祖夒。岳时期,其世系则可能还表现为隔辈相传的祖孙继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