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要统一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 西汉盐铁专营改革时间表

目录导航:

  1. 为什么汉武帝要统一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
  2. 食盐在古代为什么那么珍贵
  3. 汉代什么时候废除铁的官营
  4. 汉武帝后到西汉末年汉朝和匈奴是什么关系
  5. 汉代重农抑商三个表现
  6. 中国古代盐专卖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7. 古代食盐为什么那么贵
  8. 盐铁法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汉武帝要统一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

汉朝政府在武帝以前没有能力发行货币,就将这个权利交给了个别人,比如邓通。

而汉朝前期由于诸侯国势力雄厚,把持着盐铁的经营权,中央难以收回,这也是吴楚七国之乱爆发的原因之一。

武帝由于采取了推恩令,导致地方权利下降,所以有能力收回这些权利。

盐铁的利润丰厚,是国家财政的一个重要来源,铁的专卖也是相同的道理。

随着社会趋于平稳,盐铁两项慢慢地成为商人获取暴利的手段。因为没有人不吃盐,没有人家里不用铁器,又因为汉代的田租很低,只有三十分之一,所以这两项的税收逐渐超过了田赋。

汉武帝开始对商人进行整治,不仅对所有商人课以重税,更是取消了商人触碰盐铁的权力,将盐铁经营权收归官府。

食盐在古代为什么那么珍贵

在古代,食盐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物品,因为它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意义。

首先,食盐是一种必需品,人们需要它来调味食物和保持身体健康。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和技术落后等原因,食盐的获取和运输非常困难,因此它的价格非常昂贵。

其次,食盐在古代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在贸易中占有很大比重。许多国家都通过控制食盐的生产和销售来获得巨额利润,并且还可以通过对外贸易来获取更多的财富。

此外,食盐在古代还具有政治和文化意义。由于它的珍贵性和重要性,许多国家都将食盐视为国家机密,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护它。

在古代,食盐非常珍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食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流失盐分很多,需要及时补充。

2. 古代没有现代的冰箱、冷冻技术等,食盐可以用于食品的保存,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腐败,保证了粮食的储存和供应。

3. 食盐在古代也被用作货币,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支付税收,是一种通货。

4. 食盐的产量非常有限,只有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才能够开采,因此食盐的供应非常稀缺,价格也非常高昂。

综上所述,古代食盐珍贵主要是由于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稀缺性,而现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能力的提高,食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物品之一,价格也相对较低,普及率也很高。

古代的人勘探的技术、冶炼的技术没有现代人这么先进。因此,发现的盐矿不多、盐的产量不高,再加上交通运输不方便。

这也就造成了古代,盐即是生活必需品,又是比较稀缺的商品,因此在古代盐的价格很贵。

一、相对成本来讲现代盐并不便宜。二、古代盐尤其贵,贵在重税,变相的人头税,因为古代收税并不容易,但是人都要吃盐,盐的制造流通比较好控制,政府或者朝廷就在盐上做文章。

生活必需品的盐,在古代为何一直那么贵,穷人买不起盐的时候吃什么

从古至今,盐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长时间不吃盐,人的身体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比如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上学过的“大脖子病”。但是盐的价格却一直是贵的时候多,便宜的时候少。我们先来简单分析一下盐的价格为什么那么贵,再来说一下古代穷人买不起盐的时候吃什么。

在古代,盐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封建王朝的垄断控制,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盐贵的原因首先要感谢管仲他老人家,他是最早将盐纳入官税,并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的官员。

盐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每个人都要吃盐,涨价了需求也不会变化太多(他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刚需),且没有替代品。而且源头也好把控,只要把盐场都归公有,就可形成垄断,垄断就能带来暴利。

盐这东西拿来收税可就在好不过了。简单,成本低,老百姓又难察觉,天下哪有这种好事。于是汉代桑弘羊提出了盐铁专营。形成垄断后,效率就不行了,然后经营盐业的贪官再中饱私囊一下,朝廷也拿不到几个钱,到了唐朝刘宴又进行了一次改革,主张许可制经营,朝廷卖盐业许可证,买了许可证,就可以找朝廷买盐赚钱,商人趋势若骛,为了盈利相互竞争,朝廷靠着卖许可证赚了很多钱,国库充盈。这就是所谓的古代盐贵的原因。

盐是生活必需品,每个人都离不开,因此可以从中攫取巨额的税收。既然是古代税收的重要来源,那么封建统治便可以经常通过提高盐价来充实国库,以满足自己的奢华生活或者应对战争等特殊情况。

第二个原因是古代提炼盐的技术远不及现在发达,成本也比较高。比如煎盐和煮盐的方式就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卖出去的时候自然价格也要贵一些。一直到清朝中后期,随着炼盐技术的进步,盐的成本才逐渐降低。

产盐主要是来自海盐、井盐、池盐。古代生产力和技术所限,从生产成本就远高于现在制盐工业。另外盐铁从汉代开始就已经收归国有。垄断就会带来溢价。最后,运输成本比现在要高的多。尤其是没有漕运的时候。陆路运输效率比较低,时间成本高,一路人吃马喂,带来的消耗是远超现在的。

第三个原因是交通的原因。古代虽然都是官盐,但是也会受市场规律的影响。在古代,盐主要有井盐和海盐等,但是产盐地较少,需求量却很大,这就需要经常有专门的运输队来运盐。但是古代的道路很不发达,遇上阴雨天行程就慢很多,而遇上大雪封路和战乱的情况更是无可奈何。盐的需求量一直很大,而供应一端却不够及时,因此也会经常出现盐价高的现象。

以上简单分析了盐价高的几个原因,盐价高使得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开销增加,生活负担更重,有的时候,盐价甚至要超过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粮食。在这种情况下,古代穷人吃什么呢?

首要的选择是私盐。市面上的官盐一直是由封建政府控制的,价格也是由政府说了算,价格提高的时候普通百姓也没有办法。这个时候,穷人首先便会选择比官盐的价格相对较低的私盐。

当然了,在古代,贩卖私盐是明令禁止的,然而私盐巨大的利润空间却使得这一行当长盛不衰,古代的盐帮,经常走一趟就能赚够全家一年的开支。在清朝中后期,私盐几乎能占据半壁江山。失去了这么重要的一块税收来源,也导致了清朝国库经常空虚。

而且,贩卖私盐在古代经常被视为义举,因为这一行为可以帮助很多穷人买到生活必需品,如同《我不是药神》里的程勇等人从印度进口低价救命药一样。最明显的两个例子便是唐末的黄巢,他原先就是私盐贩子,既挣了钱,也在百姓中立下了好的口碑,是件名利双收的事情。

在古代,食盐很珍贵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食盐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是人体内的重要离子之一,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其次,食盐也是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可以起到保鲜、调味、脱水等作用,有利于延长食品保存期限。

最后,由于食盐在古代并不是随处可得,需要经过长途运输和加工制备,所以价格非常昂贵。不仅如此,许多古代国家也规定只有特定人群才能享用食盐,比如罗马帝国时期只有贵族才能食用食盐,一般百姓甚至都不能在食品中加盐。因此,食盐在古代被视为奢侈品,价值得到了高度认可。

食盐在古代很珍贵。
因为食盐是人体必需的物质之一,也是食物加工和储藏的重要调味品和防腐剂,因此在古代社会中被广泛使用。
此外,古代交通不发达,盐矿地点分布有限,并且运输成本较高,因此导致食盐供应量稀缺,成为罕见的贵重物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食盐的生产和运输变得更加便利,价格也变得越来越低廉。
现代社会中,食盐已经成为人人都可以轻松获取的必需品之一。

在古代,食盐之所以被认为是非常珍贵的原因是因为它在食品加工和保存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缺乏现代冰箱和冷冻技术的时代,盐可以用于防腐和保存食物,使得人们在冬季和干旱期间都可以获得充足的食物。

此外,盐还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钠和氯离子,这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因此,古代人们在盐的获取和贸易中非常重视它的价值,甚至使用它来支付工资和税收。

此外,由于盐对存储和采集食物的重要作用,控制盐的贸易也成为了一种政治和经济上的权力。因此,在古代,食盐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而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因此非常珍贵

1 食盐在古代非常珍贵。
2 因为食盐是人体必需的物质之一,而且在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多种保鲜技术,食物往往很容易变质,所以保存食物的同时也需要加盐,因此食盐非常宝贵。
3 食盐的珍贵也引起了相应的商业活动和腐败现象,比如有些国家就把掌握食盐资源的人当作特权阶层,通过对民众的征税等手段获得利益,这也间接加深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社会不公。

汉代什么时候废除铁的官营

好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实行起盐铁专卖法.根据盐铁官营法的要求,在全国有48处设置了铁官,38处设置了盐官.它们在朝廷的统一管理下,“笼天下盐铁诸利”。还有酒类专卖,但酒类专卖时存时废,自东汉时才全面取消酒类专卖,允许民间经营。

中国盐铁官营制度是在地皇二年(22年)废除的。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和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构具体管理。但到王莽时期这种制度弊病越来越多,就被废除掉了。

汉武帝后到西汉末年汉朝和匈奴是什么关系

您好,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使我们一直都是以农耕为基础的文明结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农耕文明却总是遭到各种游牧文明的入侵。就像西晋之于五胡乱华,唐之于吐蕃突厥,明之于蒙古瓦剌一般。

而中国最早的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呢,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民族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从秦始皇开始,就有蒙恬戍边,白登之围,李广出塞等多个故事,讲述了汉匈之间的冲突,但由于中原的农耕文明对于骑兵和地形的不了解,双方冲突总是农耕文明胜少负多。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在他的领导下,农耕文明第一次“站了起来”!从“马邑之谋”开始,汉武帝开始转变中国对匈奴的消极防御态势,改为主动进攻。也是匈奴命里该绝,汉武帝挖掘出西汉王朝的一对将星——卫青,霍去病!在汉武帝的统一规划,以及卫青和霍去病的指挥下,汉军连战连捷。奇袭龙城,收复河套,漠南大战,漠北相遇,一直到封狼居胥。终于,匈奴开始顶不住了,向北撤退。及至武帝末年,汉朝已经让匈奴做到“漠南无王庭”的地步。可一时的胜利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在西汉王朝剩下的时光里,汉朝与匈奴之间又如何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武帝去世以后,小儿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汉昭帝即位时年幼,于是安排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四人辅政。彼时的西汉王朝虽然外患有所解除,但由于武帝长期的穷兵黩武,府库财货日渐空空,盐铁专营之下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于是,汉廷召开了一场著名的辩论会,议题就是关于盐铁酒是否继续专营以及对匈奴战与和的问题。

以桑弘羊和上官桀为首的主战派和以霍光为首的主和派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桑弘羊获得了胜利,西汉继续盐铁专营同时对外继续向匈奴施压。虽然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却也进一步打击了匈奴。

到汉宣帝即位时期,匈奴发生内乱,匈奴王廷分裂为以郅支单于为首的激进派和以呼韩邪单于为首的主和派。最终,呼韩邪单于获得了胜利,郅支单于远走西域,在西域挑拨楼兰,乌孙等国对汉朝和呼韩邪单于发动进攻。而当时的汉廷是整个西汉王朝实力最强大的时期,汉宣帝委任的西域都护陈汤在西域平叛,斩杀郅支单于,献其首级于长安。远在漠北的呼韩邪单于又惊喜又害怕。感叹于汉朝强大的呼韩邪单于亲自来到长安,跪在汉宣帝面前称臣。这是汉朝第一次获得匈奴统治阶级的屈服,汉朝与匈奴达成了和解。

等到汉元帝时期,匈奴与西汉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于是,呼韩邪单于希望汉王朝重启和亲制度,并亲自赶赴长安面见汉元帝。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昭君出塞”诞生了。王昭君不仅仅是汉匈和平的象征,更为匈奴民族带来汉朝先进的技术,物资和和平的愿望。从此,匈奴一直到西汉末年都与汉朝之间和睦相处,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大美谈!

所以,战争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他能带来的,只是更多的伤害和泪水,只有彼此之间打开心扉,互相理解,才能做到共同发展和进步。两千年前的汉朝和匈奴就是如此,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习这种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精神,使我中华民族永远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大家,谢谢!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李广、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列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消灭了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权,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个郡,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在东北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为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

西汉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国力强盛,大破匈奴,远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复南越,吞并朝鲜,设置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华版图[61] ,一说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才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西汉版图东抵日本海、南吞交趾、西逾葱岭、北达阴山,奠定了汉地范围;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第一次将中国的目光投向了世界,汉使到达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即印度)、于阗、扜罙、犁轩等诸国,开拓了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其中最远到达的犁轩位于埃及亚历山大港,这是汉朝使节到达的最远地区,欧亚非的丝绸贸易就此成型。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的皇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这对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经营西域起了重大作用。李广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诸国多臣服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不敢争西域,罢僮仆都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督护,管理西域南、北道诸国,西域诸国臣服于汉。至此,西边直达里海,都成为了汉朝的疆域。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 再也无力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战争中,匈奴被歼人数累计高达15万之多,无 力再与汉室相抗衡。匈奴失去水草丰盛、气候温和的河南、阴山和河西两大基地,远徙 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锐减,开始走向衰落了。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胜利,也为汉王朝 加强和巩固边防建设,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开辟了道路。汉武帝在反击匈奴的同时,移民垦边,加强了北部的边防。在对匈奴作战过程中,汉朝为了争取与国,曾派遣张骞等人通西域,扩大了中外交流。而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则帮助解除了东北、西北各少数民族所受匈奴的威胁,送去了汉族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文化 成就,促进各族人民的通商和友好往来,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间的融合, 也使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通畅地开展起来。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 的胜利,在军事领域中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推动了骑兵队伍的建设,积累了大规模骑 兵作战的经验,促进了战术的革新。对于古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均具有 深远的影响。当然,战争也带来一定的后遗症,如严重损耗了军队的实力;财力、物力 损失惨重:“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汉书·昭帝纪》);阶级矛盾尖锐,即所谓 “盗贼滋起”等等。但所有这些与这次战争的正面意义相比较,无疑是次要的问题。




汉代重农抑商三个表现

“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

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卖、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一定程度上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第一,商人社会、政治地位地低。汉代禁止商人做官,衣食住行皆有限制。士农工商,商人为末流。

第二,国家垄断盐铁专营。汉武帝起,国家垄断盐铁等涉及当时国计民生的且盈利丰厚的行业,明显不信任商人职业。

第三,压迫。商人承担徭役、赋税、兵役等明显高于其他职业。

第一,不许商人穿丝绸衣服,不许乘车或骑马;

第二,不许商人 “ 名田 ” ,即购买土地, “ 犯者以律论 ” ,凡土地和奴婢超过法定数额则没入官府;

第三,不许 “ 推择为吏 ” ,即不许商人及其子孙到官府去做官, “ 犯者以律论 ” ;

第四, “ 重租税以困辱之 ” ,法律规定, “ 贾人与奴婢倍算 ” ,商人所纳算赋比一般老百姓要增加一倍;

第五,谪发,也叫谪戍,迁徙商人到边远地区戍守。

中国古代盐专卖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食盐专营食盐专营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盐的专营(或专卖)在中国始于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齐国的丞相管仲主张,海滨产盐之国,可以计口授盐。当时盐的生产,政府和百姓都可以煮海为盐,而运销,分配、进出口归国家管理,零售归商。

发展历史春秋食盐专卖更是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当时管仲向齐桓公提出“官山海”,即专营山海资源,主要对盐实行国营,利出一孔。据管仲粗算,齐国据此一年可获6000万钱。

汉朝汉武帝时在“理财家”桑弘羊的建议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从富商豪强手中夺回盐铁等重要经济事业,扭转国家的财政困难局面,也曾推行了盐铁官营和酒类专卖。汉武之后举行了著名的盐铁会议,废除铁酒专营,部分放松盐业专营。这种松弛状态一直维持到唐朝安史之乱,此后食盐专卖再度强化。

唐朝有“官盐”就有私盐,凡有管制的地方必然存在走私和黑市。而一些著名私盐贩子也写入了章回演义,最著名的私盐贩子就是“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黄巢,唐朝末期一度攻破长安,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

清初清代最富的盐商,拥有资金千万两,少的也有一二百万两。以乾隆三十七年为例,扬州盐引销售量153万引,一引等于200到400斤,一引盐在海滨是0.64两白银,运到扬州来以后加上运费、盐税,达到1.82两左右,从扬州运到东南六省零售价10两左右,价钱翻了十倍不止。扬州盐商每年赚银1500万两以上,上交盐税600万两以上,占全国盐课60%左右。这一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全世界的32%,扬州盐商提供的盐税占了全世界8%的经济总量。

食盐专营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盐的专营(或专卖)在中国始于26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历史上,齐国的丞相管仲主张,海滨产盐之国,可以计口授盐。当时盐的生产,政府和百姓都可以煮海为盐,而运销,分配、进出口归国家管理,零售归商。

2014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决定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因为此前生产审批权限已经下放至各省,该管理办法早已名存实亡。此次废止该办法,正是基于简政放权的考虑,避免重复和过度审批。盐业专营的体制并没有改变。

2014年11月,中国盐业协会披露,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已通过第七套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并在各部委完成意见征求。方案的核心为2016年起废止盐业专营,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

2014年11月,工信部确认将取消食盐专营,盐业体制改革后,涉盐企业将可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和公平竞争

先说结论,中国古代盐专卖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如下。食盐专营制度从商周时期就已经确立下来,春秋时代的齐国管仲担任宰相期间,大兴榆言之力。

汉武帝的时候,政府正式规定盐铁都由政府专营,诗人不许贩盐渍盐。历代政府都将食盐控制在自己手中。

食盐专卖制度起源很早,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推行“官山海”之策,以官制盐为主,辅以民制,民制之盐也纳官收买,再由政府统筹分配运销,寓税于专卖之中,使民不觉累赘,称“部分专卖制”。齐国为了“外因于天下”,以盐作为外销型经济武器,由齐国顺济水西南向行,控销宋国、卫国之等地,再于河南武涉与广武之间入黄河,上溯抵山西、陕西南部之梁国与赵国,贱买贵卖,以控盐利。

至秦,商鞅强力实施“盐铁专卖”盐政,控制盐业生产,征收倍二十于古的昂贵盐专卖税,再转盐商运销。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采纳桑弘羊之建议,采取国家专卖制,统制盐业经济,尽控全国盐资源,设置盐官三十七,分布于二十七郡域,榷定“均输平准”之策,是为后世盐业完全置于“统制经济”下之渊源。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控制河东盐池,专营盐业,设“盐屯”;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尽收川康、云南盐铁之利;与之相对,孙吴尽得淮、浙、闽、广产盐裨益,除政治形势外,当时的盐资源亦成“三足鼎立”之势。后三国归晋,杜预“较盐运”“制盐调”,规划营销,第一次榷定全国性盐运梳理方案。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士族政治,名门豪族往往侵夺国家盐业产、运、销命脉。至该时代后期,国家重新集权,如西魏严峻盐税,东魏分区梳管,至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第五琦尽榷天下盐,以“民制、官收、官运、官销”挽救战时经济;随后,刘晏力倡“养民为先”,立“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盐法,由此奠定中晚唐财政基础。五代十国时期,盐为官商并卖,加之朝代更迭速度极快,故其管理显得十分混乱。

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范详上书改行“钞盐制”,是为货币与盐政直接挂钩之始,其后,蔡京以“换钞法”“循环法”违背榷盐宗旨,使宋代经济陷入紊乱。元统一中国后,通盘整划十盐区,榷定“引盐法”,通过批引、掣验、凿角、水程、退引完成商运商销程序,但元后期钞法紊乱,该盐法也难以真正落实。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承宋“折中制”为“开中制”,在“纳粮支盐”的基础上,以纳马、纳草、纳布、纳铁中盐互济,支援边关。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叶淇改尽“本色”为“折色”,虽是朝廷货币收入大增,但边关亦由式萎靡。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袁世振立“纲网制”,变盐政为就场专卖制,开明清“商专卖”之先河。清廷采用的盐政制度和明廷没有大的区别,不但购买食盐需要盐引,而且购买的盐应该销往何处也有明确规定。

总之,从秦朝开始,盐就是古代官府用来盘剥百姓的重要工具。盖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不吃会有性命之忧,但官府对提高食盐的产量兴趣不大,相反,只有食盐供应不求,官与商才能把价格提高几十倍、甚至百倍之上。而规定盐引的销售地进一步加强了官府对食盐的垄断程度,把食盐利润提高到前无古人的地步。生活于斯,殊为不易。

古代食盐为什么那么贵

古代盐值钱的原因主要有2点:

一是制盐、运输成本高。

二是高额盐税及官商的垄断。

提取成本高:中国古时的盐是用海水煮出来。产地远运输成本高,《别录》曰∶大盐出邯郸及河东池泽。恭曰∶大盐,即河东印盐也,人之常食者,形粗于食盐。

弘景曰∶有东海盐、北海盐、南海盐、河东盐池、梁益盐井、西羌山盐、胡中树盐,色类不同,以河东者为胜。

古代,盐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封建王朝的垄断控制,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盐贵的原因首先要感谢管仲他老人家,他是最早将盐纳入官税,并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的官员。

盐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每个人都要吃盐,涨价了需求也不会变化太多(他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刚需),且没有替代品。而且源头也好把控,只要把盐场都归公有,就可形成垄断,垄断就能带来暴利。

盐这东西拿来收税可就在好不过了。简单,成本低,老百姓又难察觉,天下哪有这种好事。于是汉代桑弘羊提出了盐铁专营。形成垄断后,效率就不行了,然后经营盐业的贪官再中饱私囊一下,朝廷也拿不到几个钱,到了唐朝刘宴又进行了一次改革,主张许可制经营,朝廷卖盐业许可证,买了许可证,就可以找朝廷买盐赚钱,商人趋势若骛,为了盈利相互竞争,朝廷靠着卖许可证赚了很多钱,国库充盈。这就是所谓的古代盐贵的原因。

盐是生活必需品,每个人都离不开,因此可以从中攫取巨额的税收。既然是古代税收的重要来源,那么封建统治便可以经常通过提高盐价来充实国库,以满足自己的奢华生活或者应对战争等特殊情况。

第二个原因是古代提炼盐的技术远不及现在发达,成本也比较高。比如煎盐和煮盐的方式就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卖出去的时候自然价格也要贵一些。一直到清朝中后期,随着炼盐技术的进步,盐的成本才逐渐降低。

产盐主要是来自海盐、井盐、池盐。古代生产力和技术所限,从生产成本就远高于现在制盐工业。另外盐铁从汉代开始就已经收归国有。垄断就会带来溢价。最后,运输成本比现在要高的多。尤其是没有漕运的时候。陆路运输效率比较低,时间成本高,一路人吃马喂,带来的消耗是远超现在的。

第三个原因是交通的原因。古代虽然都是官盐,但是也会受市场规律的影响。在古代,盐主要有井盐和海盐等,但是产盐地较少,需求量却很大,这就需要经常有专门的运输队来运盐。但是古代的道路很不发达,遇上阴雨天行程就慢很多,而遇上大雪封路和战乱的情况更是无可奈何。盐的需求量一直很大,而供应一端却不够及时,因此也会经常出现盐价高的现象。

食盐历代都是国家专营,古代生产落后,产量低,主要使用井盐,赋税很高,因此销售价格就贵了。现在大型盐场机械化生产,效率高、产量高。

古代的人勘探的技术、冶炼的技术没有现代人这么先进。因此,发现的盐矿不多、盐的产量不高,再加上交通运输不方便。

这也就造成了古代,盐即是生活必需品,又是比较稀缺的商品,因此在古代盐的价格很贵。

盐铁法的含义是什么

盐铁法起于盐铁之议其含义就是治官贪腐,与民休息。又称盐铁会议,是汉昭帝时,霍光组织召开的一次讨论国家现行政策的辩论大会,其本质是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总的评价和估计。汉宣帝时,桓宽根据当时会议的记录,整理为《盐铁论》。

盐铁会议的召开,对昭宣时期汉王朝的统治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权在握的霍光基本上坚持了汉武帝轮台罪己诏中所制定的政策,进一步推行“与民休息”的措施

盐铁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民所疾苦,教化之要”。

在会议上,从民间来的贤良文学对盐铁官营等财政措施进行了全盘否定,并进而攻击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政策;作为这些财政措施的经办人,桑弘羊坚决捍卫汉武帝的内外政盐铁之议的征兆,参与人员之广泛、会议中讨论的自由度之高,都是汉代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盐铁会议的本质是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总的评价和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