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晋文公死后,强大的晋国分裂为三国给后人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教训
- 如果郭嘉还活着,三国历史会怎样发展
晋文公留给后世的教训,就是曾经患难与共,创业而来的兄弟也要有:上下尊卑、主从分明。这一点有两个人最为明了,刘邦与朱元璋。
刘邦建立汉朝称帝以后。当时还存在很多的王国。这些王国和战国时期的诸侯一样他们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税收。实际上的地位与刘邦相差并不多。而刘邦吸取晋文公患难兄弟。发展壮大之后后世危急晋国政权的教训。将各分封国剿灭,对不贪恋权势的却并没有处理。
同样贫苦出生的朱元璋也采取了大致相同的策略。在朱元璋做皇帝的几十年里,可以允许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富贵却不给他们任何权利。于是出现了朱元璋大规模屠杀功臣的局面。但是自动回家享富贵的汤和却不太此列。原因很简单,汤和放弃了所有的军事政治地位,所要的只是富贵。只是待在老家安心休养,对统治没有危害。
我们都知道韩,赵,魏三家分晋。韩赵魏原来都是晋国的公族。三家的祖先追随晋文公逃亡,并最终帮助晋文公登上晋国王位。随后晋文公对这帮追随他患难的兄弟,都给予了很高的地位,位列六卿。在他们的帮助之下,晋文公迅速建立霸业。他们的地位也随着晋文公霸业,逐渐提高。晋文公去世以后的几个朝代里,晋国的霸业一直维持。这时晋国并没有出现公族危机。随着的晋国国主势微,公族危害逐渐凸显,国主权利降低。以至于到了晋国后期,晋国各项权利掌控在各个公族手中。晋国国主并没有实际权力。最后的结局就是韩,赵,魏三家分晋。
这段历史很多人都知道,具体就不赘述了,带来的影响就是礼乐制度从公认的不可变动,被践踏成有实力的诸侯随意修改打扮,王成傀儡,中央极权只不过是一个摆设。
一国分裂成三国,国家力量就变弱小了,被人灭掉就更容易。二战时期,法国、比利时、荷兰、波兰等国都被德国完全占领,投降,就是因为国家不够大。而当时的苏联,虽然并不比这些国家发达,但苏联很大,德军占领苏联很多地方,但苏联后方还很大,因此有回旋余地,积蓄力量反攻。二战时期日本不能灭亡中国,也是因为中国大,有广阔的后方,再加中国人不甘当亡国奴,奋战到底,最后胜利!
因此要珍惜爱护我们的大中国!
曲沃武公死后,他的儿子诡诸立为国君,是为献公。因献公伐西戎得到两个女子后,十分地宠爱她们,就想杀掉其他的公子,好让西戎女人的儿子继承王位。这样,晋国就又开始了大乱。既使这样,晋国不仅没有被分裂,而且献公的一个公子重耳当上国君后,还出现了强盛的局面。
晋文公开创了晋国的霸业,到晋悼公时晋国才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晋平公又非常无能,把晋国引向水深火热中,让晋国面临末世,他调动不了六卿的财产和部队。
后来在六卿中,赵氏灭悼了范氏,中行氏,最后赵氏,韩氏,魏氏又灭悼了智氏,三家把晋国给瓜分了!
这些都是在晋文公死后两百多年间所发生的一些事!
古代晋国分裂成三国,和苏联解体带来的历史教训是一样的!
这些教训我们必须引以为诫,不要重蹈他们的覆撤,国家必须统一,只有统一了才不会被外敌欺凌,挟持!
三家分晋!是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的结果,晋的成功也得益于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中国到清朝的军机处的出现中国的封建专制到达顶峰!为后面中国落后挨打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晋文公开创了晋国的霸业,到晋悼公时晋国才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晋平公又非常无能,把晋国引向水深火热中,让晋国面临末世,他调动不了六卿的财产和部队。
后来在六卿中,赵氏灭悼了范氏,中行氏,最后赵氏,韩氏,魏氏又灭悼了智氏,三家把晋国给瓜分了!
这些都是在晋文公死后两百多年间所发生的一些事!
古代晋国分裂成三国,和苏联解体带来的历史教训是一样的!
这些教训我们必须引以为诫,不要重蹈他们的覆撤,国家必须统一,只有统一了才不会被外敌欺凌,挟持!
国家统一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发展!
中华民族的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
台湾与大陆只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迄今尚未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
国家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不可动摇意志和庄严神圣使命!
任何外部势力也阻挡不了中华民族统一的步伐!愿祖国早曰统一,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愿中华民族早日扬眉吐气!傲立世界东方!
晋文公之后,历代晋国国君行赏都围绕着六家贵族,他们的俸禄都是以采邑的方式给的,这是要命!这样等于制造了很多的王和诸侯,诸侯一样有兵、有民,有土地的小王,小诸侯随着争霸的节节胜利,六家受赏的机会和土地越多,这就培育了更多更大的政治实体,政治实体越多越大,其离心力的作用就越大。最后导致晋国三分天下的历史教训!
晋国分裂始于分封。国王把全国最大城市,比首都还大的城市分给了他的叔叔,以至出现两个行政中心,国势遂一分为二。再过几代,首都衰落成陪城。叔叔的后代反攻王室正支并灭之。皇权旁落庶支。然后,晋国开始公子之乱。就是把王室贵族子弟,全部杀死或逼逃外国。王室衰落,六卿逐渐掌握实权。后六卿相并,赵、韩、魏三家智氏,中行氏。遂有三家分晋。晋亡于疏乎。“千里之堤毁于蝼蚁。”
故圣人见微知著。慎终追远。勿以恶小而为之。
如果郭嘉还活着,三国历史会怎样发展没办法回答,造成三足鼎立的原因主要就是赤壁一战,赤壁一战曹魏胜了,三国不说立刻大一统也差不多,郭嘉如果能看出连环计,那么结局就是曹操在活着的时候一统三国,如果看不破,最后结果还是一样。
其实郭嘉不死,也难改三国鼎立之局面。曹操虽携统一北方之余威,乘势欲席卷江东,我们总凄然幻想,郭嘉若在,曹操定不会有赤壁之败,这样孙权和刘备根本就无法与之抗衡。然而此时的曹操依然人才荟萃,也依然有让曹操防止火攻之提醒,可也是此时冬日临近,多为北风,即使火攻,岂不是烧了自己。我想若是郭嘉在,估计会建议曹操进一步巩固北方及荆州一带,伺机谋划再行征伐。高手过招,自然小心谨慎,岂可一战倾国?刘备有孔明之智,关张赵之勇。孙权也是人才荟萃,人心齐一,且忠心拥护孙权,亦有周瑜之智,黄盖、程普为辅。虽曹操略胜一筹,但综合因素,也是三足鼎立之势。统一天下,其实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领导人的决心再加上一丝运气。观后期蜀国已灭,吴主残暴,尚有羊陆之对峙,晋主伺机而动呢。所以即使郭嘉一人尚存即可扭转,估计也难。就如同后秦苻坚若王猛仍存,只不过可能阻止苻坚征伐东晋,不至于惨败国之灭亡罢了。
我个人觉得郭嘉活着作用也不会大到哪去。郭嘉自身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战绩,也没有给曹操出过远景规划。曹老板自己就是文武双全,他觉得踏平江东易如反掌,郭嘉去劝说也够呛。只能说曹操命不好,大冬天的突然刮什么东南风。
另外,襄阳离重庆边界万州,云阳什么的只有500公里左右,冬天的时候长江枯水期,上游江面宽度跟条小河似的,曹老板为什么不先西上,从上游过江,然后沿长江南岸直接地面进攻东吴,非要和东吴在下游江面上打水战。。。
若郭嘉还活着,首先曹操就是失败也不会大败,保全主力没问题;其次郭的分析透彻、谋略深远对曹操劝戒效果会远大于贾诩,也就是贾诩说的,曹操不会下江东,先抚荆州收人心再等机会,类似于官渡之战后,力劝曹操暂缓进军河北,先静观其变,再下手,这样一来,刘备彻底歇菜,据长江上游,对东吴思致命威胁,曹操统一中国是大概率。
假如郭嘉不死,曹操有可能一统天下。
就像如果孙权没有周瑜,哪有后来的火烧赤壁?刘备没有三顾茅庐,哪有后来的天下三分?
郭嘉刚开始时,是跟袁绍的,但他看出来袁绍干不了大事,才投靠曹操的。
郭嘉认为,曹操才是当今天下的雄主。
曹操也认为,能助他一统天下,此人必定是郭嘉。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怕袁绍和孙策联手夹攻的事寝食难安,但郭嘉却处之泰然的安慰曹操不用怕,孙策必然死在刺客手上。
当孙策遇刺的消息传来,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连佩服都忘记对郭嘉说了。
北征乌桓也是郭嘉的计谋。
乌桓是少数游牧民族,和袁绍家族世代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要想平宁中原,必须征服乌桓,否则又是寝食难安,说不定随时都给你插一刀。
于是郭嘉力排众议,支持曹操远征。
可惜,征乌桓途中,郭嘉就病死了,但却还留下一计定辽东,以除后患。
攻打赤壁之前,就有谋臣毒士贾诩劝说过曹操不要操之过急,先治荆州,稳定民心,训练水军,熟悉当地情况,等实力雄厚再图江东也不迟。
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曹操不听,他老人家实在是等不及了,加上以前一直都是兵锋所向,战无不胜,实在是胜利冲昏了头。
假如这时郭嘉不死,他是曹操最信任的人,估计能劝曹操缓一缓。
就算劝不住曹操,后来肯定也能看出蒋干盗书的反间计,能看破黄盖的诈降信,建议曹操会提前进攻,不会让周瑜等到东风火烧赤壁。
这是分割线。
本来我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口是心非,因为我不喜欢曹操。但秉于事实,只好实话实说。
因为在曹操手下做事,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
比如曹操的老熟人吕伯奢,吕伯奢他老人家好心收留逃亡的曹操,曹操这厮却不问青红皂白,把他老人家一家大小都杀了。
明明知道是杀错了人,仍然不放过吕伯奢,还大言不惭的说:宁可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还有粮官王垕(垕,hou,四声),明明没有军粮了,还教唆王垕将大斗换成小斗放米煮饭,将士们吃不饱饭发生兵变,曹操竟然堂而皇之的杀了王垕,并将人头示众,屈说他贪污。
王垕真是太冤了。
曹操得了天下,肯定也会杀了郭嘉,因为郭嘉知道得大多了,曹操疑心病也很重,实在容不下郭嘉。
但以郭嘉的聪明,肯定也会料到有这一天,从遗计定辽东的计谋看得出,他可能会留下司马懿这枚棋子,不向曹操说透司马懿的狼子野心,为自己报仇。
以上是个人见解,好的赞一个,不好吐槽也行,欢迎讨论。
个人认为,郭嘉不死或许对未来会形成一些影响,但主要原因在曹不在郭。我们要看到赤壁大战在什么背景下形成,又怎么失败的了。
首先,大战前几年,曹操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收复冀幽青并四州,臣服辽东,并震慑和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西凉马腾与韩遂也因此形式归顺,南部各诸候也纷纷纳表。
再看江南一块,作为对手刘琮受荆襄士族胁迫刀不血刃投降,江东士族私下纷纷投纳降表。大形式可谓天下归心,造成曹操信心膨胀,不受劝阻。刘备人少将微客居荆州,并且被曹驱逐至江夏,中间连妻小都丢了,可谓狼狈之极。
还有,真实三国中不存在借东风,草船借箭等赤壁桥段。相反,北方人水土不服,不服水战等非常明显,甚至传染病横行。这些都没有影响曹操的虚荣心,可见曹操的內心己不是一人一言可左右的了。郭嘉不死,充其量也就两手准备更加完善些,但逆鳞也是碰不得的。昔日讨张绣,郭嘉也伴随,由于张绣直接投降,结果曹心膨胀导至大败,长子侄子大将均阵亡,当曹处四战之地,周围强敌环绕尚如此何况全盛的曹阿瞒。
郭嘉只是最懂曹操的,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