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东汉最短命的皇帝
- 汉殇帝为什么死那么早
- 古代皇帝为何短命
- 为什么东汉皇帝都很短命
- 宦官专权的原因和影响
- 资治通鉴对汉朝的评价
东汉殇帝刘隆,年仅一岁就夭折。
刘隆(105年—106年9月21日),即汉殇帝,汉和帝刘肇少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一岁时夭折,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
元兴元年十二月(106年1月)辛未日,汉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此时刘隆刚出生100余日。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汉和帝皇后邓绥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
于是立刘隆为皇帝,是为汉殇帝,改年号为延平,封其兄刘胜为平原王,邓绥进升为太后,并由邓绥临朝听政。
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106年9月21日),在太后邓绥发号施令之际,仅当上220天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年仅一岁 ,因夭折而亡,故上谥号为“孝殇皇帝”,死后葬于康陵。汉殇帝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他被史家称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
汉殇帝为什么死那么早汉殇帝夭折而死,他是历史帝王中寿命最短的。年仅一岁就离世了,关于他的死有很多说法,但东汉时期许多皇帝都是英年早逝,这跟基因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汉殇帝刘隆出生后被父亲送往宫外抚养,汉和帝去世,刘隆便被接回宫里继承皇位。
汉殇帝刘隆是汉和帝的幼子,在他出生之前,其他兄长大多都夭折了,所以汉和帝将刘隆和其余子嗣送往民间,这是为了保住汉朝血脉,刘隆刚出生就被送离皇宫。
元兴元年汉和帝因病逝世,那时候汉殇帝刘隆才出生三个多月,按照辈分地位,继承皇位的不应该是刘隆,可惜汉和帝的孩子都短命,其长子刘胜久病不愈,为汉朝江山着想,汉和帝皇后扶刘隆登基。
本以为刘隆可以长寿,谁知刚登基二百多天的刘隆意外离世,他才一岁,据悉是因夭折而亡,史称百日皇帝,他也算是破了记录,成为寿命最短的皇帝。
古代皇帝为何短命答:其一,权力决定责任。皇帝,虽然集天下权力于一身,是一朝之主,但是权力带来的责任,却不比权力少。一个雄心大略的皇帝,想的是如何把一个国家从自己手上繁荣开来,达到无人能比的辉煌盛世。而这,就需要皇帝日夜操劳,审阅奏折,实施改革,颁布与时俱进的策略,等等一大堆的工作,这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事,而是要日积月累。常年的重担集中在皇帝这个决策者身上,长久了身体肯定负荷不了。
其二,纵欲又缺乏锻炼。皇帝有两种,一种是武皇帝,武皇帝开国定朝,他们常年征战沙场,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如果不出意外,活的时间蛮长的。而另一种就是文皇帝,这类皇帝一般是接任第二或第三、四等几代,通常他们是接替第一任武皇帝的工作,按部就班,在政治上和地方部署等方面做好工作。
因此,如果遇到了那些平庸,且只会守成的皇帝,一般的时间会挥霍到后宫的女子身上,他们纵欲过度且又没有很好的得到锻炼,身体就会垮掉,后志史上出现“病逝”的记载不在少数。
其三,医疗技术跟不上。古代的医疗技术不太受重视,一般难得出现的高水平医者都会被征收为御医,但尽管高水平,技术也不太会超越时代。因此,当某个皇上出现病难杂症时,他们有时也会束手无措。
其四,长生是目标。古代的皇帝,享受着最大的权力,最优的生活,他们害怕有一天自己会老去,而自己手上的权力也会从手上溜去。因此,皇帝到了中后期,一方面,都会修取庞大的地下宫殿,以此来渴望自己能在另一个位面把控同样的权力;亦或者希望寄托自己能长生,自己能在某一天醒来。另一方面,他们开始征召“修士”(所谓的道士,能炼丹的人),皇帝给予他们很大的福利,希望他们炼制仙丹。而当某一天皇帝得到他们供上的仙丹,会兴高采烈的服食,却不知道这些所谓的“仙丹”会慢慢的侵蚀着他们本就亚健康的身体。
总而言之,生老病死是人间常态,只不过那些活得久的人,有着积极的运动锻炼,规律的生活习惯,乐观的心态罢了!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皇帝就是人们心中的神,皇帝在古代是真龙天子能当上皇帝完全是神的旨意,所以老百姓对皇帝就是完全的听从,皇帝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那么多人都想去当皇帝,在古代皇家但凡是有继承权权的皇子都为一个皇位争的头破血流不惜兄弟之间互相残杀,就为了一个皇位。当皇帝就真的那么好吗,历代皇帝都是短命的,没有一个能活到高寿的,那这到底是为什么皇帝不能高寿呢?
皇帝寿命的长短主要还是身体状况造成的,皇帝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人,在古代又施行了中央集权制,全国各地的事务都要送到中央来让皇帝决定,这样以来皇帝的事务就非常的繁忙。在清朝的起居注中雍正皇帝每天四点起来晚上十二点才能睡觉,这期间就是不断的批改奏折,会见大臣,每天十分的繁忙。晚上也不能好好休息,晚上还有后宫佳丽三千等着他宠幸。这样的生活,皇帝的身体怎么可能好呢,身体一垮,寿命自然就缩短了。
皇帝寿命缩短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后宫的妃子们争宠,后宫妃子们争宠真的是花样百出,无所不用其极。在汉朝时期,皇帝的后宫妃子实在太多了,皇帝挑不过来就只好发明了一种新的花样,用动物帮忙挑选今夜去那一个妃子的寝宫。皇帝坐在用羊拉的车上,妃子的寝宫门口放一盆绿植,羊吃哪一家的草皇帝今晚就去哪一家。于是妃子们纷纷想办法想要皇帝的羊车停在自己的门口,不知道哪一个妃子知道了羊喜欢吃盐,就在寝宫门口的绿植上撒盐,果然这羊就经常吃这个妃子家的绿植,皇帝就要每晚宠幸这个妃子。这个妃子倒是争宠成功了,皇帝的身体却垮掉了。
在古代皇帝的后宫中的妃子太多了,争起宠来,皇帝也是受不了的。据史料记载还有一些妃子鼓励皇帝炼一些丹药,相信一些江湖术士的话认为丹药可以延年益寿,让皇帝越活越年轻,于是这些皇帝就在妃子们的鼓动下吃一些丹药。在后来的检测中,这些丹药大多都是含有砒霜的,服用多了身体就会慢慢的中毒而死,明朝多位皇帝都是死于炼丹。
皇帝作为“天下共主”,无论是饮食、生活还是医疗,所能享受到的都是当时最顶尖的,那么为什么会如此短命呢?其实历史上有近一半的皇帝都不是自然老死的,而是非正常死亡,原因主要有3点:
1、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几乎没有不眼红皇帝之位的人,因此在古代,皇帝其实是一个高危职业,一不小心就被人给杀死了。
2、古代许多皇帝都是死于天花、风疾(类似于心脑血管疾病)、肺痨(肺结核)等疾病,如比如唐朝李氏皇室就有许多人遗传了风疾,清朝的顺治皇帝和同治皇帝便死于天花,光绪皇帝便是死于包括肺痨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此外,还有一些皇帝为了长生不老,胡乱吃丹药,最终被毒死的。
3、对于一些勤政或生性多疑的皇帝而言,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不说别的什么事,每天仅仅是处理各地官员送上来的奏折,都可以将人累得半死,因此操劳过度是古代皇帝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的皇帝共有209人,而这209人的平均寿命却只有39岁。至于他们的平均寿命为何这么短,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过度纵欲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皇帝一般都是后宫佳丽三千,而且个个貌美如花,倾国倾城。皇帝白天处理政务晚上还要临幸嫔妃,久而久之,身体肯定支撑不住而病倒。为了传宗接代,皇帝都会食用大量壮阳药来支撑已经脆弱不堪的身体。历史上有名的汉成帝刘骜就是因为过量服用壮阳药导致精流不止累死在了女人肚皮之上,终年44岁。
医学不发达
在古代,老百姓的平均寿命都不过就是40来岁,更不要说皇帝了。虽然皇宫里都会有专们的太医,但是太医们在医疗技术方面与民间的大夫相差无几,遇到比较严重点的流行性感冒或者疑难杂症他们一般都会束手无策,只能等死。而皇帝在膳食方面只要不注意卫生,很快就会染病,因为古代是没有役苗的,身体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 ,他们的平均寿命都比较短。
过度劳累
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是国家最高元首,他们每天都要操劳国家大事,权衡各方利益,确保政权稳定。就拿朱元璋来说吧,朱元璋从小就是穷苦人家出生,所以非常珍惜他所打下来的大明江山,每天亲自处理国家大大小小各种政事,还经常熬夜批阅奏章,最终因积劳成疾而死。
政治因素
在古代,皇帝拥有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的最高权力,因此没有对手,没有朋友,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提防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王公贵族或者纵横沙场的大将军还是皇子皇孙妃子等都有可能威胁到他的皇位,历史上因政治死于非命的皇帝数不胜数,有些死于宫廷政变,有些死于国家灭亡等等。
乱吃丹药
从秦始皇时期开始,古代历代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因为他们是最高统治者,是站在国家权力金字塔顶端的人。他们都希望能永远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力所带来的好处,因此,大多数皇帝晚年时都会非常狂热的投入炼丹当中,然而,那些所谓能长寿的丹药不仅没能让皇帝长寿,反而加速死亡的到来,比如明朝末期的红丸案就是因为明光宗朱常洛服用了李可灼进献的丹药,才即位一个月就死了。
综合上述观点,就可以知道坐在皇帝这个位置上要想长寿 ,确实很难,但是在历史上还是有几位能活到80几岁的皇帝,就比如武则天男宠众多却活到了82岁,乾隆帝风流成性却活到了89岁,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皇帝,所以不得不说他(她)们两位都懂得养生之道才活的这么长命。
吃的好,导致肥胖。大量饮酒。没人敢说。因为他是皇上。三姑六院。天天行房。心情好好几个,导致身体下降。
皇帝一个多么尊贵的存在,天下共主,据不完全统计,自秦始皇称帝开始,历史上大概有五百多位皇帝,可惜这些皇帝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命。
据考证,最长寿的就算乾隆了,活了八十多岁,其余的平均寿命就只有39岁。
那么是什么导致皇帝寿命如此短呢,愚人以为有以下几点:
其一:古时生活条件使然。在古时生活条件低下,加上又有近亲结婚等陋习,导致人们普遍寿命偏短,虽然贵为天子,也不能免俗。
其二:谋朝篡位。这样的例子在古代太常见了,同室操戈,权臣不轨,大大增加了皇帝西去的概率。
其三:疾病缠身。在古代随便一个一个头疼脑热的可能就折腾人十天个把月的还好不了,很多都是因为一点小病就留下隐患,一个不注意就西去了。如果再遇上点疑难杂症,那就真是完了,例如天花、风疾(中风)、肺结核等。很多皇帝便是死于这些疾病。还有些沉迷仙术,吃丹药给吃死。
其四、欲无止尽。俗话说世间唯美女与美食不可辜负。作为天下权利最大的人,享不尽的山珍海味,数不完的美女娇娥。一个把持不住就沉沦在这种物欲中,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啊。
其五、操劳过度。别看皇帝坐拥天下,事儿还是挺多的,除了处理公务还担心属下各种隐瞒不尽心,也是挺累的有木有。让我最遗憾的就是柴荣啊,一代英主,凡事事必躬亲,生生把自己给累死。
所以不要羡慕家财万贯的,不要羡慕位高权重的,不要羡慕人家女朋友很多很漂亮的,因为古代的皇帝都是前车之鉴哪,平平安安有一个好的身体就够了!!!??????
中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特别的意义,每一个朝代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为此很多人专门致力于对历史的研究,对于我们来说,回看历史,既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很多时候,历史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种反思,更是一种鉴赏,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的展望未来,不得不承认,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同时历史又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所以我们不断的探寻着真实的历史。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在这5000年的历史中可谓谈资广泛,其中的历史故事精彩纷呈。在那么多的帝王当中,活的年龄最长的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他一共活了89岁,最后寿终正寝。而活的最短的(官方正式继位)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小皇帝,仅仅活了两岁,史书记载其被毒死。纵观中国历史几百个帝王,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9岁,实在令人疑惑。他们有当时最好的医疗和饮食条件,生活环境优越,还能进行保养和锻炼,他们的平均年龄按说不应该如此之低,以至于连40岁都不到。据史学专家考证,其原因主要有五点,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帝王的生活艰辛和不易。
第一个就是人为的非正常死亡。即政 治上的刺杀和谋杀,因为皇位的特殊性,所以历来争斗不断,近到父子兄弟,远到亲戚朋友,因为政 变、造 反被杀的皇帝不计其数。如杨广。
第二个是因为身体精神压力垮掉的。因为身居高位高处不胜寒,政 治斗争导致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往往因心理疾病引发身体衰竭。如曹丕。
其三个是体弱多病。由于自身身体本来差,再面对如此大的压力,导致多病不保。如孙休。
第四个是主要是累死的。一些皇帝比较勤政,工作过于繁重而把自己埋在奏章当中,导致折寿。如雍正。
最后一个主要是自己作死。一些皇帝不务正业,只想着享乐,天天声色犬马纵欲过度,过度沉迷酒色。还有的想长生不老乱吃药物中毒而死,还有的不顾危险去游玩危险性事物致死。如同治。
为什么东汉皇帝都很短命东汉近亲很严重啊,皇后基本出自阴、马、邓、窦、梁、宋这么几家,皇亲的妻子、老婆基本是阴、马、邓、窦、梁、宋这几家的男人、女人
宦官专权的原因和影响因为皇帝太小,太后带着娘家人就是外戚执政,小皇帝长大后想亲政就要干掉外戚集团那就只有依靠宦官了,依靠宦官夺权以后就形成宦官专权了,影响就是朝政腐败,上下沆瀣一气祸乱国政,因为宦官比正常人不正常,思维比正常更贪婪更腐败更极端!
东汉,唐,明,是宦官专权的重灾区,东汉宦官专权大多是皇帝短命,新皇帝大多年幼,只能以太后为首的外戚掌控朝政,皇帝长大后为了夺回大权,只能重用宦官夺回大权,唐朝宦官专权始于安史之乱后,宦官因拥立有功而权力增大。后来又直接掌握了兵权,宦官开始干政。
明朝宦官专权是因为宦官掌握着东厂这个特务机构,还有司礼监,掌握内阁奏疏批红权力,还有一些经济部分。
历朝历代宦官专权刚开始大多都是因为皇帝支持,因为宦官都是天子家奴,从小陪皇帝长大,更容易获得信任,而且宦官由于身体不完整,只能依附于皇权生存,自古只有宦官专权,还没有宦官篡位的
资治通鉴对汉朝的评价汉朝应该是中国目前政治文化和地理版图的成型阶段。主要想谈谈西汉和东汉的国家治理结构、司法、以及官僚和士大夫阶层。
西汉创始人汉高祖刘邦本人的知识和技能一般,但是擅长识人用人,再加上如有天助的在一大堆谋臣的建议中总是选中了那些正确的(严重颠覆了我的唯物史观),推翻秦朝楚汉争霸建立汉王朝才花了八年。刘邦的国家治理基本上靠三公和官僚阶层,刘邦本人极少干涉吏事,当时的法律体系以简化易行为核心,以区别去秦朝的苛政。
汉文帝、景帝基本维持现状,在司法方面进一步降低了刑罚水平。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内部的分疆裂土风险(我从不认为匈奴是汉朝的主要威胁),例如七国之乱。到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之后,外王的势力开始逐渐削弱下来,后来又定期的轮转外王的驻地、削弱他们对当地的政治军事管理能力,仅保留其经济权益,这个问题算是被减轻了。
汉武帝其实是个人才,但这就是个问题,按照理想的政治模型,国家元首是人民的精神领袖,不应当去追求政治业绩,而汉武帝太喜欢有所作为了,不断的人才征集使用和废除、发动对北方游牧的战争、进行文化和经济改革。他的成就虽然很多,但是他犯的错误是巨大的,那就是改变了国家的治理结构,进而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发展趋势。由于他粗暴地以个人意志来干涉国家治理、频繁更换三公、不断对司法系统授意,最终导致三公为代表的官僚阶层平庸化。最明显的就是“戾太子事件”,丞相和太尉被任命了两个庸人,他们勾结想谋害太子,太子身边连个能出正经主意的人都没有,满朝大臣都吓谎了,这时不得不让人怀念汲黯这样的骨鲠之臣。
汉宣帝虽然号称中兴,但是他的精明和勤政,延续了对三公等官僚阶层的压制。
元帝成帝时期皇帝对三公已经缺少畏惧之心,即使极力劝谏也难以得到回应,因此外戚才会逐渐把持朝政。不断被打压的官僚阶层,再加上成功被削弱了的外王,导致西汉到最后外戚夺权时,居然没有一次有效的反抗。
东汉本来是在王莽之乱之后兴起的,应该最在意外戚的问题,光武帝的阴氏、明帝的马氏、和帝的邓氏都算是比较懂得自我克制的,但是皇帝自身并不是都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东汉末年皇帝的短命造成了外戚的独大,太后执政以及皇帝在除掉外戚的过程中又造成了宦官的掌权,特别是几任皇帝都不是从太子继承过来,缺少作为君主的基本培养,也缺少一套上任前的班子积累,在登基之后不能跟群臣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三公的作用在汉朝是在被不断削弱的,西汉是在汉武帝时开始,到汉宣帝时被进一步压制。而在东汉则是在首任光武帝开始就被削弱了,光武帝自身能力很强,因此过多的处理政事,导致皇帝和群臣的分工一开始就非常不平衡,考虑到之后的皇帝几乎很难达到他这样的勤政和聪敏,因此这种权利和工作的分工是不具备长期发展基础的。因此东汉的政治统治在后期遇到的危亡次数更多,也是为何后来董卓这样的人都能把持朝政的原因。
士大夫阶层在东汉扮演了非常精彩的 一幕,杨震、陈蕃、李膺等等,可惜臣子的出色表演常常是因为皇帝的昏庸,而外戚、宦官对士大夫阶层的持续打击最终也造成了这个群体对中央政权的失望以及对仕途的拒绝。
宦官的问题最早是在和帝去世后邓氏掌权阶段初露端倪的,由于邓太后不愿与大臣直接见面,因此任用了蔡伦等宦官作为传话人,宦官开始了参政的先例。汉顺帝时外戚梁氏掌权,冲帝两岁即位不久死去,质帝八岁即位次年被梁翼毒死,顺帝借宦官的力量灭掉了梁氏,一下把5个宦官都封了候。到了恒帝时期,宦官的参政记录再次被刷新,宦官竟然逼宫皇太后,让恒帝最终上位登基,党锢之祸也是从恒帝时期开始的。
司法,西汉最初是以精简为主,到武帝时期骤然变苛政,宣帝有所减缓,但依然比较严厉,到了成帝、元帝之后愈发缺乏执行力,东汉时期一直以严格为主,且长期缺少独立性,这也导致了士大夫阶层为何会受到无底线的打压和人民对统治阶层失去信心。汉朝的廷尉既负责行政事务,又负责断案,到后来的朝代演绎出刑部和大理寺两个职能。汉朝时期的司法也有不少是世家出身,但是专业性和独立性的不足,使其终究不能走上匡正社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