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时期的皇帝是谁 唐朝哪个皇帝去世的

目录导航:

  1. 李白时期的皇帝是谁
  2. 唐朝以后皇帝有哪些
  3. 唐朝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是怎么死的,因为什么事情而死(要详细过程)
  4. 唐朝首都是长安还是洛阳
  5. 古代皇帝死后有几个号
  6. 李世民与杨贵妃是什么关系
李白时期的皇帝是谁

李白(701年到762年)时期一共有六位皇帝在位,分别是: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殇帝、唐中宗、武则天

1、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2、李显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陇西成纪人,656年出生于长安。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

3、李重茂

李重茂(695年-714年),即唐殇帝,又称“唐少帝”,唐中宗李显第四子,生母不详。圣历三年(700),封北海王,后进封温王。景龙四年(710)唐中宗死后,李重茂被韦后立为皇帝,而形同傀儡,实权均属韦后。同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李重茂被废。

4、李亨

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即唐肃宗,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年(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

5、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6、李旦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轮、李轮,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同母弟。

扩展资料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

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唐朝以后皇帝有哪些

唐朝按顺序共有21任皇帝,具体为:

唐高祖李渊 -- 唐太宗李世民 -- 唐高宗李治 -- 唐中宗李显 -- 唐睿宗李旦 --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肃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唐德宗李适 -- 唐顺宗李诵 -- 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 -- 唐敬宗李湛 -- 唐文宗李昂 --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 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 -- 唐昭宗李晔 -- 唐哀帝李柷

唐朝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是怎么死的,因为什么事情而死(要详细过程)

李承乾因为被一起“谋反”的人告密,被流放边远之地后忧愤而死。

李承乾在宫中看中了一个男子,很有容貌和仪态。皇帝听了却很生气,之后让人处死了这个男人。李承乾怀疑是李泰告密,有怨愤之心。为他画像筑祭室,并在花园做了坟墓,早晚祭拜,李承乾每次到此徘徊,都会流泪,随之更加怨恨,几个月不再上朝,称有疾病。

李承乾计划刺杀李泰,但是没有成功,于是就和李元昌、杜荷等人密谋,打算效仿父亲,再来个“玄武门之变”,结果被下面的人高密,失败了。

唐太宗先把李承乾废了幽禁起来,不忍杀爱子的他经过一番挣扎后,将他流放边远之地,废为庶人,迁居黔州。公元645年,李承乾于忧愤中去世。皇帝李世民也为他的悲惨身世而落泪,忧伤,好几天不上朝,以国公的身份安葬了他。

唐朝首都是长安还是洛阳

唐朝首都是长安

618年5月,李渊建立了唐朝,并将首都定为长安。这时,洛阳仍在隋皇泰主势力之中。 621年5月,唐军占领洛阳,并在隋朝废除了东京,并建立了洛州。 622年8月,洛州总署成立。 624年1月,改大总管府为大都督府。

632年,置洛阳宫。637年二月,唐太宗东巡洛阳,至638年二月返回长安。 641年二月,太宗二巡洛阳,至十一月返回长安。644年十一月,太宗三巡洛阳,至645年二 月北征高丽。

657年二月,唐高宗东巡洛阳,于十二月升洛阳为东都,至658年二 月返回长安。 659年十月,腙二巡洛阳,至660年正月北上并州,四月自并州返洛,直到622年三月才返回长安。

至680年十月返回长安。682年四月,宗七巡洛阳,至683年十二月宗在洛阳去世。

武则天专政,长驻洛阳,于684年九月改东都为神都,另派官留守长安。690年九月 ,武则天改唐为周。

701年十月,武则天西巡长安,至703年十月返回洛阳。705年正月,中宗在洛阳复位,二月改周为唐,改神都为东都。706年十月,中宗返都长安。自684年至706年,洛阳作为事实上的首都二十二年。

长安和洛阳都是唐朝的首都。618-904年首都为长安,904-907年首都为洛阳。

唐朝初期西安为首都,洛阳为陪都;西安为政治中心,洛阳为经济和文化中心;唐中期将政治中心也迁都洛阳。因唐朝在中国历史中的辉煌成交,遂有盛世唐朝之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

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19位皇帝。

扩展资料

唐朝的行政区划

唐代开创了中国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不过这些道没实际权力。

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下为州、县。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

古代皇帝死后有几个号

谥号和庙号

谥号起源于西周,当帝王或大臣死后,用一两个字来概括出他一生的功或过。谥号的特点有三类:表扬类、批评类、同情类,一共也就五六十个字,所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用这些字。

表扬类的比如“文”,汉文帝刘恒,隋文帝杨坚,经天伟地曰文;“武”,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克定祸乱曰武;“景”,汉景帝刘启、清景帝载湉,布义行刚曰景;

唐朝以后,稳恶扬善,批评类的谥号就比较少了,像纣王,杀戮无辜曰纣,“纣”就是西周给他上的谥号;隋炀帝,去礼远众,好内远礼曰炀;汉献帝,知质有圣曰献。

谥号(“諡”,拼音:shì,音同“示”)为東亞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裏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西汉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刘盈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刘秀上庙号);东汉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刘庄为显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刘炟上庙号)、刘炟为肃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刘肇上庙号)。另外東漢還有幾個皇帝有庙号: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祐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不过這一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滥,始于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李世民与杨贵妃是什么关系

要想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和杨贵妃是什么关系,待我从头给亲们捋一捋。

插一句话,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大唐盛世,后因杨贵妃引起的“安史之乱”,造成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局面。据说这是杨贵妃的曾祖父杨汪在被杀前诅咒李世民所致。

杨汪是杨贵妃的曾祖父,官至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是隋炀帝杨广的股肱之臣,后被李世民所杀。

杨汪被杀前诅咒:“我杨家哪怕剩下一个女子也要灭大唐!”

120年后,唐玄宗李隆基不顾人伦抢了儿媳妇杨玉环为妃,这在旁人眼中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

但李隆基好像是为了应谶果断把杨玉环娶进了宫,接下来杨贵妃得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和安禄山狗扯羊皮、眉来眼去,引起安禄山的贪欲,终于在唐玄宗晚年发动了“安史之变”。大唐江山差点被安禄和史思明夺去。

从以上这点来看,杨贵妃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克星,是敌我之间的关系。

但从亲情来说,则是曾祖父和重孙媳妇的关系。

唐玄宗李隆基号称六位帝皇王(六味地黄丸)。他的父亲是唐睿宗李旦,李旦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是武则天。

换言之,唐高宗李治是李隆基的爷爷。

李治的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也就是说,李世民是李隆基的老爷爷(曾祖父)。

杨玉环是李隆基的妃子,如此推论,李世民和杨玉环的关系就是曾祖父和重孙媳妇的关系。不知亲们明白了吗?

文/秉烛读春秋

唐太宗李世民和杨玉环的关系: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有14个儿子,唐玄宗李隆基是他的孙子,是李世民八子唐高宗李治之子。而杨贵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由此看来杨贵妃是李世民的玄孙媳妇。

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任皇帝,武则天原来是唐太宗总多小老婆中的一个。太宗死了以后他的儿子高宗即位,就把武则天收来当了自己的老婆~武则天可以说是高宗众多后母中的一个——太宗的正室长孙皇后早死,太宗一直没有再立皇后。

唐太宗李世民有14个儿子,唐高宗李治排行第九,他是长孙后所生,小名“雉奴”。高宗李治有八子,唐睿宗李旦排行第八,为武后则天所生。唐睿宗李旦有六子,玄宗李隆基排行第三,窦后所生。玄宗李隆基有三十子,寿王李瑁排行第十三(一说为十八),武惠妃所生。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杨玉环于开元二十二年被册立为李瑁的妃子,后又受令出家,天宝四年杨氏正式被玄宗册封为贵妃。所以说杨贵妃是李世民的玄孙媳妇,后来变成曾孙媳妇。

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的儿子。李显被废后武则天即位建立大周。后来武则天死后李显复位(他前面还有个哥哥李旦,李旦复位后被他皇后谋杀了,然后才是李显登基)。但是李显没有权利欲,一年后宣布退位。他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中国最伟大的开元盛世到来了。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太宗的曾孙 杨贵妃原先是唐玄宗一个儿子的妃子,在玄宗六十岁的寿宴上为玄宗跳舞。后来被玄宗强纳为妃。




历史上杨玉环是李世民后人的妻子。

李世民的儿子是李治,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儿子(后来的唐睿宗)叫李旦,李旦的三儿子(后来的唐玄宗)叫李隆基,李隆基有一个儿子(封号寿王)叫李瑁,李瑁的妻子就是杨玉环。后来杨玉环成为李隆基的妻子。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 [1] 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从延秋门出长安,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公历7月15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