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东晋朝第五位皇帝
- 东晋皇帝列表排名
- 东晋朝的君主
- 东晋从谁开始衰落
- 东晋明帝
司马聃,字彭子,是东晋的第五位皇帝,父亲为晋康帝司马岳,生母为康献皇后褚蒜子。
晋穆帝司马聃简介
司马聃出生于公元343年,逝世于公元361年,表字彭子,他的父亲是晋康帝,母亲为历史上著名的皇后褚蒜子。
公元344年9月24,司马聃被晋康帝司马岳册立为太子。2天后,晋康帝病逝,随后司马聃以两岁幼龄在褚皇后和朝臣的扶持下登基为帝,年号永和,褚蒜子被尊奉为太后并且临朝辅政辅佐幼帝。
同年11月初9,外戚辅臣庾冰病逝,朝政大权由褚太后和大臣何充共决。此后,又先后由蔡谟和司马昱共同辅佐朝政。晋穆帝司马聃统治期间,先后几次挥兵北伐,褚裒、殷浩二人均都失败,唯有桓温北伐先败前秦,后夺洛阳,最后虽然也是撤退而回,但是东晋的版图却是有所扩张。
公元361年,司马聃以19岁之龄病逝,死后谥号穆,入葬永平陵。
晋穆帝北伐夺回洛阳
晋穆帝时期出现了一位权臣叫做桓温,公元345年,桓温在辅政大臣何充的举荐下取代了外戚庾氏接掌了由其长期控制的荆州。公元346年,桓温奏请东晋朝廷请求带兵征蜀之成汉。次年,桓温进兵四川连战连捷,一路攻营拔寨消灭了成汉政权。此后,桓温在殷浩多次北伐失利的情形下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
公元354年,桓温上书晋穆帝司马聃兴兵北伐,司马聃下诏令桓温北伐。2月,桓温统帅4万大军出兵关中前秦,历经血战,前秦大将郭敬被桓温俘虏,前秦王族苻生带领的大军也被桓温击败。桓温一路高歌猛进直至霸上,使得前秦退守长安不敢出战。最后因为缺少粮草桓温才不得不率兵撤回东晋。
公元356年,桓温奏请司马聃北伐收复故都洛阳,并迁都洛阳,不过没有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迁都之议不了了之,北伐却是最终得以实行。7月,桓温在司马聃下诏后出江陵率兵北上。桓温在伊水与羌族姚襄的军队鏖战,最终姚襄大败,桓温进占洛阳,收复了晋朝故都。
桓温于金墉城朝拜先帝陵墓后率师南返,桓温一走,北方中原等地又一次陷落,北伐战果消失大半。不过,东晋的疆土仍是向外扩张了许多,东晋王朝的声威为之一振。
司马聃年少登基,史称晋穆帝,由褚太后临朝辅政,又有朝中何充等大臣辅佐。由于何充的举荐使得桓温得以崭露头角,在司马聃统治时期渐渐成为权臣,司马聃先后准许桓温的北伐奏请,得以收复故都洛阳。
东晋第五位皇帝是晋哀帝司马丕。
延伸:
东晋有十位皇帝:
晋明帝司马绍(298-325) 322年即位,在位3年
晋成帝司马衍(321-342) 325年即位,在位18年
晋康帝司马岳(322-344) 342年即位,在位3年
晋穆帝司马聃(343-361)344年即位,在位17年
晋哀帝司马丕(341-365) 361年即位,在位5年
晋废帝司马奕(342-386) (365-371)年在位,在位5年
晋简文帝司马昱(320-372) 371年即位,在位1年
晋孝武帝司马曜(352-396) 372年即位,在位25年
晋安帝司马德宗(382-418) 396年即位,在位23年
晋恭帝司马德文(386-421) (418-420)年在位,在位2年
东晋皇帝列表排名东晋皇帝列表
元帝司马睿,在位5年
明帝司马绍,在位3年
咸帝司马衍,在位17年
康帝司马岳,在位2年
穆帝司马聃,在位17年
哀帝司马丕,在位4年
海西公司马奕,在位6年
简文帝司马昱,在位1年
孝武帝司马昌明,在位24年
安帝司马德宗,在位22年
恭帝司马德文,在位2年
东晋朝的君主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晋朝的开国君主,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 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但在重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8月司马昭过世之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
东晋:317-402共10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1、 元帝司马睿建武6年。
2、 明帝司马绍太宁3年。
3、 成帝司马衍咸和17年。
4、 康帝司马岳建元2年。
5、 穆帝司马聃 永和l7年。
6、 哀帝司马丕隆和4年。
7、 废帝司马奕太和6年。
8、 简文帝司马昱咸安2年。
9、 孝武帝司马曜宁康24年。
l0、 安帝司马德 宗隆安22年。
11、恭帝司马德 文元熙2年
东晋君主与年号
中宗元皇帝司马睿276年-323年
太兴318年-321年
永昌322年-323年
肃祖又作肃宗明皇帝司马绍299年-325年323年-325年太宁
323年-326年武平陵
显宗成皇帝司马衍321年-342年
325年-342年咸和326年-334年兴平陵
咸康335年-342年
康皇帝司马岳322年-344年
342年-344年建元343年-344年
崇平陵孝宗穆皇帝司马聃343年-361年344年-361年永和
345年-356年永平陵
升平357年-361年
哀皇帝司马丕341年-365年
361年-365年隆和
362年-363年安平陵
兴宁363年-365年
废帝司马奕(后被废,降封东海王、海西县公)342年-386年
365年-371年太和
366年-371年太宗简文
皇帝司马昱320年-372年
371年-372年咸安
371年-372年高平陵
烈宗孝武皇帝司马曜362年-396年
372年-396年宁康
373年-375年隆平陵
太元376年-396年
安皇帝司马德宗(桓玄篡位后降平固王)382年-419年
396年-404年隆安
397年-401年休平陵
元兴402年-404年
安帝禅位于桓玄,定国号楚,改元永始
安皇帝司马德宗(复位)382年-419年405年-419年义熙
405年-419年休平陵
恭皇帝司马德文(刘宋武帝刘裕降封零陵王)386年-421年
418年-420年元熙
419年-420年冲平陵
.
晋武帝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在公元265年称帝,265年—290年在位26年。 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的长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
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259年——307年),字正度,河内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
晋怀帝司马炽 西晋孝怀皇帝司马炽(284年——313年),字丰度,西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
西晋孝愍帝司马邺 司马邺(300年——317年),又名司马业,字彦旗,西晋王朝
东晋从谁开始衰落。公元三八五年,东晋重臣谢安病死,晋孝武帝将大权交于其弟司马道子,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把持朝政,他们暴虐无能、大肆剥削人民,使图谋王位的大族有机可乘。
公元三九八年,以桓玄为盟主的王恭、殷仲堪、瘐楷等人的联军占据了建康以西的州郡,使朝廷的统治被限制在东方的八郡内,开始了其衰亡的过程
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39年)。信奉五斗米教的孙恩趁民心骚动,于东方起事。他们在短短的十几天中就发展到数十万人,后被晋将谢琰、刘牢之击溃逃至海岛之上,直至公元四零二年,才被彻底消灭。
这次起义大大削弱了晋朝的力量,桓玄便借此机会发兵攻占建康,废掉晋安帝,自立为帝。此时晋朝的四大家族中的谢、王、瘐三家已相继衰落,唯一有实力与桓玄对抗的只有在对抗孙恩起义时才发展起来的实力人物——刘裕。于是,刘裕率众击败桓玄,推恭帝司马德文即位,名义上恢复了晋王朝的统治,但实权却完全掌握在刘裕自己手中。公元四二零年,刘裕废晋恭帝,建立了宋国,结束了东晋的统治。
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其中以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为主的北伐,在东晋时曾进行过多次,在其中也不乏名将的指挥。公元三一一年,大将祖逖出兵收复河北,但后因受到朝廷的排斥忧郁而死,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公元三八三年,谢安在淝水之战中击败苻坚后,立即使其弟进军北方,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由于东晋安于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北方的手工业技术与南方的技术相互融合,使东晋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东晋明帝司马绍
晋明帝司马绍(公元299年-公元325年),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母宫人荀氏,东晋第二位皇帝。司马绍继位时东晋可谓风雨飘摇,王敦虽然在王导等大臣的劝说下没有废帝自立,但是称帝之心不死且手握重兵,始终都是东晋皇权的最大威胁。司马绍继位后韬光养晦静待时机,于太宁二年平定王敦的叛乱。事后,司马绍不仅停止对于王敦党羽的追究,而且继续重用王导,从而与江东大族维持了和谐的状态,成功对“王敦之乱”作出善后,稳定东晋王朝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