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宋辽西夏之间的关系
- 大辽灭了大宋吗
-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发展相互关系
- 澶渊之盟辽与北宋的界限
- 如何看待两宋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与和
- 北宋,辽。西夏的关系
- 辽和宋都是中国古代朝代为什么都把辽形容成侵虐者
北宋和辽是兄弟之邦,澶渊之盟之后,双方结为兄弟之邦。
西夏名义上是归附宋的一个王国,一般称为西夏王,而不称皇帝,实际上是独立的,对宋和辽都名义上称臣,利用二者矛盾来谋求独立,但在国内就是自称为皇帝的。不过在宋辽面前一般不敢如此自称。
大辽灭了大宋吗中国历史课本上讲宋朝的时候,常常用积贫积弱这样的词汇来相容,从国家建立之初,就被辽国压着打,然后北宋被金所灭,南宋又被蒙古所灭。
尤其是北宋建立初,此时的辽国已经建立数十年,控制了中国北方大量的领土,尤其是在高梁河之战中,宋军吃了个大亏,全线溃退,仅死者万余人,宋太宗乘驴车逃走。到后来岐沟关之战(杨家将的故事来源于此战),禁军精锐尽丧,从此以后,北宋一直处在军事上的劣势。但是双方折腾了二十多年,占据优势的辽国一直未能消灭北宋,反观后来崛起的女真,灭辽之后两年就将北宋一波带走,同为北方游牧民族崛起的政权,为什么辽就搞不定北宋呢?
首先,辽虽然军事占优,但人口严重不足,国家经济实力较北宋相去甚远。直到辽圣宗年代辽的户口数才持平高句丽,但是辽国地盘可比高句丽大得多。因此虽然辽在军事上占优势,但是后勤补给能力严重不足,无力发动灭国级别的战争。
其次,在连年交战中辽国自身的损失也很大,可以说元气大伤。仔细看看宋辽交兵的过程,虽然北宋输的底裤都快没了,宋太宗都给射了一箭,差点战死沙场。但是辽国损失也不小。满城之战就损失上万,徐河之战有搭上几千......,辽国可不比大宋,一共也没几个人,这么折腾他更受不了。
第三,辽国内乱从不间断,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动员能力。其实除了满清,内乱频发是游牧民族政权的通病。游牧民族受其生活习惯的影响,往往信奉强者,而不是遵守定好的继承制度。所以往往前任统治者一死,立刻内乱爆发,甚至很多大帝国因此一蹶不振,分崩离析。
灭亡北宋的是金,灭亡南宋的是蒙古,大辽没有灭宋。
辽宋澶渊之后宋与辽长期和平,直到各自被灭。对宋而言,澶渊之盟不过是以「贿赂」来取和平,甚至可说是丧权辱国。但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这对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有正面的作用。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发展相互关系、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族
契丹发展: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末汉人纷纷避难,北出长城,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契丹族有了自己的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造房屋和城邑。
※政权建立:10世纪,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在临潢建立政权,史称“辽”。
辽的发展: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党项族
党项族发展: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本是羌族的一支。唐朝时与中原文化接触较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政权建立:11世纪,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
西夏的发展:元昊仿效唐朝制度,订立官制、军事和法律,并鼓励开荒耕种,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辽和北宋的和战
战: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的冲突加剧。
和:宋太祖晚期,辽与北宋保持良好关系,互通使节。
战:宋太宗即位后,辽对北宋发动了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防御。
※战: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澶州,威胁开封。寇准力劝真宗亲征,取得胜利。
※和:澶州之战之后,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这次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先战: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虽然屡屡获胜,但是由于人力和物力有限,人民生活在困苦之中。
※后和:后来北宋和西夏和谈,订立宋夏合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贸兴旺。
辽国在宋真宗时期同北宋打了一仗之后签订了澶渊之盟,从此两国进入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和平时期,两国在边境开展贸易互市,更多是合作的关系。
西夏建立后经常侵袭北宋边境,并同北宋发生过多次战争,后来也逼着北宋每年给它交纳岁币以此换取和平,西夏和北宋的关系就是时战时和,互相防范的关系。
澶渊之盟辽与北宋的界限答案如下:
澶渊之盟是中国北宋与契丹建立的辽国签订的一个盟约。
公元1004年辽国与北宋经过多年争斗,在澶渊签订条约维护双边关系和平。盟约约定北宋每年向辽进鲜十万两白银。布帛丝绸等。开放北宋边境供双方贸易。
澶渊之盟为双方带来了边境稳定近百年。北宋在双方贸易中取得了很多的好处。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如何看待两宋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与和少数民族是近代的词语,古代没有这个词语。在中国人自称华人,外国人称呼中国人为汉人。契丹辽国、女真金国等,与中国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非中国人。
中国在唐朝消灭突厥后,中国以北的各个部落几乎都听从唐朝的,成为中国的属地。这看上去似乎对中国有利,但由于北方没有统一的集团,因此唐朝衰落后,北方很多部落兴起,他们学会先进的战争技术后,成为中国的敌人!辽河西部的奚和契丹互相吞并,最后契丹建立辽国,公开与中国为敌。河西的党项占领了甘肃地区建立夏证券,把唐朝最富庶的地区变为最落后的地区。
辽是落后文明,要毁灭先进的华夏文明,因此,宋对辽的战争是先进文明抵抗落后文明的战争。
辽是少数人,华人是多数人,即使在辽国控制范围内,也是如此,因此,辽打算大规模的杀死华人,以维持其桶治。所以,宋抵抗辽是为了保护最广大人民生命和最根本利益的战争。
辽、金、西夏等占领了大片华人传统生存繁衍的地方,例如辽河流域,海河流域,河西一代等。所以,宋朝对辽西夏的战争是反抗侵略的战争。
而中国在宋朝失去了产马的地区(东北被辽占领,西北被夏占领),所以,军事力量与辽、夏等持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辽、西夏和谈。这也是为了维护宋朝控制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蒙古与中国更没有关系。按照当时人的说法,是山水不连,习俗相异。所以,蒙古对宋的战争就是外国对中国的入侵。宋对蒙古的战争就是中国对外国入侵的反抗。蒙古在入侵中国时期,杀死了数千万中国人(或上亿)。这已经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了。我们不能因为现在部分蒙古人属于中国公民而忘记历史,背叛祖先。
北宋,辽。西夏的关系与辽国兄弟相称!事辽国为兄,宋为弟!
西夏对宋称臣, 但实际上就是宋每年送两国金银若干!名为 赐予实为乞和!
辽在宋之前建立,宋初想通过战争手段夺回被辽控制的幽云十六州以加强边防实现攘北戎以塞外久坐江山并无征服辽的意图.太宗时两次倾国之力御驾亲征均大败,由此攻势转为守势.真宗年间,辽大举进攻,在寇准的担保努力下,真宗被迫亲征,双方基本打了个平手.订立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及今天的平等外交),辽为兄宋为弟,宋每年向辽交岁币,宋承认幽云十六州为辽领土,进行互市.再无收复幽云十六州之心.此后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
西夏是由西北少数民族羌族首领李继迁因太宗安抚政策不妥背叛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国家.到李元昊之时,西夏国力正强咄咄逼人向宋多次大战均大胜,因夏是小国虽多次大胜却无力让宋臣服反倒因此而元气大伤,宋也不能消灭西夏.最终双方订立盟约,西夏名义上向宋称臣其实是个独立王国,却可以得到宋每年大笔的岁币.此后矛盾摩擦依旧不断.
辽和宋都是中国古代朝代为什么都把辽形容成侵虐者因为宋朝建立的时候,赵匡胤曾经攻打过北汉,北汉是五代十国的小国,地处北方。因为北汉与辽国是合作关系,而北汉又是辽国的附属国,赵匡胤收复北汉、统一中原的企图会威胁和影响辽国的地位。
因为辽是契丹人建立的,是和宋朝一个时期的政权,位于宋朝的北边,辽人体格健壮、擅长骑射,随着他们势力的强大,侵略的野心也随之膨胀,不断骚扰宋朝边境,战争不断,所以被形容为侵略者。
掠夺,这是导致宋朝将辽国形容为侵虐者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说,辽国在其建立初期就开始对宋朝进行侵略,先后发动了多次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是辽金战争,辽国在此次战争中占据了大片领土,并且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此外,辽国还曾经对宋朝进行过多次边境侵扰和掠夺,给宋朝的边疆地区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宋朝将辽国形容为侵虐者,是基于历史事实和对辽国行为的客观评价。当然,在历史上,两个朝代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除了战争和冲突之外,也存在着一些合作和交流。但是,辽国对宋朝的侵略行为是不可忽视的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