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主公排名前十 西汉有哪些贵族人物

目录导航:

  1. 东汉末年主公排名前十
  2. 刘邦手下有什么人才
  3. 西汉的三杰是那三杰
  4. 西汉的三杰是那三杰
  5. 一等侯爵是什么意思
  6. 汉武帝时期匈奴投降汉朝的有哪些贵族
  7. 汉代最有名的玉器主要有哪些?请高人指点一下
  8. 西汉开国功臣祖籍
东汉末年主公排名前十

个人原创:东汉末年各诸侯主排名

1. 曹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个很有魄力的诸侯主,大英雄。统一北方的功绩令其他人望尘莫及)。

2. 刘表(年轻时很有手段,在“党锢之祸”中活下来并坐领荆州牧。军事无能,但也算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将荆州治理的富庶和平,人才济济。只是没管好自己的老婆,导致蔡氏权势过重,大权旁落,是其黑点。)

3. 孙策(有“小项羽”之称的孙策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作战有勇有谋,办事效率高,以一万兵力横扫江东可谓壮举。执政方面闪光点不多,但也没什么黑点,政治头脑强于项羽。只是为人有点冒进)

4. 刘备(执政能力不错,按照丁斐的评价当省长够用。军事能力不强,也不太弱。会做人,有魅力。脑子比袁绍好使)

5. 马腾(性情宽厚,善于执政,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只是位置偏,底子薄,地盘穷,才被曹操一锅端)

6. 袁绍(宽政治理冀州有功绩。个人魅力高,早期的一系列方向抉择也算高明,正可谓“少年意气自纵横”。只是还是略平庸了一些,做事不果断)

7. 张鲁(以道教治民显得比较另类,但还是有成效的。历史评价不高,不过作为政治家也算可圈可点)

8. 吕布(不能小觑吕布。历史上的吕布能力更强。即使是按小说里的说法,吕布也不是有勇无谋的匹夫。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带兵能力不错,也是个治军良将。从一个连工作都找不到的落魄武将,到能与曹操角力的诸侯主,吕布的各项能力彰显无遗。只是政治头脑始终是不高明,作为诸侯主有时候有点傻)

9. 张绣、士燮(马马虎虎,没什么存在感)

10. 公孙瓒(作为武将准一流,作为政治家三流。前期勉抗袁绍尚算英雄,后期龟缩易京变狗熊。行事手段虽然强硬卑鄙,但还是很有效)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后,诸侯纷争不断,所谓良禽择木而栖,选择有能力的主公也是很重要。在汉末的诸侯里,我认为的排名是这样的,第一魏武帝曹操,在诸侯并起时,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统一北方,同时唯才是举,雄才大略。

第二是刘备,虽然屡经失败,到依然百折不挠,建立蜀汉,第三位孙权,能够审时度势,任用贤才,最后三分天下。其他的应该分别是袁绍,孙策,曹丕,曹睿,刘表,董卓,袁术

刘邦手下有什么人才

展开全部

有张良、萧何、韩信、周勃、曹参等。

1、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为汉初城父(安徽亳州)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

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张良先祖原为韩国颍川郡贵族其祖三代为韩丞相本姓韩。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申徒。

以韩申徒之职率军协助平定关中,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地”。

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

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西汉的三杰是那三杰

张良、萧何、韩信,汉初三杰,一个善谋,一个善治,一个善战,都是秦末汉初最杰出的人物。

然而,不同的心性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遭遇有不同的结局。

皆为人杰,但善谋的知道进退,善治懂得取舍,他们都得以高位善终,唯独一个善战的,不知进退,不懂收敛,最后自取其祸。

“汉初三杰”指西汉建立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另外还有汉初三大名将之说。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汉初三杰”的大名,想必很多人都曾经听说过,他们是跟随刘邦争夺天下的三个非常重要的人,张良、萧何与韩信。很多时候,人们在意的是他们三个人不同的结局,被杀死的,获得善终的,以此来评价他们的人品、谋略。但是,今天要讲的,并不是他们是不是能够得以善终,而是他们对于刘邦来说,到底谁最重要呢?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有史以来,凡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契合,必有一大群能臣干吏的辅佐,必有一大批朝野异人的襄助,只有这样,事业才能发展至顶点,人生才能实现无以复加的辉煌。

对于汉高祖刘邦而言也是如此,他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实现从一介平民到九五至尊的华丽转身,正是有成千上万谋臣武将的鼎力相助,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前进的步伐都不可能那么稳健,前进的道路都不可能那么平坦。所以,对于刘邦来说,作为“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谁更重要,似乎不用比较,因为缺一不可,少一不行,没有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刘邦都不可能统一天下。不过,可以借此来摆摆三杰的功劳,倒是一件小有趣味的事情。

韩信封王,萧张封侯,可见刘邦自己心里是明白谁更重要的。刘邦对项羽的最大短板就在于军事能力不足,刘邦能轻松打败其他人,唯独对项羽屡战屡败,没有韩信克制项羽,萧张无能为;但没有萧张,则还有陈平辈,差距不是太大。

萧何可以给刘邦提供一个安定的后方,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粮草,让刘邦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萧何就是刘邦的根基。平定天下后,萧何又制定法律制度,影响汉朝几百年。张良相当于刘邦的指导老师。当刘邦遇到难题,或踌躇不定的时候,张良可以为刘邦拿定主意。没有张良,刘邦会犯很多错。韩信,则是刘邦手下唯一能与项羽抗衡的大将。刘邦在与项羽的战争中,长期处于劣势。没有韩信,刘邦就无法在军事上战胜项羽。

打仗打的是后勤,这是谁也懂得的寻常道理。刘邦还定三秦大战中,萧何留守汉中,主持后方事务,镇守地方,征收赋税,为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养,确保了后援充足。楚汉战争最艰难的几年,萧何坐镇栎阳,建宗庙、立社稷、修宫室、治县邑,治理得井井有条。尤其是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随着战线不断拉长拓宽,后援需求越来越大,萧何在后方想方设法,努力使前线的粮草得到及时供应,兵源及时补充,给汉军提供了坚强而有力的保障,功不可没。

张良原是韩国贵族,秦始皇灭了韩国后,张良立志反秦,曾在博浪沙冒天下之大不韪,刺杀秦始皇。秦末天下大乱,张良也聚集一伙人反秦,后来投奔了刘邦。刘邦西征攻秦,取宛城、收峣关、招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这一路节节胜利,时时处处可见张良的智谋在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他最厉害、让刘邦受益最大的计谋,就是“约法三章”,这让刘邦不仅在诸侯中站稳了脚跟,而且赢得了民心;还有,在项羽要攻打刘邦之际,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张良不顾自己的安危,为刘邦出谋划策,最终使刘邦在鸿门宴安全脱险。后来,渡陈仓、定三秦、反攻楚国,最终,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夺取了天下,厥功甚伟。

下邑画策的疯狂,没错,就是疯狂,捐关东之地拉拢诸侯盟友。这才是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能够胜利的根本战略,让多线作战的项羽完全无法发挥个人的优势。这种疯狂到顶点,却又光明正大到无懈可击的战略思想,想不出就是想不出。这是要结合个人的眼光经历学识以及对君王的了解还有自身的话术等多方面才能得出来的,不是说我换个人就能够提出这么疯狂的战略构想。;要是没有张良,刘邦,萧何能不能跟当时军事系统知识,军事素质上来讲,刘邦应该不是对手的。

韩信就更不用说了,要从军功上来说,那就非韩信莫属了,西汉初年要说军功,说韩信第一,那绝对没有敢说第二,这可远非樊哙卢棺之流可比的。在楚河汉界的疆场上,他一身传奇;在北伐东进的征途中,他战功无数。修栈道、渡陈仓、背水一战、拔旗易帜、沈沙决水、传檄而定、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韩信用智慧、用神勇、用鲜血创造出来的,他率领千军万马,破魏、平代、伐赵、降燕、定齐,最后全歼楚军,打败项羽,为汉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所以,刘邦才由衷感叹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萧何,韩信,张良,

布衣出身的刘邦靠这三个统一了天下,这就是汉初三杰,萧何主要是压粮运草,提供兵源,主要负责后勤工作,韩信负责统领军队,攻城略地,用十面埋覆战垓下一战打败了项羽,张良出谋划策,运筹策略决战

西汉的三杰是那三杰

“汉初三杰”指西汉建立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另外还有汉初三大名将之说。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西汉三杰实际指的汉初三杰,分别是张良、萧何、韩信

张良原是韩国贵族之后,主要是为刘邦出谋划策。

萧何与刘邦一起创业,主要是压粮运草,提供兵源,负责后勤。

韩信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军事家,为刘邦打下三分之二的土地

西汉的三杰是:张良、韩信、萧何。
因为这三位人物在西汉时期都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们为西汉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人誉为“三杰”。
此外,除了这三位人物,西汉时期还有许多其他杰出的人物,如司马迁、李斯、董仲舒等等,他们的思想和成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等侯爵是什么意思

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侯爵为“超品”,即为超过一品之意。只授予皇亲国戚与极少数功臣。一些邻近国家受中国影响也以此为爵位名。欧洲中世纪以后,在中文里也用“侯爵”来翻译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称号。

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二等。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朝诸侯国中侯爵国有鲁国、齐国、陈国、蔡国、卫国、邢国、晋国、燕国、管国、滕国、杨国、箕子朝鲜、薛国、焦国、赖国、纪国等。

秦朝、汉代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侯爵作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两等,即列侯(彻侯)、关内侯。列侯(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

唐朝、宋朝有县侯;明朝有侯爵;清朝有侯爵,分三等。

汉武帝时期匈奴投降汉朝的有哪些贵族

最有名的要数赵信和金日磾这两个了。

赵信其实是匈奴人,但他有着汉朝将领的身份。赵信本是匈奴的一个小部落首领,后来战败投降汉朝,改名为赵信,被封为翕侯。汉武帝时期,赵信参与了多次对外战争,立下了不少战功。

金日磾是匈奴王的儿子。由于匈奴单于猜忌那些打了败仗的匈奴王,想杀掉他们。因此金日磾的父亲决定和另外一个匈奴王一起投奔汉朝。但是半道上,另外那个匈奴王后悔了,而且还把金日磾的父亲杀掉了。于是有四万人投降了汉朝,其中就包括金日磾和他的母亲。金日磾作为匈奴王的儿子,被分到汉朝皇宫里养马。

汉武帝时有许多匈奴贵族投靠了汉朝,举几个例子,刚开始的赵信,是匈奴一个部落的小王子后来向汉朝投降,卫青的骑兵部队一开始也是赵信百忙训练的,可以说为汉朝的骑兵部队打下坚实基础,还有就是霍去病领军做作战,大败休屠王的部落,招降了混协王最后封狼居胥

李陵是投降匈奴的汉朝将领的代表人物,他充满悲情色彩的人生让人很难以“汉奸”二字概括。李陵是李广的孙子,为了建立功勋,洗刷祖父身上的耻辱,李陵在天汉二年(前99)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时,主动请缨率五千步卒北击匈奴。李陵的军队行至浚稽山后,为单于所率八万余骑包围。李陵力战后投降,并得到了匈奴单于的器重,不仅娶单于的女儿为妻,还立为右校王。

汉武帝知道以后,大为震怒,司马迁只是为他说了一句情,就差点丢了性命。后来汉武帝听信谣传,误以为李陵教匈奴人用兵,灭了李陵全族。李陵得知后,遂绝了归汉之意,在匈奴生活了二十余年,最后葬在了异国他乡。

李广利

投降匈奴的汉朝远不止李陵一人,他曾经的上级李广利,也投降了匈奴。说起来,李广利还是汉朝的顶级外戚,他的妹妹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因为这个裙带关系,他颇受重用。然而和有真本事的卫青与霍去病不同,李广利就是一位庸将。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李广利任贰师将军攻打大宛,结果损兵折将,战绩很一般。可是架不住李广利的妹妹天天在汉武帝身边吹枕边风,李广利不仅没有受到责罚,反而成为主持对匈奴战争的主帅。李广利连大宛都打不过,哪里是匈奴人的对手,几仗下来,损失不小。

年老的汉武帝没有了过去的知人善用,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他再一次命李广利为主帅,让他率兵去征讨匈奴。出征前,李广利和宰相刘屈氂密谋,准备趁太子死于巫蛊之祸的机会,立昌邑王刘髆为储。不久以后事情泄露,汉武帝将刘屈氂腰斩,诛其全族,并逮捕了李广利的家人。

李广利得知以后,十分害怕,担心自己回去落得和刘屈氂一样的下场。一不做二不休,李广利投降了匈奴。匈奴人对李广利表示热烈欢迎,这引起了早先投靠匈奴的卫律的妒忌。最后,李广利于投降匈奴的次年被卫律杀死,他的妻儿家人也都被汉武帝诛杀。

赵信

赵信其实是匈奴人,但他有着汉朝将领的身份。赵信本是匈奴的一个小部落首领,后来战败投降汉朝,改名为赵信,被封为翕侯。汉武帝时期,赵信参与了多次对外战争,立下了不少战功。

然而在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讨伐匈奴的战争中,前将军赵信所率3000骑几乎全军覆没,赵信被俘投降匈奴。赵信本就是匈奴人,又常年在汉军中,熟悉汉朝军情,所以匈奴单于非常看中赵信,封他为“自次王”。

赵信原本就是匈奴的小王,如今投降匈奴也只是复叛汉朝,所以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尽心竭力地为匈奴单于出谋划策。赵信很熟悉汉军的作战方式,他为匈奴单于作军事参谋,给汉朝带来了许多麻烦。不过卫青和霍去病这个时候都在,汉朝也正处于鼎盛时期,匈奴人完全不是汉军的对手,被打得“匈奴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赵信虽封了“自次王”,但也只能过着狼狈逃窜的日子,他在汉朝的家人也都被斩杀。

雁门尉史

这是一个没有留下名字的小角色,但他却让马邑之谋付之东流,间接害死了将军王恢。汉武帝上位后,不满匈奴人的猖狂,想要对匈奴人动手,于是诞生了马邑之谋。匈奴人中了汉人富商聂翁壹的计谋,发兵准备攻打马邑,却不知汉武帝调集了三十万大军埋伏在两边,就等他进来。

然而汉军埋伏得太过火,沿途百里没有士兵和牛羊,引起了匈奴的怀疑。匈奴单于抓了一个雁门尉史,这个尉史贪生怕死,竟然将汉朝的部署全部告诉给了匈奴人。结果匈奴成功撤回,汉朝三十万大军无功而返。汉武帝盛怒下,把气发在计划提出者王恢的头上,将他斩首。至于这个雁门尉史的下场,他到了匈奴那里后被封为天王,地位尊崇,但他的家人结局可想而知。

可以看出,汉武帝时期投降匈奴的汉朝将领既有李广利这样的顶级外戚,也有雁门尉史这样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的小角色。他们本人的结果有好有坏,但他们的家人莫不是受到牵连,尽数被诛杀,整个家族也被抹黑。比如李陵所在的李家,本是将门世家,很有威望,但出了李陵这件事后,直接身败名裂,人见人厌。再比如李广利,身为显赫的外戚家族,也是说没就没了。所以说,汉武帝时期不论是主动还是被迫投降匈奴的汉奸,都没有好下场。

汉代最有名的玉器主要有哪些?请高人指点一下

1:玉枕

作为日用器兼葬玉的汉代玉枕,大抵可分为玉枕、镶玉枕、镶玉虎头玉枕三类。

玉枕。河北定县北庄东汉墓的云纹玉枕为代表。枕作长方形,中间凹下供枕头,通体刻勾云纹。

镶玉枕。满城铜质镶玉枕,两侧镶龙纹、螭纹玉饰;满城铜质镶玉枕,两侧镶兽面纹谷纹束丝纹残璧;徐州后楼山的铜质镶玉枕,两端镶谷纹璧残部,顶面与两侧镶谷纹龙形佩残部。

镶玉虎头玉枕。徐州狮子山两件玉枕,由玉片组成,两端各镶片形玉虎头,其一造型概括,形象呆板;其二刻画细致,形象生动。

虎头枕的应用,传说兴于商纣王。然汉代有以真虎头为枕的故事。《事物纪原虎枕》引《西京杂记》:“李广与兄游猎冥山北,见猛虎,一矢毙之,断其头为枕,示服也。”今据出土玉虎枕,知汉代所用属实。虎为百兽之王,有辟邪作用,玉虎头饰于枕上,可得安枕无忧之祥。《唐书五行志》:“韦后妹尝为豹头枕,以辟邪。”虎豹同属,可为佐证。:

2:玉豹玉豹秦汉时期今陕西长安县西至周至县、户县内,曾设皇家园林上林苑。苑内山水花卉,景色怡人,并有饲养珍禽异兽的圈牢,其内“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罴,足野羊”,专供帝王观赏玩乐。此制大约源于商殷。《史记殷本纪》:“纣”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河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可证。汉帝曾专设养虎圈。《准南子主术训》:“养虎豹犀象者,为之圈槛。”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所出圆雕玉豹卧姿,前视,形态驯顺,颈部有镶 海贝的项圈,其上有钮,可系绳索全行。其原型当出自楚王私养驯化的豹。汉代高级贵 族的享乐生活,在豢养玩赏野生动物方面,与帝王看齐。

3:玉卮

卮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具。卮始兴于战国。《战国策齐策》:“楚有祠者, 赐其舍人卮酒。”《韩非子外储》:“白玉之卮美”,可证。汉代续用玉卮,《汉书高 帝纪》:“上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 迄今得见最早的玉卮,是传洛阳金村所出的战国器。南越王墓的玉卮,为铜质框架,其间镶嵌阴线连锁卷云纹玉片而成器, 其外配以三个朵云形饰,卮身为乳钉阴线连锁卷云纹,无耳,三足。此器玉 美工精,堪称汉代玉卮的代表作品。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玉卮,形制与上器大同。 玉卮可分为两类:《说文》:“触,小卮也。”此指无盖卮,因为触之造型如无盖的觯 (青铜酒器)。今所见玉卮均有盖,多有耳,即《说文》中的:“,小卮有耳盖者。” 冠以“小”字的原因,是因古文从專声的形声字,常有“小”义。如,指小屋。

4:玉带钩的新面貌

除青铜带钩外,汉代玉器装饰品中,带钩是最常见的一种。 带钩的造型,总体上是战国玉带钩的延续,然出现了新面貌,其特点大致有四点: 其一,钩身呈细长状。圆雕细长条形,其长度一般达到15厘米左右。龙首形钩首, 有双角、双眼睛、口齿分明;其二,钩身孤度加大,且较平直,有的钩钮底边与钩尾底 边可在一个平面上;其三,多椭圆钩钮;其四,通体雕刻纹饰。常见的纹饰为勾云纹、 连锁卷云纹或钩背上浮雕蟠螭纹 《后汉书杨赐传》:“诏赐御府衣一袭……金错钩佩。”可见汉代的带钩,用于装饰 的价值十分突出,所以其上的纹饰雕刻繁复 南越王墓所出者,饰阴线连锁卷云纹;河北邢台所出者,钩背部浮雕蟠螭纹,为元、明、清玉带钩此种造型之本。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传世 品,刻阴线勾云纹

汉代玉器的原料主要为新疆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以及玛纳斯碧玉和少量的岫岩玉、蓝田玉、水晶、玉髓、玛瑙等。和田玉玉料主要来源于玉龙喀什河,为和田籽料,其时山料因条件不具备尚未开采。

汉代玉器造型丰富多样,总体上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造型,同时也开创了属于两汉时期特有的器型。

1、器形上:出现罕见新型器物。如葬玉、玉印、辟邪、刚卯、翁仲、玉舞人、铺首、玉剑具、高足杯、鸡心佩等成为汉代玉器的典型代表,影响深远。 丧葬玉是汉代玉器中较有特色的品种,主要有九窍玉(即一对眼盖、一对鼻塞、一对耳塞、一片口含、一件肛门塞和一件生殖器盖)、玉衣、玉璧、玉握猪等,其完善、齐全程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玉印比较流行,都是刻有文字,无论是隶书还是篆书,大多方起方收,一气呵成,且转折自然,方中富圆,线条笔画同战国有明显的区别,不再是中间粗两头尖的“柳叶形”了。汉印在千百年来对后人的影响深远,清代印坛名师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事实上,汉印在形制与钮式上的多样,即字体的雕琢,章法的变化等方面已成为宗师,被历代雕刻家公认为唯一法门和楷模。

另外,尤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工艺水平的是各种陈设玉,其雕琢精湛,构图变幻莫测,设计新颖活泼,纹饰华丽却不落俗套,整体形象充满动势和灵气,充分显示了汉代自由浪漫、雄浑豪放的时代风貌。作为装饰玉类型的玉蝉、冈卯、司南佩、翁仲都是当时的典型器物。这些发现,对汉代礼义制度和封建集权制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此不一一赘述。

2.材料上:和田白玉被大量使用。汉代玉器的原料主要为新疆玉、岫岩玉和部分蓝田玉。汉代的佩饰及部分剑饰,用料大都为新疆的白玉,玉色浑噩苍旧,古气十足。和田玉也被大量用于玉衣制作上。1995年年底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让世人赞叹不已,报载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金缕玉衣”,由4000多块玉片连缀而成,且均系和田玉,玉片晶莹剔透,堪称绝品。汉代贵族生活的奢侈,用玉之多也就可想而知了。

3.雕工上:雕刻手法多样,不乏精雕细琢之作。在汉代的玉器中,艺术价值较高的应属于圆雕和高浮雕的陈设艺术品,往往这类作品玉质极好,琢磨精细,造型优美,在中国的玉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汉代玉器出现了许多反映平常生活的题材,以玉雕牛、羊、鸟、龟、熊等为最常见,开始走向写实,并一反平面雕刻,代之以立体圆雕。典型的如卧牛,丝丝入扣地刻画出牛儿辛勤劳作后疲倦慵懒的神态。这种自然主义的写实表现手法,特征化的传神刻画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技法上:简练的雕刻技术。汉代玉器的品种、数量达到玉器史上第一次顶峰,它的雕琢技术当然也有所改进,最突出的是“汉八刀”和双沟碾法(又称“游丝毛雕”)。明代谢堃《金玉琐碎》提及“只用八刀便刻成一个翁仲”,属于象征性刻画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常被人们称之为“汉八刀”,特别是以玉蝉、玉翁仲、玉猪为代表,这是汉代玉器雕刻技法的一大特色,反映汉代雕饰的简洁明快。高濂《燕闲清赏笺》说:“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这是赞赏汉代玉雕刀法精纯流畅,在双沟线纹饰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双沟线纹饰并非汉代创造,战国时期已有。“汉八刀”“双沟碾法”只是从两个方面体现了两汉玉器纹饰的厚实、简洁与流畅。

5.纹饰上:出现了异兽灵物图纹。玉辟邪的制作首次出现在汉代。玉辟邪的出现一方面是受我国原有异兽神话的影响,另一方面,当时西域有许多关于异兽的传说流入东方,西域一些动物也被带到中原。另外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辟邪灵神)也经常在玉璧上出现。单独的龙、凤纹装饰也常用在玉璧上。汉代玉器有比较多的纹饰,特点是很多的玉璧出廓,谷璧、蒲璧的外边有加添螭龙、螭虎、卧蝉、雷云纹等装饰 ,而且比较成功。玉璧除了出廓的特点外,还出现了吉祥语,如“宜子孙”,这是玉璧雕刻技法上具有语言内涵的装饰内容,首现于东汉。另有许多纹饰是继承前代战国时期,如卷云纹、谷纹、蒲纹,都是战国较流行的,或单独出现,或几种纹饰混合出现。


汉代时期是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共420年的时间。汉代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玉器的发展阶段,汉代也是很大的一个转折点。汉代玉器常见的用途有一:实用品

二:装饰品

三:礼仪用品

四:礼器

五:辟邪用品

实用品:就是生活中用到的,出土的有洗、灯、杯、盒、玉带钩、枕、印章…生活里面可以用到的实用品


二:装饰用品,特指的是放在屋子里一些陈设件,或者用于领兵器时代刀剑身上的配饰
三:礼仪用品,即包含国与国之间的礼仪馈赠,也包含人与人见面身上所配饰品登记


四:礼器在一些特定的大典所用之物,或者祭天陪葬之物。

五:辟邪之物,最著名的辟邪三宝,刚卯、司南佩、翁仲,汉代比较出名的辟邪三宝。有好些种。
汉代流传于世的也有好多玉器。比较出名的皇后之玺,羊脂白玉汉高祖长陵附近,一个学生捡到上交国家,龙凤熊文玉剑彘好些图片你自己百度即可。

汉代有很多有特色的玉器,比如说玉舞人、圆雕人物动物、玉冈卯、玉剑饰、明器八刀蝉及玉猪等,个人认为其中瑗、璧、环较为典型丰富,像玉璧这种,既是祭祀之器,包括明器使用,也是日用服装用器,很值得探讨研究收藏。

西汉开国功臣祖籍

陈平,汉族,(公元前178年)

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伟大的谋略家。《史记》称之为陈丞相。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见异姓诸侯王)诸役,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帝六年(前201)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