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建立时司马懿活着吗 三国司马懿西晋人物形象

目录导航:

  1. 晋建立时司马懿活着吗
  2. 司马懿性格四字词语
  3. 司马懿专属名字
  4. 关于司马懿的名字
  5. 空城计中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6. 司马懿扮演者有哪些人
  7. 西晋的政治特点
  8. 司马懿是战国末燕人吗
  9. 描写司马懿的外貌的句子
晋建立时司马懿活着吗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男,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懿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司马昭,司马师掌控了曹魏的政权,成为的实际控制人。他的孙子司马炎建立了晋朝,取代了曹魏。于是在晋朝建立时,司马懿已经死了。

司马懿性格四字词语

老奸巨猾

lǎo jiān jù huá

褒贬色彩贬义

结构并列

释义

奸:奸诈;猾:狡猾。形容老于世故,极其奸诈狡猾。

例句

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没想到自己也有失算的时候,被弄得狼狈不堪。

你们的对手老奸巨猾,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司马懿退兵最出名的一次是:诸葛亮使用空城计的那次。 用四字成语来形容司马懿的性格那就是:谨慎多疑。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也是一代枭雄,可惜,一出“空城计”让诸葛亮和他的较量占了上风。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司马懿就是因为狐性多疑害怕有诈,不敢前进一步,反而率领大军当仓皇撤退,当断不断错失良机,诸葛亮险胜。

深谋多疑

司马懿是曹魏后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隐忍、深谋多疑。说他一生隐忍主要是在和曹真共同辅佐曹魏时,对曹真一再忍让,让出大都督官印。后期一直装病不出,向朝廷示弱,最终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得曹魏政权,为西晋的建立做好铺垫。说他深谋多疑主要是和诸葛亮交战时,在空城计上展现的多疑淋漓尽致。

司马懿专属名字

1、灵镰。

2、司马玩懿儿。

3、司马中路。

4、灭镰之达。

5、司马懿字仲达。

6、我司马你随懿。

7、戎马懿生。

8、大神司马懿。

9、三分归晋。

10、一镰幽梦。

11、司马懿孤独求败。

12、懿人之下。

13、为司马懿而战。

0

司马懿的专属名字是冢虎。

冢虎,一种是大老虎的意思,冢指的就是大,用大老虎来形容司马懿可以说是非常贴切。另一种解释冢为坟墓,冢虎就是隐藏在墓中的老虎,老虎隐藏在墓坑中,虎视眈眈的注视着一切,等待时机一跃而出将猎物捕杀。

冢虎为隐藏在墓中的老虎这一解释,和司马懿的人生经历非常的接近,司马懿的一生,本身便像是一直猛虎,不断的隐忍,韬光养晦,一直在默默的等待着自己崛起的时机,等到时机出现了,便瞬间发力铲除对手,从而获得成功,使得西晋王朝得以奠基。冢虎的外号和司马懿极为贴切形象。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曹丕时期,官封大將军,他的名字是仲达。虽然南征北战为曹氏立下类类战功,但早存野心,为以后子孙篡曹留下预谋。

关于司马懿的名字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权臣、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西晋王朝奠基人。

司马懿字仲达,号“冢虎”,这个绰号不好听有点不好听,但这个外号完美的诠释了司马懿的性格。

司马懿的专属名字是冢虎。

冢虎,一种是大老虎的意思,冢指的就是大,用大老虎来形容司马懿可以说是非常贴切。另一种解释冢为坟墓,冢虎就是隐藏在墓中的老虎,老虎隐藏在墓坑中,虎视眈眈的注视着一切,等待时机一跃而出将猎物捕杀。

冢虎为隐藏在墓中的老虎这一解释,和司马懿的人生经历非常的接近,司马懿的一生,本身便像是一直猛虎,不断的隐忍,韬光养晦,一直在默默的等待着自己崛起的时机,等到时机出现了,便瞬间发力铲除对手,从而获得成功,使得西晋王朝得以奠基。冢虎的外号和司马懿极为贴切形象。

空城计中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多疑的性格,司马一生唯谨慎说的就是司马懿,他是汉末三国时期世家大族出身,曹魏的重臣,军政大才,他一生谨言慎行,为晋朝的创立打下了基础。

司马懿性格特点

司马懿是谨慎多疑,凭借自己多年和诸葛亮交战的经验,得出诸葛亮不会铤而走险城门打开必有埋伏的结论,导致其措施了击溃诸葛亮的大好时机。

这要看从哪个角度分析了。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说是多疑、谨慎、犹豫不定、胆小等等。我认为,司马懿是腹黑,根本就是留着诸葛亮,如果蜀国被灭,他也会被兔死狗烹的,养寇自肥!

司马懿是个老谋深算、狡诈多疑、自负草率的人

诸葛亮之所以有勇气摆下的空城计是因为他对司马懿的了解,司马懿是个生性多疑的人,所以他大开城门让司马懿犹疑不决,有城却不敢攻。

用几个成语来概括,疑神疑鬼,当诸葛亮坐在城上弹琴的时候 ,司马懿可疑的性质显示的淋漓尽致 ,他不敢出兵进攻 ,还有就是老谋生算 ,其实他即使知道诸葛亮没兵 但是为了自己的政治需求 他也不会进攻诸葛亮

疑心重。这是司马懿最鲜明的性格特征。诸葛亮正是熟谙司马懿这一个性格特征,才敢亲自涉险设一出空城计。司马懿也正因疑心太重而未敢踏入这座真正的空城,失掉了一次胜战天机,也让诸葛亮狡幸躲过一劫。

三国战争几十年,其实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两大集团的斗争,,司马??懿虽然足智多谋,但一生过于谨慎,生性多疑,才成就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人们千古传唱。

司马懿扮演者有哪些人

倪大红 ,李天翔,吴秀波,王振荣,魏宗万,唐振环,游天龙,郭连文,郑子诚,胡小猛,韩东君,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 ),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五位扮演司马懿的演员:

1、郑子诚:2002年的《洛神》中,郑子诚扮演了司马懿这一角色。郑子诚扮演的还是十分有特色的,很多人在这部电视剧中,都会觉得他演的这个司马懿可以让自己气好几年,看到他这一角色,都希望他死。

2、李天翔:这一版很多人都不认识,在2011年《回到三国》里因李天翔出演这部电视剧,然而并没有在大陆热播过。即使有人看过,我相信记住的肯定也是诸葛亮或者是刘关张这几个人。然而,想多李天翔所饰演的司马懿肯定也是默默无闻的!更别说去看他演技如何了。

3、吴秀波:《军师联盟》和《虎啸龙吟》两部电视剧中,吴秀波版司马懿绝对堪称实力派,各种演技爆棚,观众们纷纷拍手叫好。如今四十多岁的吴大叔,却能够演一下20出头的角色,不得不佩服吴秀波的演技,在《军师联盟》中有几处和曹操对戏看得出其演技。

4、倪大红:倪大红老师的司马懿着实是夺人耳目,和魏宗万完全是不同的风格,狂妄又阴森,表演极具张力,比较直观的让人了解司马懿的人物性格。曹操死后司马懿宏图大展,曹丕曹爽之流根本招架不住。

5、魏宗万:魏宗万的司马懿可谓是经典至极啊!他将冢虎的那份沉着,老练,隐忍,表演的是深入骨髓,让你作为读过原著的观众都觉得这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不过那偶露峥嵘的霸气和野心又恰到好处的展现出了司马的本质,这种沉练到极致的表演,至今都无人超越!

西晋的政治特点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发现有三个短命的大一统的王朝,分别是秦朝(前221—前206),西晋(266年—316年),隋朝(581—618)。其中秦朝和隋朝都是因为暴政和大兴土木而灭亡,而且为后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西晋则不同,不仅短命,且给后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五胡乱华”。西晋时期并无暴政,反而实行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比较重要的就是于280年推行了占田制,缓解了土地矛盾。西晋王朝也并未修建大型的工程,没有耗费巨大的人力。但西晋的政治却十分腐朽,这一点成为了葬送江山的主要原因。

一,西晋的统治者腐化不堪

一般说来,开国皇帝都是明君,然西晋却较为特殊。司马氏早在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就已经掌握了实权,经历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到晋武帝司马炎灭东吴时候已经是第三代了。280年,司马炎灭东吴,自认为高枕无忧,于是变腐化了起来。“平吴之后,天下乂安,怠于政术,耽于游宴”,以至于卖官鬻爵,沉溺于女色。他竟然荒唐地下诏“禁断天下嫁娶”,以图共自己享乐,使得“名家盛族子女,多败衣瘁貌,以避之。”他在灭吴之前的后宫嫔妃和宫女就达五千人,灭吴之后又将孙浩后宫五千人掠入洛阳。

290年,司马炎去世,痴呆不能任事的司马衷继位,为“晋惠帝”。实际权力掌握在杨骏手中。杨骏刚愎自用,不纳良言,遍树亲党,疏远宗室。第二年,皇后贾南风密诏都督荆州军事的楚王司马玮入京杀权臣杨骏,之后又以“擅杀”大臣的罪行处死司马玮,以至于外戚一时强盛。贾南风也是一个“凶暴淫黩”之人,唐朝的虞世南对她评价到“天性凶狡,以凶狡之性,役下愚之质,犹纵烈火而燎於原野。”。

上行而下效,最高统治者昏庸腐朽,也使得官僚贵族竞相奢靡,腐化成风。当时的太傅何曾每天餐饮就要花费上万钱,他的儿子何劭一日之食更是达到了2万钱。荆州刺史石崇通过劫掠旅客行商发家致富,还和外戚集团的王恺斗富。臣傅咸在上疏中指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由于社会腐败,从官场都民间都唯利是图。在当时,钱被当做神。寒门文人曾写下一篇《钱神论》,以讽刺达官贵族的腐朽。

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晋书》

由于政治黑暗,使得西晋大兴清谈虚浮之风,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西晋官员崇尚玄学,以“名士”自居,他们故弄玄虚,不务实事。如玄谈领袖王衍,历任中领军、尚书令等位高权重之职,但却“口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而已”。西晋官员“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谈论玄远、喝酒放纵。西晋灭亡时,大臣王衍叹息道:“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这就是所谓“清谈误国”。

二,死灰复燃的分封制

从秦汉起来,分封制就逐渐被郡县制所淘汰。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就已经向世人证明分封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潮流。因此自汉武帝之后,汉朝再也没有推行了分封。然而西晋建立了后,却大肆分封宗室,开历史的倒车。司马炎对曹魏政权的教训矫枉过正,为了避免皇权陷入孤立,因此先后册封了27个子弟为王。

这些封国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国领地最大,领军队数为5000;中国次之,军队数为3000;下国最末,军队数为1500。这些诸侯在地方具有很强的实力,他们有任选官员的权力。他们还在中央出任重要的职务,如刺史、将军、都督诸军事,因此他们不仅能够割据一方,还能够左右朝政。司马炎灭吴后,下令罢减州郡军队,诸王国军队成为地方主要的武装。

西晋分封重宗室必然要威胁中央集权,这在不久显现了。300年,贾南风废杀太子司马遹。于是赵王司马伦便以报仇为名起兵诛杀贾南风,控制朝政。不久司马伦又自立为帝,引发了“八王之乱”。这场混战直到公元306年才得以结束。在这6年时间里,诸王互相攻伐,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何兹全在《魏晋南北朝史》中说道:“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

八王之乱引发的社会危机不断冲击着西晋的根基。除了诸王互相攻伐外,期间大量的农民起义和反叛事件,如杜曾、王如及张昌的起义。战乱导致国家武力顾及经济发展,以至于灾荒遍野。《晋书·五行志》记载,晋怀帝永嘉三年(309年),大旱“河、洛、江、汉皆竭,可涉”。永嘉四年(310年)“自幽、并、司、冀至于秦雍,草木牛马毛鬣皆尽”。经济的破坏使得流民四起,“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

二,民族矛盾尖锐

汉朝建立后,实行了“柔远人”“容胡”的政策,将归顺于朝廷的游牧民族内迁塞内,与汉族杂居。如汉文帝时“招胡民实边”;汉宣帝时,纳呼韩邪“保塞内附”;汉光武曾徙南匈奴数万人到西河。这种政策可以“以夷制夷”,加强边疆的防御力量,但是也带来了新的民族矛盾。

西晋建立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数量已经颇有规模。司马炎时代的郭钦指出“西北诸郡,皆为戎居”。惠帝时关中“戎狄居半”。这些“胡人”居住在关中和伊洛地区,包围着西晋首都,形势危机。侍御史郭钦曾向司马炎建议将他们迁出塞外,但没有实行。惠帝时期,江统作《徙戎论》,在此建议迁徙胡人,但依然没有得到采纳。

西晋少数民族分布

西晋对胡人不加教化,使得他们的野蛮习俗得以长期存在,难以管理。江统在《徙戎论》指出:“戎狄志态,不与华同……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於骨髓。”。同时西晋官员对他们进行压迫欺诈,导致民族矛盾十分的尖锐。《晋书·阮种传》载:“受方任者又非其材,或以狙诈侵侮边夷,或干赏陷利,妄加杀戮。”。许多胡人甚至沦为佃客或奴隶,如太原“以匈奴胡人为佃客,多者数千”;羯族人石勒曾被贩卖至山东。

但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的时候,这些胡人必然就会爆发大规模的动乱,一发不可收拾。304年,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得到大量少数民族和下层汉族人们的支持。随后,石勒也在河北起兵。311年,刘渊之子刘聪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316年,刘曜攻破长安,俘虏了晋愍帝,西晋宣告灭亡。

司马懿是战国末燕人吗

不是,司马懿是汉朝末年三国时期人物,在曹魏为官,在曹丕称帝时受到重用,开始统领兵权,带兵打仗成为曹魏重要人物。

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人。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208年,强行辟为文学掾。曹操封魏王后,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权力,诛杀曹爽。251年,司马懿病逝,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描写司马懿的外貌的句子

司马懿外貌特征,鹰视狼步,目能自顾其背

意思是司马懿像鹰一样子犀利的眼睛,高度的聚精会神,同时有狼顾的异相,当其向前走路回顾时,身躯可以不转动,会像狼一样灵活地超过一百八十度地转头窥人两眼宽度大,同时他有比常人多回顾的习惯,时时提防人在背后暗算。这样的人时刻要提防,因为有狼子野心,最后还是反叛了曹魏政权,他和他的后代统一三国建立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