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


作者:赵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 北京市? 100732)
原载:《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第1期
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十分活跃,刊布专着和论文140多部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另外,8月中国文字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11月6日至8日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中国大舜文化研究会主办,烟台经济开发区承办的甲骨学暨甲骨文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烟台市举行。这些都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前进。兹将今年成果择要介绍如下。
一、甲骨学研究
甲骨材料整理。本年甲骨材料研究集中于甲骨着录、辨伪、缀合、校重等方面。
甲骨着录主要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编着《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甲骨卷》(上海古籍出版社),分组收录了国博所藏的甲骨照片、拓片268片,及释文,附研究文章5篇。孙亚冰《郭人民教授旧藏殷墟甲骨》(《平顶山学院学报》12期)。
本年度甲骨缀合成果主要有:蒋玉斌《殷墟B119、YH006、YH044三坑甲骨新缀》(《中国文字研究》第八辑,大象出版社)、刘风华《殷墟村南系列甲骨缀合4组》(《中国文字研究》第八辑)、周忠兵《甲骨新缀十一例》(《殷都学刊》2期)。
文字考释。文字是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的基础,本年度甲骨文字考释成果颇丰。陈剑《甲骨金文考释论集》(线装书局)收录了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还有近几年发表的文章,其中有四篇新作。陈年福《甲骨文词义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字典、文字编主要有:濮茅左《甲骨文常用字汇》(上海书店出版社)。
论文主要有:
[美]艾兰(着)、刘学顺(译)《“帝”的甲骨字形》(《湖南大学学报》5期)。曹定云《殷墟卜辞“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为“武”字考——兼论商汤名“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及其相关问题》(《考古》4期)。蔡哲茂《释殷卜辞的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簪)字》(《东华人文学报》第十期)认为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雨读为“骤雨”,表示短暂的雨,“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是后来表示“籫”的“箸筩”的象形字,在“王事”的地方读作“赞王事”,表示佐助王事。《释殷卜辞中的“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字》(《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一辑,中研院史语所)认为,“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字很可能是虞夏商的“崇”国,在河南嵩山附近,可能是夏人的后裔。“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作为神名是“祝融”,非殷人的祖先神。陈剑《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史语所集刊》第78本2分)论证了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是玉戚的象形字,其字形象锋刃朝上放置的两侧有齿牙形扉棱的戚体之形,推测是《尔雅·释器》里的“琡”字。方稚松《释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瓒、祼及相关诸字》(《中原文物》1期),《读殷墟甲骨文札记二则》(《汉字文化》2期)指出甲骨文字形“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为“大甲”合文,“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为“南庚”合文,并认为甲骨文“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有“告”义。葛英会《释殷墟甲骨的土田封疆卜辞》(《古代文明研究通讯》第33期)认为,田是有关商代土地制度的封疆活动,田是阡陌封疆之义;到四期甲骨,表土田与表封疆已分化成两个字。
高岛谦一《论甲骨文之“日”字》(《中国语言学集刊》一卷一期,中华书局)认为,甲骨文“中日”、“食日”、“大采日”等中的“日”当读为“时”。宋镇豪《记国博所藏甲骨及其与YH127坑有关的大龟六版》(《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甲骨卷》)重点考释了《国博》4、5、6、7、8、9等YH127坑散失出的甲骨。还有王蕴智《商代可释文字构形解说(一)》(《中国文字研究》第八辑)。杨逢彬《运用语法训释甲骨文字词义的几点心得》(《中国文字研究》第八辑)。单晓伟《甲骨文中“徙”字及徙田问题研究》(《中国历史文物》1期)。
张桂光《读卜辞三札》(《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期)认为甲骨文“毓”当如字读;花园庄东地甲骨“亡司”应定为“亡后”,读为“亡咎”,即“无祸”之义;对于“以日为名”的商王庙号,他赞成曹定云提出的“宗族行第”说,认为其能较好地解决“上甲、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日名顺序的巧合问题。张玉金《甲骨金文“尊”字补释》(《古汉语研究》4期)认为尊作动词,是置放、陈设之义;作名词,指用来陈设的礼器。他的《释甲骨文中的“祼”和“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中国文字研究》第九辑,大象出版社),认为“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释为“祼”,是双手捧着酒器将酒灌注到祖先牌位之上的意思。“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释为“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是指专门举行祼祭的简易建筑。
语法、辞例研究。本年度就甲骨文语法辞例进行研究的着作主要有:郑继娥《甲骨文祭祀卜辞语言研究》(巴蜀书社)。
甲骨学书评、序跋、学术史。书评主要有:[美]吉德炜着,刘义峰译《文字、词汇和涵义——商代甲骨研究的三部参考着作》(《殷都学刊》2期)。秦晓华《〈甲骨文编〉在摹写上的失误》(《中国文字研究》第九辑)。
学术史方面的文章主要有:李学勤《汐翁〈龟甲文〉与甲骨文的发现》(《殷都学刊》3期)指出,汐翁早年发表的《龟甲文》一文关于甲骨文的发现离奇而不符合事实,引用者应辨析使用。任会斌《补〈论清华所藏的一版历组岁祭卜辞〉》(《殷都学刊》2期),考证了32501+35200+补10626+拾掇三183的出土、流散及缀合过程。
花园庄东地甲骨研究。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是本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的热点。
对《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作校正的文章主要有:齐航福《〈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字词索引表〉勘正》(《殷都学刊》4期)。王蕴智、赵伟《〈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摹本〉勘误》(《郑州大学学报》第3期)。
对花东卜辞中人物身份探讨的文章主要有:林沄《花东子卜辞所见人物研究》(《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一辑),全面地考察了花东子组卜辞的人物,认为子卜辞所占卜的事情,涉及当时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物,对“子”的权势、地位研究有重要意义。沈建华《从花园庄东地卜辞看“子”的身份》(《中国历史文物》1期)认为“子”在武丁时代可能是一位管理内务的大臣。曹定云《殷墟花东H3卜辞中的“王”是小乙——从卜辞中的人名“丁”谈起》(《殷都学刊》1期)。郑光《考古与甲骨学的宝贵收获——读〈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华夏考古》3期)。
对花东卜辞的字词进行整理、考释的文章主要有:黄天树《读花东卜辞剳记(二则)》(《南方文物》2期)认为“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释邍,是平原的“原”的本字;“吉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当刈禾讲。
对花东卜辞中的语法进行研究的文章主要有:洪飏《花园庄东地甲骨的否定副词》(《中国文字研究》第九辑)。朱歧祥《由殷墟花东甲骨论早期动词的省变现象》(《中国文字》新三十三期,艺文印书馆)。
对花东卜辞中的祭祀、祭牲进行研究的文章主要有:魏慈德《花东甲骨卜辞的祭祀现象》(《南方文物》2期),将岁祭卜辞分为三类,认为花东卜辞有祖先受祭不分先后的情况,带有较强的原始性。张世超《花东卜辞中的“延祭”》(《吉林师范大学学报》6期)认为“延祭”是殷人为同一件事情持续地向不同祖先进行祭祀的方式。他的《花东卜辞祭牲考》(《南方文物》2期)认为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为豭,义为成年牡豕,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为“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读“牡豕”,义为幼年牡豕,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当释为“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为“匕豕”之合文,乃牝豕,指年幼之牝豕,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为“豝”,指成年之牝豕。沈宝春《论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字与匕器的形义发展关系》(《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一辑)认为,雌性动物的生殖器特征,与史前挎削器的匕形穿孔是由某部分的联系。
甲骨断代、历法研究。本年度关于甲骨断代的论文主要有:徐明波、彭裕商《殷墟黄组卜辞断代研究》(《中国史研究》2期),根据书体风格和字体特征将黄组卜辞分为两类,认为一类卜辞时代为帝乙,上限可及文丁之世;二类卜辞时代为帝辛,上限可及于帝乙之世。谢济《甲骨文分期断代的标准问题——与林沄先生商榷》(《殷都学刊》1期)认为董作宾先生的十项标准在实践中行之有效。
对甲骨文历法进行研究的文章主要有:魏慈德《十三月对甲骨文排谱的重要性》(《殷都学刊》2期)指出“十三月”对于不载周祭的宾组卜辞在排谱时有重要意义。朱凤瀚《试论殷墟卜辞中的“春”与“秋”》(《仰止集——王玉哲先生纪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认为九至次年二月为春季,三月至八月为秋季。
殷墟以外出土甲骨研究。研究殷墟以外出土的甲骨文的文章主要有:葛英会《读郑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辞的几种原始资料与释文》(《中原文物》4期)认为该辞中有“乇土”(即亳社)。常玉芝《郑州出土的商代牛肋骨刻辞与社祀遗迹》(《中原文物》5期)认为 “乇土”即“亳土”,也即亳社;郑州商城即是汤所都之亳。王恩田《释囟——兼说周原甲骨文中的验辞》(《中国文字》新三十三期),认为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实即囟门的囟字,用作表态副词,意为诚然、果然,是周人占卜的习惯用语。
甲骨研究发展的总结、综述。对甲骨文研究发展进行总结、综述的文章主要有:徐义华《2005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3期),王宇信《殷墟YH127甲骨窖藏发现的意义及面临的新课题——纪念YH127甲骨窖藏发现70周年》(《中国历史文物》3期),陈雪香、金汉波《“2006年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考古》5期)。
二、殷商史研究
殷商史研究成果很多,涉及的方面很广,大致整理如下。
关于殷商史的论着主要有:孟世凯《商史与商代文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先商文化研究。对先商文化进行研究的文章主要有:张渭莲、宋白桦《论二里头文化在商文明形成中的作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3期)认为二里头文化在城市规划方式、建筑布局、青铜器的铸造以及埋葬制度等方面影响商文明的形成。朱彦民《商族起源于京津唐环渤海湾说》(《仰止集),认为龙山文化雪山类型可能是商源文化。
商代的都城研究。对商代都城研究的专着有:李锋《商代前期都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论文有:陈隆文《盘庚迁殷地望与洹北商城》(《河南大学学报》3期)认为盘庚迁殷之地望应在今安阳洹河之北岸、小屯之东北。陈旭《偃师商城小城的建筑年代与性质》(《中原文物》2期)认为偃师商城小城非早商都城。李锋《郑州大师姑城址商汤韦亳之我见》(《考古与文物》1期)。李久昌《论偃师商城的都城性质及其变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3期)认为偃师商城经历了由国都到陪都得变化,而郑州商城则经历了由陪都发展为国都的过程。李民《安阳洹北商城性质探索》(《中原文物》1期)认为安阳洹北商城是盘庚迁殷所始建的都城。马世之《郑州大师姑城址性质试探》(《中原文物》3期)认为该城址很可能是昆吾之城。
王震中《商代都鄙邑落结构与商王的统治方式》(《中国社会科学》4期)认为,商代四土侯伯领地内与商王畿范围内的邑落均为三级都鄙结构,商王对于远距离的侯伯方国主要是间接性支配,而在王畿范围内则采用直接支配与间接支配相结合的方式;他的《早商王都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四辑,商务印书馆),认为偃师商城应该是成汤灭夏后所建,郑州商城属于大庚时期,都不能称为亳;《商代的王畿与四土》(《殷都学刊》4期)依据《战国策·魏策》认为商代王畿与四土的关系即 “内服”与“外服”的关系,即由“王邦”与众“属邦”组成的“复合型”国家的关系。
袁广阔、侯毅《从城墙夯筑技术看早商诸城址的相对年代问题》(《文物》12期)从城址布局和夯筑技术分析,认为早商城址的年代顺序为郑州商城内城最早(东下冯商城暂且存疑),偃师商城小城次之,郑州商城郭城、偃师商城大城、焦作商城和垣曲商城的年代更晚一些。朱光华、杨远《盘庚迁都史实的文献释疑》(《首都师范大学学报》5期)认为盘庚一世二迁。邹衡《“郑亳说”立论前提辨析之再辨析》(《考古与文物》1期)认为偃师商城不是商汤的首都,不能称为亳都。
商代的宗教意识研究。董莲池《非王卜辞中的“天”字研究——兼论商代民间尊“天”为至上神》(《中国文字研究》第八辑)。董莲池、刘坤《殷墟卜辞所见商人亡魂崇拜考》(《中国文字研究》第九辑)。王晖《出土文字资料与五帝新证》(《考古学报》1期)。郭静云《甲骨文“下上若”祈祷占辞与天地相交观念》(《周易研究》1期)认为甲骨文“下上若,受我佑”是商王祈求获得“泰”之状态,因而刻辞中采用下者在上而上者在下的排位;此外,她还有《由礼器纹饰、神化记载及文字论夏商双嘴龙神信仰》(《汉学研究》第25卷2期)。沈建华《从〈菁华〉大版卜辞看商人风俗与信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甲骨卷》)认为,商人的信仰模式并不是单一体的,多元体的占卜方式,为后来五行方术的体系发展和形成奠定了基本要素。徐明波《从卜辞看殷商时期上帝的性质》(《重庆师范大学学报》3期)认为帝是商人崇拜的至上神,与商族无血缘关系,这种信仰源于人们对天空至高无上神秘力量的敬畏。
商代的政治、经济研究。刘源《从国博所藏甲骨谈殷墟王卜辞中的子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甲骨卷》)认为王卜辞中的子某是以时王之子为主的几代王子组成的群体(包括若干女性)。王宇信《谈上甲至汤灭夏前商族早期国家的形成》(《殷都学刊》1期)认为商汤灭夏前已初步形成了部族奴隶方国,建立了国家机器。徐义华《商代国家性质申论》(《殷都学刊》1期),认为商王朝已经是一个集权国家。
商代的医疗、文化:王晖《殷墟卜辞所见我国最早的传染流疫考》(《殷都学刊》2期)认为《合集》137是我国最早所见的武丁时期有关病毒性传染流疫的纪录。许进雄《从古文字探讨床与丧葬仪式的关系》(《中国文字》新三十三期)从古文字宿与疾的写法,知道古人平日睡于席上,生病时才睡特制的板床。
商代的地域、地理、族属研究。研究商族起源的着作有:朱彦民(《商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商务印书馆)。
研究其他族属的论文有:何景成《商代史族研究》(《华夏考古》2期)认为“史”应该是商代薛国的族氏铭文,山东前掌大墓地应该是薛国的贵族墓地。李宗焜《卜辞中的“望乘”——兼释“比”的辞意》(《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一辑)认为望乘活动时间在武丁中晚期到祖庚时期,在这段期间他经常为商王攻伐其他方国。“王比望乘”的意思应是以望乘为征战的主力或先导部队,王则是辅助或支持的角色。罗琨《从殷墟卜辞看殷商时期周人在周原的发展》(《古代文明研究通讯》2007年4期),王长丰《“息”方国族氏考》(《中原文物》2期)。王伟《从彭伯壶看古代彭国》(《华夏考古》2期)认为彭人最早居住于山东西部和江苏北部,后来逐渐迁至湖北省境内,并在春秋早期为楚所灭。
研究商代地域、地理的文章主要有:庞小霞《二十世纪以来商周邢都、邢国、邢地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6期)。沈建华《重读小臣墙刻辞——论殷代的西北地理及其有关问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甲骨卷》)认为是记载缴获“危”、“美”、“须”、“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四地俘虏的纪录,“而”为“须”,也称“密须”,在今甘肃泾川达溪河一带,认为美方、危方、刚方在密须周边西北范围。朱凤瀚《武丁时期商王国北部与西北部之边患与政治地理——再读有关边患的武丁大版牛胛骨卜辞》(《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甲骨卷》)。吉德炜《晚商的方舆及其地理观念》(《九州》第四辑,商务印书馆)。
刘起釪《与陈恩林先生论邶墉卫地境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四辑)认为邶地涞水,为商代的要地。孟世凯《商代疆域新概念》(《仰止集》)认为东土在山东一带;南土跨过长江到达五岭以南广大地域;西土在山西、四川;北土在内蒙古夏家店遗址。饶宗颐《殷周金文卜辞所见夷方西北地理考》(《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2008年47期)认为夷方在黄河以西。郑杰祥《商汤伐桀路线新探》(《中原文物》2期)、陈隆文《小双桥遗址与商代庇都地望新论》(《江汉论坛》11期)、朱继平《从考古发现谈商代东土的人文地理格局》(《社会科学》11期)。
商代的祭祀、礼制研究。研究商周姓氏制度的着作主要有:陈絜《商周姓氏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论文有:黄铭崇《商人祭祀用的亲属称谓体系及其意义》(《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一辑)探讨了商人男性称谓人的亲属称谓;他的《商人日干为生称以及同干不婚的意义》(《史语所集刊》第78本4分)认为商人的日干可以用为生称,是世系群的符号。
研究殷商时期祭祀制度的文章有:连劭名《商代岁祭考》(《考古学报》2期)。张玉金《殷商时代宜祭的研究》(《殷都学刊》2期)。
商代的气象、物候研究。黄天树《殷墟甲骨文验辞中的气象纪录》(《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一辑)考察了见于殷墟甲骨文中的气象词,认为3500年前的气候格局较今日要暖湿一些。魏继印《殷商时期中原地区气候变迁探索》(《考古与文物》6期),认为商代气候整体上呈波动变化。朱彦民《商代中原地区的草木植被》(《殷都学刊》3期)认为殷商时期中原地区有着良好的草木植被,商代末年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法]雷焕章着、葛人译《商代晚期黄河以北地区的犀牛和水牛——从甲骨文中的
考古-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和兕字谈起》(《南方文物》4期)考察了晚商到东晋的材料,认为兕为水牛。
三、商代青铜器与金文研究
本年度商代青铜器研究的专着、论文集及着录书主要有:曹定云《殷墟妇好墓铭文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曾国青铜器》(文物出版社)、湖南省博物馆编《湖南出土殷商西周青铜器》(岳麓书社),周剑曙编着《偃师文物精粹》(北图出版社)。
研究商代金文的文章主要有:晁福林《作册般鼋与商代厌胜》(《中国历史文物》6期)认为作册般鼋载商王到洹水田弋事,“奏于庸”是用牲血衅钟镛。李凯《试论作册般鼋与晚商射礼》(《中原文物》3期)认为作册般鼋就是射礼的箭靶。王晖《利簋铭文与我国所见最早的星占术——兼“右史”职官考》(《仰止集》)认为“岁鼎”是岁星和鹑火都在南方正中天的位置,因此是一个伐商的好时机。王蕴智、王琨《侯家庄王陵区出土青铜器铭文的初步考察》(《殷都学刊》4期)。
对族氏铭文进行研究的论文有:何景成《族氏铭文中“亚”的含义》(《仰止集》)认为族氏铭文中的“亚”应该是一种职官性的称谓。严志斌《试论商代青铜器铭文中所反映的共同作器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4期)认为商人联合作器以祀先人表明他们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血缘联系。张懋镕《一千年来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研究述评》(《新史学》十八卷2期,2007年)。
研究青铜器形制、组合的文章有:郜向平《略论商周青铜弓形器的形制演变》(《华夏考古》1期)。孔德铭《殷墟墓葬中青铜生产工具组合的初步研究》(《殷都学刊》4期)。李岩《论商周时期青铜器作用及饰表意的演变》(《吉林师范大学学报》4期)。赵榆、唐小萍《商代中期饕餮纹三牛尊考》(《中国文物报》7月18日第6版)。
青铜器书评方面的文章有:王辉《商周青铜器与古文字研究的重要成果——读张懋镕〈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第二辑)〉》(《中国文物报》5月16日第4版),张翀《张懋镕教授〈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第二辑)评介》(《中国史研究动态》5期)。
四、考古
商代考古学方面的文章主要有:曹峻《太湖地区夏商时代考古发现与谱系研究综述》(《东南文化》5期),陈雪香《山东地区商文化聚落形态演变初探》(《华夏考古》1期),杜金鹏《安阳后冈殷代圆形葬坑及其相关问题》(《考古》6期),江章华《渝东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考古学报》4期),宋江宁《关中西部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4期),谢肃《小屯丙组基址主体为祖先祭所说辑补》(《中国历史文物》3期)。岳洪彬、岳占伟《考古发掘中所见殷墟商人环保意识之一斑》(《中国文物报》5月4日第7版),张明东《商周时期合葬墓的考察》(《古代文明研究通讯》第三十四期)。
关于殷墟孝民屯的考古发掘有一系列的文章:殷墟孝民屯考古队《河南安阳市孝民屯商代环状沟》(《考古》1期)。李永迪、岳占伟、刘煜《从孝民屯东南地出土陶范谈对殷墟青铜器的几点新认识》(《考古》3期)。王学荣、何毓灵《安阳殷墟孝民屯遗址的考古新发现及相关认识》(《考古》1期)。
【下载全文】
赵鹏《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纳米盘下载)
赵鹏《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综述》(本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