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西安历史博物馆有什么展品
- 隋唐时期有哪些文物
- 唐代最珍贵的瓷器
- 圆明园内有哪些唐宋时代的文物
- 圆明园唐代到清代的奇珍异宝
分别是:镶金兽首玛瑙杯、旟鼎、五祀卫鼎、多友鼎、皇后之玺、鎏金银竹节熏炉、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客使图、阙楼仪仗图。
马球图、宫女图、鸳鸯莲瓣纹金碗、鎏金鹦鹉纹提梁壶、三彩载乐驼、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黑釉油滴碗、狩猎出行图、鸳鸯莲瓣纹金碗有两件,所以共计18件。
1、黑釉油滴碗
黒釉碗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油层表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称金属光泽的小圆点,这些圆点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油滴一样,因此被成为”油滴釉“。油滴釉是黒釉中一个特殊的种类,属于结晶釉。这件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
古籍记载黑釉油滴碗“盛茶闪金光,盛水闪迄今所见银光。映日透视,光彩夺目。
2、青釉提梁倒注提壶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这件造型独特、构思巧妙的倒灌壶,壶身呈圆形,盖、梁、身连为一体。
象征性的壶盖为柿蒂形,提梁是一只伏卧着、圆眼短嘴的凤凰。壶嘴为一张口侧卧的母狮,一只幼狮正在腹下吮吸乳汁,非常生动,活泼可爱。
壶身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下饰一周仰莲瓣,纹饰简洁明快。因为凤凰、狮子和牡丹分别为百鸟之王,百兽之王和百花之王,这件壶也被称作“三王壶”。
3、唐鸳鸯莲瓣纹金碗
唐鸳鸯莲瓣纹金碗共出土两件。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
两碗造型、纹饰均相同。纯金质,锤碟成形,錾刻为纹,造型饱满庄重。侈口,弧腹,圜底,喇叭形圈足。器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层十片,上下轮廓相合。每一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主题是动物纹,有鸳鸯、野鸭、鹦鹉、狐狸等。
下层是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莲瓣上空白处装饰飞禽和云纹。鱼子纹底。两碗内壁分别墨书“九两半”、“九两三”,应是碗的重量。墨书标重显示两碗重量略有差异,但天平实测重量相同。
4、唐舞马衔杯纹银壶
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壶上的骏马就是唐代有名的舞马形象,《明皇杂录》记载,玄宗曾在宫中驯养舞马400匹,每年8月初,玄宗生日时,则给这些舞马披上锦绣衣服。
按着“倾杯乐”的节拍,跳舞祝寿,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板床旋转如飞,有时还让壮士把床举起,让马在床上表演,而少年乐工则站在周围为马伴奏。
亦有诗描写舞马完成表演后的神态:“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棹尾醉如泥。”此壶的舞马形象正好与书中记载相互印证,是十分难得的文物珍品。
5、唐兽首玛瑙杯
唐兽首玛瑙杯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画细微精确,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唐兽首玛瑙杯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所以不能认为造型完全出自写实的手法。
隋代开皇四年董钦造鎏金弥陀佛像、秦代玉高足杯、唐代三彩腾空马、唐代鎏金铜铺首、汉代龙纹空心砖、秦代陶水管道、汉代釉陶望楼、西汉楚大官厨鼎、清代闫甘园《辋川荡舟图》轴、元代玉麒麟、各朝代铜钱。
展品很好的展现了周秦文明、汉唐风采、帝都万象。
隋唐时期有哪些文物1.隋代镶金边白玉杯,陕西西安出土,白玉雕琢,通体光洁,温润柔和,秀美华贵。
2.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陕西西安出土,釉色鲜亮,造型生动,有着浓郁的异域风情,被列为禁止出境的国之重器,是国博镇馆之宝之一
3.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陕西西安出土,釉色鲜亮,造型生动,有着浓郁的异域风情,被列为禁止出境的国之重器,是国博镇馆之宝之一。
4.唐代三彩黑釉陶马,看到这尊黑釉三彩马,联想到洛阳博物馆珍藏的另一件黑釉三彩马,同是罕见的黑釉三彩马,国宝级文物
隋唐时期文物以瓷器为主代表如下:
一、隋唐时期的代表性瓷器-青瓷
隋唐时期的青瓷窑址数量众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浙江越窑、瓯窑、婺州窑、河南安阳岳州窑、河北磁县贾壁村窑等。
浙江的越窑青瓷以上林湖两岸最为繁荣。初唐时期的越窑青瓷胎质较为疏松,釉色青黄,而且非常容易剥落。
中晚唐时期,青瓷制作工艺朝着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不仅瓷质细腻,而且釉层十分均匀,有种如冰似玉的艺术美感。
晚唐时期,青瓷的胎体变得更加薄,釉面也十分光滑,越是小件的器物制作越为精细,如粉盒、印盒、唾盂、执壶等皆是此时的代表性器物。
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精品,又被称之为“秘色瓷”。这是因为五代时期,吴越国朝廷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曾以“秘色瓷”进贡,这样直接促进了瓷器的生产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长沙铜官窑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个青瓷名窑,直到五代时期才开始逐渐没落。铜官窑所烧造的器物造型比较别致,样式繁多,如壶就有多种款式。
铜官窑器物釉色青中泛黄,或者黄中带青。此外,釉下彩斑和模塑贴花是当时首创的高超的装饰手法。
所谓的釉下彩斑,是指在青瓷制品上用褐彩或者绿彩绘制出简单的图案。模塑贴花,是指在青瓷制品的流、腹部贴塑人物、动物、瓜果、园林等。
二、隋唐时期的代表性瓷器-白瓷
隋唐时期的白瓷以邢窑器物最为著名。邢窑白瓷有粗细之分,其中大部分是粗瓷,而较少的一部分是细瓷。
细瓷的烧造技艺非常精湛,胎质洁白,釉色类银似雪,器物造型多为碗、盘、壶、杯、盏等,而且多是宫廷用瓷。
粗瓷的制作不太精细,胎体厚实,釉色银灰,积釉处泛黄或者泛青,一般是大众用瓷。
三、隋唐时期的代表性瓷器-花釉瓷
花釉瓷,是指在天蓝、黄褐、茶叶末釉上饰以天蓝色或者月白色的斑点,斑点分布较为随意,与深色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艺术效果非常显著。花釉瓷的造型一般是腰鼓、双系壶、大罐、小罐、花口瓶、三足盘之类的器物。
四、隋唐时期的代表性瓷器-绞胎瓷
绞胎,是指用白色、褐色两种瓷土互相糅合在一起,而后拉胚成型,胎上具有类似于木纹般的纹理,然后经过焙烧而成的一种新创器物。绞胎瓷器大量发现于唐代古墓之中, 造型多为一些杯、盘、枕等。
唐代最珍贵的瓷器唐五代秘色瓷
被发现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中,是越州窑烧制的青瓷中最珍贵的一种,尽管从那时起到后来都有很多人模仿它来烧制,但是其实唐五代秘色瓷才是真正的宫廷御用宝物。
1、唐兽首玛瑙杯
唐兽首玛瑙杯是唐代的一件玉雕,而且至今为止保存的出自唐代的唯一一件、中国十大古文物之一,也是雕刻最精细的一件俏色玉雕,每一个细节都近乎完美,所以是国家禁止处境展览的。
2、唐赤金走龙
唐赤金走龙是在陕西西安被发掘出的一套唐代金雕文物,一共12个,每个都形状各异,而且与人们想想中的龙的形象不同,他们并不是非常雄伟高大的,而是小巧玲珑精雕细琢。
3、除罪金简
金简在古代一直是帝王所用,被认为是可以去灾祸的圣物,除罪金简是现存唯一一件古代金简,它是武则天皇帝命人投置在嵩山的一件写着自己罪事的金简。
4、唐景云钟
唐景云钟被称为“天下第一名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由皇帝亲自监工制造,并且亲手题写铭文的一口青铜钟,雕铸工艺和整体造型都是绝无仅有的。
5、唐八重宝函
唐八重宝函是唐懿宗时期用来供奉释迦牟尼佛的一套盒函,共有八层,所以称为八重宝函,这件唐朝古物不仅雕刻十分细致精美,更体现了那时宗教精神文化。
6、唐五代秘色瓷
唐五代秘色瓷被发现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中,是越州窑烧制的青瓷中最珍贵的一种,尽管从那时起到后来都有很多人模仿它来烧制,但是其实唐五代秘色瓷才是真正的宫廷御用宝物。
7、唐代论语玉烛龟形酒筹筒
唐代论语玉烛龟形酒筹筒是一间银器,整体的造型是一只神龟四脚着地昂着首,背上顶着一只烛台,这两部分都是精雕细琢,并且体现出唐代的思想文化。
8、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是现今为止发现的仅有的两件骆驼载乐俑中的一个,非常珍贵罕见,再加上它的制作非常复杂谨慎,色彩也十分显眼,很有观赏和研究价值。
9、唐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唐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是一件金银器文物,在唐代历史中是首次被发现类似器具,整个造型呈现游牧民族装水的皮囊袋子形状,最惊奇的还是袋中有一凸起的舞蹈的马。
10、唐鎏金莲瓣银茶托
唐鎏金莲瓣银茶托是唐朝拥有饮茶的茶具,与之同时出土共有七件,每一件造型都异曲同工,为浅口平沿且杯口花边状,而且内部还刻有字,可见当时鎏金工艺高超。
圆明园内有哪些唐宋时代的文物目前为止,还有多少圆明园遗物存世,它们现在都在哪里收藏,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总目录。
圆明园中收藏的历史文物包括: 1、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2、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3、十二生肖喷水池,古代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生肖来分别代表不同的时辰,一到了那个时辰时,那个相对应的生肖就会从嘴巴里喷出水来。
圆明园唐代到清代的奇珍异宝1、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2、圆明园印
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 《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 中记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东方博物院中国展室中发现“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
1904年(光绪三十年),康有为游巴黎,在奇规昧博物馆曾见过中国内府珍物及玉玺等,并认为是圆明园文物。
3、四十景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4、女史箴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5、圆明园
《圆明园四十景图》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制,并由乾隆题词。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京西五园三山时,将这四十幅画掠夺走。现藏于法国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自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以来,不仅堪称“东方文化艺术宝库”的中华园林付之一炬,大批的珍品文物也随之被英法联军掳走,(也包括这40 套80幅乾隆年间绘成的圆明园全景图),并一直不肯归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