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渭水-历史人物不是政党的私财

蒋渭水-历史人物不是政党的私财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蒋渭水-历史人物不是政党的私财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历史人物不是政党的私财


历史人物不是政党的私财
——从马英九、谢长廷对“蒋渭水”各自的表述谈台湾史的研究
台湾2008年总统参选人马英九和谢长廷两人首度的交锋,就是在台湾民众党成立八十周年纪念会上,围绕着民众党创始人蒋渭水进行的。马、谢两位参选人各取所需,虽不约而同地引用了蒋渭水生前最常喊的口号,“大家须团结,团结真有力”,但却对这位历史人物进行了各自的表述,言谈间曾几度交锋。他们都希望藉由这场讨论,寻找自己与台湾本土的连结渊源,掌握历史的诠释权。在他们的口中,同是一个历史人物蒋渭水,得出来的结论却大大不同。
马英九试图把蒋渭水和中华民国联结起来,出示了蒋渭水所创立的“台湾民众党”党旗图片,表示台湾民众党的三星党旗和中华民国国旗极为相像;他还高度赞扬了蒋渭水的抗日行动,认为蒋渭水曾公开反对日军侵华,也曾向国际社会检举日本殖民政府在台实施鸦片专卖制度,甚至还向日本国会陈情雾社抗日事件中警察使用毒气对付原住民等事实。马还特别强调:蒋渭水对于国父孙中山先生非常推崇,曾参加孙中山的纪念活动,并说“当时台湾人对祖国大陆的一举一动都很注意。”对于蒋渭水提倡的各种社会改革,如免除烧金纸、男女平等、关怀弱势工农阶级、二八减租及发行台湾民报等,也景仰不已。马也不忘以蒋渭水为例,提醒“民族气节”的重要。他表示,蒋渭水曾经站在日本法庭上告诉日本人,“我们就是中华民族”,不会因为日本统治而改变,大义凛然,令人感动。蒋渭水当时希望台湾能作为中日沟通的桥梁,时至今日,马英九也期盼台湾能成为“东亚和平缔造者”的角色。
谢长廷则以蒋渭水创建民众党,直指台湾的认同问题。说蒋渭水的精神与特质是:“民主”与“进步”,生硬地把蒋渭水与民进党结合在一起。他针对马英九所提出的民族问题,说没有统治正当性的人才要用“血缘连结”, 血缘连结会让台湾陷入危险,中国要来统治台湾也会用血缘连结,不管外省、客家或福佬、原住民,认同土地才是最重要的,“台湾是命运共同体、公民主义的国家,”并讽刺马英九“省籍焦虑感很深”。最可笑的是谢长廷竟然说台湾民众党是台湾第一个现代政党,如果从党的纲领、组织、成员与运动路线来看,“台湾民众党”就是立足于广大民众,照顾劳工、农民等弱势,所以蒋渭水将这个台湾第一个政党取名为“台湾民众党”,正好和“中国国民党”相对。他还充满挑唆说,若依马英九提及台湾民众党对抗日、环保有贡献,“为什么国民党主政时,历史都没有提到蒋渭水、台湾民众党?”
其实了解台湾史的人都可以看得出来,马谢在藉由蒋渭水发抒各自本土论述时,他们其实都有在某种程度上“误读”了蒋渭水。譬如谢长廷巧妙地忽略了蒋渭水的“祖国认同”,生硬在说“台湾民众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对立等。而马英九更不应当被谢牵着走,由此而提及外来政权问题。
不管怎么说,马英九对蒋渭水的评价还是较符合历史事实的,而谢长廷则是一派胡言。尽管如此,他的谈话有一点还是正确的,那就是为什么国民党时代从来不提蒋渭水其人?蒋渭水这位伟大的历史物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反抗日本殖民主义的爱国主义典范。由于长期被埋没,其本来面目常常遭到扭曲。又因当时台湾民众党创建时的核心纲领是“民族自决”,也曾提出过“台湾是湾人的台湾”等主张,因此,有时竟被说成是“台独的源头”。
蒋渭水是台湾民主运动先驱,是日据台湾时期“祖国派”的代表人物,其活动深受中国革命,特别是国民党的影响,“他一有机会就在中国宣传台湾民众党,在岛内则宣扬中国国民党。”他还经常派人到大陆,与国民党进行沟通,在1929年还派谢春木、王钟麟为民众党代表,参加孙中山移灵祭典。民众党被禁止的最重要理由就是“逐渐呈现出露骨的民族主义运动来反抗日本民族”。可以说,蒋渭水所领导的台湾民族民主运动,是以“中华民族”为脊柱的。连日本人撰写的《台湾总督府警察沿革志》都认为“蒋渭水一派受到中国国民党革命运动的影响很大,欲将全台湾人民组织化,并行推动民族运动与阶级运动,与世界弱小民族及无产阶级相提携,与帝国主义作斗争,实现殖民地民族解放。”他的不朽名句是:“同胞须团结,团结真有力!”这是民主的诉求,更是民族的诉求!蒋渭水身上所体现的核心价值特征是:启蒙和领导殖民地统治下的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的殖民统治 。他所自我认同的逻辑是:“台湾人—中国人—中华民族—中华民国”,这是一个互有交集的充满中华民族情节的政治概念。无可置疑,蒋渭水是反对日本殖民台湾的,这也是当年台湾民主运动的主流。其所主张的台湾民族自决与独立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别产物,决不是今天所谓的将台湾与中国大陆分裂开来的台湾独立,因此,今日“台独势力”以歌颂日本殖民统治为能事,这绝非传承自蒋渭水。蒋渭水认同中的充满中华情节的民族民主运动体系,也是整个日据时代台湾抗日运动及民主政治运动的主流。因此,若将蒋渭水说成只是“台湾人”,甚至谓蒋渭水否认自己为“中国人”,这都是某些人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伪造的“假蒋渭水”。
这场“历史与政治”的激辩,虽是总统选战的需要,却显露了台湾蓝、绿阵营各自解读阐述有利于自己选情的历史观,无论其结果如何,都可以让民众重新审视那段已经淡忘或遗忘的台湾历史。但蒋渭水是台湾史上伟大的历史人物,他应是属于台湾社会共有的资产,绝非那个党,透过阐述可获得的政治专利。
在今日时空中,台湾两位总统候选人突然谈及历史人物蒋渭水,想必连台湾的普通民众也感到非常生熟,更不用提大陆的人们了。这就为我们历史研究者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必须加强台湾史的研究及台湾史知识的普及推广。台湾的历史非常特殊,历经荷兰统治、明郑时期、清朝统治、日本占据及国民党迁台。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的历史事实由于台湾蓝、绿阵营的斗争而被表述为多个不同的解释。特别是民进党执政以来,“历史解释”与“历史教育”日益成为服务政治的工具,随着台湾“同心圆”教科书的启用,伪造、涂改了的历史将会逐渐溶入年青一代的心灵,这是我们必须高度警觉与现实面对的。所以,大陆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台湾史研究人员,增加台湾史研究的支持与投入,使大陆有自己对台湾史的诠释权;特别有必要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加入台湾史部分,以对抗民进党不断的去中国化动作,培养全民族的国家观。
附录一:
蒋渭水的平生简介
蒋渭水(1891—2931)出生于台湾宜兰,台湾总督府医学校(今台大医学院)毕业,曾在台北市大稻埕开设大安医院,是日据台湾时期文化启蒙运动的倡导者暨政治社会运动家。1921年创办“台湾文化协会”,是台湾第一个具有现代化意识的结社,使台湾开始与世界民主、自由、人权思潮接轨。1927年蒋渭水及林献堂、蔡培火等人在台中成立“台湾民众党”,是台湾人所成立的第一个政党,以“确立民本政治、建设合理的经济组织、改废社会之缺陷”为主要纲领。1929年,创立台湾第一个总工会“台湾工友总联盟”,领导工农运动,反对殖民剥削。不畏强权、贯彻理想,被誉为“台湾最杰出的历史缔造者及理想主义者”。蒋渭水也被称誉为“文化头”、“民族医生”;其《临床讲义》,为台湾开出第一份诊断书,《入狱日记》、《入狱感想》、《狱中随笔》,被誉为台湾新文学运动启蒙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开创“人权文学”的经典。蒋渭水也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奠基者,推广台湾新文学的总机关“台湾文化协会”,及耕耘新闻学的《台湾民报》,本部皆设在蒋渭水的大安医院,大安医院则被称为“台人自觉的胎动地”。10月17日“台湾文化协会”的创立日,被台湾政府明定为“台湾文化日”。蒋渭水逝世时被称为“台湾人救主”,终生并赢得“台湾的先知先觉者”、“台湾孙中山”、“台湾甘地”、“台湾民主运动之父”、“台湾革命之父”等美誉。
一、成长与医校时期(1891-1920)
蒋渭水生于1891年,父亲蒋鸿章于宜兰市街城隍庙以相命维生,因此蒋渭水幼年时期便周旋于庙会活动,由于出生社会底层的经历,影响日后蒋渭水以群众为基础的民族运动。蒋渭水八岁时受业于宜兰宿儒张茂才先生,奠定其扎实的汉文基础;十五岁入公学校,于三年后考取台北医学院。
在医学校期间,蒋渭水不仅成绩优异,也善于领导校内校外同学从事具有民族意识的反抗活动。除联合各校学生在校外聚会凝聚民族意识之外,蒋渭水也于课余经营东瀛商会和冰店做掩护,作为同志谋事论政的据点,此时的蒋渭水可说是同时身兼学生、商人、民族运动者的角色身分。这段期间亦是养成蒋渭水其革命性格的重要时期。
蒋渭水以总平均第二名成绩毕业于医学校后,于1916年在大稻埕开设大安医院(今延平北路二段),同时经营春风得意楼,此时的蒋渭水主要的志业为济世悬壶的医生,而非政治运动者。
1920年蒋渭水设立文化公司,购入文化思想方面的图书报刊以供研究,来年春天结识正在从事议会请愿运动的林献堂,蒋渭水认为林献堂主导的议会请愿活动,是台湾人唯一的活路,蒋渭水所成立的新台湾联盟、台湾议会期成同盟会,皆是响应的团体。1921年十月蒋渭水在大安医院创立了台湾文化协会,蒋渭水被推为事务理事,林献堂出任总理。文化协会创办的目的不仅要“谋台湾文化向上发展”,更要“振兴教育,奖励体育,涵养艺术趣味”,启蒙台湾民众的文化与教育。
蒋渭水在文化协会第一期的《会报》上,发表了着名的〈临床讲义─关于名为台湾的病人〉一文,在文章中蒋渭水将台湾比喻为患者,“为世界文化的低能儿”,病因是“智识的营养不良症”,需使用大量的文化教育药方。此后文化协会的工作便以蒋渭水所开的处方为主轴,于全台设立读报社,筹办讲习营启迪民智,邀请连雅堂主讲台湾通史,蔡式榖主讲通俗法律,蒋渭水本人主讲通俗卫生,此外尚有戏剧改良、经济学、英语等课程。在总督府的殖民教育下,讲习会成为台湾人文化启蒙的重要窗口。虽于举办讲座时受日本人干扰,但讲者仍孜孜不倦,听者亦风雨无阻;当蒋渭水演讲时,日本当局甚动员几十名警察临监,由此可见其号召力。
据当时总督府统计,文化演讲的听众每年达一万人次,1927年甚超过十万人次。1923年起,文化协会巡回全岛举办文化演讲,后期更将运动层次扩展至文化剧(戏剧)、美台团(电影)等艺术活动,引发台湾人的民族意识。这是台湾历史上第一次由知识分子发起的启蒙运动。
1923年蒋渭水因率领青年高举欢迎旗牌,假装迎接日皇太子,实际从事台湾议会设置请愿的事件被拘留,成为“台人因公事被检束的第一人”,此后只要有日本的皇亲国戚或要员临台,蒋渭水就会先被检束。1923年12月,蒋渭水所成立的台湾议会期成同盟会,被总督府以违反治安警察法为由,对同盟会会员展开全岛性的大规模检举,共有41人遭收押,58人被搜索或传讯,是为轰动一时的“治警事件”。“治警事件”的判决中,蒋渭水的刑期最长,二次入狱共达144天。在狱中期间他博览群书,为日后的文化演讲,完成了思想的武装。蒋渭水出狱后的讲题如“法兰西革命史”、“明治之文化”、“政治哲学概论”、“群众运动之基础”、“社会病”等,其内容已由文化问题,扩大至社会政治问题。
出狱后蒋渭水投入《台湾民报》创立五周年纪念号的筹备工作。1920年代台湾思想界最重要的公共论域,便是经由《台湾青年》、《台湾》到《台湾民报》而逐渐发展成形。《台湾民报》由东京迁回台湾发行后,以大安医院为发行所,蒋渭水便成为《台湾民报》的“褓母”。蒋渭水不仅经常在刊头撰写社论,发表对时政的批判,也首开“妇女卫生”及“晨钟暮鼓”专栏,同时也经常介绍世界各地民族运动的思想概况。
二、台湾民众党时期(1927-1931)
1925年六月,台中州二林等四庄成立“蔗农组合总会”,向制糖会社提出收购价格等五项要求,但会社却在警察陪同下强行收割甘蔗,因此发生冲突,蔗农与组合干部400多人被捕,25人被判有罪,此即“二林事件”。二林事件不仅促成农民运动的快速兴起,并组成全岛性的“台湾农民组合”,成为农民运动的重要里程碑。由于受到农民运动的刺激,台湾工会也渐渐震动,组织成立公友会。1927年4月高雄工人组织“台湾机械工友会”,选举“台湾铁工所”的职工王风当会长,遭资方开除。铁工所工人发动罢工皆遭革职,激起全岛性的工场罢工,此为“台湾铁工所事件”。
在台湾的政治社会运动迈入全民族的反抗运动,并愈趋国际化后,身处此浪潮中的蒋渭水坚持他在文化书局开业启了从“中国名着”到日本“劳动诸书”两大方向,为台湾政治社会运动寻找出路,并提出“同胞需团结,团结真有力”的呼吁。
文化协会改组后,其内的旧干部萌生另组政治结社的想法。1927年蒋渭水提出政治结社的纲领多次遭禁,于1927年七月成立“台湾民众党”,其纲领为“确立民本政治、建设合理的经济组织、改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民众党成立后第二年,便决议召集全岛巡回演讲队,实践蒋渭水“到民众里去”的理念,此后台湾民众党陆续推动“反对台湾总督府恢复评议会”、“地方自治改革促进运动”、“废保甲制度运动”等多项主张,以演讲会与民众大会痛斥日治当局的暴政,并以电报、建议书、请愿书向国际单位表达民意,揭发日治当局对台湾人的压迫。民众党亦在群众之中组织各种团体,灌输民众政治教育。
依据“扶助农工团体之发达”的指导原理,1928年民众党决定成立“台湾工友总联盟”,蒋渭水出任联盟的顾问。工会发展共有40多名团体成员,会员超过万人,是当时台湾最具影响力的工人组织。当时受民众党指导的青年、劳农、妇女团体共有48个,因此蒋渭水也被时人奉为“政治社会运动第一指导者”。
1929年总督府公布〈台湾阿片(鸦片)令施行细则〉和〈阿片公卖与吸食特许〉政策,民众党除提出取消特许令的主张之外,以电报诉诸国际联盟本部,抗议日治当局违反国际条约的贩毒行为,国际联盟随即覆电并派专员来台调查,使台湾鸦片问题成为国际问题,此举对台湾总督府造成冲击。1930年雾社泰雅族反抗日本遭毒气残杀的“雾社事件”发生后,总督府刻意封锁使用毒瓦斯屠杀原住民的消息,但却经由民众党的揭发,要求撤职总督、警务局长等当局责任者,将事件演变成日本内阁的政治问题。鸦片问题和雾社事件均冲击日治当局的暴政,民众党遂成为总督府不除不快的眼中钉。
1931年2月18日,民众党于台北本部的第四次亦是最后一次的全岛党员大会,通过新纲领修正案后,在会议进行中台北警察署长突然进入会场,宣布结社禁止令,并逮捕蒋渭水等16人。
民众党被解散后,蒋渭水发表声明称“这次的解散,委实是荣誉的战死”,“民众党确有力量揭发总督府的专制”,“政府虽能禁止政党,总不能禁止民心”。身为“台湾工友总联盟”产婆的蒋渭水,希望将党的力量深入各个不同的阶级团体,以劳工运动来承继其理念,并积极参与《台湾新民报》上的论战,但不久因感染伤寒症于1931年8月8日病逝。
蒋渭水逝世后,《台湾新民报》刊出多位同志的悼词,追忆与蒋渭水共同奋斗的历程,以及对蒋渭水的逝世表达了感叹。同年8月23日于大稻埕永乐座(今迪化街)举行蒋渭水的大众葬,共有五千余人参加,为蒋渭水作最后的送别。
附二:
蒋渭水代表性论述《临床讲义─关于名为台湾的病人》
姓名:台湾岛
性别:男
年龄:移籍现住址已二十七岁
原籍:中华民国福建省台湾道
现住址:大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
纬度:东经120-122度 北纬22-25度
职业:世界和平第一关门的守卫
遗传:明显具有黄帝、周公、孔子、孟子等血统。
素质:为上述圣贤后裔,素质强健,天资聪颖。
既往症:幼年时(即郑成功时代),身体颇为强壮,头脑明晰,意志坚强,品行高尚,身手矫健。自入明清,因受政策毒害,身体逐渐衰落,意志薄弱,品行卑劣,节操低下。转居日本帝国后,接受不完全的治疗,稍见恢复,唯因慢性中毒达二百年之久,不易霍然而愈。
现症:道德颓丧,人心浇漓,物欲旺盛,精神生活贫瘠,风俗丑陋,迷信深固,顽迷不悟,罔顾卫生,智虑浅薄,不知永久大计,只图眼前小利,堕落怠惰,腐败,卑屈,怠慢,虚荣,寡廉鲜耻,四肢倦怠,惰气满满,意气消沉,了无生气。
主诉:头痛、眩晕、腹内饥饿感。最初诊察患者时,以其头较身大,理应富于思考力,但以二、三常识问题试加询问,其回答却不得要领 ,可想象患者是个低能儿,头骨虽大,内容空虚,脑髓并不充实;闻及稍微深入的哲学、数学、科学及世界大势,便目晕头痛。此外,手足硕长发达,这是过度劳动所致。其次诊视腹部,发现腹部纤细凹陷,一如已产妇人,腹壁发皱,留有白线。这大概是大正五年欧洲大战以来,因一时侥幸,腹部顿形肥大,但自去夏吹起讲和之风,肠部即染感冒,又在严重的下痢摧残下,使原本极为扩张的腹壁急剧缩小所引起。
诊断:世界文化的低能儿。
原因:智识的营养不良。
经过:慢性疾病,时日颇长。
预断:因素质优良,若能施以适当的疗法,尚可迅速治疗。反之若疗法错误,迁延时日有病入膏肓之虞。
疗法:原因疗法,即根本治疗法。
处方:正规学校教育 最大量
补习教育 最大量
幼儿园 最大量
图书馆 最大量
读报社 最大量
若能调和上述各剂,迅速服用,可以二十年内根治。
尚有其它特效药品,此处从略。
大正十年(民国十年)十一月三十日
主治医师蒋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