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期有那些名将 五代十国皇帝拓跋

目录导航:

  1. 五代时期有那些名将
  2. 五代时期除了十国之外的政权
  3. 详细介绍一下南北朝,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历史
  4. 五代十国隋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5. 五代十国还有鲜卑人吗
五代时期有那些名将

北魏)拓跋珪、拓跋焘、元英、杨大眼、萧宝寅、奚康生、邢峦、慕容白曜、薛安都、尔朱荣 (北齐)高欢、高长恭、斛律光、段韶、高敖曹、窦泰、侯景 (北周)宇文泰、宇文邕、宇文护、韦孝宽、于瑾、李虎、独孤信、杨忠 南朝篇: (南宋)刘裕、檀道济、裴方明、沈庆之、沈攸之、臧质、沈璞 (南齐)周盘龙、崔慧景、陈显达、裴叔业 (南梁)韦睿、曹景宗、昌义之、裴邃、陈庆之、兰钦、羊侃、王琳 (南陈)陈霸先、周文育、侯安都、杜僧明、吴明彻、萧摩诃 五代十国 柴荣 郭崇韬 郭威 李存审 李存勖 李璟 李克用 李嗣源 李嗣昭 王建 王彦章 王晏球 杨行密 朱温 周德威

五代时期除了十国之外的政权

五代时期除了五代十国这十五个政权之外,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间里,还有其它的一些割据政权。他们或因为实力弱小,或因为没有存在感,或因为国祚时间不长,或因为地缘偏僻,没有被定义在五代十国之列。

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唐宋之间,除了五代十国之外的其它割据政权。

桀燕

1、桀燕

最应该被列入十国之一的应该是桀燕,其实力远强于北汉或者南平这样的弹丸小国,兵强马壮,豪横一时。

桀燕,由刘守光创立的国家,但是其割据,要从刘仁恭开始,刘仁恭当年乃是卢龙节度使下的将领,率兵造反未果,投奔李克用,用计诱李克用进攻卢龙,然后成功后巧妙地担任留守,再之后,逐步脱离李克用,当上了卢龙节度使。

之后游离于朱温和李克用之间,在朱温强势的时候,李克用和刘仁恭不敌,只得抱团取暖。再之后,刘仁恭开始进入享乐时期。其子刘守光起兵造反,幽禁刘仁恭,掌握卢龙大权,于公元911年登基称帝。

刘守光的称帝,引发了处于正高速崛起阶段的李存勖的不满,李存勖大兵压境,用时一年,平定了卢龙节度使,活捉刘守光和刘仁恭,公元913年,桀燕灭亡,被李存勖吞并。

刘守光

2、殷国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出现在遥远的福建地区,定都在福建西北的建瓯,且仅存在了两年。

提及历史杀同宗最狠的政权,有人会说是刘宋帝国末期,可是五代的闽国,对比刘松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开闽王王审知去世之后,闽国进入了宗室互杀,骨肉相残的悲惨局面。

建瓯

先是王延钧杀王延翰篡位,然后王延禀兵变失败被王延钧所杀,然后王延钧被长子王继鹏谋杀,并诛杀王延武。之后王延羲与侄王继业杀王继鹏,王延羲继位,对宗室族人大肆诛杀。王延政不满,便外逃自立,于943年在福建建州,也就是现在的建瓯,以五县之地,另立山头,也就是所谓的殷国。

恰巧这时的闽国内乱,朱文进叛乱,诛杀王延羲,将福州的王姓几乎杀绝。殷国的王延政自然要复仇,率大军进攻朱文进,联合其它王姓宗室,并一举拿下了福州,然后自任皇帝,945年改国号殷为闽。自此,殷国就不复存在,前后仅仅存在三年。

五代割据

3、岐

岐王李茂贞,唐末乱世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其对历史的走向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力。李茂贞镇州博野军的一个小军官,因为在黄巢起义中立有大功,所以平步青云,先是在神策军历练,后来又受封西岐。在李茂贞的苦心经营下,西岐四面扩张,最后四面扩张,独霸陇西。

也正是因为李茂贞的威胁和无礼,迫使唐昭宗出逃,最后被朱温掳至洛阳,加快了朱温篡唐自立的历史进程。岐王李茂贞在朱温后梁时期,并没有投降朱温,而是和李克用等人一起,作为对抗朱温的一股重要势力。李存勖建立后唐之后,李茂贞才向李存勖上表称臣。岐国割据政权前前后后存在了近三十年之久。

4、武平节度使周行逢

马楚末年,国家内乱,马光惠、马希崇与马希萼一分为三,南唐趁势派兵一举灭掉了马楚政权。武平军留后刘言不愿降唐,派大军占领潭州,南唐大军面对一地鸡毛的湖南,也没有做过多停留,纷纷撤出湖南,刘言主政湖南。

岳阳农家人,周行逢等人本是刘言部将,但是因为站队问题,选择支持王逵,后来又取王逵自立,主政湖南,任武平节度使。为政还算清明,到962年周行逢去世,割据湖南近十年。

周行逢

5、赵王镕

王镕,唐末成德军节度使,当了近四十年的割据政权老大,曾被朱温尊为赵王。王镕的成德,因为地处河北中部的定州和镇州,成为梁晋争霸的缓冲地带,因为地缘特殊,所以左右逢源,朱温强则归附朱温,李存勖强则加盟李存勖。直到后来经历张文礼之乱后,到921年附近,王镕死后,赵国才慢慢被李存勖吞并。

6、义武军王处直

王处直,其堂兄王处存因为平定黄巢战功,被封为义武军节度使,开始割据河北易州、祁州等地,后来朱温强大,王处直臣服于后梁,受封北平王。由于义武军和成德军唇齿相依,所以往往在政治决策上具有协同性。之后面对朱温的进攻,与王镕一起依附了李存勖,后来被李存勖攻破。

五代

7、林柯

位于今贵州地区,在五代时期,存在着一个部落联盟,史称林柯国。在邻国后蜀享乐不思进取,马楚被后唐灭掉后不成气候。林柯一般依附于西南的南诏、大长和以及之后的大理政权,行程时间和灭亡时间不详。

8、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

在南诏和大理政权之间,存在着历史上鲜有人知的三朝,人称大长和国、大天兴、大义宁。

大长和,由南诏汉人权臣郑买嗣指使人弑杀南诏国王,自立为帝,自称大长和国,历经三代三十年。公元928年,杨干贞杀大长和皇帝郑隆亶,立赵善政为傀儡皇帝,改国号大天兴。一年后,也就是929年,杨干贞废赵善自立,改国号大义宁。937年段思平又起兵灭了大义宁,从此云南进入大理段家时代。

大长和

9、静海

唐末安南的割据政权,疆域在今红河三角洲和广西南部地区。由静海军节度使于880年最有割据。直到930年,被南汉所灭,之后臣服于南汉。939年,脱离南汉自立,渐渐独立出去。

10、渤海国

在唐宋之间,在中国东北,存在着一个渤海国,在盛唐时期便存在,一直是大唐的藩属国。唐末渐渐独立,直到926年被耶律阿保机所灭,阿保机长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之后又赶上耶律德光和耶律倍争权,渤海反复几次,灿烂的文明被契丹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11、中天八国张遇贤

张遇贤,本是南汉政权的一位县吏,因为当地民变,张遇贤有威望,被尊为首领,然后发动了农民起义,脱离了南汉政权的控制。公元942年,自称中天八国王,但是之后随着南汉政权大军的反扑,农民起义军屡战屡败,于公元943年,被南汉大军所灭。

大长和

12、朔方军节度使

自盛唐开始,朔方军便一直存在,乃是西北对抗吐蕃的一支劲旅,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哥舒翰等名将都曾任职朔方军节度使。唐朝末年,朔方进入韩家世袭阶段,唐灭亡后,节度使韩逊,割据灵州,封颍川郡王。

13、定难军节度使

唐末,拓跋思恭因对黄巢起义的战功,被赐姓李,任定难军节度使。自此,定难军落入党项族李家的掌握下,成为日后西夏建国的基础。

五代十国时期还存在过岐国、北平国、赵国、桀燕等小国以及静海军节度使、清源军节度使、武平节度使、定难军节度使(西夏前身)等其他节度使的割据政权。

详细介绍一下南北朝,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历史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3];北朝(439年—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南朝各国皇族主要是寒族或次级世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寒族或次级世族等担任。由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元嘉之治与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国力富盛。皇帝受获声誉深重的主流世族拥护,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由于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由于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的兴起,使得南弱北强,疆域渐渐南移。到南朝梁时为梁武帝改善,使南朝国力再度胜过北朝。但在他晚年时国家渐乱,又发生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独霸政局的侨姓世族也完全崩溃,由南方土著豪族取代。最后到南朝陈的陈文帝方完全统一南朝,但南朝陈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新兴朝代。北魏深受五胡文化影响,皇室多为鲜卑族。朝中的汉族官员,多与胡人通婚,带有胡人血统。而鲜卑皇室也逐渐受到汉文化的薰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由于北方的柔然牵制北魏,使得北魏难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较亲北朝的突厥取代柔然后才较安定。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最后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并分别由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其军力比较强盛。由于其源头六镇流民偏向鲜卑化,使得北齐主要提倡鲜卑文化[4]。北周在立国时鲜卑军不如北齐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齐及南朝梁,所以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文化以消除胡汉隔阂。最后北周形成团结的关陇胡汉集团,得以攻灭因政治混乱而衰退的北齐,而汉族也逐渐成为北周军队的主力之一。周武帝去世后,汉人杨坚依靠外戚身份掌握朝廷,并在篡夺北周建立隋朝之后,发兵南征灭南朝陈,统一了中国。 五胡十六国或简称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由于晋廷的腐败和汉官的贪污残暴,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国的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此外,几乎在同一时期,欧洲的西罗马帝国也在经历被日耳曼人、匈人等游牧民族入侵,史称“蛮族入侵”。

五代十国隋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隋朝之前是北周。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五代以后鲜用,避免与郭威建立的周朝混淆)、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

隋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应该是南北朝。公元420年刘裕废东晋,建立宋,定都建康(今南京)后出现齐丶梁丶陈王朝更替,它们都定都建康,史称南朝。而同时黄河流域鲜卑族拓拔部首领拓抜珪建立北魏政权定都洛阳,北魏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它们又被北齐北周所代替,史称北朝。

隋朝之前的朝代是南北朝(420年-589年),南北朝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又分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又分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南北朝是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五代十国还有鲜卑人吗

五代十国没有鲜卑人了。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

隋唐时期大体融入到汉藏等民族中,只有鲜卑拓跋部的一支保留旧音、定名锡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