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十国帝王中最早建立时间
- 十国的先后顺序
- 吴国和越国是什么年代
- 吴越桥的历史
- 上下五千年历史朝代顺序
对于五代十国来说,始于公元907年。这一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后梁,可以视为五代十国的开始。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朱温这位后梁初代皇帝。
楚国 896年
吴国(902~937)是五代时十国之一。杨行密所建。 937年(吴天祚三年),吴帝杨溥禅位于徐知诰,吴国灭亡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公元974年9月,北宋派兵攻打南唐,并于次年11月攻破其首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南唐由此宣告灭亡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在公元907年所建。至公元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立国七十二年。
楚国(896—951年),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十国之一,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楚,又称南楚、楚朝,以潭州(今长沙)为王都。楚国创始人马殷,951年,南楚发生内乱,南唐乘机派遣大将边镐攻下长沙,灭楚。
闽,909年,王审知受封闽王。天德三年(945年)南唐趁着闽内乱时出兵将其攻灭。
刘龑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广州)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十一月,刘龑改国号汉,史称南汉,刘龑为南汉高祖。971年为宋朝所灭
南平(924年-963年)又称荆南、北楚,高季兴所建,其子高从诲(高从海)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纳地归降。
蜀国(907年—925年),五代十国政权之一,由王建所建,公元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灭亡。
后蜀(933年—966年),又称孟蜀,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中十国之一,孟知祥所建,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宋太祖发兵攻蜀,次年正月孟昶向宋朝投降,同年去世
北汉(951年―979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太原尹刘崇也据河东十二州称帝,改名,仍用后汉乾祐年号(直到次子承钧嗣位三年后,始改乾祐十年为天会元年(957年),国号汉,史称北汉。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北汉广运六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赵匡义)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援汉辽军,而后猛攻太原,北汉主刘继元被迫出降,北汉灭亡。
十国的先后顺序北宋灭十国顺序,南平--楚(武平节度使周保权)--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闽(清源节度使陈洪进)
十国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朝代/政权 都城/首府 统治年代 开国君主
1 吴国 广陵(今江苏扬州) 892年——937年 太祖杨行密
2 南唐 金陵(金江苏南京) 937年——975年 烈祖李昪
3 前蜀 成都府(今四川成都) 891年——925年 高祖王建
4 后蜀 成都 925年——965年 高祖孟知祥
5 闽国 长乐府(今福建福州) 893年——945年 太祖王审知
6 楚国(南楚) 长沙府(今湖南长沙) 896年——951年 武穆王马殷(无庙号)
7 南汉 兴王府(今广东广州) 905年——971年 高祖刘?
8 南平(荆南) 江陵府(湖北荆州) 907年——963年 武信王高季兴(无庙号)
9 吴越 西府/杭州(今浙江杭州) 893年——978年 太祖钱镠
10 北汉 太原府(今山西太原) 951年——979年 世祖刘崇
所谓“十国”,其实并不是只有十个,它是那一时期在中原以外地区建立的十余个国家的合称。在欧阳修所编写的《新五代史》中,最早出现了十国的说法,书中的十国有“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和“北汉”。
在唐朝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许多新藩镇兴起了。他们为争夺地盘,长期混战。其中最强大的是朱温。
朱温原为黄巢部将,公元882年(唐僖宗中和二年)叛变降唐,唐朝赐名“全忠”。他因参与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做了唐朝宣武节度使,驻汴州(今河南开封)。
后来,朱全忠依恃雄厚的兵力,控制了唐昭宗李晔,接着又派人杀死他,立其幼子李祝为傀儡皇帝。公元907年,朱全忠废李祝,灭唐朝,自立为帝,国号梁,建都于开封。
吴国和越国是什么年代是春秋时期。
春秋末年,晋楚争雄,互有胜负。于是晋国开始在楚国的东面扶植了吴国,两面夹攻楚国。楚国因此吃了大亏,国都被吴国攻陷。
楚国于是就去吴国的东面扶植了和吴国有仇的越国。
越国在得到楚国的扶植后,三年时间励精图治,向吴国发动了进攻,最终灭了吴国。
这就是发生在春秋末年的吴越争霸。
答案如下:
春秋战国时期。
严格意义上来说。吴国与越国也是周王朝的诸侯国。吴国越国的开国之君也是姬姓诸侯国。只是距离中原地区比较远。文化差异大而已。
吴越桥的历史相传为春秋时期吴越古战场遗址,当年吴越两国就在这一带厮杀搏战。1959年在此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了大量马骨、箭头和古代兵器,为历史的记载提供了考古上的证据。后来,人们将九里港称为国界河,又先后在河上建造了三座界桥,这也算是对这场大战的一种历史记载吧。国界桥可能有些人知道,而争界桥和越界桥却鲜为人知,笔者近日去实地进行了寻访考察,感受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国界桥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洪合乡旗杆下村九里港上,是三孔石柱平板桥。
在秀洲区洪合镇的洪合村有一条河港,西至桐乡濮院,东到嘉兴,全长九里,故名九里港,人们又称它为国界河。在这条河上原建有三座石桥,分别名为国界桥、争界桥、越界桥,桥北属吴国,桥南属越国,这三座界桥成为了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见证。
据史料记载,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争霸。自公元前510年开始,持续至公元前475年,历时共35年,其间经过吴伐越的槜李之战、越伐吴的夫椒之战、笠泽之战和姑苏围困战,最终以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和越国胜利而告结束。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吴越争霸之战中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场大战就是“槜李之战”。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病死,子勾践继位,吴王乘勾践新立之机,率军攻越。双方主力战于槜李(槜李系嘉兴古时地名)。勾践见吴军容严整,组织敢死队连续几次发起冲击,均被吴军击退。勾践又迫使一批死罪刑徒,列为三行,持剑走到吴军阵前,一 起举剑自刎。吴军注目观看,惊骇不已。勾践抓住机会,趁吴军惊乱之机,发动猛攻,大败吴军。吴王阖闾身受重伤,在败退途中死亡。夫差继位为王。此战史称 “槜李之战”。
槜李之战的战场就在今洪合镇一带及附近地域。洪合村的九里港古时南北两岸均为大草荡,面积各有数千亩,相传为春秋时期吴越古战场遗址,当年吴越两国就在这一带厮杀搏战。1959年在此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了大量马骨、箭头和古代兵器,为历史的记载提供了考古上的证据。后来,人们将九里港称为国界河,又先后在河上建造了三座界桥,这也算是对这场大战的一种历史记载吧。国界桥可能有些人知道,而争界桥和越界桥却鲜为人知,笔 者近日去实地进行了寻访考察,感受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国界桥位于洪合村的旗杆下自然村,南北向跨九里港。这是 一座3孔石柱石梁桥,桥全长19.7米,桥宽1.6米,中孔跨径4.4米,石柱由3块长条石并列组成。桥面每孔由3根石梁并列组成,石梁外侧雕刻精致花 纹,中孔镌有阳文楷书“国界桥”三字桥额,边款为“嘉庆辛未”、“里人重建”字样。桥面无栏杆,南北两端分别有石阶6级和5级。桥柱两侧有阳文楷书楹联两 副,楹联内容形象地记述了吴越两国争战的史实。
东侧联:星映斗牛临鹊驾;地连吴越判鸿沟。
西侧联:披莱远溯夫余泽;端委常存泰伯风。
这座桥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在桥两端桥孔内的桥台上镶嵌有两尊小石像,北端为吴王,南端为越王。两尊小石像雕塑神志古拙,栩栩如生。据专家考证,此塑像为明代以前作品。
据史料记载,宋代,有人在九里港上建了一座石板桥,称为国界桥。现桥为明代重建。由桥额边款可知,在清嘉庆十六年(1811)再次重建。
国界桥桥小名气大,为历代文人雅士称颂,凭吊怀古,做诗泼墨。如清代文人姚嘉鼇的《梅溪櫂歌》写道:
经霜乌桕赤于枫,古战场边一望红。
听说春秋分国界,小桥流水画西东。
国界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1981年10月,该桥被列为嘉兴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古桥,有关部门在桥上砌筑了一道高墙,禁止通行。
如今,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在河港的南侧西面修筑了整齐的块石护岸,安装了精致的水泥栏杆,一路种植了许多树木,建成了一条长约半公里的沿河绿道供人游览,桥堍还建了一座古朴的小亭,内置石凳,可供游人小憩,俨然成了一处别具特色的景点。
?
国界桥
争界桥位于洪合村的争界桥自然村,南北向跨九里港,在国界桥西面约1.50公里处。非常有意思的是,这座桥坐落的村子地名竟然叫“争界桥”,而且有门牌号码,是个只有16户人家的小村子。顾名思义,春秋时这一带是吴越两国争夺边界的地方,后人在河上修建了一座石桥,便将桥名取为争界桥。桥与村同名,这是最好的历史铨释。
争界桥始建于何年代已无从考证了。据桥堍村民讲述,此桥原是一座3孔石梁桥,跟国界桥一样的,因岁月沧桑已成为一座危 桥,在1983年被拆除。1984年1月,修建了一座单孔钢筋混凝土拱式桥。2011年,改建为3孔的钢筋混凝土梁桥,现桥桥长24米,桥宽5.5米,可 通行汽车。
村民张先生曾拍摄了1984年建成的拱式桥,桥拱顶部书写有“争界桥”三个大字,旁边为“一九八四年一月建”字样。当年河港 里还残存有许多石桥的构件,他用手机拍摄到一块石板上镌有“争界”两字,还有一块条石上镌有残留的对联,一一展示给笔者观看。可惜他的老式手机功能差,这些宝贵的资料无法录取下来。现在石桥构件已被盗卖一空了。
新建现代桥便利了交通,但也令人惋惜,失去了古桥,也就割断了历史。好在《嘉兴市地名志》(1982年版)中有一段描述:距国界桥东3里处还有一座争界桥,传说春秋时吴越两国在此争夺边界土地,故名。石桥上刻有对联:“石门西望争城限,槜李东来界道分”,也指明这里是古代槜李东部之地,古代此地曾发生战争。这些文字难能可贵地留下了一些历史的记录。
?
争界桥
?
越界桥
越界桥位于洪合村的南子自然村,在国界桥东南面约半公里处,东西向跨九里港的支流南子浜。桥名明确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春秋时越国疆土的边界,后人在河上修建了一座石桥,称之为越界桥。遗憾的是,越界桥已经不存在了。据当地村民讲述,此桥原是一座3孔石梁桥,也跟国界桥一样的,大约在1982年的一个夜晚 石桥突然倒塌了。后来在河港上修建了一座小水泥桥,以方便行人来往。1985年12月,又修建了一座单孔钢筋混凝土拱式桥。2014年6月,改建为单孔钢 筋混凝土梁桥,在桥面护栏中镶嵌了一块镌有“越界桥”三字的桥碑,现桥桥长16米,桥宽5.8米,可通行汽车。
现在河港边仍残留有几块 石桥塌落的构件,发现在西岸有两块大石板的侧面镌刻有棋形阳文楷书“重建越界桥”五字桥额,清晰完整,右边为印章形阴文边款,字迹模糊难辨。这是非常珍贵的历史遗迹。据《嘉兴市地名志》(1982年版)记载:“国界桥东南不到一里的南子浜上,有一石桥名越界桥,系清嘉庆年间修建。桥畔原有越界桥庙,说明这里属于古越国地。”这些描述与笔者的调查是相吻合的。
试想,若能把争界桥和越界桥重建恢复,还有原汁原味的国界桥,三座相距不远的界桥连成一片,厚重的历史感将会凸显,加上周围古风犹存的自然环境,这一带必将展现诱人的别样风光。
上下五千年历史朝代顺序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为: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楚、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曹魏、蜀汉、孙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唐朝、武周、唐朝中后期、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吴、南唐、前属、后属、南汉、南楚、吴越、闽国、荆国、北汉、北宋、南宋、辽朝、西夏、金朝、元朝、明朝、清朝。
中国上下五千年时代顺序为: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晋、抄南北朝、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